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某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确诊患者103例,对这103例患者的X线片检查结果和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检查法在肺块征、毛刺征、分叶征、棘样突起、支气管气象征与空泡征、胸膜凹陷征、骨转移、气管聚集征等方面检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X线检测法(P<0.05或P<0.01);CT检测法和X线检测法在厚壁空洞、胸水指标的检测准确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技术在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斷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法,X线片检查法可应用于周围型肺癌的初步诊断和常规普查。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X线片; CT检查
引言
周围型肺癌是发生在支气管或者肺小叶的常见肿瘤,近年来的患病率持续上升,且由于其容易转移,导致患者病情发展较快,难以治疗。因此,做好周围型肺癌的前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由此带来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某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确诊患者103例,其中男53例,女50例,年龄32~75岁,平均(49.7±5.3)岁。这103例患者中,右肺患者59例,其中上叶32例,中叶10例,下叶17例;左肺患者44例,其中上叶19例,中叶5例,下叶18例。
1.2方法
1.2.1 X线片检查法
X线片检查法采用500MAX线机(万东),检测时,患者取正侧位,使用固定滤线器,检测焦距设置为180cm,正位检测参数设置为80~85kV,15~20mAs,侧位为90~95kV,30~40mAs。对患者进行常规的X光片检查,检查时取患者的正位和侧位,对肿块边缘的厚度、大小以及密度进行记录,对患者检查后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全部患者的肺部的情况。
1.2.2 CT检查法
CT检查法采用GEHISPeed螺旋CT机(GE公司),电压设定为120kV,电流设定采用智能扫描方式,60~120mA,层距/层厚设定为10mm/10mm,pich=1。对于患者的病灶部位及重点怀疑部位加用5mm薄扫,pich值依旧设定为1,通过高分辨力算法进行重建并进行增强处理,增强处理采用患者静脉团注优维显,注射剂量为100ml。流速为3ml/s,注入完毕30s后进行扫描成像,并进行3~5min扫描,ROI区阈值采用6O%面积,扫描过程中尽量避开钙化病灶和空洞部位。纵隔窗:窗宽设置为400HU,窗中心设置为40HU,肺窗:窗宽设置为1400HU,中心设置为-700HU,采用512×512矩阵。在扫描的过程中注意避开钙化灶和空洞,对病变的部位进行高分辨度的检查,对患者病灶边缘及其密度进行分析,观察病灶,记录检查的结果。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X线片检查结果和CT扫描结果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分别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患者的肺块征、毛刺征、分叶征、厚壁空洞、棘样突起、支气管气象征与空泡征、胸膜凹陷征、骨转移、气管聚集征、胸水等项目的检查结果准确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X线片和CT检查的比较结果见表1。
3讨论
癌症为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通常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被人发现,且发病较快、致死率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其中肺癌的发病率较高,相对危险的因素包括吸烟、家族史以及种族史,患病人群的年龄通常为60~75岁。肺癌晚期患者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并且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CT检测技术和X线检测技术为临床上常用的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断方法。CT检测法主要具有如下优点:(1)CT检查技术操作较为简便,且检测过程中患者的体位较为舒适,患者易接受;(2)CT检查技术可对肿块征象进行直接显示,对肿块的密度和大小显示清晰,通过密度评价可对肿块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有效的避免了X线检测技术仅能高肉眼观察,随意性较高的弊端;(3)CT检查技术具有较强的分层能力,从而可以对肿块的内部结构(如空洞及洞壁的厚度)进行显示,而X线检测技术对较小的空洞难以准确鉴别;(4)CT检测技术可通过对患者肿块内部的血液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进行密度曲线分析方法,从而可有效的对肿块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通过观察密度曲线的变化,可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诊断,较之X线检测技术,这是CT检测技术所独有的。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法在肺块征、毛刺征、分叶征、棘样突起、支气管气象征与空泡征、胸膜凹陷征、骨转移、气管聚集征等方面检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X线检测法(P<0.05或P<0.01);CT检测法和X线检测法在厚壁空洞、胸水指标的检测准确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进一步说明了CT检测技术在周围型肺癌的定性检测较之X线检测技术诊断正确率高。
综上所述,X线片检查与CT检查各有优点和缺点,CT检查用于周围型肺癌的检查结果虽然明显优于X线片检查,但是还不能完全取代X线片检查。因此,将两种检查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周围型肺癌的检查结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韩顺良,韩福刚.周围型肺癌的X线片与CT检查结果对比研究[J].西部医学,2015,21(6):992-993.
[2]黄勇,丁仁福,杨文海.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检查征象的对比研究[J].医学影像,2015,50(3):107-108.
[3]李去病,李勋,李森,等.瘤化平丸治疗肺癌120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4(2):181-183.
[4]张钦昌.周围型肺癌X线与CT诊断的对比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7,18(7):1338,1347.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X线片; CT检查
引言
周围型肺癌是发生在支气管或者肺小叶的常见肿瘤,近年来的患病率持续上升,且由于其容易转移,导致患者病情发展较快,难以治疗。因此,做好周围型肺癌的前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由此带来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某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确诊患者103例,其中男53例,女50例,年龄32~75岁,平均(49.7±5.3)岁。这103例患者中,右肺患者59例,其中上叶32例,中叶10例,下叶17例;左肺患者44例,其中上叶19例,中叶5例,下叶18例。
1.2方法
1.2.1 X线片检查法
X线片检查法采用500MAX线机(万东),检测时,患者取正侧位,使用固定滤线器,检测焦距设置为180cm,正位检测参数设置为80~85kV,15~20mAs,侧位为90~95kV,30~40mAs。对患者进行常规的X光片检查,检查时取患者的正位和侧位,对肿块边缘的厚度、大小以及密度进行记录,对患者检查后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全部患者的肺部的情况。
1.2.2 CT检查法
CT检查法采用GEHISPeed螺旋CT机(GE公司),电压设定为120kV,电流设定采用智能扫描方式,60~120mA,层距/层厚设定为10mm/10mm,pich=1。对于患者的病灶部位及重点怀疑部位加用5mm薄扫,pich值依旧设定为1,通过高分辨力算法进行重建并进行增强处理,增强处理采用患者静脉团注优维显,注射剂量为100ml。流速为3ml/s,注入完毕30s后进行扫描成像,并进行3~5min扫描,ROI区阈值采用6O%面积,扫描过程中尽量避开钙化病灶和空洞部位。纵隔窗:窗宽设置为400HU,窗中心设置为40HU,肺窗:窗宽设置为1400HU,中心设置为-700HU,采用512×512矩阵。在扫描的过程中注意避开钙化灶和空洞,对病变的部位进行高分辨度的检查,对患者病灶边缘及其密度进行分析,观察病灶,记录检查的结果。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X线片检查结果和CT扫描结果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分别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患者的肺块征、毛刺征、分叶征、厚壁空洞、棘样突起、支气管气象征与空泡征、胸膜凹陷征、骨转移、气管聚集征、胸水等项目的检查结果准确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X线片和CT检查的比较结果见表1。
3讨论
癌症为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通常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被人发现,且发病较快、致死率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其中肺癌的发病率较高,相对危险的因素包括吸烟、家族史以及种族史,患病人群的年龄通常为60~75岁。肺癌晚期患者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并且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CT检测技术和X线检测技术为临床上常用的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断方法。CT检测法主要具有如下优点:(1)CT检查技术操作较为简便,且检测过程中患者的体位较为舒适,患者易接受;(2)CT检查技术可对肿块征象进行直接显示,对肿块的密度和大小显示清晰,通过密度评价可对肿块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有效的避免了X线检测技术仅能高肉眼观察,随意性较高的弊端;(3)CT检查技术具有较强的分层能力,从而可以对肿块的内部结构(如空洞及洞壁的厚度)进行显示,而X线检测技术对较小的空洞难以准确鉴别;(4)CT检测技术可通过对患者肿块内部的血液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进行密度曲线分析方法,从而可有效的对肿块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通过观察密度曲线的变化,可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诊断,较之X线检测技术,这是CT检测技术所独有的。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法在肺块征、毛刺征、分叶征、棘样突起、支气管气象征与空泡征、胸膜凹陷征、骨转移、气管聚集征等方面检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X线检测法(P<0.05或P<0.01);CT检测法和X线检测法在厚壁空洞、胸水指标的检测准确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进一步说明了CT检测技术在周围型肺癌的定性检测较之X线检测技术诊断正确率高。
综上所述,X线片检查与CT检查各有优点和缺点,CT检查用于周围型肺癌的检查结果虽然明显优于X线片检查,但是还不能完全取代X线片检查。因此,将两种检查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周围型肺癌的检查结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韩顺良,韩福刚.周围型肺癌的X线片与CT检查结果对比研究[J].西部医学,2015,21(6):992-993.
[2]黄勇,丁仁福,杨文海.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检查征象的对比研究[J].医学影像,2015,50(3):107-108.
[3]李去病,李勋,李森,等.瘤化平丸治疗肺癌120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4(2):181-183.
[4]张钦昌.周围型肺癌X线与CT诊断的对比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7,18(7):1338,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