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生产,也是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求美劳动。语文教学,客观地蕴含着审美教育,担负着艰巨的美育任务。因此,好的语文教师,应是一位美学大师,在教学中,他要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也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美育观念,渗透美育教育。要达到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目的,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一、讲究课堂艺术
语文教学的方法、步骤,从教学语言的选择和组织,激疑和解惑的措施,到辅助手段的运用,巩固知识的方法,都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自然会表现出是否合乎美的问题。好的教学形式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缺乏美感的形式则阻抑着人的学习兴趣 。美育可以帮助教学双方鉴别教育形式的优劣、高下,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尽可能完美的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活跃而不呆板的,能调解教学内容和形式不协调矛盾的,师生融洽的授受关系,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在运用教学语言,安排教学步骤,选择和革新教法,使用教学手段,设计板书,安排朗读训练和作业,选择考查方式等方面,即听说读写的诸方面,应该创造美的形式,使它符合教学规律,符合教学内容和目的,为审美教育创设必要的条件。
二、授之以情,教之以趣
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到今,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千古,就是因为文人的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情感,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一个语文教师,要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则必须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对所教的课文做到“如出我口”并“如出我心”。教师要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魔力”,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事,“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被这些感情所感动,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表情,绘声绘色,描述事物,让学生在心灵的震颤中,净化感情,以培养他们的远大志向,高洁情操,启迪他们去“抒真情,发真言,绘真景”。
三、掌握教学语言艺术
一节语文课上得好与坏,往往与教师的语言有很大的关系。语文教师要善于组织运用教学语言来表情达意。什么样的教学语言才能给学生以美感呢?其一,教师的语言必须表达真挚的情感。古罗马学者朗加纳斯说过:“我要满怀信心的宣称,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这种真情如醉如狂,涌现出来,听来犹如神的声音”。他还认为真挚崇高的情感有“横扫千军,不可抗拒的作用,它会操纵一切读者,不论其愿意与否”。不难看出,教师的语言,如能反映真挚的感情,就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量。其二,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即娓娓动听,充满哲理与智慧,生动有趣;有自然协调的手势、体态及面部表情;用語简洁明快,条理分明。其三,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灵活性。教师听了学生的朗读、答问和讨论后要反应敏捷,能随机应变,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评述和纠正。
四、抓有表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善于用有表情的朗读来引起学生好学和乐学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则像一个出色的向导,引导学生渐入知识的佳境。教师每上一课,尽量的把课文中最美的地方凸现在学生眼前,让课文本身如磁铁般的吸引住他们的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达到情随境迁,作者、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三位一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还要善于让学生从教师有表情的朗读中领悟到作品的文脉、文质、文情与文理,激发出自己的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培养学习兴趣及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五、设计好“导言”,生动导入课文
导言即引入课文的开场白。好的课堂导言,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双方感到学习新东西就是一次新的精神享受,从而产生学习活动中的愉悦情绪而最终获得审美感受。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激发情感的方法导入新课,以设疑导入新课,以诗导入新课,抓住课文中最关键的句子、运用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导入新课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当然,好的导言,应有启发性,能激发学习兴趣,满足求知欲;还应与教材有必然的联系,并且不能占时过多,以免喧宾夺主。
六、讲究提问的艺术
“学成于思,思起于疑”,只有精心地设计科学的提问,让有效的、艺术性的提问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使得提问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要使课堂提问这种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要求,既引起他们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又就有助于理解力的自由运用,教师就应该认真准备,潜心钻研,精心设计,慎重提问。通过课堂上的妙“问”连珠,在不经意间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又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从而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对美的向往。
七、精心设计和使用板书
板书,人称“微型教案”,是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和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好的板书排列整齐,字迹工整、得体,且有一定的艺术性;条理清楚,能概括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板书看似信手拈来,却顺理成章,为突出教学重难点增添了动人的“色彩”。因此,精心设计和使用板书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审美价值。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教师的板书字体与书写习惯,往往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板书字迹工整,挺拔秀丽,本身就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播下良种。
八、加强直观教学
语文教学的直观性,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使学生顿开茅塞,开拓思路,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况主张治学以“闻见”为基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要做到这样,就应当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出发。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录音、投影、录像、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等作为辅助手段,使抽象的思维变成具体的感知,把零散的知识辑成形象的、条理化的理念信息或艺术因素,从而把所授知识转化为艺术,成为审美对象。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审美天地,使学生的情绪和多种感官得到调节,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讲究课堂艺术
语文教学的方法、步骤,从教学语言的选择和组织,激疑和解惑的措施,到辅助手段的运用,巩固知识的方法,都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自然会表现出是否合乎美的问题。好的教学形式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缺乏美感的形式则阻抑着人的学习兴趣 。美育可以帮助教学双方鉴别教育形式的优劣、高下,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尽可能完美的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活跃而不呆板的,能调解教学内容和形式不协调矛盾的,师生融洽的授受关系,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在运用教学语言,安排教学步骤,选择和革新教法,使用教学手段,设计板书,安排朗读训练和作业,选择考查方式等方面,即听说读写的诸方面,应该创造美的形式,使它符合教学规律,符合教学内容和目的,为审美教育创设必要的条件。
二、授之以情,教之以趣
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到今,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千古,就是因为文人的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情感,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一个语文教师,要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则必须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对所教的课文做到“如出我口”并“如出我心”。教师要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魔力”,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事,“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被这些感情所感动,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表情,绘声绘色,描述事物,让学生在心灵的震颤中,净化感情,以培养他们的远大志向,高洁情操,启迪他们去“抒真情,发真言,绘真景”。
三、掌握教学语言艺术
一节语文课上得好与坏,往往与教师的语言有很大的关系。语文教师要善于组织运用教学语言来表情达意。什么样的教学语言才能给学生以美感呢?其一,教师的语言必须表达真挚的情感。古罗马学者朗加纳斯说过:“我要满怀信心的宣称,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这种真情如醉如狂,涌现出来,听来犹如神的声音”。他还认为真挚崇高的情感有“横扫千军,不可抗拒的作用,它会操纵一切读者,不论其愿意与否”。不难看出,教师的语言,如能反映真挚的感情,就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量。其二,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即娓娓动听,充满哲理与智慧,生动有趣;有自然协调的手势、体态及面部表情;用語简洁明快,条理分明。其三,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灵活性。教师听了学生的朗读、答问和讨论后要反应敏捷,能随机应变,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评述和纠正。
四、抓有表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善于用有表情的朗读来引起学生好学和乐学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则像一个出色的向导,引导学生渐入知识的佳境。教师每上一课,尽量的把课文中最美的地方凸现在学生眼前,让课文本身如磁铁般的吸引住他们的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达到情随境迁,作者、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三位一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还要善于让学生从教师有表情的朗读中领悟到作品的文脉、文质、文情与文理,激发出自己的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培养学习兴趣及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五、设计好“导言”,生动导入课文
导言即引入课文的开场白。好的课堂导言,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双方感到学习新东西就是一次新的精神享受,从而产生学习活动中的愉悦情绪而最终获得审美感受。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激发情感的方法导入新课,以设疑导入新课,以诗导入新课,抓住课文中最关键的句子、运用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导入新课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当然,好的导言,应有启发性,能激发学习兴趣,满足求知欲;还应与教材有必然的联系,并且不能占时过多,以免喧宾夺主。
六、讲究提问的艺术
“学成于思,思起于疑”,只有精心地设计科学的提问,让有效的、艺术性的提问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使得提问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要使课堂提问这种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要求,既引起他们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又就有助于理解力的自由运用,教师就应该认真准备,潜心钻研,精心设计,慎重提问。通过课堂上的妙“问”连珠,在不经意间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又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从而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对美的向往。
七、精心设计和使用板书
板书,人称“微型教案”,是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和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好的板书排列整齐,字迹工整、得体,且有一定的艺术性;条理清楚,能概括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板书看似信手拈来,却顺理成章,为突出教学重难点增添了动人的“色彩”。因此,精心设计和使用板书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审美价值。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教师的板书字体与书写习惯,往往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板书字迹工整,挺拔秀丽,本身就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播下良种。
八、加强直观教学
语文教学的直观性,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使学生顿开茅塞,开拓思路,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况主张治学以“闻见”为基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要做到这样,就应当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出发。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录音、投影、录像、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等作为辅助手段,使抽象的思维变成具体的感知,把零散的知识辑成形象的、条理化的理念信息或艺术因素,从而把所授知识转化为艺术,成为审美对象。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审美天地,使学生的情绪和多种感官得到调节,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