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出现严重下滑,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力度较大的经济刺激政策和措施,但不利影响仍然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市场萎缩使得社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弱化,加之大众心理的恐慌,全社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高等职业院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考验。探讨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寻求解决之道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职院校 就业心态 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动因和目的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此次危机迅速蔓延到了全球多个国家,作为世界主要贸易国家之一,我国也遭受了严重影响。此次危机中,国内外资企业纷纷压缩了新员工招聘计划和数量,或者直接关闭部分办事机构和分公司,以压缩人力资源成本应对危机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仅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企业员工就业机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也受到了明显影响。此外,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国许多贸易企业订单量显著下降,使得这类企业直接面临关门倒闭的危险,这严重打压了国内人才市场需求,加剧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度。
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但是人才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却并没有相应的增长,导致高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供大于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根据国家人社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为610万人。加上上一年未能成功就业的100万毕业生,总共有710万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2009年要保证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的目标,但是即使顺利完成这个工作目标也将有80多万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要继续与2010届毕业生PK就业机会。高职学校相对普通高等院校,其教育层次更低,但是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同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具有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和道路,突出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特点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调查问卷由九道问答题组成,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在就业时考虑因素进行了解,例如工作岗位待遇、工作城市区域、公司所处行业、影响就业选择因素、岗位信息获取、个人职业规划、对工作稳定性态度、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对入职后培训机会考虑等。通过设置上述几方面问题,可以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和态度,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一)高职学生对就业前景的估计
从受访者对就业前景的估计可以了解其的就业压力大小,也可以对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侧面了解。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受访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前景持消极态度的居多。一共83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7.11%受访者表示对自己未来就业很担心,有447人表示“比较担心”,有385人表示“十分担心”。超过90%的高职院校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表示不乐观,这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是相一致的。连许多知名院校毕业生也在不断下调就业预期,并出现了研究生抢本科生、本科生抢大专生和高职生工作岗位的情况,这无形中增大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高职学生对择业区域的选择
在就业区域选择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选择主要是东南沿海省份、本地和返乡三种,分别占比为33.3%、25.29%和22.76%。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认为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较多,是理想的就业区域。同时,普遍认为这类地区竞争十分激烈。选择本地就业的高职学生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个是家乡所在省会城市,自己比较融入到当地文化生活圈子中;另一个是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具有良好的区域发展前景。选择回乡工作的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毕业生存在明显的区域择业区别,他们大多希望利用家庭社会关系来寻找就业机会。同其他本科院校毕业生一样,高职院校学生都不愿意前往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认为这会限制个人职业成长。
(三)高职学生对择业单位性质的选择
本文在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对择业单位性质偏好时发现,高职院校对就业单位性质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例如有364名受访者表示倾向于在政府部门就业,占比38.16%;有291名受访者表示希望在事业单位就业,占比为30.91%。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政府事业机关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首选单位,从中可以看出工作稳定、工资待遇好是高职院校学生择业最关心的方面。
三、高职学生对就业途径及获得就业信息
(一)高职学生对职业稳定性的看法
在回答“是否接受工资待遇好,但是危险性高的工作?”时,有537名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有417名受访者认为不可接受,从中可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对工资收入比较在意,愿意为了追求高工资承受一定的职业风险。而对于稳定性较低的工作,这也是导致高职学生频频换工作的主要因素。高职学生社会经历相对简单,在金钱物质条件面前容易失去准确的判断力,这也是导致他们职业观念存在某些偏颇的主要因素。
(二)高职学生对继续深造的态度
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中最低层次的学历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要扭转这种不利就业局面,很多高职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学习来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高职院校学制年限一般为3年制,许多毕业生年龄不足20周岁,这使得他们有更好的机会深造。本文在调查过程中,有347名受访者表示希望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占比为36.72%,说明超过三成的高职学生希望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这其中有155人已经着手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这部分学生比其他学生具有更强烈的继续学习动力。有346名受访者选择“不想继续学习深造”。从本文调查结果来看,在回答“是否希望继续深造”这个问题时,高职学生的意见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给予区别性对待。 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的对策探讨
(一)积极拓宽高职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络和学校就业中心网站获取就业信息,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很少有学生尝试利用其它就业信息资源。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拓展就业信息渠道,提高获取最新就业信息的能力,提高就业成功率。要促使学生意识到就业信息获取对就业成功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就业竞争与同学团结之间的关系,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和交流。
(二)实现全程就业教育与指导
高职教育是社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为学生提供全程全面的就业服务。高职新生一入学,就要学会如何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一年级新生必须要接受职业观念教育,养成良好的就业思维;在二年级,学生要了解所学知识与将来就业岗位的联系性,树立争取的学习目标。同时,要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断促使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提高,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合理规划职业目标;在三年级,要为学生开设就业政策、技巧和心理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三)建立健全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虽然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将来就业方面的能动性在不断提高,但是高职院校依然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要强化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要发动全校教职工参与到学生职业教育当中来,群策群力,为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尽量将各大主要就业信息渠道纳入到学生就业信息网站,为学生提供一手准确的就业信息;高职院校之间要加强合作,通过校园网络互连、成立院校就业联盟等方式,充分利用校友社会信息资源,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多更全的就业信息;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人才培养合作,通过开展定向培养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提高学生就业概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要将其视为影响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来对待,不断强化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为广大高职毕业生铺设一条广阔的就业大道。
参考文献
[1]吴伟雄,李艳霞.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解析与辅导[J].科技信息.
[2]李红梅.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
[3]肖洋.浅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J].教师(综合版),2008,(2).
[4]马树超,郭杨.历史的抉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张响珍.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9,(3).
【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职院校 就业心态 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动因和目的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此次危机迅速蔓延到了全球多个国家,作为世界主要贸易国家之一,我国也遭受了严重影响。此次危机中,国内外资企业纷纷压缩了新员工招聘计划和数量,或者直接关闭部分办事机构和分公司,以压缩人力资源成本应对危机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仅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企业员工就业机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也受到了明显影响。此外,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国许多贸易企业订单量显著下降,使得这类企业直接面临关门倒闭的危险,这严重打压了国内人才市场需求,加剧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度。
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但是人才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却并没有相应的增长,导致高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供大于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根据国家人社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为610万人。加上上一年未能成功就业的100万毕业生,总共有710万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2009年要保证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的目标,但是即使顺利完成这个工作目标也将有80多万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要继续与2010届毕业生PK就业机会。高职学校相对普通高等院校,其教育层次更低,但是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同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具有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和道路,突出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特点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调查问卷由九道问答题组成,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在就业时考虑因素进行了解,例如工作岗位待遇、工作城市区域、公司所处行业、影响就业选择因素、岗位信息获取、个人职业规划、对工作稳定性态度、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对入职后培训机会考虑等。通过设置上述几方面问题,可以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和态度,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一)高职学生对就业前景的估计
从受访者对就业前景的估计可以了解其的就业压力大小,也可以对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侧面了解。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受访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前景持消极态度的居多。一共83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7.11%受访者表示对自己未来就业很担心,有447人表示“比较担心”,有385人表示“十分担心”。超过90%的高职院校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表示不乐观,这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是相一致的。连许多知名院校毕业生也在不断下调就业预期,并出现了研究生抢本科生、本科生抢大专生和高职生工作岗位的情况,这无形中增大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高职学生对择业区域的选择
在就业区域选择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选择主要是东南沿海省份、本地和返乡三种,分别占比为33.3%、25.29%和22.76%。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认为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较多,是理想的就业区域。同时,普遍认为这类地区竞争十分激烈。选择本地就业的高职学生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个是家乡所在省会城市,自己比较融入到当地文化生活圈子中;另一个是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具有良好的区域发展前景。选择回乡工作的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毕业生存在明显的区域择业区别,他们大多希望利用家庭社会关系来寻找就业机会。同其他本科院校毕业生一样,高职院校学生都不愿意前往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认为这会限制个人职业成长。
(三)高职学生对择业单位性质的选择
本文在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对择业单位性质偏好时发现,高职院校对就业单位性质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例如有364名受访者表示倾向于在政府部门就业,占比38.16%;有291名受访者表示希望在事业单位就业,占比为30.91%。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政府事业机关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首选单位,从中可以看出工作稳定、工资待遇好是高职院校学生择业最关心的方面。
三、高职学生对就业途径及获得就业信息
(一)高职学生对职业稳定性的看法
在回答“是否接受工资待遇好,但是危险性高的工作?”时,有537名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有417名受访者认为不可接受,从中可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对工资收入比较在意,愿意为了追求高工资承受一定的职业风险。而对于稳定性较低的工作,这也是导致高职学生频频换工作的主要因素。高职学生社会经历相对简单,在金钱物质条件面前容易失去准确的判断力,这也是导致他们职业观念存在某些偏颇的主要因素。
(二)高职学生对继续深造的态度
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中最低层次的学历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要扭转这种不利就业局面,很多高职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学习来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高职院校学制年限一般为3年制,许多毕业生年龄不足20周岁,这使得他们有更好的机会深造。本文在调查过程中,有347名受访者表示希望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占比为36.72%,说明超过三成的高职学生希望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这其中有155人已经着手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这部分学生比其他学生具有更强烈的继续学习动力。有346名受访者选择“不想继续学习深造”。从本文调查结果来看,在回答“是否希望继续深造”这个问题时,高职学生的意见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给予区别性对待。 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的对策探讨
(一)积极拓宽高职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络和学校就业中心网站获取就业信息,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很少有学生尝试利用其它就业信息资源。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拓展就业信息渠道,提高获取最新就业信息的能力,提高就业成功率。要促使学生意识到就业信息获取对就业成功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就业竞争与同学团结之间的关系,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和交流。
(二)实现全程就业教育与指导
高职教育是社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为学生提供全程全面的就业服务。高职新生一入学,就要学会如何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一年级新生必须要接受职业观念教育,养成良好的就业思维;在二年级,学生要了解所学知识与将来就业岗位的联系性,树立争取的学习目标。同时,要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断促使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提高,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合理规划职业目标;在三年级,要为学生开设就业政策、技巧和心理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三)建立健全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虽然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将来就业方面的能动性在不断提高,但是高职院校依然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要强化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要发动全校教职工参与到学生职业教育当中来,群策群力,为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尽量将各大主要就业信息渠道纳入到学生就业信息网站,为学生提供一手准确的就业信息;高职院校之间要加强合作,通过校园网络互连、成立院校就业联盟等方式,充分利用校友社会信息资源,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多更全的就业信息;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人才培养合作,通过开展定向培养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提高学生就业概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要将其视为影响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来对待,不断强化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为广大高职毕业生铺设一条广阔的就业大道。
参考文献
[1]吴伟雄,李艳霞.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解析与辅导[J].科技信息.
[2]李红梅.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
[3]肖洋.浅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J].教师(综合版),2008,(2).
[4]马树超,郭杨.历史的抉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张响珍.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