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中关于鸿门宴的记载,故事跌宕起伏、危机四起,却处处峰回路转且惊心动魄。有一个人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个人不是老奸巨猾、城府极深的刘邦,不是寡谋深算、胸无城府的项羽,也不是足智多谋、运筹自如的张良,不是老谋深算、用心良苦的范增,更不是勇猛无比、壮士之威的樊哙,当然更不会是搬弄是非的势力小人曹无伤,而是项羽的叔父项伯。
项伯,早年曾经因杀人被官府追捕,幸而被当时的流浪贵族张良所救,才免于杀身之祸。项羽统兵后,他担任左尹,随项羽进入汉中。
《鸿门宴》中,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非常愤怒,就發布命令要攻打刘邦。项伯立刻想到跟随刘邦的张良,担心自己的救命恩人有危险,于是连夜跑到刘邦军营访张良,使刘邦有机会知道项羽的意图,变被动为主动,到项羽营中请罪,因而有机会逃脱了灭亡的命运。
项伯于危难中不忘朋友,有恩必报,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实在难能可贵。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此时的刘邦与项羽已成为一对政治上的生死对手。自己身为楚军阵营的高级将官,当朋友之谊与政治利害相冲突时,他应该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实际上,要让张良离开霸上,可以有多种借口,未必一定要把实情相告知。当真话有泄露军机之嫌时,说些善意的谎言,未必不可以。之后刘邦极尽恭谦之能事约见他,对他又是献酒为寿、事如兄长,又是做儿女亲家,简直热得像盆火,并虚情假意地表明对项王的一片忠诚之心。其实刘邦不过是借此愚弄项伯,把他当作自己政治上的工具罢了。可是心地敦厚、善良的项伯竟全部信以为真,完全相信了刘邦的忠诚,而甘愿做刘项的调解人,要项羽“善遇之”。同时还使项羽对此做出了承诺。在项伯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应当没有考虑到后果,因为在他的意识中,项军是战无不胜的,所以他只考虑到眼前,先救人再说。项伯目光如此短浅,顾小义而失大义,实在是糊涂之极。
在次日的鸿门宴上,范增不断暗示项羽杀刘邦,而项羽果然信守诺言,善遇刘邦,对范增的暗示默然不应。范增是一计不成,又施二计,召来相庄即席舞剑,意在杀沛公。而项伯看出其中的危机,立刻拔剑对舞,常用身体遮蔽刘邦,使相庄无法下手。在他看来,要保全恩人张良,还要使张良的恩主刘邦安然无恙,这样才算救人救到底了,何况刘邦可说是自己请来的客人,而且昨晚自己与刘邦又结为儿女亲家,那就更有义务保护刘邦了,这是自己应尽的道义、责任啊。此时的项伯依然看不到楚汉之间生死存亡的利害关系,缺乏危机意识,使得刘邦在鸿门宴上逃过一劫。如此庇护刘邦,恐怕也只能用“糊涂”来解释了。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但这个叔父并没有给项羽带来什么帮助,反而在几个关键时刻,糊里糊涂地帮助了项羽的对手刘邦。是他,把军机泄露给了刘邦,为刘邦提供了一次沟通的机会;是他,以叔父的身份使项羽许下“善遇之”的诺言,并信守承诺;又是他,以叔父的身份在刘邦危急之时亲自出来保护,使刘邦在鸿门宴上免于一死,变被动为主动,最后成就了汉朝几百年的历史。而项羽因为有这样一个叔父,在年仅32岁时只能在乌江边自尽了,而项羽本来是可以轻而易举地灭掉刘邦的。
项伯,一个善良敦厚,但缺乏远见、才智驽钝的平庸糊涂之辈,不仅改变了刘邦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侄儿项羽的命运,甚至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项伯,早年曾经因杀人被官府追捕,幸而被当时的流浪贵族张良所救,才免于杀身之祸。项羽统兵后,他担任左尹,随项羽进入汉中。
《鸿门宴》中,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非常愤怒,就發布命令要攻打刘邦。项伯立刻想到跟随刘邦的张良,担心自己的救命恩人有危险,于是连夜跑到刘邦军营访张良,使刘邦有机会知道项羽的意图,变被动为主动,到项羽营中请罪,因而有机会逃脱了灭亡的命运。
项伯于危难中不忘朋友,有恩必报,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实在难能可贵。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此时的刘邦与项羽已成为一对政治上的生死对手。自己身为楚军阵营的高级将官,当朋友之谊与政治利害相冲突时,他应该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实际上,要让张良离开霸上,可以有多种借口,未必一定要把实情相告知。当真话有泄露军机之嫌时,说些善意的谎言,未必不可以。之后刘邦极尽恭谦之能事约见他,对他又是献酒为寿、事如兄长,又是做儿女亲家,简直热得像盆火,并虚情假意地表明对项王的一片忠诚之心。其实刘邦不过是借此愚弄项伯,把他当作自己政治上的工具罢了。可是心地敦厚、善良的项伯竟全部信以为真,完全相信了刘邦的忠诚,而甘愿做刘项的调解人,要项羽“善遇之”。同时还使项羽对此做出了承诺。在项伯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应当没有考虑到后果,因为在他的意识中,项军是战无不胜的,所以他只考虑到眼前,先救人再说。项伯目光如此短浅,顾小义而失大义,实在是糊涂之极。
在次日的鸿门宴上,范增不断暗示项羽杀刘邦,而项羽果然信守诺言,善遇刘邦,对范增的暗示默然不应。范增是一计不成,又施二计,召来相庄即席舞剑,意在杀沛公。而项伯看出其中的危机,立刻拔剑对舞,常用身体遮蔽刘邦,使相庄无法下手。在他看来,要保全恩人张良,还要使张良的恩主刘邦安然无恙,这样才算救人救到底了,何况刘邦可说是自己请来的客人,而且昨晚自己与刘邦又结为儿女亲家,那就更有义务保护刘邦了,这是自己应尽的道义、责任啊。此时的项伯依然看不到楚汉之间生死存亡的利害关系,缺乏危机意识,使得刘邦在鸿门宴上逃过一劫。如此庇护刘邦,恐怕也只能用“糊涂”来解释了。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但这个叔父并没有给项羽带来什么帮助,反而在几个关键时刻,糊里糊涂地帮助了项羽的对手刘邦。是他,把军机泄露给了刘邦,为刘邦提供了一次沟通的机会;是他,以叔父的身份使项羽许下“善遇之”的诺言,并信守承诺;又是他,以叔父的身份在刘邦危急之时亲自出来保护,使刘邦在鸿门宴上免于一死,变被动为主动,最后成就了汉朝几百年的历史。而项羽因为有这样一个叔父,在年仅32岁时只能在乌江边自尽了,而项羽本来是可以轻而易举地灭掉刘邦的。
项伯,一个善良敦厚,但缺乏远见、才智驽钝的平庸糊涂之辈,不仅改变了刘邦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侄儿项羽的命运,甚至改变了中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