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徐州在苏北、在江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徐州要走出一条科学振兴之路,必须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业接续等一系列问题,而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应是实现徐州科学振兴的最优路径。
(一)发展软件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软件产业被喻为朝阳产业,是本世纪最具生命力、最具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软件产业具有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可郊区化、高渗透性等特质,因此,不仅其产业本身最符合科学发展观,而且通过其渗透、带动,可以促进三次产业朝着科学发展的方向邁进。纵观全省软件产业发展状况,地区发展不平衡,江苏三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软件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徐州都市圈软件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徐州是江苏的人口大市。也是一座资源枯竭性的老工业基地,一方面随着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徐州相对于苏南而言,尚处于后发阶段,若想在较短的时期内缩小和苏南的差距,就必须走跨越发展之路,而这方面,徐州完全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徐州具有雄厚的科教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全市积聚大中专职业院校30所,在校大学生28万人,两院院士6人,这些是软件产业赖以发展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同时,徐州产业基础扎实,工程机械、食品加工、光伏光电、物流商贸四大支柱产业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内需市场。
(二)发展软件产业关键在于准确定位
徐州软件产业发展首先需要城市的资源禀赋,找出软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障碍,同时了解国内外软件产业发展的格局。目前。国内外软件产业迅猛发展,全国已经产生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11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江苏已经形成“一城(南京)三地(苏州、常州、无锡)五园(5个国家级软件园)一带”的发展格局。结合徐州实际,软件产业的发展方略应为:以江苏虚拟软件园为依托,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利基市场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强化管理为抓手,抓住十大产业调整振兴机遇,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硬件与软件结合,从国内到国外,从低端到高端,打造江苏软件新城。
——以江苏虚拟软件园为依托,充分共享江苏软件产业的服务资源。江苏率先在全国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国内最大的省级“虚拟软件园”的概念,江苏虚拟软件园依托全新管理手段,为物理上分散的园区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和商务基础。“虚拟软件园”为徐州的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体系,徐州必须学会通过网络获得远程服务。共享这些资源。
——以主导产业为重点,打造徐州软件产业特色。围绕优势产业做文章是错位发展的关键,国内很多城市成功的经验说明了这一点,比如,苏州是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地,根据这个产业优势,发展嵌入式软件,将苏州打造成为嵌入式软件产业基地;无锡是我国集成电路发源地,围绕集成电路设计这个领域,将无锡建设成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徐州的装备制造业是优势主导产业,以徐工集团为核心的徐州工程机械产业,经济总量占到全省同行业的80%,业内素有“北徐州南长沙”的说法。徐州应当紧扣工程机械产业特色建设做文章。加强工程机械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的自主研发,以此作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装备制造电子产业链。做大装备制造电子产业规模,将徐州打造成装备制造业软件城。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带动产业集聚。要把软件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实施“大企业战略”,着力引进、培植优势企业,打造“以大带小、专业配套”的软件链条,通过大企业的辐射作用,形成以优秀企业为核心,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影响并带动形成强大的企业舰队。徐州发展软件产业起步之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引进大企业,国际的暂时引不来,可以先引国内的大企业。没有大企业的牵引,很难带动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软件产业的核心问题是软件人才
一座城市要发展软件产业,吸引企业落户,最大的砝码是人才,人才供应不足,企业就会流失,这就是软件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最大区别。徐州具备了发展软件产业的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高等院校聚集。徐州市委、市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举全市之力谋划软件产业的人才发展规划。
——超前谋划。在时间上,人才战略与软件产业战略目标应同时启动。大连软件产业成功的经验就是,软件园第一锹土建东软信息学院,首先启动“教育工程”。因此,徐州应当确立“人才先行”的指导思想,超前谋划徐州软件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需求量多少?应当如何培养?摸清底数之后。对辖区内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产教互动。在人才教育方向上。要建立起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互动的格局,从人才的结构、人才的层次到人才的数量,都要紧密结合徐州软件产业定位,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既要培养软件白领,又要培养软件蓝领,既要培养软件人才,又要培养外语人才。徐州要抓住软件产业发展的契机,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由供给主导型教学模式向需求主导型教学模式转变,从学科体系、专业设置到具体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与整合。
——以本土培养为主,以吸收引进为补充。人才培养要两条腿走路,本土培养与吸收引进相结合。对于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办法获取。徐州市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或者提供更加优厚的条件,广泛吸引国外人才和北京、上海、南京等软件发展先进城市的人才来徐州发展。
(四)发展软件产业的依托是园区建设
据有关资料称,美国的软件企业在通常环境下的成功率为16%,而在硅谷软件园区中的软件企业的成功率达到60%。从硅谷模式中提炼出的可资借鉴的经验是,以高校为依托、政府给予财政金融支持,园区高起点规划。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人员和资本在硅谷创业。徐州发展软件产业,建设高标准的软件园势在必行。
——企业为本。企业是园区的主体,建设软件园应将软件企业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园区建设在规划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发展软件所应具备的一系列功能。一要考虑研发支撑设施。争取省财政支持投资建设公共软硬件技术支撑平台,为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测试和应用等软件开发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二要考虑生活配套设施。软件经济是头脑经济,软件人才多为知识白领,对环境挑剔,生活品质要求高,他们需要网球场和健身房,需要星巴克,因此,园区的生活配套设施要充分考虑白领的需求。
——管理为魂。园区专业化的管理与服务是园区吸引企业集聚的灵魂。各地都在探索软件园的管理模式,有政府主导模式,有政企合一模式,也有政府指导下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徐州软件园的管理。可考虑采用第三种模式,即在政府指导下,由专业服务商管理。政府的服务是组织协调层面的,不可能事无巨细地为企业解决专业问题,因此,专业化的管理,能为产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政策为基。徐州的崛起,对于江苏意义非凡,省委、省政府应制定特别政策,支持徐州发展软件产业。在国家和省级政策的基础上,徐州市委、市政府,也应尽快制定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对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优势企业培养、建立软件开发研究机构、进行国际资质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直接或间接的资金支持。
——环境为根。软件园的环境打造非常重要,软件研发是高智慧的创造性工作,是理性加激情的思维活动,需要能触发激情的环境;软件开发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需要温馨幽雅、缓解疲劳的环境。国际上几乎所有的高科技园区都是环境优美的社区。是生态保护的示范区,徐州要舍得将风景优美的区位拿出来建设软件园,作为软件园,这也是提供软件研发出成果的重要背景之一。
责任编辑:戈尚达
(一)发展软件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软件产业被喻为朝阳产业,是本世纪最具生命力、最具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软件产业具有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可郊区化、高渗透性等特质,因此,不仅其产业本身最符合科学发展观,而且通过其渗透、带动,可以促进三次产业朝着科学发展的方向邁进。纵观全省软件产业发展状况,地区发展不平衡,江苏三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软件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徐州都市圈软件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徐州是江苏的人口大市。也是一座资源枯竭性的老工业基地,一方面随着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徐州相对于苏南而言,尚处于后发阶段,若想在较短的时期内缩小和苏南的差距,就必须走跨越发展之路,而这方面,徐州完全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徐州具有雄厚的科教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全市积聚大中专职业院校30所,在校大学生28万人,两院院士6人,这些是软件产业赖以发展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同时,徐州产业基础扎实,工程机械、食品加工、光伏光电、物流商贸四大支柱产业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内需市场。
(二)发展软件产业关键在于准确定位
徐州软件产业发展首先需要城市的资源禀赋,找出软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障碍,同时了解国内外软件产业发展的格局。目前。国内外软件产业迅猛发展,全国已经产生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11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江苏已经形成“一城(南京)三地(苏州、常州、无锡)五园(5个国家级软件园)一带”的发展格局。结合徐州实际,软件产业的发展方略应为:以江苏虚拟软件园为依托,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利基市场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强化管理为抓手,抓住十大产业调整振兴机遇,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硬件与软件结合,从国内到国外,从低端到高端,打造江苏软件新城。
——以江苏虚拟软件园为依托,充分共享江苏软件产业的服务资源。江苏率先在全国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国内最大的省级“虚拟软件园”的概念,江苏虚拟软件园依托全新管理手段,为物理上分散的园区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和商务基础。“虚拟软件园”为徐州的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体系,徐州必须学会通过网络获得远程服务。共享这些资源。
——以主导产业为重点,打造徐州软件产业特色。围绕优势产业做文章是错位发展的关键,国内很多城市成功的经验说明了这一点,比如,苏州是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地,根据这个产业优势,发展嵌入式软件,将苏州打造成为嵌入式软件产业基地;无锡是我国集成电路发源地,围绕集成电路设计这个领域,将无锡建设成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徐州的装备制造业是优势主导产业,以徐工集团为核心的徐州工程机械产业,经济总量占到全省同行业的80%,业内素有“北徐州南长沙”的说法。徐州应当紧扣工程机械产业特色建设做文章。加强工程机械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的自主研发,以此作为突破口,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装备制造电子产业链。做大装备制造电子产业规模,将徐州打造成装备制造业软件城。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带动产业集聚。要把软件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实施“大企业战略”,着力引进、培植优势企业,打造“以大带小、专业配套”的软件链条,通过大企业的辐射作用,形成以优秀企业为核心,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影响并带动形成强大的企业舰队。徐州发展软件产业起步之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引进大企业,国际的暂时引不来,可以先引国内的大企业。没有大企业的牵引,很难带动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软件产业的核心问题是软件人才
一座城市要发展软件产业,吸引企业落户,最大的砝码是人才,人才供应不足,企业就会流失,这就是软件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最大区别。徐州具备了发展软件产业的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高等院校聚集。徐州市委、市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举全市之力谋划软件产业的人才发展规划。
——超前谋划。在时间上,人才战略与软件产业战略目标应同时启动。大连软件产业成功的经验就是,软件园第一锹土建东软信息学院,首先启动“教育工程”。因此,徐州应当确立“人才先行”的指导思想,超前谋划徐州软件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需求量多少?应当如何培养?摸清底数之后。对辖区内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产教互动。在人才教育方向上。要建立起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互动的格局,从人才的结构、人才的层次到人才的数量,都要紧密结合徐州软件产业定位,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既要培养软件白领,又要培养软件蓝领,既要培养软件人才,又要培养外语人才。徐州要抓住软件产业发展的契机,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由供给主导型教学模式向需求主导型教学模式转变,从学科体系、专业设置到具体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与整合。
——以本土培养为主,以吸收引进为补充。人才培养要两条腿走路,本土培养与吸收引进相结合。对于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办法获取。徐州市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或者提供更加优厚的条件,广泛吸引国外人才和北京、上海、南京等软件发展先进城市的人才来徐州发展。
(四)发展软件产业的依托是园区建设
据有关资料称,美国的软件企业在通常环境下的成功率为16%,而在硅谷软件园区中的软件企业的成功率达到60%。从硅谷模式中提炼出的可资借鉴的经验是,以高校为依托、政府给予财政金融支持,园区高起点规划。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人员和资本在硅谷创业。徐州发展软件产业,建设高标准的软件园势在必行。
——企业为本。企业是园区的主体,建设软件园应将软件企业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园区建设在规划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发展软件所应具备的一系列功能。一要考虑研发支撑设施。争取省财政支持投资建设公共软硬件技术支撑平台,为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测试和应用等软件开发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二要考虑生活配套设施。软件经济是头脑经济,软件人才多为知识白领,对环境挑剔,生活品质要求高,他们需要网球场和健身房,需要星巴克,因此,园区的生活配套设施要充分考虑白领的需求。
——管理为魂。园区专业化的管理与服务是园区吸引企业集聚的灵魂。各地都在探索软件园的管理模式,有政府主导模式,有政企合一模式,也有政府指导下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徐州软件园的管理。可考虑采用第三种模式,即在政府指导下,由专业服务商管理。政府的服务是组织协调层面的,不可能事无巨细地为企业解决专业问题,因此,专业化的管理,能为产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政策为基。徐州的崛起,对于江苏意义非凡,省委、省政府应制定特别政策,支持徐州发展软件产业。在国家和省级政策的基础上,徐州市委、市政府,也应尽快制定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对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优势企业培养、建立软件开发研究机构、进行国际资质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直接或间接的资金支持。
——环境为根。软件园的环境打造非常重要,软件研发是高智慧的创造性工作,是理性加激情的思维活动,需要能触发激情的环境;软件开发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需要温馨幽雅、缓解疲劳的环境。国际上几乎所有的高科技园区都是环境优美的社区。是生态保护的示范区,徐州要舍得将风景优美的区位拿出来建设软件园,作为软件园,这也是提供软件研发出成果的重要背景之一。
责任编辑:戈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