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豁免原则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feb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是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共同课题,其理论基础源于国家主权原则以及由该原则引申出来的国家平等和独立。关于国家豁免的适用范围,长期存在绝对豁免论和相对豁免论的争议。本文拟对通过对该原则的内涵、理论依据、发展作简要概述,重点探讨绝对豁免与相对豁免理论之争,在分析当前我国关于国家豁免理论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家豁免立法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在国际事务中保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关键词:国家豁免;主权平等;绝对豁免;限制豁免
  中图分类号:D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2-0158-02
  作者简介:徐龙(1988-),男,河北承德人,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助理检察员。
  一、国家豁免概述
  国家豁免也称国家主权豁免或国家管辖豁免,泛指一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方面的管辖,即非经一国同意,该国的行为免受所在国法院的审判,其财产免受所在国法院扣押和强制执行[1]。从概念分析,国家豁免的本质是解决主权冲突的一种妥协方式,是一国属地管辖原则的例外。
  二、绝对豁免与相对豁免的理论之争
  国家豁免理论发展具有历史性,当前存在绝对豁免和相对豁免理论之争,但二者并非同时产生,绝对豁免论是最古老的关于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理论,萌芽于13、14世纪,其认为主权国家之间是独立的,平等的,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所以,国家的一切行为和财产无论其性质如何,均应享有豁免。而限制豁免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已逐渐成为当前理论与实践的主流观点,该理论认为一国家的法院在处理国家主权豁免问题案时,应把国家行为依其性质或目的分为主权行为(亦称非商业行为)和非主权行为(商业行为);把国家财产分为用于国家事务的财产和用于商业目的的财产,对于属于主权行为和用于国家事务的财产给予豁免,对于非主权行为和用于商业目的财产不应享有豁免[2]。
  无论是绝对豁免还是相对豁免,国家豁免的本质是解决主权冲突的一种妥协方式,二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当前世界各国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着绝对豁免与限制豁免争论,而争论又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力主相对豁免,而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多仍坚持绝对豁免论。可以看出争论存在的根源还是各国为国家利益和对外政策的驱使。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总体慢、法制体制不健全,对外贸易中以国家商业行为为主力,且处于国际贸易的劣势、边缘地带;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原动力。因此在有关争议中为了更好地保护本国国家利益,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立场上和实践中坚持绝对豁免,发生有关纠纷更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有关争端。而发达国家恰恰相反,其资本是自本国流向其他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出现纠纷时他们主张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因而主张限制豁免,并在本国司法实践、立法中确立了相对豁免。当前无论是各国的司法实践、立法,还是国际法规则发展方向,以及国际法学专家的观点,限制豁免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法国家豁免原则和规则的主流观点。
  三、我国对待国家豁免的措施和立法
  (一)我国对待国家豁免的立场与立法实践
  我国实行的国家豁免规则是:我国法院不管辖、实践中也从未处理以外国国家为被告或针对外国国家财产的案件;同时,我国也不接受外国法院对以我国国家为被告或针对我国国家财产的案件享有管辖权。很明显当前我国的国家豁免立场是绝对豁免,该立场不仅体现在我国政府对外正式声明和实践之中,更是一个法律事实,并为国际社会广泛了解。我国主张绝对豁免是从我国国情和国家利益出发的,我们应予坚持。但在限制豁免已成为主流观点的形势下,在国际事务交往中我国也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纠纷。且我国在国家豁免问题方面的立法可以说是一个空白点,仅有的一些相关规定也散见于多个法律法规之中。2004年,我国虽签署了《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但立法机关未批准该公约,即该公约实质上对我国并没有强制约束力,我国亦未建立相应的国家豁免司法救济制度。
  鉴于当前我国国家豁免原则和立法空白的现状,为适应日益复杂的国家环境,我国有必要参考借鉴国际上关于国家豁免问题的一些通行做法,加强国家豁免理论的研究,完善我国国家豁免的立场与立法。
  (二)关于我国国家豁免的立法建议
  首先,我国对待国家豁免应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坚持绝对豁免原则与有条件的限制豁免原则相结合。我国既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绝对豁免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符合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往来的外交政策;有条件的限制豁免原则更是顺应国际社会有限豁免日益通行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历次国际法立法磋商会议上也申明了自己的主张和立场,“坚持国家主权独立和平等,坚持国家豁免原则,对国家豁免实行某些例外地限制。”当前我国就明确国有企业的行为不属于国家行为,国有企业的财产属于企业。实践中对待豁免两种理论,我们可以实行对等原则,区别对待,发生有关争议时,考察对方国家对我国采取的豁免理论,从而采取相应国家豁免原则。
  其次,我国应当尽快制定一部完善的《国家豁免法》。如前所述,当前我国关于国家豁免的规定还是空白,仅散见于一些民商法和国际条约中。一部明确完善的《国家豁免法》不论立法采用何种理论,不仅能为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维护我国私人对外经济交往时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还能使外国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有一个明确预期,保证其在与我国政府在经济领域发生纠纷时通过司法途径得到权利救济。这样不仅有利于保障我国各方合法权益,也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外国资本流入中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再次,我国还应积极参与相关国际会议,加强与有关国家磋商与沟通。例如2004年联合国颁布的《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公约》,从内容上看已经倾向于相对豁免论,我国于当年也签署了该公约,但至今未批准。作者认为可能是基于下列原因:首先,从外交政策和政治利益分析,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是亲密伙伴,但这些国家普遍坚持绝对豁免,如果我国贸然转变立场明确支持相对豁免,势必影响双边外交关系和政治交往;其次,从经济利益分析,我国外资来源和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多已实行限制豁免,出现纠纷时解决问题的标准都不一样,势必影响外来投资的稳定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我们应权衡利弊,在坚持主权平等独立的原则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有关国际活动,加强与有关国家磋商与沟通,既要维护外交的政治利益,又要维护本国的国家和私人的经济利益,在限制豁免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寻求自己的利益。
  最后,我认为在国家豁免立法后,应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民众维权法律意识,同时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涉外诉讼能力,以公正审理涉及国家豁免问题的案件,更好的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
  四、结语
  国家豁免原则作为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对国际法具有重要意义。应然上国家间应依据国家豁免原则,即通过国际法解决有关国际民商事纠纷,从而平衡国际社会关系,稳定国际社会秩序,进一步促进国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实然上当面对有关纠纷时,各国却是把国家豁免当做挡箭牌,从自身的国家利益或保护本国私人利益出发,来确定适用绝对豁免原则抑或是相对豁免原则。因此我国必须立足本国国情明确国家豁免原则,制定、完善国家豁免法,以适应对外交往与涉外诉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邵津.国际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6.
  [2]梁淑英.浅析国家豁免的几个问题[J].政法论坛,2000(2).
其他文献
摘 要:犯罪构成要件,在刑法中指的是判断成立犯罪行为的要素之集合;而犯罪构成要件理论,自形成之日起便开始了百家争鸣。本文中,笔者从逻辑角度分析“四要件说”“三阶层论”之实质性异同,以此为视角进行反思,解释“四要件说”犯罪构成中的出罪  机能缺失问题。  关键词:犯罪构成;域外考察;出罪机能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1-0268-01  作
摘要:关于对物防卫的范围,国内的学者大多针对全部物的侵害做讨论,或者单就行为人故意、过失驱使动物侵害防卫人的情形讨论,这种讨论过于简单化,不能考虑到所有对物防卫的情形。关于对物防卫的法律性质,国内及日本学者一般都是在讨论“不法侵害”的含义中进行的,但是在我国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中,要求防卫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因此需要考虑我国的刑法语境,重新审视对物防卫的法律性质。  关键词:对物防卫;动物侵
摘要:房屋买卖不破租赁与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最初存在宗旨为保护房屋承租人生存权利,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非但没有尊重此原则立法精神,反而更加严重损害承租者利益,并且忽视房屋所有人与新继受人利益,激发了三者矛盾之争。随着整个社会公平意识的提高,我们不仅需要以更加合理方式尊重制度存在宗旨,保护社会最底层者居住利益,更需要协调房屋出租人、承租人与新继受人之间利益关系,淋漓尽致地发挥上述制度效用。  关键词:
摘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始终保持青春活力的重要源泉。改革开放以来,在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进一步得到丰富与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鲜明理论品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D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7-0056-02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以毛泽
摘要:近几年,对于房屋拆迁工作中所呈现出的各种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针对房屋拆迁工作所涉及的三个社会方面的利益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房屋拆迁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改进与完善方向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房屋拆迁;经济利益;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D922.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224-01  作
摘 要:民法的存在目的在于合理规范民事主体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在法律体系中极其重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本文从侵权责任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得出侵权责任法应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的结论,于此同时,现行的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关章节和条文应该进行适当修改,以更好的完善侵权责任法律制度。  关键词:民法;法典化;民法典;侵权责任法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
摘要:言词证据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其虽能够系统全面地证明案件事实,但其主观性较大,稳定性较差。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刑事公诉证据审查提出了新的要求,实务中,诈骗、强奸、伤害等案件的言词证据认定存在较大难度,本文以强奸、诈骗、伤害三类案件为视角,就案件中言词证据如何调查核实谈谈一管之见。  关键词:言词证据;强奸;诈骗  中图分类号:D925.2;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要: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警察类职业院校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基础上,阐述了新型“校厅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可取之处,并提出“校厅共建”警察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构思,指出由行业主管部门出台政策,建立健全校厅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要强化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专业与岗位无缝对接;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服务专业建设与发展;重视研究成果实践应用价值,提升教学成果服务行业的能力。  关键词:警察类职
摘要:仲裁,与和解、调解、诉讼一起,共同构成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因其融合了调解的任意性和诉讼的强制性,所以成为人们十分青睐的化解矛盾的方式之一。但自1995年《仲裁法》实行以来,仲裁的实施状况并不乐观。仲裁机构行政化、仲裁裁决法律化和仲裁程序诉讼化成为颇受诟病的三大问题。本文主要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的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为依托,以第三个问题为重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诉讼化;仲裁程序;意思自
摘要: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对非法证据排除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是刑事诉讼法的一大进步,但同时也对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积极应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自侦办案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言词证据;实物证据;同步录音录像  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199-0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