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下,立德树人的目标成为了教育发展的要求,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成为教师教学的关键点,而高中语文是对曾经知识积累的运用,是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德育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德育的融入一方面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深化了语文教学的内涵。因此,本文以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策略分析为研究主题,从以语文教材为媒介、深入挖掘德育渗透点,创设直观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入多元教育方法、形成思想与情感共鸣等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语文教育与德育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德育 高中语文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091-01
学生和教师是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两方面,学生是教育的被接受者,而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对于学生来说,体会语文教育的博大精深,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根本目标。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应立足于教材的内容,将德育与教育相互融合,创设情境式教学,注重教学方法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在知识上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更要在德育培育方面实现更大的进步。
一、以语文教材为媒介,深入挖掘德育渗透点
教材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基本素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语文教材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素养,还存在着深厚的精神文化素养。语文教材就是德育培养的依托,充分挖掘文中的德育内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以语文教材为媒介,深入挖掘德育的渗透点,充分汲取高中语文教材的精神内涵,实现课堂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例如,教师在《拿来主义》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简要概括,以《拿来主义》的德育题材,通过鲁迅在文化遺产方面表达的态度方面,明确侧面反映的社会现象,形成自我意识,在学习外国的文化时,应秉持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不能一味地“占有”,应开动脑筋,以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学会挑选,对于一切具有毁灭意义的东西摒弃,同时还要讲究创新精神的运用,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能盲目的“拿来主义”。这样以语文教材为媒介,深入挖掘德育的渗透点的应用策略,在教学中有利于良好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德育内容对学生教育作用的凸显。
二、创设直观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课堂内容的完善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新课改提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而直观的情境式教学有效解决了该问题,通过在形象、生动、直观、趣味的情境中,利用引导、问题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改了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情境式教学,将培养学生兴趣为目标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例如,在教学《劝学》一课时,为了深入贯彻德育教育的内容,教师通过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丰富课堂内容,以生活中的实例优化课堂内容,在备课时准备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将其进行对比,在贫困地区学校环境简陋,学生的学习生活得不到保障,这样的鲜明对比下,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在贫困山区这样的直观性教学情境,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为德育教育也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空间,形成德育内容的全面深化。
三、引入多元教育方法,形成思想与情感共鸣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主导的灌输式教学,这样单方向的讲述过程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烦之感,造成思想上的压力感。为了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内容,教师需要结合新时代技术的发展,采用微课的方式,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学生在课堂上化被动为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德育教育的内容,鼓励学生投入课堂,积极反馈,形成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与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赤壁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其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进行多元化分析,借助微课手段在课堂上对文章基础知识的讲述后,将苏轼的一生以视频的手段展开德育升华,让学生感悟苏轼坎坷而又不乏辉煌的一生,感受苏轼遭遇贬谪后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随后让学生在演讲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对文章中德育小知识的挖掘,强化课堂教学的德育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多元的教育方法下,教师可以与学生达成共鸣,有利于德育内容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高中语文的德育教学中,注重知识与生活的有效结合,创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丰富教学的方法,使语文课堂更生动活泼,形成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化主动为被动,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和融于课堂,不断加强师生灵魂与心灵的交流,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参 考 文 献 ]
[1]武义婷.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20(05):171.
[2]罗家敬.试论高中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J].求知导刊,2019(27):37-38.
【关键词】 德育 高中语文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091-01
学生和教师是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两方面,学生是教育的被接受者,而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对于学生来说,体会语文教育的博大精深,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根本目标。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应立足于教材的内容,将德育与教育相互融合,创设情境式教学,注重教学方法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在知识上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更要在德育培育方面实现更大的进步。
一、以语文教材为媒介,深入挖掘德育渗透点
教材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基本素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语文教材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素养,还存在着深厚的精神文化素养。语文教材就是德育培养的依托,充分挖掘文中的德育内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以语文教材为媒介,深入挖掘德育的渗透点,充分汲取高中语文教材的精神内涵,实现课堂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例如,教师在《拿来主义》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简要概括,以《拿来主义》的德育题材,通过鲁迅在文化遺产方面表达的态度方面,明确侧面反映的社会现象,形成自我意识,在学习外国的文化时,应秉持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不能一味地“占有”,应开动脑筋,以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学会挑选,对于一切具有毁灭意义的东西摒弃,同时还要讲究创新精神的运用,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能盲目的“拿来主义”。这样以语文教材为媒介,深入挖掘德育的渗透点的应用策略,在教学中有利于良好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德育内容对学生教育作用的凸显。
二、创设直观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课堂内容的完善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新课改提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而直观的情境式教学有效解决了该问题,通过在形象、生动、直观、趣味的情境中,利用引导、问题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改了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情境式教学,将培养学生兴趣为目标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例如,在教学《劝学》一课时,为了深入贯彻德育教育的内容,教师通过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丰富课堂内容,以生活中的实例优化课堂内容,在备课时准备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将其进行对比,在贫困地区学校环境简陋,学生的学习生活得不到保障,这样的鲜明对比下,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在贫困山区这样的直观性教学情境,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为德育教育也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空间,形成德育内容的全面深化。
三、引入多元教育方法,形成思想与情感共鸣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主导的灌输式教学,这样单方向的讲述过程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烦之感,造成思想上的压力感。为了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内容,教师需要结合新时代技术的发展,采用微课的方式,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学生在课堂上化被动为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德育教育的内容,鼓励学生投入课堂,积极反馈,形成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与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赤壁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其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进行多元化分析,借助微课手段在课堂上对文章基础知识的讲述后,将苏轼的一生以视频的手段展开德育升华,让学生感悟苏轼坎坷而又不乏辉煌的一生,感受苏轼遭遇贬谪后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随后让学生在演讲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对文章中德育小知识的挖掘,强化课堂教学的德育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多元的教育方法下,教师可以与学生达成共鸣,有利于德育内容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高中语文的德育教学中,注重知识与生活的有效结合,创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丰富教学的方法,使语文课堂更生动活泼,形成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化主动为被动,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和融于课堂,不断加强师生灵魂与心灵的交流,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参 考 文 献 ]
[1]武义婷.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20(05):171.
[2]罗家敬.试论高中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J].求知导刊,2019(2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