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学校与朝阳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教研中心的联动,利用网络跨学校、跨学科整合区域优质教学资源,构建灵活的教育资源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式和途径;依托一所学校的校园网,通过项目带动,盘活学校资源,创新薄弱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与途径;通过跨学校、跨学科、跨学段以团队形式组织教师编辑教学电子期刊,创新教师自主研修机制,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通过网络方式,有效拓展教育时空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机制。
为了更好地落实北京市朝阳区“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和“质量工程”的战略要求,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区域优质教学资源,推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能,为学生发展服务,促进区域内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从2008年起,朝阳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教研中心在区“星火计划”支持下,以定福庄第一小学为实验基地,实施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建设项目,将各种教学电子期刊分类集中呈现在教师可以随时登录、随时浏览、随时互动的网络平台。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建设项目的研究效应初步显现,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机制创新、教学质量提升和三级课程整合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效果。
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建设项目经过了视频辅助教学研究、IE book电子书辅助课堂教学、教学电子期刊推广完善三个阶段,整合了区域内市、区两级骨干教师的部分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平台共享,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备课、教学、教研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能。
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建设项目自启动以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根据项目推进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策略。
策略一:多方联动,合理分工。“星火计划”项目启动后,为保障项目扎实推进,项目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基地学校定福庄一小校长牵头;指导小组由教研中心和信息中心领导牵头,负责项目协调与指导;技术小组由基地校网管与网络公司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持;实验小组由基地校教师与区中心组骨干教师组成。最终形成了依托区教研中心与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学科骨干、网络技术骨干,全区30多所学校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的研究团队。
策略二:重点推进,以点带面。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建设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重点推进、以点带面”的原则。从项目一期确定以定福庄一小作为实验基地,培训骨干队伍和积累研究经验,发展到二期新确定六所学校加入项目研究,扩大和充实研究团队,放大项目效应。从项目一期确定将品德与社会(生活)和信息技术学科作为研究重点,到二期将学科范围扩展至小学全部学科。从项目一期骨干教师参与项目研究,到二期扩展至普通教师参与研究。这种“重点推进、以点带面”的策略既保证了项目研究的有效性,积累了典型经验,又扩大了项目影响力。
策略三:加强培训,专项研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需要对研究队伍不断培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普及,又要有上机实践操作。随着项目技术开发的不断深入和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培训与研究逐步融合,被培训者逐步成长为培训者,获得专业成长。在技术培训的同时,项目组还建立了不同的专项研究小组,自主承担子课题,深化项目研究。比如,定福庄一小的马金辉老师带领的小组对社会大课堂模式进行了探索,总结出“四步实施法”。
策略四:搭建平台,展示交流。为了推进项目取得的进展,项目组及时搭建平台,交流展示,分享研究成果。2009年12月,由定福庄一小牵头,朝阳区教研中心组织全区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教师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召开第一次电子期刊交流研讨会。2010年1月,朝阳区教研中心、信息中心联合举办了教学电子期刊互动平台的市级研讨会,定福庄一小杨志强校长进行了项目总结。项目校做了经验交流,教师展示了教学电子期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些不同层级的展示与交流为项目学校与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同时有利于促进项目的深入研究。
该项目实施两年多来,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点到面,有序递进,基本完成了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成果一:初步实现了区域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目前,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已经开始投入使用,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基本覆盖朝阳区的各个小学,只要有效登录网页,就可以打开目前所上传的任一电子期刊。该平台主页模块分为品德与社会(生活)、信息技术、英语、音乐、数学、语文等学科板块。另外,还专设一个“教研活动”板块,将区域内的优秀教研活动资料上传,供全区教师网上在线学习。截至目前,已经有23所学校的69位学科教师共上传共享教学电子期刊145本。同时,通过电子期刊网络平台,我们还与重庆市的中小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研究项目。
成果二:促进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获得专业发展。全区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在线查阅和使用优秀的教学资源,方便快捷地获取对自已有用的教学设计、案例、课件等,从而极大提高了备课效能和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很多青年教师还把电子期刊平台作为专业成长的记录平台。这些青年教师借助教学电子期刊平台,不仅学会便捷地获取课堂教学资源,而且提高了分析解读教材的能力,同时把自己每次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借助教学电子期刊进行记录和对比,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反思能力。
骨干教师通过教学电子期刊平台则可以有效固化教学模式,打造教学特色。骨干教师通过对电子期刊的深入研究,丰富了教学经验,快速提高了学科教学的专业能力。
成果三: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以项目机制推动教师的团队合作。传统的教研模式无法帮助教师走出个人的教学局限,对提高教学效能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不大。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的建设,突破了传统教研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随时研究其他教师的教学资料,方便收集教学资源,获得专业启发。教研组的研究方式也有可能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会议教研模式将被网络教研所替代。教学电子期刊的选题、编辑、排版等一系列过程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共同研讨、剪辑素材,这种项目形式真正将教师工作从个体劳动转变为团队合作,从简单重复性劳动转变为复杂的研究性工作,从而切实提升教研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品质和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和利用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对于有效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都具有积极作用。从区域层面来说,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通过区域协调,有效地整合区域内有限的优质资源。依托网络平台,打破时空界限,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真正流动起来,从而促进教育公平。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学电子期刊平台依托学校的校园网,有助于盘活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资源,使其发挥更大效用。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学电子期刊还是教师备课、教学、反思的工作平台,制作教学电子期刊需要教师团队合作,反复研究,这种研修机制的创新将极大焕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和内在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它又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学生可以借助这些电子书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学习视野,真正打破教与学的界限,打破课堂与课外的界限,打破三级课程之间的界限。同时,电子期刊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建设项目目前仍在不断完善中,并且可以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相结合,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北京朝阳区星火计划“教学电子期刊”项目组)
为了更好地落实北京市朝阳区“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和“质量工程”的战略要求,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区域优质教学资源,推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能,为学生发展服务,促进区域内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从2008年起,朝阳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教研中心在区“星火计划”支持下,以定福庄第一小学为实验基地,实施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建设项目,将各种教学电子期刊分类集中呈现在教师可以随时登录、随时浏览、随时互动的网络平台。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建设项目的研究效应初步显现,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机制创新、教学质量提升和三级课程整合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效果。
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建设项目经过了视频辅助教学研究、IE book电子书辅助课堂教学、教学电子期刊推广完善三个阶段,整合了区域内市、区两级骨干教师的部分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平台共享,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备课、教学、教研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能。
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建设项目自启动以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根据项目推进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策略。
策略一:多方联动,合理分工。“星火计划”项目启动后,为保障项目扎实推进,项目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基地学校定福庄一小校长牵头;指导小组由教研中心和信息中心领导牵头,负责项目协调与指导;技术小组由基地校网管与网络公司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持;实验小组由基地校教师与区中心组骨干教师组成。最终形成了依托区教研中心与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学科骨干、网络技术骨干,全区30多所学校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的研究团队。
策略二:重点推进,以点带面。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建设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重点推进、以点带面”的原则。从项目一期确定以定福庄一小作为实验基地,培训骨干队伍和积累研究经验,发展到二期新确定六所学校加入项目研究,扩大和充实研究团队,放大项目效应。从项目一期确定将品德与社会(生活)和信息技术学科作为研究重点,到二期将学科范围扩展至小学全部学科。从项目一期骨干教师参与项目研究,到二期扩展至普通教师参与研究。这种“重点推进、以点带面”的策略既保证了项目研究的有效性,积累了典型经验,又扩大了项目影响力。
策略三:加强培训,专项研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需要对研究队伍不断培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普及,又要有上机实践操作。随着项目技术开发的不断深入和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培训与研究逐步融合,被培训者逐步成长为培训者,获得专业成长。在技术培训的同时,项目组还建立了不同的专项研究小组,自主承担子课题,深化项目研究。比如,定福庄一小的马金辉老师带领的小组对社会大课堂模式进行了探索,总结出“四步实施法”。
策略四:搭建平台,展示交流。为了推进项目取得的进展,项目组及时搭建平台,交流展示,分享研究成果。2009年12月,由定福庄一小牵头,朝阳区教研中心组织全区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教师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召开第一次电子期刊交流研讨会。2010年1月,朝阳区教研中心、信息中心联合举办了教学电子期刊互动平台的市级研讨会,定福庄一小杨志强校长进行了项目总结。项目校做了经验交流,教师展示了教学电子期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些不同层级的展示与交流为项目学校与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同时有利于促进项目的深入研究。
该项目实施两年多来,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点到面,有序递进,基本完成了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成果一:初步实现了区域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目前,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已经开始投入使用,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基本覆盖朝阳区的各个小学,只要有效登录网页,就可以打开目前所上传的任一电子期刊。该平台主页模块分为品德与社会(生活)、信息技术、英语、音乐、数学、语文等学科板块。另外,还专设一个“教研活动”板块,将区域内的优秀教研活动资料上传,供全区教师网上在线学习。截至目前,已经有23所学校的69位学科教师共上传共享教学电子期刊145本。同时,通过电子期刊网络平台,我们还与重庆市的中小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研究项目。
成果二:促进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获得专业发展。全区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在线查阅和使用优秀的教学资源,方便快捷地获取对自已有用的教学设计、案例、课件等,从而极大提高了备课效能和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很多青年教师还把电子期刊平台作为专业成长的记录平台。这些青年教师借助教学电子期刊平台,不仅学会便捷地获取课堂教学资源,而且提高了分析解读教材的能力,同时把自己每次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借助教学电子期刊进行记录和对比,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反思能力。
骨干教师通过教学电子期刊平台则可以有效固化教学模式,打造教学特色。骨干教师通过对电子期刊的深入研究,丰富了教学经验,快速提高了学科教学的专业能力。
成果三: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以项目机制推动教师的团队合作。传统的教研模式无法帮助教师走出个人的教学局限,对提高教学效能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不大。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的建设,突破了传统教研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随时研究其他教师的教学资料,方便收集教学资源,获得专业启发。教研组的研究方式也有可能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会议教研模式将被网络教研所替代。教学电子期刊的选题、编辑、排版等一系列过程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共同研讨、剪辑素材,这种项目形式真正将教师工作从个体劳动转变为团队合作,从简单重复性劳动转变为复杂的研究性工作,从而切实提升教研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品质和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和利用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对于有效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都具有积极作用。从区域层面来说,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通过区域协调,有效地整合区域内有限的优质资源。依托网络平台,打破时空界限,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真正流动起来,从而促进教育公平。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学电子期刊平台依托学校的校园网,有助于盘活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资源,使其发挥更大效用。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学电子期刊还是教师备课、教学、反思的工作平台,制作教学电子期刊需要教师团队合作,反复研究,这种研修机制的创新将极大焕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和内在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它又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学生可以借助这些电子书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学习视野,真正打破教与学的界限,打破课堂与课外的界限,打破三级课程之间的界限。同时,电子期刊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电子期刊网络平台建设项目目前仍在不断完善中,并且可以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相结合,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北京朝阳区星火计划“教学电子期刊”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