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三者将决定人在面对某些事物时能否做出正确的判断,由此可见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而批判性思维正是由以上三者组成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强调思维主动性、情感认知、“三观”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形成独立思想和创新意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
在面对任何未知事件时,我们都要保持审视的态度进行观察,再根据观察得到的信息,结合自身思维、情感、观念来判断事件是否正确,当事件不正确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批判,输出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这样才能使人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当前初中学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他们在面对未知事件时,很少主动进行判断,同时在事件不正确时,也不会产生批判意识,这说明学生的思想独立性、创新意识还比较薄弱,这与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
一、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1.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首先,批判性思维主要由思维、情感、观念组成。其中,思维是指主动性思维,情感是指情感认知与感知,观念是决定判断方向的重要因素。在三者良好的协作下,通过主动性思维可以对事件始末进行深度分析;通过情感可以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角色的立场、感受进行认知与感知;通过观念可以结合以上两点确立判断方向,得到最终判断结果。
其次,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批判性思维是决定人能否能判断事物好坏、是否会主动判断、是否能正视错误的一种思维形式。
2.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首先,在主动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层面上,当人的思维缺乏主动性,就不会去了解未知事件,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由此可见,主动性思维是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其次在情感认知、感知与批判性思维层面上,事件的发生必然掺杂着复杂的情感,如果对其中的情感进行体会,就难以保障得到判断依据,可见情感认知、感知是批判性思维运作的支撑。最后在观念层面上,人在判断事物是否正确时,一般都会站在主观角度进行判断,根据自身理解来确认事件是否正确,因此人主观观念的方向,将决定判断路径,如果主观上认为事件是错误的,则需要结合主动性思维来做出批判。综上,初中学生因为社会阅历较浅,且存在着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所以在缺乏批判性思维的条件下,他们就无法正确判断事物的好坏,此时学生就可能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育人责任,应当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而培养初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有效的途径,因此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加强其对自身或周边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免“走弯路”。
二、初中阅读教学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动性思维培养的缺陷
当前,初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面对教学内容不会主动地进行思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学习,且逐渐养成机械化的思维习惯。鉴于主动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目前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实现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因为学生形成了机械化的被动思维习惯,所以在缺乏主动性思维基础的条件下,无法养成批判性思维。
2.情感培养的缺陷
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都存在明显的理论化特征,而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较为浅显,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依旧单薄,学生难以对课文情感进行感知。初中学生因为年纪尚幼,见闻较少,且出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本身的情感世界并不丰富,如果一直发展下去,学生就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温度”的人,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优化教学模式,用课文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
3.观念培养的缺陷
正确观念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如果存在观念错误,则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在初中閱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结合当前初中阅读教学情况来看,教学确实具有培养正确观念的作用,但细化起来看,其中存在两个问题,分别是观念培养的深度不足及有效性不足,前者是指在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时,教师主要采用一些浅显的案例来进行培养,导致学生观念印象不深刻,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后者是指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这也说明初中阅读教学的观念树立作用,未能覆盖到所有学生,依旧存在着个别遗漏的情况。造成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关系生硬,学生对教师缺乏信任,相应地在接受教师管理时,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当这种心理长期存在,必然会对学生内心产生影响,以致于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
三、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对策
1.主动性思维的培养对策
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阅读教学就不能继续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而应当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这一理论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即围绕课文内容设计相应的情境,组织学生扮演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根据情境与剧情的推演,使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展开阅读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其次在学生具备良好主动性思维的条件下,教师要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对情境中的事物保持勇于批判的态度,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批判性思维的思维习惯。
2.情感培养的对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视频,并配上图文讲解,根据初中学生的兴趣来设计短视频中的形象,这样一来,教学内容的展示就更加丰富,而且符合学生的兴趣,能起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其次要加深教学内容展示的直观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印象,这样课文的情感表达才能深入学生内心,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起来。
3.观念培养的对策
观念培养度对策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情感引导、印象训练、实践活动。
(1)情感引导
结合情感的培养对策,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情感感知能力,此时在观念培养上就可以进行情感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例如在袁珂《女娲造人》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站在人的角度,对女娲形象进行情感感知,即女娲给予了人生命,通过感知,学生会产生感激之情,这是人的基本情感表现之一,同时学生也就树立了知恩图报的观念。
(2)印象训练
在印象训练中,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以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此举不但可以使阅读教学更加顺畅,也有利于印象培育工作的开展。在师生关系良好的条件下,教师应当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展开教学,强化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
在面对任何未知事件时,我们都要保持审视的态度进行观察,再根据观察得到的信息,结合自身思维、情感、观念来判断事件是否正确,当事件不正确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批判,输出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这样才能使人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当前初中学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他们在面对未知事件时,很少主动进行判断,同时在事件不正确时,也不会产生批判意识,这说明学生的思想独立性、创新意识还比较薄弱,这与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
一、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1.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首先,批判性思维主要由思维、情感、观念组成。其中,思维是指主动性思维,情感是指情感认知与感知,观念是决定判断方向的重要因素。在三者良好的协作下,通过主动性思维可以对事件始末进行深度分析;通过情感可以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角色的立场、感受进行认知与感知;通过观念可以结合以上两点确立判断方向,得到最终判断结果。
其次,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批判性思维是决定人能否能判断事物好坏、是否会主动判断、是否能正视错误的一种思维形式。
2.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首先,在主动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层面上,当人的思维缺乏主动性,就不会去了解未知事件,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由此可见,主动性思维是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其次在情感认知、感知与批判性思维层面上,事件的发生必然掺杂着复杂的情感,如果对其中的情感进行体会,就难以保障得到判断依据,可见情感认知、感知是批判性思维运作的支撑。最后在观念层面上,人在判断事物是否正确时,一般都会站在主观角度进行判断,根据自身理解来确认事件是否正确,因此人主观观念的方向,将决定判断路径,如果主观上认为事件是错误的,则需要结合主动性思维来做出批判。综上,初中学生因为社会阅历较浅,且存在着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所以在缺乏批判性思维的条件下,他们就无法正确判断事物的好坏,此时学生就可能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育人责任,应当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而培养初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有效的途径,因此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加强其对自身或周边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免“走弯路”。
二、初中阅读教学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动性思维培养的缺陷
当前,初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面对教学内容不会主动地进行思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学习,且逐渐养成机械化的思维习惯。鉴于主动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目前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实现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因为学生形成了机械化的被动思维习惯,所以在缺乏主动性思维基础的条件下,无法养成批判性思维。
2.情感培养的缺陷
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都存在明显的理论化特征,而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较为浅显,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依旧单薄,学生难以对课文情感进行感知。初中学生因为年纪尚幼,见闻较少,且出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本身的情感世界并不丰富,如果一直发展下去,学生就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温度”的人,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优化教学模式,用课文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
3.观念培养的缺陷
正确观念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如果存在观念错误,则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在初中閱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结合当前初中阅读教学情况来看,教学确实具有培养正确观念的作用,但细化起来看,其中存在两个问题,分别是观念培养的深度不足及有效性不足,前者是指在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时,教师主要采用一些浅显的案例来进行培养,导致学生观念印象不深刻,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后者是指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这也说明初中阅读教学的观念树立作用,未能覆盖到所有学生,依旧存在着个别遗漏的情况。造成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关系生硬,学生对教师缺乏信任,相应地在接受教师管理时,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当这种心理长期存在,必然会对学生内心产生影响,以致于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
三、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对策
1.主动性思维的培养对策
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阅读教学就不能继续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而应当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这一理论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即围绕课文内容设计相应的情境,组织学生扮演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根据情境与剧情的推演,使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展开阅读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其次在学生具备良好主动性思维的条件下,教师要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对情境中的事物保持勇于批判的态度,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批判性思维的思维习惯。
2.情感培养的对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视频,并配上图文讲解,根据初中学生的兴趣来设计短视频中的形象,这样一来,教学内容的展示就更加丰富,而且符合学生的兴趣,能起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其次要加深教学内容展示的直观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印象,这样课文的情感表达才能深入学生内心,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起来。
3.观念培养的对策
观念培养度对策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情感引导、印象训练、实践活动。
(1)情感引导
结合情感的培养对策,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情感感知能力,此时在观念培养上就可以进行情感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例如在袁珂《女娲造人》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站在人的角度,对女娲形象进行情感感知,即女娲给予了人生命,通过感知,学生会产生感激之情,这是人的基本情感表现之一,同时学生也就树立了知恩图报的观念。
(2)印象训练
在印象训练中,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以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此举不但可以使阅读教学更加顺畅,也有利于印象培育工作的开展。在师生关系良好的条件下,教师应当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展开教学,强化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