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逐年发展,城镇化的建设也逐年加快。在此过程中,为让我国的国民经济能持续增长,满足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就应针对现有的产业发展结构,升级和优化各项产业。随着我国城镇建设规模的逐年增大,为让社会经济转型的步骤速度加快,就需凸显出城镇化发展的传导机制。本文主要概述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强化城镇经济发展的政策。
【关键词】城镇化 经济发展 作用机制 探析
一、引言
我国正在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更好的解决当前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各类矛盾,确保经济稳步发展,就应将城镇化发展列入到现阶段我国的战略化发展部署中。根据当前的发展实践能够获悉,对于一个地域或者国家而言,若其城镇化建设水平越高,就意味需要注入的生产要素更为集中,故此这一集聚效益的产生能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要想充分发挥出中国城镇发展的助推作用,就应明确对应的作用和机制,以此为着眼点解决问题。
二、城镇化概述
(一)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即城市化。通常城市化是国家或者地区,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调整原有的产业结构,以期实现城镇化战略发展要求。城镇化能为现代化城市型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城镇化的发展进程,需要经历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的过程。当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发展动力。
(二)城镇化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为让各类生产要素都向城镇化聚集,就应在此过程中,优化现有产业结构,从而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介绍,即城城镇化发展中,市场的规模正逐年扩大,因而能够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同时,转移农村劳动力,提升农民的收入。
当前,我国正在践行城乡统筹模式,并将其看成规划要点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为更好的实现城镇化建设,让其能够稳步前行,就应在经济与社会协调的过程中,为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效率也逐年加大,从2000年的36.22%持续攀升到2015年的56.1%,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获悉,这种提升显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当前农业人口逐步进入到城市,是城镇能够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农村人口的逐年加大,农业的用地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农民开始逐步由农村迁移到城市,在城市里面谋生。这部分农民工主要集中到大中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为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制度,“三农”问题是当前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当前的发展形势是:农村人口逐年增多,土地资源短缺,双方的矛盾逐年加大。故此,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加大,导致农村整体收入偏低。但城镇化步伐的逐年加大,剩余的劳动力开始逐步向城市转移,城市在发展中也需要各类资源的集聚,这就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尤其是二三产业逐年发展的背景下,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农村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就要通过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
2.推进各个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世界范围内的产品或者货物开始陆续登陆到中国市场,冲击中国本土生产行业,特别是很多大型的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的生产要素,降低成本,加大产能。因而我国出现第二产业产能过剩的状况,这就导致全面推进产能优化的进程中,风险逐年加大。现阶段产业结构开始转型,促进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同时,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持续。随着城镇化发展的逐年加大,我国的城镇化规模也在呈现逐年扩大的模式,将为过剩产能发展提供新的出路,不但能均衡各产业的发展,也能产业的规模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3.转型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第一,从消费结构的角度考虑问题,我国城镇化步伐开始逐年加大,农村的人口开始逐步进入到城市,变成城市人口。这部分人口的消费理念也开始趋向城市化,根据相关数据调查能够获悉,部分农村人口逐步迁移到城市居住后,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都发生变化。第二,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探寻问题,我国较长一段时间经济结构发展失衡,这就带来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工业规模虽然很大,但也无法大幅度的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状况,且相较于发达国家,服务也的差距更大,我国在适应世界市场的前提下,开始大力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首的第三产业,目的是改变现有的生产力过剩局面,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都转移到信息产业上,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四、我国进行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一)让农民参与
推进城镇化发展,要求管理人员或者决策人员对“三农”有正确的认识,首先明确城镇化发展不是将农村、农业和农民取消,由于农业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没有农业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将变成无根之树。农业的地位无论到何时都不可动摇,城镇化建设,主要是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让其有大幅度的提升,无论从农民的收入还是医疗、养老方面,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其次,建设农村经济时,要扶持好工业,政府适度的给予农村乡镇服务社更好的优惠政策,用以提升农民受益,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政府支持中,要针对出现问题给予指导,尽可能的给予正常政策优惠,从而消除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保障农村地域的承载发展可以持续稳健的前行。
(二)化解社会矛盾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社会的各个部门间必然存在小的沖突和矛盾。城市中的城镇人口,比重较大的部分是农民工群体。根据现有的数据调查能够获悉,每年进城的农民工人数能够达到2亿人,这部分人群中,大部分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还没能落实,并且工作中部分农民工的人身权利不能得到保障。导致农民工无论是薪酬待遇、医疗保险、人身保险上相较于城市人口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农村的土地化改革以及成长建设中,部分农民的征地补偿款还没有落实,导致农民丧失土地,还没有得到对应的经济补偿。故此,建设城市基础设置,在拆迁房屋补偿中,矛盾出现在开发商、政府和群众这三方主体上。政府针对这一问题就应进行深度调研,环节各方矛盾和冲突,平衡各方利益,并且制定合理的方案,保障方案执行的公正和公平,满足城镇化的稳步发展要求。
五、结束语
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考虑问题,城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与否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实力与水平,在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为更好的发挥城镇化作用,确保国民经济能够稳步发展,就应了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前发展过程中暴漏出的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促使城镇建设能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蔺雪芹,王岱,任旺兵,刘一丰.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J].地理研究,2011,(03):27-29.
[2]卢慧黎.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探析[J].当代经济,2016,(26):52-55.
[3]朱多策,黄传新.安徽省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02):31-32.
[4]高天跃,李静.试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J].财会学习,2016,(33):52-55.
【关键词】城镇化 经济发展 作用机制 探析
一、引言
我国正在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更好的解决当前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各类矛盾,确保经济稳步发展,就应将城镇化发展列入到现阶段我国的战略化发展部署中。根据当前的发展实践能够获悉,对于一个地域或者国家而言,若其城镇化建设水平越高,就意味需要注入的生产要素更为集中,故此这一集聚效益的产生能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要想充分发挥出中国城镇发展的助推作用,就应明确对应的作用和机制,以此为着眼点解决问题。
二、城镇化概述
(一)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即城市化。通常城市化是国家或者地区,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调整原有的产业结构,以期实现城镇化战略发展要求。城镇化能为现代化城市型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城镇化的发展进程,需要经历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的过程。当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发展动力。
(二)城镇化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为让各类生产要素都向城镇化聚集,就应在此过程中,优化现有产业结构,从而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介绍,即城城镇化发展中,市场的规模正逐年扩大,因而能够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同时,转移农村劳动力,提升农民的收入。
当前,我国正在践行城乡统筹模式,并将其看成规划要点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为更好的实现城镇化建设,让其能够稳步前行,就应在经济与社会协调的过程中,为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效率也逐年加大,从2000年的36.22%持续攀升到2015年的56.1%,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获悉,这种提升显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当前农业人口逐步进入到城市,是城镇能够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农村人口的逐年加大,农业的用地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农民开始逐步由农村迁移到城市,在城市里面谋生。这部分农民工主要集中到大中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为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制度,“三农”问题是当前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当前的发展形势是:农村人口逐年增多,土地资源短缺,双方的矛盾逐年加大。故此,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加大,导致农村整体收入偏低。但城镇化步伐的逐年加大,剩余的劳动力开始逐步向城市转移,城市在发展中也需要各类资源的集聚,这就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尤其是二三产业逐年发展的背景下,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农村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就要通过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
2.推进各个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世界范围内的产品或者货物开始陆续登陆到中国市场,冲击中国本土生产行业,特别是很多大型的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的生产要素,降低成本,加大产能。因而我国出现第二产业产能过剩的状况,这就导致全面推进产能优化的进程中,风险逐年加大。现阶段产业结构开始转型,促进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同时,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持续。随着城镇化发展的逐年加大,我国的城镇化规模也在呈现逐年扩大的模式,将为过剩产能发展提供新的出路,不但能均衡各产业的发展,也能产业的规模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3.转型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第一,从消费结构的角度考虑问题,我国城镇化步伐开始逐年加大,农村的人口开始逐步进入到城市,变成城市人口。这部分人口的消费理念也开始趋向城市化,根据相关数据调查能够获悉,部分农村人口逐步迁移到城市居住后,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都发生变化。第二,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探寻问题,我国较长一段时间经济结构发展失衡,这就带来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工业规模虽然很大,但也无法大幅度的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状况,且相较于发达国家,服务也的差距更大,我国在适应世界市场的前提下,开始大力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首的第三产业,目的是改变现有的生产力过剩局面,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都转移到信息产业上,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四、我国进行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一)让农民参与
推进城镇化发展,要求管理人员或者决策人员对“三农”有正确的认识,首先明确城镇化发展不是将农村、农业和农民取消,由于农业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没有农业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将变成无根之树。农业的地位无论到何时都不可动摇,城镇化建设,主要是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让其有大幅度的提升,无论从农民的收入还是医疗、养老方面,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其次,建设农村经济时,要扶持好工业,政府适度的给予农村乡镇服务社更好的优惠政策,用以提升农民受益,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政府支持中,要针对出现问题给予指导,尽可能的给予正常政策优惠,从而消除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保障农村地域的承载发展可以持续稳健的前行。
(二)化解社会矛盾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社会的各个部门间必然存在小的沖突和矛盾。城市中的城镇人口,比重较大的部分是农民工群体。根据现有的数据调查能够获悉,每年进城的农民工人数能够达到2亿人,这部分人群中,大部分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还没能落实,并且工作中部分农民工的人身权利不能得到保障。导致农民工无论是薪酬待遇、医疗保险、人身保险上相较于城市人口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农村的土地化改革以及成长建设中,部分农民的征地补偿款还没有落实,导致农民丧失土地,还没有得到对应的经济补偿。故此,建设城市基础设置,在拆迁房屋补偿中,矛盾出现在开发商、政府和群众这三方主体上。政府针对这一问题就应进行深度调研,环节各方矛盾和冲突,平衡各方利益,并且制定合理的方案,保障方案执行的公正和公平,满足城镇化的稳步发展要求。
五、结束语
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考虑问题,城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与否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实力与水平,在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为更好的发挥城镇化作用,确保国民经济能够稳步发展,就应了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前发展过程中暴漏出的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促使城镇建设能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蔺雪芹,王岱,任旺兵,刘一丰.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J].地理研究,2011,(03):27-29.
[2]卢慧黎.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探析[J].当代经济,2016,(26):52-55.
[3]朱多策,黄传新.安徽省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02):31-32.
[4]高天跃,李静.试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J].财会学习,2016,(3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