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标准、课程、实践和反思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y_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我想简单谈谈我们学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探索的点滴实践。主要有四点:一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标准,二是课程建构,三是国际合作交流实践,四是问题与反思。
  一、发展和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
  我国外国语学校创办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早在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陈毅外长还有刘少奇主席办公室以及宣传部、教育部等各方积极倡议和鼎力支持下,我国创办了长春外国语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上海外国语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北京外国语学校、天津外国语学校、重庆外国语学校等七八所第一批外国语学校,文革前发展到11所,文革后恢复了上述中除北京外国语学校外的7所,我们厦门外国语学校应该是第8所,是改革开放后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当时叫“厦门市英语中学”,1992年经上级部门批准改为现名“厦门外国语学校”。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们国家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比较特殊,建国初期相当一段时间内面临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等不利国际环境,国家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外贸政策,学校也主要教授俄语。在中苏关系出现恶化甚至决裂前夕,国家考虑到要打开外交新局面,需要培养大量懂外语的外交和外贸人才,因而创办外国语学校。当时,全国几所大城市依托外国语学院(大学),挑选出了一批“根正苗红”的小学生,集中到外国语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到大学进行“一条龙”培养。那时的培养目标是“外语水平较高,一般文化知识较好”。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培养目标调整为“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全面发展”。
  我们厦门外国语学校自创办之日起就以改革开放后的新思想指导办学。厦门特区是1981年设立的,我们学校同一天被批准创办,因此我们有一句话叫做“应改革开放之运而生,顺时代发展之势而长”。1982年秋季开学,我们招收了初一两个班80人,到88年高三毕业的时候是78人,其中两个出国了。经过33年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发展,现在我们有初、高中两个校区,有86个班,共4300多学生和360多名教职员工。每年我校高三毕业生通过国内高考、提前保送进入“985”“211”等名校、直接申请国外著名大学留学这三个途径100%升学深造。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家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了,所以学生出去交流的机会特别多,眼界也开扩了,我校提出了“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办学理念。最近,借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总结外校50年办学经验之机,我校在教育部指导下做了一个课题,经探讨研究总结提出外国语学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24字新标准:“爱国文明、外语突出、学业优异、素质全面、能力卓越、身心健康”。
  二、构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课程体系
  首先是突出外语课程。我们目前开设有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外语语种,到2020年,我们预计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开3至4门基本通用语种。
  其次是构建课程体系。我们把高中生要学习的八大学习领域根据课程分为五个类别:基础课程、外语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和特选课程。在学好基础课程和外语课程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发展潜质和国际化人才要求,自愿选择学习以下六大课程体系之一:以国内升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外语专长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海外升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中外合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孔子课堂为主导的课程体系。
  此外,我们还依据学校发展需要适度引进了一些国外课程以及学生实践类的课程,这一类课程主要以社团的形式存在。我们现有近50个社团,有些社团的活动成果相当不错,对培养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领导力的国际化人才很有帮助。
  三、 国际合作交流实践
  我校扩大国际合作交流主要通过以下渠道:一是建立了21所国外姊妹校;二是自2009年秋季起开办了中美高中课程实验班,已有两届毕业生,取得了初步成果;三是积极参与国外汉语推广,在美国新泽西州林登高中开办了孔子课堂;四是与一些国外机构开展语言教学合作项目,如,德语DSD项目等;五是筹备申请获准招收海外国际学生,开展海外国际学生学历教育;六是积极开展国际师生交流,每年我校与国外学校师生交流人数多,频率高,国别多,地域广。例如,我们曾一次接待200多名菲律宾华裔子弟,他们在我校学习了将近两个月。
  在培育国际化人才方面,应该说我们还是做了不少的探索实践,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南洋理工大学就以我们赵继容校长的名义设立奖学金奖励我校在南洋理工就读的优秀学生;再比如,我们每年都有上百人直接申请国外名校就学,有的获得全额奖学金。此外,我们的学生还参加了耶鲁大学美国青年政治家领袖夏季学院、亚洲青少年论坛、美国斯伯莱托艺术节交流活动等各种国际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开阔了视野,同时,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也给主办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际交流让师生游历了许多国家,也观察、比较了许多国家,师生们在心中切实感受到中国的确已作为一个大国正在崛起,特别是经济实力的崛起。现在,全球前十名的大学里都有我校校友刻苦求学的身影。
  四、 问题与反思
  本世纪以来,人们对教育国际化提得非常多,回顾反思探索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要贯彻好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指出,要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规划纲要》把“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作为定语,规定了国际化人才的内涵。这个规定是十分科学的。它为我国学校教育如何融入国际元素及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第二,要正确理解好目标和要求。“通晓国际规则”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具备清晰的国际“游戏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在通晓现有的国际规则、国际公约的前提下,参与我国多边外交外贸活动;合理利用现有的国际规则为我国利益服务;在遵守现有国际规则前提下,与国际社会一起,根据公平正义的原则,改变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共同制订新的国际规则,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里“通晓”是前提,只有通晓才能准确地遵守;只有“通晓”,才能合理利用规则,为我所用;只有“通晓”,才能了解现有规则中不合理部分,进行修正。   “参与国际事务”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具备参加多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事务的能力,尤其是在高层次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为我国争得话语权、引领国际事务的发展。
  “参与国际竞争”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代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反映了宽领域、全方位的竞争,其中科学技术的竞争起到决定性作用。我们的人才不仅要能够紧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更要以自己的原创性、独创性的科技成果引领世界科技发展,保证我国在世界科学技术竞争中赢得领先地位,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利益。
  以上是我们对《规划纲要》中有关国际人才培养的文本解读,如果比较合适到位,那么我们在教育国际化这一方面的实践就会走得比较稳,比较顺,不会折腾。
  第三,要纠正对目标和要求的误解,并予以高度重视。在这些年的实践当中,我们认为有三个误解要大家来共同正视并加以纠正:一是认为只要会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就是国际化人才,二是认为只要是西方化的人就是国际化人才,三是认为教育国际化就是国际化教育。精通外语是国际化人才的必备条件,但是如果把之作为唯一条件,忽略对各种外国文化内涵的判断、甄别和取舍,忽视语言之外的知识才能,忽视人的素质和品德,则很容易受到外国文化的同化,成为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因此这种泛外语化的人才观念是不可取的。我们说的国际化人才必须具有现代文明的气质和形象,这种气质既包含华夏文明的凝结,也有与人类其他文明的融合,这种文明气质应该是神与形的统一,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只注重形,即外在的形象,忽略了神,即价值观的塑造,只会培养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没有灵魂的美丽躯壳。可见,国际化人才首先是要具备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魂和中国心,全盘西化的人才观既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才自身的成长。
  根据对国际化人才的界定,我们培养的国际化人才不仅要善于学习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还要承担起一项重大历史责任,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宣传中国教育的成功经验,摒弃文化虚无主义,体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教育”,殊不知词序的变化,反映出两个根本不同的内涵。“教育国际化”是指我国教育在国家意志的指导下的对外开放,以我为主,借鉴国际上先进教育理念、课程、教学法,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国际化教育”却是忽略国家意志的指导,不加甄别地盲目照搬外国教育理念、课程等,导致国家指导在教育中的缺失。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高中实施国际课程,要加强准入审核。高中开设国际课程,本地课程中的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四门课程应为必修科目。实际上,这就是对“国际化教育”认识的纠正。
  我就与大家分享这么多,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编辑 潘雅
其他文献
据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网站2015年6月29日报道,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发布最新版《澳大利亚教育评论》(Australian Education Review)丛书,呼吁组织一个独立机构,构建一贯的、合理的、透明的、公平的学校资助模式。  其中,在最新发布的《学校资助的要求:公平、可持续性及成就》(Imperatives in Schools Funding: Equity, Sustaina
2015年10月7日,经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美国《STEM教育法(2015年)》(STEM Education Act of 2015)正式生效。根据该法,虽然STEM教育的英文拼写不作改变,但明确将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列入STEM教育类别。该法生效后,联邦政府机构对STEM教育的定义将更加正式和规范地纳入计算机科学学科,使该学科作为STEM教育的一类,被纳入国家科学基金
摘要:全面把握教学目标要求,厘清“复习什么”;运用5种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好“怎样复习”;加强相关知识之间的比较,寻找物质间的共性及差异,渗透化学学科思想;重视作业设计专题化、体现层次性;不仅能提升复习效果,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常见的物质;专题复习;教学策略;初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7–004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初中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校长楚比克认为,在高等教育实现系统化发展的情况下,俄罗斯高校将能够进入世界100强。  2013年俄罗斯教科部遴选出15所大学,它们获得了国家的支持以冲刺世界百强。15所大学中有两所大学位于托木斯克。按照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校长的看法,俄罗斯高校有实力进入世界百强,但需要积极进取,不能靠等待。楚比克说:“真正的困难在于,为了获得更好的排名,我们必须系统地、综合地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
据澳大利亚新闻网2014年4月2日报道,近日,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一个地区监狱,大量的服刑人员被送往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  该州司法部长格雷格史密斯在中北海岸坎普西附近的矫正中心启动了一个投资额达160万美元的强化学习中心。他认为此举将有助于降低服刑人员的累犯率。他在一份声明中称:“让服刑人员进行学习是很重要的,因为犯罪行为的发生率与教育和就业机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该中心将让服刑人员
关于2020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勾画得非常清楚。相继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部署,一手抓改革披荆斩棘,一手抓法治铺路架桥,改革把体制机制障碍更好破除,法治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及时固化为法律法规。最近,习总书记在此基础上又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小康是战略目标
2016年7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的陪同下,出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举行的中俄大学校长峰会,并发表题为《深化大学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  刘延东表示,本次中俄大学校长峰会汇聚两国200多所大学的校长,共同探讨“中俄教育科学合作战略”,很有意义。大学始终在中俄人文交流中勇立潮头。中俄大学联盟不断拓展,学生双向流动持续升温,合作办学深入推进,为中俄务实合作注入了感情色
据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中心网站2016年2月16日报道,1月29日,韩国-芬兰教师国际交流项目的参与者已成功完成在韩活动并返回芬兰。  2016年1月19-27日,参加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中心开展的入门指导后,5名来自芬兰的参与者访问了4所韩国幼儿园并在其中开展教学活动,这5名参与者包括4名幼儿园教师和1位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幼儿教育的教授。2015年11月被派往芬兰的韩国教师
摘 要:陈洪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秘书长等职。曾在柏林自由大学、艾希施达特大学、卡塞尔大学、洪堡大学、马普哥廷根历史研究所、埃尔福特大学马克斯韦伯研究院作访问学者。所著《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 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中
2007年11月13日,美国纽约州州长和纽约市市长共同宣布,将在纽约市曼哈顿下城建造一所“绿色”环保学校。该项目将在2008年9月正式动工,初步预计在2010年9月完成。  这所能容纳950名中小学生的学校将建造在曼哈顿下城的炮台公园。市长介绍说,“在过去的6年中,曼哈顿下城的人口增长了约2万人,超过1万间住房已经或正在建造,学龄人口的入学问题随之产生。这个项目将满足市民的需要,并将成为曼哈顿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