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创新实践平台的研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iorm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针对目前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设课外创新实践平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理念,开展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利用活动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方法,提高创新技能,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体系。同时注重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大幅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通过企业与学校产教融合,科研与教学协同教育,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习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关键词:创新教育体系;课外创新实践平台;产教融合;科教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156-03
  基金项目院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8JGA166)。
  创新及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1]。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目前高校除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外,都在致力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逐渐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但实施环节尚存在很多不足,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还未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导作用。
  一、高校创新实践教育的现状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高校强调“以教师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1],虽然目前在逐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很难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一定程度上忽视传授不同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灵活运用方法,过于关注学生是否掌握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2],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缺少主动思考,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慢慢减少了对一些问题质疑和思考,甚至失去创新精神,最终影响到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大多高校都建立了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与专业相关的全面知识体系,并通过课程实验、工程训练、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环节在培养方法、质量监控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较为完善,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要有创新意识,遇到问题有创新性思维,并具备创新技能,最终形成创新人格,其次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多方联动、共同参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中。而在高校的各个培养环节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完善,各个环节缺少良好的衔接,不能较好地建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三)工程意识单薄,综合能力薄弱
  高校培养的未来工程师,必须具备综合的专业知识、系统的工程意识、全面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还需要有法律意识,能在任何场景对所属团队或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同时还应具有国际化视野与交流能力。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对学生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和工程实施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养,但未能多层次、多方位地形成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
  (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足
  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本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通过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科学成就,又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应具备从经济、生态等角度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在不同的应用场景自主获取知识,通过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工程实践中。
  (五)校企合作难以深入
  整合高校和企业的双重教育资源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应充分融合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和技术需求可以更好地为学校调整培养方案,改革创新教育方法,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可以为企业培养理论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主要为科研合作,难以在教学上深入合作[3],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校企合作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逐步构建“闭环式”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尝试校企联合培养的良性互动,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应将实践环节引入企业生产实践,开发设计环节引入产品标准,实施校企协同修订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二、建设课外创新实践平台
  通过建设课外创新实践平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理念,开展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利用活动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其学会创新方法,提高创新技能,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体系。
  (一)采用分层培养,提升创新意识
  面向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的学生,广泛开展以启蒙、创新、竞爭为主题的“芯梦启航”科技活动,活动分年级分层次分期进行,旨在提高广大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4]。
  采用宣传单、海报、微信公众号宣传文章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激励更多学生参加创新训练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培训课程和实践训练环节,明确实践环节内容的基本功能要求和具体的技术指标,并开发一些新颖功能和增强功能,通过更高精度的技术指标引导,引导学生通过优化设计,改进设计将实践环节应用于其他场景,使学生有充分的创新空间,能有效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创新训练规划内容:1.入门训练规划:培训内容主要包含如何识别常用电子元器件,熟悉电源、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路板设计和制作流程,学习电路板焊接方法和焊接技巧,以简单的音频功放电路作为基础英语,学习单片机入门知识和入门技巧;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电路焊接和功放制作。2.进阶训练规划: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智能车的设计和信号类竞赛培训,实践环节主要有智能小车竞技赛和信号类竞赛。   (二)人才梯队化培养,提高综合素养
  人才是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灵魂,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泉。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人才储备[5],提高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力和竞争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分层培养[6],以发展个人潜力。
  以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为载体,以专业基础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等为评价条件,面向各年级学生,公开招聘实验室成员。
  人才梯队采用A-E五级结构,E级是重点培养和发展的新生,应尽快适应团队的节奏和实验室的氛围,进行项目基础训练,暂不进入团队项目,除了通过自学掌握新知识之外,还通过安排D级及以上人员采用“一对一”方式带领其学习、实践并给予指导帮助,让其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C级和 D级是团队的主力军,承担项目研发,技术培训和文档管理等工作。D级成员可自主选择项目组,项目组长为组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组员则协助项目研发,经过实践锻炼和团队磨合,通过考察后成为C级成员,作为项目主力参与项目研发。B级成员在技术、策划、管理各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可以担任项目组长,全权负责项目总体设计规划、项目管理、项目成员调度管理和核心部分的研发。A级成员为团队核心负责人,负责创新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室规划和实验室项目管理。
  (三)项目化管理,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实验室采用项目化管理,主要项目来源包括实验室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教协同项目、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和其他来源项目。项目负责人负责组建团队,组织项目成员,合理分工,确定研究课题,进行项目调研和需求分析,并确定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明确技术指标,研究计划和研究成果,完成项目申报。确立项目后,项目负责人协调项目成员逐步开展项目研究,项目组不定期开展项目专题交流,实验室定期进行项目进展汇报,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学院成立项目指导教师组,根据各自优势,对指导的项目进行研究进度监督和项目研发技术指导。学院成立评审专家组,进行立项评审、项目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验收。此外,还应实施项目激励机制,对中期检查优秀的实验室训练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区级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结题验收优秀的项目团队和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以企业需求作为导向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引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等院校应对地方的用人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当前市场上的紧缺人才类型,引导高等院校的教学向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高校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引进企业人才作为师资,还可让学校的教师进入到企业中学习,形成引进走出的良性机制。
  (一)引入产教融合,制定项目教学培养标准


  以产学深度合作为依托[7],深入企业调研,开展校企合作,在制定项目教学培养标准时充分考虑企业人才需求。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利用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平台,实施结合企业生产实践需求设置的实践环节,引入企业标准和企业师资,确保实践环节取得预期效果,充分分析总结实施效果,不断完善项目教学培养标准,安排学校教师进入企业交流学习,提高学校教师工程实践培养能力。产教融合与项目教学的互动关系如图1所示。
  (二)校企互动,探索“教学-设计”模式
  校企结合,实现“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8]。结合企业产品案例,引入企业设计标准和生产标准,开展创新实验室项目,由学生直接参与实践项目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习企业标准,获取新技术和新知识,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教师应结合企业需求,设立项目教学课程目标,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制定完善的评价方式。
  采用校企合作形式,引进业界管理和设计力量,强化互动共赢[9],创新实践平台实施的实践环节融合了产品实际设计流程,能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实践知识、设计要素和产品设计流程。项目教学中涉及艺术、技术、材料等多学科教学内容,创新实验室成员、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跨学科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项目教学的开展。
  (三)引进学科优势,建立科教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应建立教学支持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激励机制。在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中引入学科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工程创新实践教学水平。
  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理论教学和实践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的融入科研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锻炼创新思维。设计以教师特色研究成果为实验内容的研究性实践项目,通过创新实践平台进行该类实践项目的开发与实施。项目的设计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科研项目研究方法,将理论知识、实验原理运用到项目的研究中,让学生感受科研氛围,领悟科研精神,拓展学科的研究方向,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四、结语
  依托创新实践平台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深度,同时将高校教育与企业生产接轨,实现产业与教学融合,将学科优势引入教学实践,实现科教协同育人。培养学生不懈奋斗、独立思考、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习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工程基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性人才[10]。
  注重人才梯队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五级梯度人才梯队模式,建立良好的人才储备,提高团队成员间的团队协作能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进行分层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实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通过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全方位的专业知识以适应职业岗位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从而具备在社会及市场迅速变化的环境中能够应变、生存和发展的资本。
  参考文献:
  [1]李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大学教育,2020(04):32-34.
  [2]张学梅.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09):67-69.
  [3]陈星,张学敏.依附中超越: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1):46-56.
  [4]黄新,杨春梅,陈志新.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04):152-155.
  [5]琚小明,张罕仑.依托创新实践平台的创新型人才综合培养模式[C]. 2013年创新教育学术会议(CCE 2013)论文集,美国科研出版社,2013:218-222.
  [6]刘艳芹,董立华,赵琳琳.产教融合视阈下应用型高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策略[J].河北职业教育,2020,4(02):71-74.
  [7]施晓秋,徐嬴颖.工程教育认证与产教融合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2):33-39+56.
  [8]王胜.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J].才智,2017(35):76+78.
  [9]叶正飞.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3):150-155.
  [10]张希胜.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人才培养链[J].大學(研究版),2015(08):15-21+14.
  (责任编辑:胡甜甜)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高校教育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好契机.对于高校外语教师而言,专业领导力是一项重要能力之一.外语教师专业领导力包括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学习
高校作为培养和提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应致力于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校人才.本研究通过对毕业生和多所高校进行问
劳动精神属于劳动的一种精神产物,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内涵.本文重点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育人导向,结合当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从强化大学生劳动价值认同感,
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深入研究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有效路径。首先简要阐述了河北农业大学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实现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对促进河北农业大学高效发展和提高其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意义,然后以实现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为目的,提出实现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三点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就业指导是大学教育教学中一门较为重要的课程,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我国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这其中既有课程安排方面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群体,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本文首先阐述了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义,
英语阅读是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所必需的,但是由于新媒体的冲击,例如:手机阅读APP、翻译APP、课堂需要、网络资源、读书笔记的硬性要求等,对大学生英语阅读产生了一定影响,这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少先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主题,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培养少年儿童做新时代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少先队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
拳击运动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竞技性,越来越受到高校大学生的广泛欢迎,是体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拳击运动能够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
为了完善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在帮助贫困大学生物质脱贫的同时,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脱贫、技能脱贫、能力脱贫等,并且全程实时关注、跟踪大学生的资助情况,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