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课是由以身体练习和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为主的实践课和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传授的理论课组成。体育课培育学生健康体魄的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在体育课上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是体育课育人的关键所在。本文对体育课如何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进行探讨。
一、利用课堂进行思想道德意识的灌输
运用典型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例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不怕苦、不怕累,努力拼搏的优良作风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观看精选的比赛,即时对学生进行拼搏精神教育,通过对竞赛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教育。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受到了良好的道德情感熏陶。
二、认真抓好课堂常规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利用各个主要教学环节,将道德教育和身体运动技术、技能教育进行整合,形成体育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守纪的良好习惯。
体育课开始即提出本次课的目的,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和德育目标,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应速度及其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利用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等等。
三、利用集团性教学活动,促使道德情感转化成道德行为
德育理论家试图构建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无灌输的”道德教育,而体育课实践性内容为其提供了践行的舞台。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中,并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担任特定的角色。在集团性学练活动中,个体与集团成员间产生合作关系,即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保护,共同学习;在集团性竞赛性活动中,个体與组内成员是合作关系,即组内成员精诚合作,默认共同的契约并共同执行,个体与其他集团间存在的是对成败的分享及竞争关系。因此,在集团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它可以演变成一种德育的“集团生活”过程。
1.帮助与保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技术、技能的学习存在着有一定的难度、危险性或个人无法单独完成的内容,所以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学习的办法来进行教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保护是一个道德践行过程,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认识,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间产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同时在这样一个需要责任心来维系的环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相互信任感。
2.竞争与合作
竞赛性教学事件是个体的群体性与个性之间的合作与归属、创造与超越。这样一个以集团性的活动进行的个体与个体间的交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相互的信任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积极的人际互动与友善的集团生活来使得学生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真正做到将习得的道德观念内化成道德行为。
3.分享与共承
在体育的合作与竞争中,所有个体在自由地分享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收获、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共同承担着失败的责任。竞争与合作带来的输赢结果,会时时激起情绪的波浪,这种起伏的内心体验,加上教师的点化与开启,还有同伴的鼓励与信任,会汇聚成一份驱动力,使得学生能产生良好的道德情绪与体验。此时教师的点化可以使学生正确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和小结,学生可以认识到成败的原因,建立起正确的归因理论。
四、利用项目特点,改变练习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的形成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在教学练习中可增大难度、强度,在不良的自然条件下(以不影响健康为限)进行练习,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完成各种能承受的运动中得到磨炼。
体育教师也可利用项目的特点如耐久跑、跨栏等项目特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敢机敏的良好意志品质。
总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育人的好素材和时机,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及时点拨,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将是提升体育教育层次的最有效途径。
一、利用课堂进行思想道德意识的灌输
运用典型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例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不怕苦、不怕累,努力拼搏的优良作风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观看精选的比赛,即时对学生进行拼搏精神教育,通过对竞赛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教育。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受到了良好的道德情感熏陶。
二、认真抓好课堂常规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利用各个主要教学环节,将道德教育和身体运动技术、技能教育进行整合,形成体育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守纪的良好习惯。
体育课开始即提出本次课的目的,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和德育目标,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应速度及其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利用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等等。
三、利用集团性教学活动,促使道德情感转化成道德行为
德育理论家试图构建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无灌输的”道德教育,而体育课实践性内容为其提供了践行的舞台。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中,并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担任特定的角色。在集团性学练活动中,个体与集团成员间产生合作关系,即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保护,共同学习;在集团性竞赛性活动中,个体與组内成员是合作关系,即组内成员精诚合作,默认共同的契约并共同执行,个体与其他集团间存在的是对成败的分享及竞争关系。因此,在集团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它可以演变成一种德育的“集团生活”过程。
1.帮助与保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技术、技能的学习存在着有一定的难度、危险性或个人无法单独完成的内容,所以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学习的办法来进行教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保护是一个道德践行过程,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认识,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间产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同时在这样一个需要责任心来维系的环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相互信任感。
2.竞争与合作
竞赛性教学事件是个体的群体性与个性之间的合作与归属、创造与超越。这样一个以集团性的活动进行的个体与个体间的交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相互的信任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积极的人际互动与友善的集团生活来使得学生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真正做到将习得的道德观念内化成道德行为。
3.分享与共承
在体育的合作与竞争中,所有个体在自由地分享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收获、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共同承担着失败的责任。竞争与合作带来的输赢结果,会时时激起情绪的波浪,这种起伏的内心体验,加上教师的点化与开启,还有同伴的鼓励与信任,会汇聚成一份驱动力,使得学生能产生良好的道德情绪与体验。此时教师的点化可以使学生正确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和小结,学生可以认识到成败的原因,建立起正确的归因理论。
四、利用项目特点,改变练习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的形成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在教学练习中可增大难度、强度,在不良的自然条件下(以不影响健康为限)进行练习,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完成各种能承受的运动中得到磨炼。
体育教师也可利用项目的特点如耐久跑、跨栏等项目特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敢机敏的良好意志品质。
总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育人的好素材和时机,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及时点拨,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将是提升体育教育层次的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