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训练是写作训练的核心与难点。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图形化思维工具,可以有效突破写作过程中的诸多难点,诸如构思中的充分合理联想、立意的独特创新性以及临场素材的精准遴选。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师生可以依托思维导图,“教学做合一”,从而让我们进入到更宽广更深入更具个性的自由写作境界。
【关键词】主题教学;初中;散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主题教学的定义
窦桂梅老师是主题教学较早的提出者。她认为:“主题教学为更好地超越教材、超越课堂,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即由‘主题’,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统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里,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教学统整效果。”2012年,李祖祥总结了前人的相关理论概念提出:主题教学是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跨学科领域的主题探究与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建构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方式。笔者阅读了近年来主题教学的研究,对主题教学作如下定义:主题教学是基于文章内容或知识系统,根据文章中所传达的文化、知识、能力等,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提出某一教学点,联系课内外的文章进行教学,旨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
二、主题教学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初中学生处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初中生的阅读需求量增加,阅读的方法也会有所转变,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同时课程增多,接触的知识更为复杂,加上中考的应试压力大,这就需要一种更为统整的教学模式。主题教学容量大,一节课可以包含多篇“同主题”文章,目的性强,将“一类”文章放在一起研究,可以说对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满足。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是教材中占比较多的文学作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散文的要求是“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感受和思考,了解不同散文特点”。对于部编本教材的单元编排也按照主题划分,比如七年级第一单元 《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的主题是“四时之景”;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的主题是“亲情之爱”。同时,部编本教材中“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与主题教学相契合。除了教材上按照人文主题进行分类,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按照散文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描写对象等方面自由组合,将自读课文、课外散文和课内散文相结合,灵活选择主题。
三、主题教学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将主题教学应用到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是对散文阅读的深化,有利于整体把控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系统的散文阅读方法。本文将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散文为例,从写作内容、作者情感、语言特点、写作手法、同一作者的文章五个角度选择主题,尝试将主题教学与散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教。
(一)根据写作内容选择主题
根据散文的写作内容,可以将散文分为写人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或议论性散文。在主题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三种写作内容进行主题的划分。
在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散文的写作内容分别是春景、济南的冬景、雨,不难看出,这三篇文章的写作内容都是景物,属于写景抒情散文。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之初,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纵观目录,对比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选择教学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符合“生本理论”的观点。在教授第一课《春》时,就可以以“一篇带动多篇”的思想,联系整个单元,将教学主题设置为“体会四季之美”,引导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将原本互不相关联的文章在主题的引导下“串联”起来,使学生在“四季之美”的特定主题下,对比阅读不同的文章,体会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写作特点。除了找对课内文章的“共同点”选择主题外,教师还可以将目光放长远,大胆联系课外的写景抒情类散文。以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春》为例,以“春”为写作内容的名家散文还有很多,教师都可以经过筛选放到课堂上供学生阅读,如可以联系巴金的散文《春天里的秋天》、姜旭光《春的消息》,将写作内容相同的散文放在一起,可以给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初步体会散文的写作和语言特点。
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这三篇文章都是以“母爱”为写作内容,属于写人叙事类散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依照上述操作程序,确定本单元的线性主题是“母爱”,以此作为主线进行教学,除了本单元的课文外,还可以联系课外名家的关于“母爱”的散文,如季羡林的《寻梦》、周国平的《用什么来报答母爱》、宗璞的《我的母亲是春天》等,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散文的“情真意切”。除了线性的主题选择,还可以按照“放射性”,即发散性的,以“一”引出“多”的主题。例如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放射性主题“亲情”,联系出父愛等其他情感,再统整关于“亲情”的散文篇目,但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目标,七年级上册注重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只对散文进行初步感知,如果花费大量时间深入研究某一篇文章,那么学生将很难抓住重点,也将失去主题教学的真正意义。
哲理散文或议论性散文也同样适用,教师可以联系课内外的哲理性散文,将哲理散文所说的“理”作为主题,进行课内外文章的阅读。
(二)根据散文的情感选择主题
关于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人与人的情感、人与自然的情感、人与社会的情感三种,具体又可细分为多种情感,散文的形式多样,但最终都是在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以散文的情感作为主题,是进行散文主题选择的合理路径。 散文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这几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是人与自然的情感。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写的是人与人的情感,还有一些散文是写人与社会的情感,以人的情感为主线进行主题选择,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情感,实现课标中规定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教学目标。
根据散文的情感进行主题选择,一定程度上与根据散文内容进行主题选择是重合的。例如在教授《春》这篇课文时,以
【关键词】主题教学;初中;散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主题教学的定义
窦桂梅老师是主题教学较早的提出者。她认为:“主题教学为更好地超越教材、超越课堂,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即由‘主题’,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统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里,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教学统整效果。”2012年,李祖祥总结了前人的相关理论概念提出:主题教学是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跨学科领域的主题探究与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建构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方式。笔者阅读了近年来主题教学的研究,对主题教学作如下定义:主题教学是基于文章内容或知识系统,根据文章中所传达的文化、知识、能力等,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提出某一教学点,联系课内外的文章进行教学,旨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
二、主题教学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初中学生处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初中生的阅读需求量增加,阅读的方法也会有所转变,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同时课程增多,接触的知识更为复杂,加上中考的应试压力大,这就需要一种更为统整的教学模式。主题教学容量大,一节课可以包含多篇“同主题”文章,目的性强,将“一类”文章放在一起研究,可以说对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满足。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是教材中占比较多的文学作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散文的要求是“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感受和思考,了解不同散文特点”。对于部编本教材的单元编排也按照主题划分,比如七年级第一单元 《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的主题是“四时之景”;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的主题是“亲情之爱”。同时,部编本教材中“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与主题教学相契合。除了教材上按照人文主题进行分类,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按照散文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描写对象等方面自由组合,将自读课文、课外散文和课内散文相结合,灵活选择主题。
三、主题教学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将主题教学应用到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是对散文阅读的深化,有利于整体把控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系统的散文阅读方法。本文将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散文为例,从写作内容、作者情感、语言特点、写作手法、同一作者的文章五个角度选择主题,尝试将主题教学与散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教。
(一)根据写作内容选择主题
根据散文的写作内容,可以将散文分为写人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或议论性散文。在主题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三种写作内容进行主题的划分。
在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散文的写作内容分别是春景、济南的冬景、雨,不难看出,这三篇文章的写作内容都是景物,属于写景抒情散文。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之初,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纵观目录,对比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选择教学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符合“生本理论”的观点。在教授第一课《春》时,就可以以“一篇带动多篇”的思想,联系整个单元,将教学主题设置为“体会四季之美”,引导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将原本互不相关联的文章在主题的引导下“串联”起来,使学生在“四季之美”的特定主题下,对比阅读不同的文章,体会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写作特点。除了找对课内文章的“共同点”选择主题外,教师还可以将目光放长远,大胆联系课外的写景抒情类散文。以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春》为例,以“春”为写作内容的名家散文还有很多,教师都可以经过筛选放到课堂上供学生阅读,如可以联系巴金的散文《春天里的秋天》、姜旭光《春的消息》,将写作内容相同的散文放在一起,可以给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初步体会散文的写作和语言特点。
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这三篇文章都是以“母爱”为写作内容,属于写人叙事类散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依照上述操作程序,确定本单元的线性主题是“母爱”,以此作为主线进行教学,除了本单元的课文外,还可以联系课外名家的关于“母爱”的散文,如季羡林的《寻梦》、周国平的《用什么来报答母爱》、宗璞的《我的母亲是春天》等,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散文的“情真意切”。除了线性的主题选择,还可以按照“放射性”,即发散性的,以“一”引出“多”的主题。例如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放射性主题“亲情”,联系出父愛等其他情感,再统整关于“亲情”的散文篇目,但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目标,七年级上册注重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只对散文进行初步感知,如果花费大量时间深入研究某一篇文章,那么学生将很难抓住重点,也将失去主题教学的真正意义。
哲理散文或议论性散文也同样适用,教师可以联系课内外的哲理性散文,将哲理散文所说的“理”作为主题,进行课内外文章的阅读。
(二)根据散文的情感选择主题
关于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人与人的情感、人与自然的情感、人与社会的情感三种,具体又可细分为多种情感,散文的形式多样,但最终都是在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以散文的情感作为主题,是进行散文主题选择的合理路径。 散文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这几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是人与自然的情感。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写的是人与人的情感,还有一些散文是写人与社会的情感,以人的情感为主线进行主题选择,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情感,实现课标中规定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教学目标。
根据散文的情感进行主题选择,一定程度上与根据散文内容进行主题选择是重合的。例如在教授《春》这篇课文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