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怀化 山水清音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546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大红袍”收了三位湖南画家:齐白石、黄永玉、杨福音。白石老人在文人画中注入民间趣味,风范天下,但把中国画画小了,画甜了。黄永玉脚踩美术文学,如石榴百籽,他的声誉有着绘画之外的因素。杨福音处在手接先贤接力棒的位置,事实上,他已经画出一些前辈画不出的作品。比照白石老人和黄永玉的寿龄,杨福音还有几十年好画可画。
  
  水天下
  
  中国画不是被中国山水逼出来的,而是被毛笔宣纸逼出来的。老祖宗不发明毛笔,或制作毛笔而未发明宣纸,中国画不是现在这副样子。纸笔之外的另一个奇物是墨,这三样东西让中国画家神妙高蹈。工具具备,中国画为什么成不了大众艺术呢?它的门槛一重多过一重,还须诗词陶冶(溥心畬说学好诗词,绘事不成而成),须拜造化、习传统、开胸襟、涤俗气,比念三个博士还难。上下打造,一纸一笔,仍然无所依傍。所依者,笔墨如血周流全身,眼中山水改造成身上骨骼。
  杨福音的作品大多跟水相关,其作未取汪洋而得乎水的广大:阴柔、母性、澄净、混沌、养育、兼容,画出湘水潜藏的魂灵。他笔下的水生成独有的荷花、野雀、青蛙和美人。他创造并掌握了这么一套绘画语言,经营一片水天下。读他的大画,如《波声》、《相安图》、《听溪图》、《绿阴图》,夺人眼泪的并非哪一种画法,而在屈原式的诗境。香草于泽畔卓立,美人在莲侧徘徊,有生机亦有鬼气,却不甜俗。这是湘水的情怀,丹青给之,不见第二人。
  古人把水排在山之后,甚至亭、藤之后,或点染波浪,或作背景。杨福音的水是大水,经营的首先是水,墨荷晕出水的浑厚,孕育生灵。在他的画中,水非背景而就是水,不以高天俯观,而如身在大泽。鱼从无尽处游来,野鸟怯声,雨后莲苞半开,这是从小在水畔生活,喝这里的水而流出来的笔墨。此水不可如古人那样仰仗留白,白纸帮不上水的忙,纸本也不是关键因素,还要靠墨,靠线条。杨福音的线出神入化,一枝荷梗(见《一任烟波》)看得出上面的芒刺,如此腕力或者叫功夫,胜过千条万条乱线条。
  水天下生灵可爱。
  鱼。杨福音的鱼倔、野,有凶悍气。如实说,一些画鱼的画家只会画鱼脊,而没有鱼的性情。想想看,鱼是很凶的动物,水乡之主,如何不霸道?八大的东西都有点凶,不合作嘛。杨福音写意写出鱼的水中态度,优游、霸道和主人翁身份。鱼无游态,何来水之深厚?鱼是水的一部分。
  雀。雀属花鸟,杨福音常常把它画在水边、荷边、美人边。他画野雀的笔墨十分可喜。雀顾盼、发呆、执拗,被羽凌乱,脚爪坚劲,半是八大半白石。
  荷。丰腴,与美人一样画法。画家心中二者为一物。观荷叶上面,他的墨开辟新天地。杨之荷叶不残不败,如水中之云,不知何处而来,寄寓在流动的水中。物体本无固定的形,而后才叫写意。这里的荷花简淡高仰,俯仰风中,如《鱼鹤图》八幅,与鹭鸶美人一道造出水天下的苍翠琉璃之乡。
  我冒昧地把国画家称为“山画家”与“水画家”,并冒昧地发明一个词——山皴水线。山,最好是黄宾虹,水当属杨福音。好山的技法不止于皴,皴只是人看出的手段之一。黄宾虹的山是一层一层画上去的,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笔墨安排。好水也不是一根线,生灵分布,甚至于荷叶表现的风向都言水意。喜多郎辑名《水无限》,杨福音之水亦无限。
  这是说,在中国画的题材和语言上,杨福音从事着前人未有的拓展工作。
  
  一线胜百皴
  
  杨福音的画有六朝简淡之风,如晋人小楷,宁静为一味,趣味亦为一味,高人散落竹林闲谈,其味必淡、必远。
  此味来自杨福音的线。
  正如书法俱以线条纠葛产生万千气象。胡适说“麻将里有鬼”,中国画的线里也有鬼,大小鬼层出不穷。读杨福音的水墨人体,如《花岸》、《问竹图》、《春光》、《暖风》等等,美人态度就是几根线。这些线,简于面目口鼻,“神”却没有遗漏。神是人体的结构、姿态与质感。这样的线确乎千锤百炼,炼出“鬼”来。不光说画家要有好的素描训练,关键是吃透线的力量与柔媚,扩大它的边疆,以一当十,天罗地网,用线条来打江山。他笔下,女人丰腴湿润,一如湘夫人。人说杨福音用笔节省,省则淡。关键在于他省掉的是什么,为什么省掉。如果省得了重要的东西,这种简岂不是要命吗?要命的国画当今并不少见。杨福音的画用笔虽淡,画意却很浓,至少在我看来生活气息很浓,生机活泼。
  再说他的兰。兰花册页一至十,皆臻高妙。这样的笔墨线条,好到少见。此册页,一幅几笔十几笔,已出古人之右。出笔毫无犹疑,满纸山野勃发之气。兰花见得出画者襟怀,“杨兰”——这是我杜撰的名——高洁而不做作,萧散而富生趣,有根植泥土的劲道和野气。这是读书、临帖得来的清气。兰之花朵最不好写,工笔近于痴,写意不着调。兰花似精灵,似落在叶端转瞬即飞的蝶,杨福音刚好抓住了这一精灵,它是兰叶的拜访者,幽谷的信使。
  线和皴并没什么矛盾,线条和色块也不打架。对中国画而言,有这样一个问题:用线打江山,会舍弃许多题材。这不仅是以简胜繁的问题,而是你的“简”里有多少内容?造物的丰饶厚重,你线得了吗?因此,惯用线的画家常犯两病:题材贫寡、意境枯白。
  杨福音用线描画各种题材,突破前人局限,走出前人未走的路。他并没有拒绝色块和点,而是用线表现出别人表现不出的境界。
  有一个笑话说,世界只剩最后五分钟,上帝问每个人想做什么。许多人回答做爱,这是短时内所能完成的对世界的回顾与纪念。借这个语境,杨福音于五分钟内必定作画,一定用线。为什么?用线作的画更快更准,如何不用?
  
  造物之形和造物之理
  
  前面说到杨福音之水,有人或可想见到他的山。水无形(随物赋形),山形却是实在的,什么面目?
  《黄山归来图》之一、之二、之三与《溪钓图》、《晚登图》、《响泉图》和《相邀图》俱是杨福音画山的作品,《溪钓图》可谓神品。
  《黄山归来图》是反雄强的作品。人是风景,山不是风景,留下心中一缕挂念。画山不一定非要雄强豪迈,要看你家胸中是怎样山壑。如果心里无诗书、无体味、无自家笔墨,只好偷着照别人画册仿画。吃的是册页,流的是奶,奶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一验有三聚氰胺。这是一些国画家的现状。
  杨福音之山皴不皴?不皴也。纸本设色,线与墨勾勒屋舍、亭台、溪与树。《晚登图》点面交错,酣畅高古,山居之气侵人衣袖。皴法可以且琢且磨,线则一笔到底,浑然天成。他摹写的不是形,而是理——胸次和笔墨中的山之所在。
  这一些画法均为变革,实话说,中国画技法对现代人的情感拘禁甚多,从里面跑出来的大师巨匠都是改革家,像柴科夫斯基那样半新不旧,亦土亦洋,“执其两端而用中”。湖湘其地,远海岸无计媚洋,居中南搞不得独立,这里的人求发展只好求变革。湘人于政治多出革命党;于艺术迭生革新人士。齐白石、黎锦晖、黄永玉、沈从文、谭盾都是革新派,杨福音正是他们这一派里的人。
  说到画山,先要区分造物之形和造物之理,形是筋骨皮,理是一口气。有人画山势山形,笔下不仅不雄,而且愚黑,盖因未得造物之理。
  
  墨生根
  
  黄宾虹爱把笔法墨法分开讲,他讲的道理,好多人读了不知所云。他的《画语录》本来是自言自语,不足与外人道也。笔怎样、墨怎样,在黄宾虹那里是分不开的,最好的说法是:一笔一笔画上去。
  杨福音线好,得之于笔法之妙。他的墨,层次质感因画而异,彩云追月、秋色潜林,点染山水人物花卉草虫皆出肌理,此谓“墨生根”。
  不好的墨浮游不定,颜色缺乏尺度,呆的不是位置,笔法再好也跟着遭罪。
  
  怀着:子民的礼赞
  
  杨福音在2002年、2003年、2006年画了一批画,题旨相同,名《母·子》、《怀着》,画过意犹未尽,接续再画。画面上是丰润的母亲与稚儿戏耍、粘连,哺与受哺,透露欢喜百般。背景幽深似湖。显见,杨福音表现了这样的艺术选择:他的根在湘水,他所获取的灵感均来自于湖湘文化。如果我没猜错,他越发强烈地听到根的召唤,廓清了自己艺术的来龙去脉。果如此,杨福音还有大气象在前面,如《怀着之二》里面赤条条吮乳的婴儿,故乡大地给他无尽的营养。
  我与友人许石林戏言,杨福音“逢九则变”。1989年,他的《道教百仙图》归结之前的艺术,达到一个高峰。1999年,《溪钓图》等一批作品再出新面目,而《国色天香》大简成美,澹淡凝香,宛如瓷器一般光洁温润,是一幅纸本青花。2007年又是他创作的高峰,心更自由,笔墨更如心意,达到新的境界。人们可以期待,2009年,杨福音还会推出新东西、大东西。
  国医所讲“魂魄”,有升有降。魂主升,魄主降。如果同生同降,人是活不成的。杨福音的画,不管看上去多么传统,都有西画的精华,不止马蒂斯,位置经营也有表现主义的味道,只是他“化”得好,看不出来而已。在传统和现实之间,他师古创新,小心翼翼打出自己的领地。也就是说,魂要升,放开眼界学习;魄须降,老老实实寻根。这两点,杨福音都做到了。
  
  随想
  
  柴科夫斯基活着的时候,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俄罗斯学派的作曲家说他媚西方,甘作德奥学派门下走狗,不民族因而不传统,是叛徒。西方的德奥学派的音乐家说他作品土、太东方、没什么出息。柴氏是软弱的人,默默地写自己的东西,想不到身后如此隆荣。现在没人谩骂柴科夫斯基了,也没人说他不土不洋。对他的作品,大家都立正。有人即使不喜欢老柴,也不会将其视为二流音乐家。他的作品里有美好、向往、纯洁和故乡,区分德奥与俄罗斯学派已经毫无意义。
  这是说,时代常常盲眼,由后代为前辈正名。张爱玲、聂绀弩、巴别尔、米勒在自己的时代均未暴得大名,但属于百分之九点九九九九纯金。作为与艺术家同一时代的读者,要学习欣赏同一时代的真艺术家、大艺术家,让他们听到真诚的掌声。此声不必留到下一个时代。
其他文献
与曾国藩有着深厚友谊的湘军人物李元度,是同治元年(1862)被撤销一切职务,从杭州回到老家的。宦海沉浮,这次挫折几乎影响了他一生的政治生涯。  李元度道光元年(1821)出生于平江县沙塅村,家境贫寒,靠父亲磨豆腐、母亲纺纱织布为生。但母亲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识得一些诗书,李元度很小就跟着母亲识字了。他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十八岁考上秀才,二十三岁成为举人,做过黔阳县教儒(教育局长),二十九岁晋升
《草堂之灵》的作者杨钧(1881-1940,字重子,湖南湘潭人),自号白心,晚号怕翁——这个怕字,即“白一心”二字合字。据说此“怕”非“恐怕”之怕,乃古意“儋怕”之怕(《白心草堂书画金石引》),这一古意,出自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所谓“怕乎无为,儋乎自持”,正与“白心”原典出自《庄子·天下》而又能交通《管子》、释典暗合。杨钧与伯兄杨度,幼年均从学于湖南大儒王闽运,亦曾短期留学日本(1903-1906
向虎雏先生在两本书中三处提到我家,所述之事却完全是错误的。  这两本书一是《百年回望——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忆先辈》,武汉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百》);一是《向岩纪念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向》)。在《百》著第四百一十九页,向虎雏写道:“小时候,在祖父带引下,我曾有幸见到此案(按,指清末武昌日知会“丙午之狱”一案)中解放后健在的三位老人——张难先、殷子恒、梁钟汉
这是一个结束的时代,钱钟书走了,李慎之走了,王元化也走了。“五四”余韵里最后一拨老人都渐渐走了。天地生几声叹息,人间也生几许期待,种子撒下了,未来应有收成。思想者、学人也常是农人:夏日书田常绿,必有秋天学海金黄。  所以,这也是一个开始的时代。  “五四”并不遥远,前贤功业是一本读不薄的书,后学翻阅品读,历史再生,文明重铸,事业、思想、学养,是用生命丈量的,是用人的情感、爱悦和苦难建构的。  行者
一    所谓“珞珈三杰”,指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一度同在武汉大学的现代文学史三位女才子:袁昌英、苏雪林、凌叔华——其中前两位是武大货真价实的教授先生,后者则由于避嫌(因凌叔华之夫君陈源时任武大文学院院长),遂不任教职,仅以“院长夫人”的身份出入社交界。就凌叔华自身的才性结构而言,她显然更是一个优秀的画家、作家,是创作型而非学者型人才。实际上,在1946年赴欧任教比利时大学之前,凌叔华没有担任过任何
一    “自有清刚在诗骨,欲扶正雅起骚魂”,这是张默君(1884-1965)的诗,也被其夫婿邵元冲在作于1925年7月6日之《白华草堂诗》序中征引了。知妻莫若夫,邵子元冲如此断制,甚有眼力。  1884年10月5日(光绪十年夏历九月初六),张默君生于湘乡。这块乡土特有的情热深挚与人文渊薮,它们所能赋予这潇湘女儿的天资禀赋与精神资源,自此延续了一生一世。张父伯纯为早期同盟会会员,一代贤明士与教育工
罗威廉(William T. Rowe),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系主任,著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会共同体,1796—1895》、《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红雨:一个中国县七百年的暴力史》等。任美国《晚期中华帝国》(Late Imperial China )杂志主编,美国《近代中国》(Modern China)和《城
(一)    独裁与荒诞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有什么样的专制独裁,就会有什么样的荒诞事情发生。  在前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所推行的政策中,最恐怖、最荒诞的要算他的禁止节育和人口增长政策。为了提高人口数量,增强国力,1966年齐奥塞斯库废除了以前关于个人可以自由流产的法律,实施了禁止堕胎的政策。他宣称,胎儿是社会的财富,不生育孩子的人就是背叛国家的人。他规定,禁止离婚,每对罗马尼亚夫妻至少要
当代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戏曲评论家、文学批评家、书法家和诗人吴小如先生温文尔雅,不谙世故,尘外孤标,犹滚滚红尘中岿然挺立之鲁殿灵光。  2008年8月,先生“敬贻”余《莎斋笔记》,扉页挥毫数行:“仆平生读书治学并无谬巧,惟疾虚妄实事求是而已。业余爱好为聆歌与写字,亦重实学而轻浮夸。拙著虽皆零星小文,此意庶可体现。”寥寥数语,其治学为文宗旨一目了然。  先生晚年尝自责一直未能写出全须全尾五脏俱全的整
(一)    王微究竟应该感到失意还是得意呢?她身为娱乐圈大牌红星的日子,委实太长了。从明朝万历末年到天启年间,再到崇祯初年,那幅晚明士人分花拂柳、醉吟风月的行乐长卷上,时时能看到王微的身影。她浪游杭州、南京、嘉定的足迹,牵连起董其昌、陈继儒、钱谦益、谭元春、许誉卿等一大串文化名人——他们有的跟她是诗文之交,有些则有或深或浅的情缘。  王微(修微)和她的闺蜜杨宛(宛叔)都是茅元仪姬妾,但王微不久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