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略十九 生态课堂,应然选择
在生态课堂理念下,教学活动不再是单向的师教生学的关系,而是各类课堂生态因子的动态组合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以平等、民主、合作、对话的关系共同参与教学。
例如:有一位教师讲两位数减法的口算方法,在用简短的语言引入之后,她给出了四个算式:54-35=19;58-39=19;62-43=19;66-47=19。然后,让学生通过对这四个算式的观察,概括一句话。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有人说这四个算式有个共同的规律就是答案都是19;有人说这四个算式的被减数和减数相应地每个增加4……
教师接着又给出一些结果是19的减法运算,继续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观察,最后学生终于得到两位数减法的口算方法:把减数和被减数同时加上同一个数,使减数成为一个整十数(如20,30,……),这样就使得减法变得容易。
整个活动在教师不断列出新算式的同时,呈现出一种轻松、开放而又热烈的场景。
策略二十 五字真经,好课标准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笔者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为教学理念新、教学思路新、教学手段新、评价语言新。
二、趣
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新课导入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能够有效为新课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为新课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故事演讲、猜谜语、表演、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将教材内容生活化,数学知识趣味化,静态知识动态化,生动活泼地呈现数学内容,充分以境激情,以情激趣。
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的做法是:(l)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欢乐,保持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没有那么集中了。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
课堂结束后延续学习兴趣。一篇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引人入胜、情趣盎然的开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经过,耐人深思、余味无穷的结尾。数学课堂教学也和艺术作品一样,好的结尾可以鼓起学生思绪之翼,使他们对课堂内容遐想联翩,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留下的袅袅余音。真正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后,让学生产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三、活
教法灵活。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教材用活。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必须把握教学的起点,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必须量力而行,符合本人和本地实际。
学生教活。把学生教活很重要的三个方面就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有思维活动,有数学思考;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情感激活。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基础在于情感的沟通和相融。只有情感相融,才能激发师生的灵感和创造力,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气和乐趣,激发充满智慧的挑战,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从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生命的灵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条件,促进师生的情感互动。
四、实
实——就是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用足球场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学要“到位”,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真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教学内容充实。(l)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2)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3)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4)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改变过去“掐头去尾只烧中段”的做法。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5)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 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教学过程真实。公开课不应是教师的表演课,而应该是师生高质量的对话,是师生共同的精彩。公开课要回归常态,避免失真、作秀,上得自然平实,让人有亲切感和真实感。公开课要精益求精,努力上出特色、上出水平,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公开课要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发展。
课堂训练扎实。只有经过练习,个体才能把关于认知策略的执行步骤转化成自觉支配自己学习行为的程序。练习时注意“变式”练习和“反例”的恰当运用。在进行变式运用时要掌握好时机,只有在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这种理解又需要进一步深化时运用变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同样,反例的运用也是有时机的,一般来说,我们不能在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时就运用反例,否则将有可能使错误概念先入为主,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干扰。
教学目标落实。一节课教学效果的直接表现就是学生的学习成效,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预定的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如何;教学目标的临时调整是否有价值;每一名学生是否获得了应有的全面发展。
五、美
课堂氛围美。根据课程目标,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
数学味道美。教师不仅要把书本上的东西说清楚,还要对数学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清楚的认识。数学是符号化的语言,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进行再创造,通过思考,将教材中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的知识。
教师风格美。教师的教学风格大致可以总结为四种类型:儒雅型教学风格、新奇型教学风格、理智型教学风格、情感型教学风格。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模仿教学阶段、独立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有风格教学阶段。
教师由模仿教学到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的实践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向上“跃迁”,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内在素质、主观追求与不断的开拓创新,这是决定教师在某一阶段“停滞期”长短的最主要因素。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和教学研究活动,是不断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学生感受美。情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愉快而积极的情感能活跃思维、激发智慧潜能,从而促进数学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反之,痛苦而消极的情感会阻碍数学学习,并削弱数学学习的效果。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自己健全的人格感染和影响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分析各种教学现象,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从而使“情感态度”的课程目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真正得以落实。
责任编辑 刘玉琴
在生态课堂理念下,教学活动不再是单向的师教生学的关系,而是各类课堂生态因子的动态组合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以平等、民主、合作、对话的关系共同参与教学。
例如:有一位教师讲两位数减法的口算方法,在用简短的语言引入之后,她给出了四个算式:54-35=19;58-39=19;62-43=19;66-47=19。然后,让学生通过对这四个算式的观察,概括一句话。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有人说这四个算式有个共同的规律就是答案都是19;有人说这四个算式的被减数和减数相应地每个增加4……
教师接着又给出一些结果是19的减法运算,继续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观察,最后学生终于得到两位数减法的口算方法:把减数和被减数同时加上同一个数,使减数成为一个整十数(如20,30,……),这样就使得减法变得容易。
整个活动在教师不断列出新算式的同时,呈现出一种轻松、开放而又热烈的场景。
策略二十 五字真经,好课标准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笔者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为教学理念新、教学思路新、教学手段新、评价语言新。
二、趣
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新课导入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能够有效为新课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为新课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故事演讲、猜谜语、表演、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将教材内容生活化,数学知识趣味化,静态知识动态化,生动活泼地呈现数学内容,充分以境激情,以情激趣。
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的做法是:(l)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欢乐,保持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没有那么集中了。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
课堂结束后延续学习兴趣。一篇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引人入胜、情趣盎然的开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经过,耐人深思、余味无穷的结尾。数学课堂教学也和艺术作品一样,好的结尾可以鼓起学生思绪之翼,使他们对课堂内容遐想联翩,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留下的袅袅余音。真正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后,让学生产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三、活
教法灵活。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教材用活。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必须把握教学的起点,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必须量力而行,符合本人和本地实际。
学生教活。把学生教活很重要的三个方面就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有思维活动,有数学思考;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情感激活。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基础在于情感的沟通和相融。只有情感相融,才能激发师生的灵感和创造力,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气和乐趣,激发充满智慧的挑战,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从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生命的灵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条件,促进师生的情感互动。
四、实
实——就是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用足球场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学要“到位”,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真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教学内容充实。(l)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2)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3)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4)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改变过去“掐头去尾只烧中段”的做法。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5)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 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教学过程真实。公开课不应是教师的表演课,而应该是师生高质量的对话,是师生共同的精彩。公开课要回归常态,避免失真、作秀,上得自然平实,让人有亲切感和真实感。公开课要精益求精,努力上出特色、上出水平,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公开课要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发展。
课堂训练扎实。只有经过练习,个体才能把关于认知策略的执行步骤转化成自觉支配自己学习行为的程序。练习时注意“变式”练习和“反例”的恰当运用。在进行变式运用时要掌握好时机,只有在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这种理解又需要进一步深化时运用变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同样,反例的运用也是有时机的,一般来说,我们不能在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时就运用反例,否则将有可能使错误概念先入为主,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干扰。
教学目标落实。一节课教学效果的直接表现就是学生的学习成效,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预定的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如何;教学目标的临时调整是否有价值;每一名学生是否获得了应有的全面发展。
五、美
课堂氛围美。根据课程目标,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
数学味道美。教师不仅要把书本上的东西说清楚,还要对数学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清楚的认识。数学是符号化的语言,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进行再创造,通过思考,将教材中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的知识。
教师风格美。教师的教学风格大致可以总结为四种类型:儒雅型教学风格、新奇型教学风格、理智型教学风格、情感型教学风格。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模仿教学阶段、独立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有风格教学阶段。
教师由模仿教学到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的实践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向上“跃迁”,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内在素质、主观追求与不断的开拓创新,这是决定教师在某一阶段“停滞期”长短的最主要因素。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和教学研究活动,是不断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学生感受美。情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愉快而积极的情感能活跃思维、激发智慧潜能,从而促进数学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反之,痛苦而消极的情感会阻碍数学学习,并削弱数学学习的效果。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自己健全的人格感染和影响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分析各种教学现象,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从而使“情感态度”的课程目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真正得以落实。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