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很早就提出了输入理论(Input Hypothesis)。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学习者大量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来获得。语言输入是我们习得语言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大量的有效的语言输入才能影响我们的语言学习。课改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低效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同样也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功与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理想的语言输入特点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认为,学生习得语言通常是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真实语言(输入语),并通过情景与上下文理解其意义。而理想的“输入”则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 理想的输入语言是学习者可理解的,是语言习得的必备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而言,无异于一种噪音。
趣味性和相关性(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任何教学和学习,只有根植于情意基础时,才能产生最佳效益。输入的语言材料既要有趣,又要与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生活实际相关联,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
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 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运用的正确,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接触目的语的动机,决定了语言习得必须要有一个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
足够的输入量(Input enough) 假如目前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用 I 表示,那么语言输入的水平既不能远远超过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 2或I 3,也不可低于或接近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 0。最佳的语言输入只有稍高于I,即I 1,才会被学习者所接受,也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语言储备量还不够,容易受母语、阅读量等因素的影响,感觉学英语很困难,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英语语言输出的量和质。具体表现为把握好输入量、输入方式、难易程度、速率、时机(使用英语或如何使用英语的机会)等。
灵活使用教材
灵活使用教材,首先是指在输入量的把握上,教师要做好选择和取舍。无论是给学生提供的信息还是向学生介绍、展示的生活经历,都应该是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当然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语言材料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在教学前,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随之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删减,以符合学生的需求。如果一味地照教材生搬硬套,就会出现因难度过大或过小而浪费教学时间的情况,造成无效教学。
对于刚入学的初一学生,首先要了解他们在小学学习的词汇量,了解他们已有的英语知识水平。比如,新版牛津初中英语 7A Unit 3 study skills 部分,教学内容是14个辅音音标,笔者通过事先了解和观察,学生对/b/、/p/、/d/、/t/、/k/、/g/等几个辅音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了,只是在平常发音时还会不自觉的带出/?/的尾音,笔者只要在上课时做个提醒,这部分的发音练习就可简单带过。笔者这堂课,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材料时,应该在发音的基础上上升一个台阶,把重点放在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发音区别上。而学生对/r/、/m/、/n/、/?/、/l/等几个辅音的发音方法还不清楚,笔者教课的重点就是在发音方法的训练上给予学生具体而明确的指导,要讲清楚发音时的舌位,并讲清楚三个鼻音的区别,这堂音标课才有了效果。
在教学每堂新课前,要了解本堂课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是什么样的。比如,旧版牛津初中英语 7B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Main task 部分,这堂课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笔头介绍自己的家乡。那么,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有多少,能用英语表述多少,有关家乡的哪些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这些都要教师事先做一个了解。
其次,灵活使用教材还包括把握好输入的难易程度。我们要学会将难度较大的教材化繁为简,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要学习的内容。比如,旧版牛津英语 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部分,如果让学生直接阅读课文,与地震有关的词汇、人物的内心描写以及文章的长度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笔者尝试截取有关地震新闻的播报画面,把课文缩减改编成一段英语新闻报道加以配音。学生在观看了音配画的视频后,对课文有了直观的理解。这样的语言输入是有效的。
创设情境输入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语言输入时,输入的方式的好坏决定了输入是否有效。
语言学习应当回归真实世界。语言学习要生活化。在输入过程中将学习内容多与日常生活、时事热点等孩子所熟悉的内容相挂钩,中心话题贴近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多用图片、视频、动画等较直观、较生动的输入方式。
旧版牛津初中英语 9A Unit 5 Films,这一单元因为学生对奥黛丽赫本这个人物不熟悉,笔者结合课文找到很多和她有关的视频,介绍她的生平、电影作品以及她对慈善的贡献,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在Unit 6 Detective Stories这个单元,课文内容比较难,和犯罪、破案有关的生词很多。为了便于孩子理解和记忆,笔者截取了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某一集的片段,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或选择题。这样的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旧版牛津初中英语 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Main Task的教学目标,是描述某地过去和现在不同的情况。笔者事先搜集了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在南通城同一地点的不同照片,直观的对比一下子勾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探究的愿望。 讲解句型结构和用法时,如果多以学生来举例,会起到很好的输入效果。比如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这个句型,我们可以sb.都用学生名替换,to do sth.也用学生经常做的事情来替换练习。
营建语言环境
在输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整体性。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言不能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教学材料应从整体到部分,比如,学生语言学习不是从孤立的词汇开始,而是从有目的的情境开始。语法的学习要贯穿在篇章中,不要孤立地学习语法。
比如,新教材 7A Unit 2 study skills,在学习音标时,教师可以把拥有相同音标的几个词放到一个句子中,并配以画面:She is having a running nose.She wants to go home,But his boss says “no”.再配以动画效果的画面,由这几个词让学生总结发音,要比直接教字母O如何发音来得好。
另外,教师还要重视课堂用语这个语言环境。众所周知,教师是用语言来组织教学的,尤其是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既是教学内容,又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首要工具。只有教师能够熟练、恰当地运用好这一工具,才能给语言学习者提供高效的语言输入。此外,教师的话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被模仿。但有时教师脱口而出的是这些不规范的语言:“Can you guess what does it mean?”或者“How to say it in English?”这些句子都是不符合英语习惯的错误。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有一个观念,老师所说的都是正确的,所以在英语课堂上,他们常常模仿老师所说的句子。所以,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必须克服课堂用语的随意性。
把握输入时机
知识呈现的时间,在输入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实践证明,如果开始就平铺直叙,把答案全给了学生,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语言输入才是有效的。
在旧版牛津初中英语 8B Unit 3 welcome to the Unit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Can you tell me the different uses of computers?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任何思考的时间,就把平时电脑的用处都用图片显示出来了,其中有学生熟知的用法,也有学生没学过的。学生看完图片后,师生进行如下问答。T:How do we use the computer?S1:Drawing and designing.S2:Playing games…每位学生回答了图片中的某一个或两个用法。其实,如果在学生思考回答之后,再作展示,效果会完全不同。在学生观看图片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图片中还提及到了电脑别的什么用法?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时,他们渴望知道除了自己想到的,还有别的什么用法。所以,适时地进行输入,才能给学生以最大的刺激,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课堂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是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环境。只有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愿望,才能实现语言输入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
理想的语言输入特点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认为,学生习得语言通常是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真实语言(输入语),并通过情景与上下文理解其意义。而理想的“输入”则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 理想的输入语言是学习者可理解的,是语言习得的必备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而言,无异于一种噪音。
趣味性和相关性(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任何教学和学习,只有根植于情意基础时,才能产生最佳效益。输入的语言材料既要有趣,又要与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生活实际相关联,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
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 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运用的正确,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接触目的语的动机,决定了语言习得必须要有一个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
足够的输入量(Input enough) 假如目前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用 I 表示,那么语言输入的水平既不能远远超过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 2或I 3,也不可低于或接近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 0。最佳的语言输入只有稍高于I,即I 1,才会被学习者所接受,也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语言储备量还不够,容易受母语、阅读量等因素的影响,感觉学英语很困难,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英语语言输出的量和质。具体表现为把握好输入量、输入方式、难易程度、速率、时机(使用英语或如何使用英语的机会)等。
灵活使用教材
灵活使用教材,首先是指在输入量的把握上,教师要做好选择和取舍。无论是给学生提供的信息还是向学生介绍、展示的生活经历,都应该是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当然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语言材料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在教学前,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随之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删减,以符合学生的需求。如果一味地照教材生搬硬套,就会出现因难度过大或过小而浪费教学时间的情况,造成无效教学。
对于刚入学的初一学生,首先要了解他们在小学学习的词汇量,了解他们已有的英语知识水平。比如,新版牛津初中英语 7A Unit 3 study skills 部分,教学内容是14个辅音音标,笔者通过事先了解和观察,学生对/b/、/p/、/d/、/t/、/k/、/g/等几个辅音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了,只是在平常发音时还会不自觉的带出/?/的尾音,笔者只要在上课时做个提醒,这部分的发音练习就可简单带过。笔者这堂课,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材料时,应该在发音的基础上上升一个台阶,把重点放在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发音区别上。而学生对/r/、/m/、/n/、/?/、/l/等几个辅音的发音方法还不清楚,笔者教课的重点就是在发音方法的训练上给予学生具体而明确的指导,要讲清楚发音时的舌位,并讲清楚三个鼻音的区别,这堂音标课才有了效果。
在教学每堂新课前,要了解本堂课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是什么样的。比如,旧版牛津初中英语 7B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Main task 部分,这堂课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笔头介绍自己的家乡。那么,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有多少,能用英语表述多少,有关家乡的哪些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这些都要教师事先做一个了解。
其次,灵活使用教材还包括把握好输入的难易程度。我们要学会将难度较大的教材化繁为简,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要学习的内容。比如,旧版牛津英语 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部分,如果让学生直接阅读课文,与地震有关的词汇、人物的内心描写以及文章的长度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笔者尝试截取有关地震新闻的播报画面,把课文缩减改编成一段英语新闻报道加以配音。学生在观看了音配画的视频后,对课文有了直观的理解。这样的语言输入是有效的。
创设情境输入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语言输入时,输入的方式的好坏决定了输入是否有效。
语言学习应当回归真实世界。语言学习要生活化。在输入过程中将学习内容多与日常生活、时事热点等孩子所熟悉的内容相挂钩,中心话题贴近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多用图片、视频、动画等较直观、较生动的输入方式。
旧版牛津初中英语 9A Unit 5 Films,这一单元因为学生对奥黛丽赫本这个人物不熟悉,笔者结合课文找到很多和她有关的视频,介绍她的生平、电影作品以及她对慈善的贡献,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在Unit 6 Detective Stories这个单元,课文内容比较难,和犯罪、破案有关的生词很多。为了便于孩子理解和记忆,笔者截取了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某一集的片段,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或选择题。这样的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旧版牛津初中英语 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Main Task的教学目标,是描述某地过去和现在不同的情况。笔者事先搜集了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在南通城同一地点的不同照片,直观的对比一下子勾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探究的愿望。 讲解句型结构和用法时,如果多以学生来举例,会起到很好的输入效果。比如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这个句型,我们可以sb.都用学生名替换,to do sth.也用学生经常做的事情来替换练习。
营建语言环境
在输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整体性。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言不能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教学材料应从整体到部分,比如,学生语言学习不是从孤立的词汇开始,而是从有目的的情境开始。语法的学习要贯穿在篇章中,不要孤立地学习语法。
比如,新教材 7A Unit 2 study skills,在学习音标时,教师可以把拥有相同音标的几个词放到一个句子中,并配以画面:She is having a running nose.She wants to go home,But his boss says “no”.再配以动画效果的画面,由这几个词让学生总结发音,要比直接教字母O如何发音来得好。
另外,教师还要重视课堂用语这个语言环境。众所周知,教师是用语言来组织教学的,尤其是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既是教学内容,又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首要工具。只有教师能够熟练、恰当地运用好这一工具,才能给语言学习者提供高效的语言输入。此外,教师的话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被模仿。但有时教师脱口而出的是这些不规范的语言:“Can you guess what does it mean?”或者“How to say it in English?”这些句子都是不符合英语习惯的错误。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有一个观念,老师所说的都是正确的,所以在英语课堂上,他们常常模仿老师所说的句子。所以,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必须克服课堂用语的随意性。
把握输入时机
知识呈现的时间,在输入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实践证明,如果开始就平铺直叙,把答案全给了学生,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语言输入才是有效的。
在旧版牛津初中英语 8B Unit 3 welcome to the Unit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Can you tell me the different uses of computers?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任何思考的时间,就把平时电脑的用处都用图片显示出来了,其中有学生熟知的用法,也有学生没学过的。学生看完图片后,师生进行如下问答。T:How do we use the computer?S1:Drawing and designing.S2:Playing games…每位学生回答了图片中的某一个或两个用法。其实,如果在学生思考回答之后,再作展示,效果会完全不同。在学生观看图片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图片中还提及到了电脑别的什么用法?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时,他们渴望知道除了自己想到的,还有别的什么用法。所以,适时地进行输入,才能给学生以最大的刺激,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课堂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是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环境。只有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愿望,才能实现语言输入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