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管理难度较大、认知水平较弱的群体,这就要求作为其管理者的班主任在日常学习生活管理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要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同时做到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管理和教育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管理策略对学生和整个班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他们的普遍认知能力还在初级阶段,大部分时候无法正确分辨善恶好坏,好奇心重,某些奖惩办法不能有效开展,小学生的班级管理与其他阶段学生管理相比难度较大,所以对于班主任来说不仅要在学习上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的基础教育,同时要对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培养起到引导作用。小学班主任通常是由主要科目的老师兼任,当老师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后,应当及时指导孩子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应该及时与小学生多沟通交流,适当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与父母一起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同时应该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特长和爱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都得到锻炼和发展。作为小学班级的班主任,对小学生尚未成型的道德意识也要进行良好的教育。因为小学生大多时候是通过模仿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所以小学班主任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学习态度言传身教,起到榜样和模范的作用,为学生以后个人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广泛存在。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正确的、稳定的价值观念,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过于强制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是以“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为主。而这种管理方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潜能的开发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如果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断用成人的思维和逻辑强制性地管理学生,将会导致学生的天性和个性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样,学生将成为学习的工具,班主任成为这些“工具”的操控者,这种缺乏温度的管理,会导致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被拉远,同时使学生缺乏学习和班级活动参与的兴趣,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2.以教学成绩为主,管理缺乏变通。虽然素质教育理念下,班级管理也开始不断地改革,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仍然是以教学成绩为主。班主任的管理,终极目的就是监督学生进行学习,保证班级的课堂纪律,最终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永远都是严厉、冷漠、刻板的,也使得学生不愿意与教师沟通,难以向教师打开心扉。特别是这种刻板的管理模式会使得学生的个性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虽然班主任也会定期通过班会的形式对班级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个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但是缺乏对其他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的关注,从而使得民主理念无法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学生长期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容易成为教学的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和参与者,特别是对于一些内向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由于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进而越来越内向和不自信。
3.班主任自身能力和素养有待提升。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心智的成熟程度以及各项能力的发展中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班主任必须要能够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但是很多班主任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无论是管理一年级小阶段的学生还是五年级大阶段的学生都是采用统一的管理模 式,从而使得管理效果不佳。此外,还有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缺乏以身作则的意识,从而导致学生对班主任不信服,难以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三、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1.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班主任是管理班级的主体,要想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班主任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管理学知识,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师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小学生年纪还小,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采用激励措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班主任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措施,找一些班级中的先进典型,让学生向榜样看齐,鼓励学生不断发展;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采用责任激励的方式,把不同的责任落实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让学生有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上宜實行差别管理。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发展是参差不齐的,而且,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用同样的方法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是不符合规律的。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管理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行为个性进行教育都是最好的方式。成绩是否优异、同学交流是否融洽、家庭情况是否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个性特征是否明显、对别人的建议是否充满期待、行为是否孤僻、是否热爱学习,都对学生的成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班主任在教学管理进行的同时还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不然就会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在学生的心中留下阴影。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严重时还会对学生的生命和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3.完善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学生评价非常片面,并且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是在小学时期,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表达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样的评判标准极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容易使学生形成拘谨、自卑的性格。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的自身评判时一定要具有综合性和公正性,在进行学生评判时不仅要依据学生的成绩,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对其评价、学习的态度、课堂的表现以及努力的程度等各方的标准进行评判。对于表现良好的同学要及时地给予奖励,对于表现稍有欠缺的同学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开导,告诉他们不要灰心,这样的做法更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升班级的管理效果。
【作者单位:利津县汀罗镇第二中学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他们的普遍认知能力还在初级阶段,大部分时候无法正确分辨善恶好坏,好奇心重,某些奖惩办法不能有效开展,小学生的班级管理与其他阶段学生管理相比难度较大,所以对于班主任来说不仅要在学习上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的基础教育,同时要对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培养起到引导作用。小学班主任通常是由主要科目的老师兼任,当老师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后,应当及时指导孩子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应该及时与小学生多沟通交流,适当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与父母一起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同时应该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特长和爱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都得到锻炼和发展。作为小学班级的班主任,对小学生尚未成型的道德意识也要进行良好的教育。因为小学生大多时候是通过模仿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所以小学班主任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学习态度言传身教,起到榜样和模范的作用,为学生以后个人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广泛存在。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正确的、稳定的价值观念,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过于强制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是以“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为主。而这种管理方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潜能的开发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如果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断用成人的思维和逻辑强制性地管理学生,将会导致学生的天性和个性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样,学生将成为学习的工具,班主任成为这些“工具”的操控者,这种缺乏温度的管理,会导致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被拉远,同时使学生缺乏学习和班级活动参与的兴趣,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2.以教学成绩为主,管理缺乏变通。虽然素质教育理念下,班级管理也开始不断地改革,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仍然是以教学成绩为主。班主任的管理,终极目的就是监督学生进行学习,保证班级的课堂纪律,最终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永远都是严厉、冷漠、刻板的,也使得学生不愿意与教师沟通,难以向教师打开心扉。特别是这种刻板的管理模式会使得学生的个性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虽然班主任也会定期通过班会的形式对班级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个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但是缺乏对其他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的关注,从而使得民主理念无法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学生长期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容易成为教学的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和参与者,特别是对于一些内向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由于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进而越来越内向和不自信。
3.班主任自身能力和素养有待提升。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心智的成熟程度以及各项能力的发展中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班主任必须要能够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但是很多班主任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无论是管理一年级小阶段的学生还是五年级大阶段的学生都是采用统一的管理模 式,从而使得管理效果不佳。此外,还有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缺乏以身作则的意识,从而导致学生对班主任不信服,难以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三、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1.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班主任是管理班级的主体,要想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班主任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管理学知识,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师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小学生年纪还小,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采用激励措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班主任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措施,找一些班级中的先进典型,让学生向榜样看齐,鼓励学生不断发展;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采用责任激励的方式,把不同的责任落实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让学生有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上宜實行差别管理。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发展是参差不齐的,而且,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用同样的方法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是不符合规律的。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管理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行为个性进行教育都是最好的方式。成绩是否优异、同学交流是否融洽、家庭情况是否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个性特征是否明显、对别人的建议是否充满期待、行为是否孤僻、是否热爱学习,都对学生的成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班主任在教学管理进行的同时还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不然就会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在学生的心中留下阴影。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严重时还会对学生的生命和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3.完善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学生评价非常片面,并且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是在小学时期,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表达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样的评判标准极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容易使学生形成拘谨、自卑的性格。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的自身评判时一定要具有综合性和公正性,在进行学生评判时不仅要依据学生的成绩,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对其评价、学习的态度、课堂的表现以及努力的程度等各方的标准进行评判。对于表现良好的同学要及时地给予奖励,对于表现稍有欠缺的同学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开导,告诉他们不要灰心,这样的做法更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升班级的管理效果。
【作者单位:利津县汀罗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