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农村小学,小学生由于受到学习习惯、计算态度以及教师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主要由“导学作业”促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计算态度,同时加以课堂“一本一笔”的专题训练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培养策略;同时教师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变化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计算态度意志品质习题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现阶段在农村小学,小学生由于受到学习习惯、计算态度以及教师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发现通过对学生进行导学作业结合“一看、二想、三算、四验”的计算态度培养,加以教师方面习题设计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变化性,就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下面针对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具体谈一下我的这些做法。
一、学生培养方面
1.“导学作业”养习惯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习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对第二天的学习没有计划。为了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我探索实施了“导学作业”支撑下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这里的“导学作业”主要是把预习时间安排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前一天晚上。作业内容分为四部分:“老师讲过的话”要求学生在做预习作业前先回想一下老师的导学内容,即讲过的知识点或注意的事项;“老师的要求”回顾导学作业的内容以及作业要求;“我的探索”即导学作业做的过程;“我的疑问”则是记录做导学作业的过程中自己弄不明白或是不会的问题。信息窗预习的主要操作流程是:下课前的五分钟,教师针对第二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布置导学作业;学生课后完成导学作业;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导学作业;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导学作业,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检测反馈;布置下一节课的导学作业。导学作业的生成,一方面节省了课堂授课的时间,另一方面引导了学生提前预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
2.“四步操作”练态度
我要求学生做了到一看、二想、三算、四验。一看: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绝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二想:想好并确定运算步骤。三算:学生有时很容易把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再认真地进行计算。四验: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验”的做题方式培养,学生能形成良好的计算态度,提高习题运算的正确率。
二、教师习题设计方面
1.习题设计要体现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由此,我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准确地把握住了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并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我的练习设计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基本上就能把教学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逐步突破,真正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2.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理解能力的速度和强度也各有差异,所以安排练习时必须从基本练习开始,逐步提高到操作练习、变式练习、再到综合发展练习,这样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分段练习,逐步提高,让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有成功的体会,这样才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
第一层次: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基本题,与例题相仿)
55 346 45 36 25 64 75
第二層次: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
92 38 62 8 135 46 65 154
第三层次: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
(92 58) (142 108) (96 43) 157 (68 76) 32 24
第四层次: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发展题,知识的灵活运用)
999 99 9 3 11 13 15 …… 25 27 29
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3.习题设计要有变化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扎实、学得有趣、学得灵活。题型有口算练习、笔算练习、应用练习、选择练习、判断练习、综合练习、操作练习、竞赛练习、游戏练习等,让学生既动手,又动口,还动脑。而且在练习时既让学生集体练习,还有独立练习,当然也有小组合作练习。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设计练习时应适当编选一些带有浓郁趣味的习题,这样可以寓练于乐,练中生趣,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练习的效率。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操作实施,既关注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的计算兴趣和习惯,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丽娜.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内蒙古教育》2012年12期
[2]张妙娟.关于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体会《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9年第Z2期
[3]曹建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9期
[4]徐国钊.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小学数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关键词】计算能力计算态度意志品质习题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现阶段在农村小学,小学生由于受到学习习惯、计算态度以及教师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发现通过对学生进行导学作业结合“一看、二想、三算、四验”的计算态度培养,加以教师方面习题设计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变化性,就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下面针对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具体谈一下我的这些做法。
一、学生培养方面
1.“导学作业”养习惯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习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对第二天的学习没有计划。为了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我探索实施了“导学作业”支撑下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这里的“导学作业”主要是把预习时间安排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前一天晚上。作业内容分为四部分:“老师讲过的话”要求学生在做预习作业前先回想一下老师的导学内容,即讲过的知识点或注意的事项;“老师的要求”回顾导学作业的内容以及作业要求;“我的探索”即导学作业做的过程;“我的疑问”则是记录做导学作业的过程中自己弄不明白或是不会的问题。信息窗预习的主要操作流程是:下课前的五分钟,教师针对第二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布置导学作业;学生课后完成导学作业;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导学作业;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导学作业,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检测反馈;布置下一节课的导学作业。导学作业的生成,一方面节省了课堂授课的时间,另一方面引导了学生提前预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
2.“四步操作”练态度
我要求学生做了到一看、二想、三算、四验。一看: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绝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二想:想好并确定运算步骤。三算:学生有时很容易把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再认真地进行计算。四验: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验”的做题方式培养,学生能形成良好的计算态度,提高习题运算的正确率。
二、教师习题设计方面
1.习题设计要体现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由此,我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准确地把握住了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并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我的练习设计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基本上就能把教学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逐步突破,真正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2.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理解能力的速度和强度也各有差异,所以安排练习时必须从基本练习开始,逐步提高到操作练习、变式练习、再到综合发展练习,这样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分段练习,逐步提高,让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有成功的体会,这样才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
第一层次: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基本题,与例题相仿)
55 346 45 36 25 64 75
第二層次: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
92 38 62 8 135 46 65 154
第三层次: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
(92 58) (142 108) (96 43) 157 (68 76) 32 24
第四层次: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发展题,知识的灵活运用)
999 99 9 3 11 13 15 …… 25 27 29
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3.习题设计要有变化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扎实、学得有趣、学得灵活。题型有口算练习、笔算练习、应用练习、选择练习、判断练习、综合练习、操作练习、竞赛练习、游戏练习等,让学生既动手,又动口,还动脑。而且在练习时既让学生集体练习,还有独立练习,当然也有小组合作练习。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设计练习时应适当编选一些带有浓郁趣味的习题,这样可以寓练于乐,练中生趣,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练习的效率。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操作实施,既关注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的计算兴趣和习惯,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丽娜.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内蒙古教育》2012年12期
[2]张妙娟.关于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体会《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9年第Z2期
[3]曹建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9期
[4]徐国钊.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小学数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