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高年級个性化习作教学策略研究》JCJYC16020608研究成果。
内容提示:语文习作课堂离不开对文本范例语言文字的品读挖掘,通过场景再现和情感演绎,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和个性化表达的意识,增强感悟,促进个体情感的激发和体验,丰富习作内涵,提高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
关键词:品读体验、个性化 写作能力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决定了习作是一种精神与心灵的交流,更是一种能力技巧。而个性化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正是这种能力的核心。习作教学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基础,才能言为心声,清楚地表达;习作教学以阅读教学为基础,才能心有模板,艺术地表达。开放的习作课堂一定会让学生准确地、生动的、个性的表达,充满着激情和人文精神,并能深化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一、品读文字内涵,提高语言个性化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表达能力为核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重视学生习作的主体意识和个体感受。小学生独立写作能力需要特别关注兴趣、方法及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习作课堂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获取社会信息,体味词汇运用,掌握写作方法,感知文学魅力,获得审美体验。以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和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在学生习作之前给予充分自由表达、模仿重塑的机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多种感官刺激、熏染下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同时帮助学生尽快、尽早地实现独立习作,熟练掌握基本的习作方法,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包括每天练笔,带工具书习作和边写边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基于对话与交流的语文习作教学是本真的教学,而现代化的课堂给了这样交流与对话的空间,从字词句到段篇章,再到推敲词语、斟酌句式、布局谋篇的能力,都改革了传统的写作方法的指导,给了更加真实生动的场景素材。如:字词句是作文的基本组成材料,引导学生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和技巧是习作课堂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些构思巧妙,生动传神,使用精准的神来之笔引导学生去体会。
二、增强独特情感体验,激发个性化表达欲望
作文教学应处处渗透着浓浓的情感,包含着深刻人生哲理,冲击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因此,从习作教学内容入手,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积累的情感因素,通过相关资源的集中展示、提炼升华,把成人对生活人世的每一份感悟、每一份情感传递给孩子,引导学生个体感悟和独特体验。有位老师曾让学生写过《感恩父母》作文,没想到学生写的词语贫乏,感情苍白,她满怀激情的说:“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我们小时候背过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还让学生走进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体验父母的辛劳,请长辈讲一讲自己的经历,让学生互动交流收集网络上他人父母的故事图片,结果还是不尽人意。随后在进行“母爱”主题的习作教学时,老师抓住生活中母亲对孩子无私博大的爱,集中播放影视片段和主题歌曲。
要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感到作文时自身表达的需要。教师还可以借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有位老师很有智慧,一天早上她迟到了,她来到教室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早上我遇到了一件特别生气的事,一大早,我的自行车的车胎就别人戳破了,害得我今天迟到了!”同学们都很惊讶,老师也表现得十分恼怒,她接着说:“我该怎么来发泄一下自己的心情呢?”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议论纷纷,戳破车胎的人肯定找不到了,那找谁出气呢?一个孩子大声说:“老师,您就把这件事写下来,在日记里好好发泄一下自己的愤怒吧!”老师马上顺势说:“是啊!你们平时也可以像老师这样,在作文里宣泄自己的愤怒,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感,作文是有感而发,是有所为而写,就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写作的冲动来源学生内心的激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积累素材、酝酿情感,让学生喜于书面表达,让他们把生活的点滴变成书面的内心自然流淌,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感情真挚的文章来。
三、更大范围的交流互动,丰富学生个性化表达的思想内涵
教育信息技术给了作文课堂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网络平台强大的现场存在感和灵活的交流互动功能使学生的表达有了深度和广度。在班级资源平台上每进行一个主题内容之后,教师会抛出问题让学生跟帖、留言、辩论,这些互动手段的利用,可有效地激发情感、活跃思维、启迪智慧,思想加情感的滋养必然使习作课堂人文凸显。优秀的习作训练,必然以现实生活和热点事件为创作源泉,绝不是远离学生实际的空中楼阁。如何使个性化表达更有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既符合孩子的认知,又有理智和智慧,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宣泄。
古人曰: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习作教学的最基本要求,鲜活灵动的作文课堂离不开感悟与感动,更离不开个性化的表达。深化语文的价值取向,重视习作训练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才能领略到母语教育的意义。
内容提示:语文习作课堂离不开对文本范例语言文字的品读挖掘,通过场景再现和情感演绎,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和个性化表达的意识,增强感悟,促进个体情感的激发和体验,丰富习作内涵,提高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
关键词:品读体验、个性化 写作能力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决定了习作是一种精神与心灵的交流,更是一种能力技巧。而个性化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正是这种能力的核心。习作教学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基础,才能言为心声,清楚地表达;习作教学以阅读教学为基础,才能心有模板,艺术地表达。开放的习作课堂一定会让学生准确地、生动的、个性的表达,充满着激情和人文精神,并能深化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一、品读文字内涵,提高语言个性化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表达能力为核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重视学生习作的主体意识和个体感受。小学生独立写作能力需要特别关注兴趣、方法及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习作课堂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获取社会信息,体味词汇运用,掌握写作方法,感知文学魅力,获得审美体验。以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和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在学生习作之前给予充分自由表达、模仿重塑的机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多种感官刺激、熏染下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同时帮助学生尽快、尽早地实现独立习作,熟练掌握基本的习作方法,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包括每天练笔,带工具书习作和边写边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基于对话与交流的语文习作教学是本真的教学,而现代化的课堂给了这样交流与对话的空间,从字词句到段篇章,再到推敲词语、斟酌句式、布局谋篇的能力,都改革了传统的写作方法的指导,给了更加真实生动的场景素材。如:字词句是作文的基本组成材料,引导学生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和技巧是习作课堂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些构思巧妙,生动传神,使用精准的神来之笔引导学生去体会。
二、增强独特情感体验,激发个性化表达欲望
作文教学应处处渗透着浓浓的情感,包含着深刻人生哲理,冲击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因此,从习作教学内容入手,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积累的情感因素,通过相关资源的集中展示、提炼升华,把成人对生活人世的每一份感悟、每一份情感传递给孩子,引导学生个体感悟和独特体验。有位老师曾让学生写过《感恩父母》作文,没想到学生写的词语贫乏,感情苍白,她满怀激情的说:“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我们小时候背过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还让学生走进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体验父母的辛劳,请长辈讲一讲自己的经历,让学生互动交流收集网络上他人父母的故事图片,结果还是不尽人意。随后在进行“母爱”主题的习作教学时,老师抓住生活中母亲对孩子无私博大的爱,集中播放影视片段和主题歌曲。
要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感到作文时自身表达的需要。教师还可以借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有位老师很有智慧,一天早上她迟到了,她来到教室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早上我遇到了一件特别生气的事,一大早,我的自行车的车胎就别人戳破了,害得我今天迟到了!”同学们都很惊讶,老师也表现得十分恼怒,她接着说:“我该怎么来发泄一下自己的心情呢?”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议论纷纷,戳破车胎的人肯定找不到了,那找谁出气呢?一个孩子大声说:“老师,您就把这件事写下来,在日记里好好发泄一下自己的愤怒吧!”老师马上顺势说:“是啊!你们平时也可以像老师这样,在作文里宣泄自己的愤怒,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感,作文是有感而发,是有所为而写,就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写作的冲动来源学生内心的激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积累素材、酝酿情感,让学生喜于书面表达,让他们把生活的点滴变成书面的内心自然流淌,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感情真挚的文章来。
三、更大范围的交流互动,丰富学生个性化表达的思想内涵
教育信息技术给了作文课堂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网络平台强大的现场存在感和灵活的交流互动功能使学生的表达有了深度和广度。在班级资源平台上每进行一个主题内容之后,教师会抛出问题让学生跟帖、留言、辩论,这些互动手段的利用,可有效地激发情感、活跃思维、启迪智慧,思想加情感的滋养必然使习作课堂人文凸显。优秀的习作训练,必然以现实生活和热点事件为创作源泉,绝不是远离学生实际的空中楼阁。如何使个性化表达更有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既符合孩子的认知,又有理智和智慧,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宣泄。
古人曰: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习作教学的最基本要求,鲜活灵动的作文课堂离不开感悟与感动,更离不开个性化的表达。深化语文的价值取向,重视习作训练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才能领略到母语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