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要求各阶段教学不断进行模式改革,以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需要的新型人才。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极大挑战,教师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更新教学观念,应该在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增强语文的文学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更新教育理念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本特性。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是具有发展性和延续性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点,同时,必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更新教学理念。只有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文学教育。
首先,教师要在设置教学目的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充分了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文学教育的认识;第二,语文教师要深入教材,不断挖掘教材,重视那些具有人文精神的经典文学作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自主去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感受作品的文学魅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
高中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历和学识都基本上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是高中学段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学生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考试,导致语文教师忽视了对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必修课程的内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而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要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能够自发地去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比如《中国小说作品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等优秀作品选内容丰富,教师想要将这些相关知识教授给学生,就必须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余,也要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丰富知识涵养,才能确保在正确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感染和激发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三、在导入中渲染
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有趣的导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如果学生不能全身心地进入学习状态,就不能真正深入理解文章,更别说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感情了。
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在导入环节,教师要用激情感染学生,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或者回味范仲淹的临洞庭而忧苍生,带领学生品味欧阳修游滁州的那种山水情怀,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古代文人游山而心动的情感。在学生有了这个感受之后,再去体会苏轼游赤壁、观赤壁而发的感慨。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入《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体会长江的波澜壮阔,带领学生进入那种初临赤壁的感觉。接着,教师范读文章,进一步促进学生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最后,教师朗读《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的情感,感染学生。这样的导入过程,既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又让语文课堂增加了文学味。
四、融入文学情景
1.融入自然美景
学生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心情会更加舒畅,心灵会获得自由。学生在欣赏大好河山的时候,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感染,进而唤起心中的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文学的情境。教师如果带领学生一起游玩山水,或者在实际自然风景中,将语文教学切实融入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之中,这样的语文课堂必定充满乐趣,体现语文的文学魅力。
2.融入其他学科知识
语文是诸多学科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如果找准切合点,就可以很好地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然而各科之间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组装,而是语文教师将语文知识有效地融入其他学科,重新规划,然后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更好地解决某些问题。所谓文史不分家,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或多或少都会折射当时社会的现实,没有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是无法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古代的文学作品更是如此,比如《鸿门宴》《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等,这些课文内容其实就是历史背景,还加入了作者对当时历史的见解和看法。在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教师要注重介绍与这些文章相关的历史,让学生对那个时段的历史有全面的了解。
五、多个角度感悟作品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的感悟,对文章的语言、表现手法,构思技巧以及思想感情等进行分析理解,体现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启迪学生的心灵。比如在学习《项链》的时候,传统观念下大部分人都认为文章的主人公马蒂尔德是小资产阶级妇女,小说也讽刺了马蒂尔德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但是,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多个角度思考感悟作品,如引导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爱美之心不是人皆有之吗?参加舞会这么重要的活动不应该穿一身漂亮的衣服吗?主人公含辛茹苦十年偿还债务不是也表现了她诚信的一面吗?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理解文章内涵。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渗透文学教育,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和文学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其良好素质的养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中学(221700)
一、更新教育理念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本特性。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是具有发展性和延续性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点,同时,必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更新教学理念。只有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文学教育。
首先,教师要在设置教学目的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充分了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文学教育的认识;第二,语文教师要深入教材,不断挖掘教材,重视那些具有人文精神的经典文学作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自主去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感受作品的文学魅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
高中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历和学识都基本上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是高中学段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学生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考试,导致语文教师忽视了对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必修课程的内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而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要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能够自发地去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比如《中国小说作品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等优秀作品选内容丰富,教师想要将这些相关知识教授给学生,就必须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余,也要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丰富知识涵养,才能确保在正确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感染和激发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三、在导入中渲染
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有趣的导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如果学生不能全身心地进入学习状态,就不能真正深入理解文章,更别说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感情了。
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在导入环节,教师要用激情感染学生,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或者回味范仲淹的临洞庭而忧苍生,带领学生品味欧阳修游滁州的那种山水情怀,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古代文人游山而心动的情感。在学生有了这个感受之后,再去体会苏轼游赤壁、观赤壁而发的感慨。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入《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体会长江的波澜壮阔,带领学生进入那种初临赤壁的感觉。接着,教师范读文章,进一步促进学生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最后,教师朗读《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的情感,感染学生。这样的导入过程,既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又让语文课堂增加了文学味。
四、融入文学情景
1.融入自然美景
学生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心情会更加舒畅,心灵会获得自由。学生在欣赏大好河山的时候,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感染,进而唤起心中的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文学的情境。教师如果带领学生一起游玩山水,或者在实际自然风景中,将语文教学切实融入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之中,这样的语文课堂必定充满乐趣,体现语文的文学魅力。
2.融入其他学科知识
语文是诸多学科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如果找准切合点,就可以很好地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然而各科之间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组装,而是语文教师将语文知识有效地融入其他学科,重新规划,然后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更好地解决某些问题。所谓文史不分家,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或多或少都会折射当时社会的现实,没有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是无法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古代的文学作品更是如此,比如《鸿门宴》《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等,这些课文内容其实就是历史背景,还加入了作者对当时历史的见解和看法。在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教师要注重介绍与这些文章相关的历史,让学生对那个时段的历史有全面的了解。
五、多个角度感悟作品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的感悟,对文章的语言、表现手法,构思技巧以及思想感情等进行分析理解,体现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启迪学生的心灵。比如在学习《项链》的时候,传统观念下大部分人都认为文章的主人公马蒂尔德是小资产阶级妇女,小说也讽刺了马蒂尔德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但是,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多个角度思考感悟作品,如引导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爱美之心不是人皆有之吗?参加舞会这么重要的活动不应该穿一身漂亮的衣服吗?主人公含辛茹苦十年偿还债务不是也表现了她诚信的一面吗?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理解文章内涵。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渗透文学教育,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和文学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其良好素质的养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中学(2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