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变革都是观念和行为的转化,在学科全息育人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所面临的是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到知识结构,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
关键词:学科全息育人;小学美术;教学方式
引言
学科全息育人是指学科的、课程的、一堂课的全部信息,以学科课堂实现教学到育人的功能转变,贯穿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方法、路径、策略。通过“学科认知、德性育人、审美育人、健康育人和实践育人”五位一体达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换句话的意思是说,由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由智育第一转向五育并举。
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碰撞”
线上教学的教学方式,不管是应急之策还是发展趋势,都给教育带来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化“危”为机,顺势而为。全民“网课”中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线上教学,既考验教师也考验学生。
记得去年学校书记组织所有综合学科的老师,召开了线上教研活动。活动中书记分享了他制作的科学学科的导学单。我灵光一现,“我们美术学科也可以制作一个这样的导学单,学生学起来更方便。”当晚,我模仿着制作出了我们学科的第一张导学单“一年级第四周美术课导学单”。这张导学单成为了学生学习微课的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它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把“教”和“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1.结合北碚区教师进修许愿美术学科复课建议,根据各年级(班级),收上来的线上作业,进行查漏补缺,落实教学的重难点。
2.沿用线上教学方式,每周五向学生推送优秀的微课。便于学生课后随时带着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
3.定期(四周为一个周期)展示优秀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美术教学领域,过去我们仅在“技”的层面展开教学,而今的教学需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洞察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学科观念、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从而使得美术教学在国民素养的形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之“变”
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从原有的单一方式转向多元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实践力和创新力,提升学习品质和精神。学科全息育人视域下的教学设计由 “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突出了教学的育人价值,逐步进入美术甚至美术学科以外的知识融合,引发知觉、思维的异变。教学设计直接影响教学内容、方法、结果。学科全息育人的教学则是将学生视为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方法选择、评价方式的真正的主体和中心。即: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直接传授变为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培养。
美术教学只有走心才能调动学生的身心参与美术学习,触动学生的情绪,将所学与他们的体验和经验相结合,唤起他们内在的情感,获得知识、思维、行为、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美术教学由“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教学转变,是一个由单一的知识技能认知到审美觉悟的学习变化。
三、教材、教学内容的教学之“变”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湘版小学阶段美术教材体系多为单课形式,少数以单元课的形式存在,而且前后课之间也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课与课之间也缺乏内在的联系和递进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基础知识,缺少美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主题单元式实施教学,对教材进行分析梳理,重新组合,整体设计,使教学更具有系统性、连贯性,从而保持对特定主题的持续联系和深度关注,获得驻留感,增强美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一)分析教材,重组内容
以湘教版教材第4册为例,纵观整册教材,不难发现与民间玩具相关的内容有以下几课:第3课《小老虎》、第10课《民间玩具》,这两课的主题相同,但内容安排并不连贯,中间间隔了《动物聚会》、《左邻右舍》、《动漫亮相》等教学内容。因此,笔者设计了以“有趣儿的民间玩具”为主题的民间玩具单元教学,去重构教材。
(二)主题单元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它的种类、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由于它们是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单元从孩子身边的民间玩具入手,引导他们去欣赏各地不同风格的民间玩具,了解民間玩具的材质、造型、色彩、花纹等特色,初步领略、认识形式美基本法则,探究其制作方法,再通过讲关于民间玩具的故事,渗透简单的民俗文化知识。
我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目标:(1) 欣赏、了解民间玩具的材质、造型和色彩特征;模拟布老虎的制作方法,制作一只纸质小老虎玩具。(学科认知);(2)体会民间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审美育人);(3)通过个性与共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勤于反思的学习习惯,懂得尊重自然的规律和法则,更好的认识自己,接受他人。(德行育人);(4)身体健康:注意自身卫生和教室卫生;安全使用剪刀。心理健康: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交流想法。(健康育人);(5)积极主动参与美术学习和创作,并能够珍视自己的作品成果;尝试用完成的作品装饰教室或走廊,美化周围环境,让作品和我们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劳动育人)。
2.分析和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教学的目标,主题单元式教学避免了过去美术课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弊端,更好第保持了对主题的持续联系和深度关注,增强了美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主题单元式教学还有更多的方法和途径,笔者将继续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究,寻找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方法。
诚然,影响美术学科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教学方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不可小觑。我们需要跳出传统美术教学中单一的技能和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从知识目标变为素养目标;从单一学科到整合课程学科融合,让学生经历探究、合作、问题解决,才能真正实现美术学科全息育人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1.
[2]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
重庆市北碚区状元小学
关键词:学科全息育人;小学美术;教学方式
引言
学科全息育人是指学科的、课程的、一堂课的全部信息,以学科课堂实现教学到育人的功能转变,贯穿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方法、路径、策略。通过“学科认知、德性育人、审美育人、健康育人和实践育人”五位一体达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换句话的意思是说,由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由智育第一转向五育并举。
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碰撞”
线上教学的教学方式,不管是应急之策还是发展趋势,都给教育带来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化“危”为机,顺势而为。全民“网课”中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线上教学,既考验教师也考验学生。
记得去年学校书记组织所有综合学科的老师,召开了线上教研活动。活动中书记分享了他制作的科学学科的导学单。我灵光一现,“我们美术学科也可以制作一个这样的导学单,学生学起来更方便。”当晚,我模仿着制作出了我们学科的第一张导学单“一年级第四周美术课导学单”。这张导学单成为了学生学习微课的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它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把“教”和“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1.结合北碚区教师进修许愿美术学科复课建议,根据各年级(班级),收上来的线上作业,进行查漏补缺,落实教学的重难点。
2.沿用线上教学方式,每周五向学生推送优秀的微课。便于学生课后随时带着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
3.定期(四周为一个周期)展示优秀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美术教学领域,过去我们仅在“技”的层面展开教学,而今的教学需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洞察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学科观念、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从而使得美术教学在国民素养的形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之“变”
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从原有的单一方式转向多元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实践力和创新力,提升学习品质和精神。学科全息育人视域下的教学设计由 “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突出了教学的育人价值,逐步进入美术甚至美术学科以外的知识融合,引发知觉、思维的异变。教学设计直接影响教学内容、方法、结果。学科全息育人的教学则是将学生视为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方法选择、评价方式的真正的主体和中心。即: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直接传授变为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培养。
美术教学只有走心才能调动学生的身心参与美术学习,触动学生的情绪,将所学与他们的体验和经验相结合,唤起他们内在的情感,获得知识、思维、行为、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美术教学由“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教学转变,是一个由单一的知识技能认知到审美觉悟的学习变化。
三、教材、教学内容的教学之“变”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湘版小学阶段美术教材体系多为单课形式,少数以单元课的形式存在,而且前后课之间也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课与课之间也缺乏内在的联系和递进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基础知识,缺少美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主题单元式实施教学,对教材进行分析梳理,重新组合,整体设计,使教学更具有系统性、连贯性,从而保持对特定主题的持续联系和深度关注,获得驻留感,增强美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一)分析教材,重组内容
以湘教版教材第4册为例,纵观整册教材,不难发现与民间玩具相关的内容有以下几课:第3课《小老虎》、第10课《民间玩具》,这两课的主题相同,但内容安排并不连贯,中间间隔了《动物聚会》、《左邻右舍》、《动漫亮相》等教学内容。因此,笔者设计了以“有趣儿的民间玩具”为主题的民间玩具单元教学,去重构教材。
(二)主题单元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它的种类、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由于它们是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单元从孩子身边的民间玩具入手,引导他们去欣赏各地不同风格的民间玩具,了解民間玩具的材质、造型、色彩、花纹等特色,初步领略、认识形式美基本法则,探究其制作方法,再通过讲关于民间玩具的故事,渗透简单的民俗文化知识。
我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目标:(1) 欣赏、了解民间玩具的材质、造型和色彩特征;模拟布老虎的制作方法,制作一只纸质小老虎玩具。(学科认知);(2)体会民间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审美育人);(3)通过个性与共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勤于反思的学习习惯,懂得尊重自然的规律和法则,更好的认识自己,接受他人。(德行育人);(4)身体健康:注意自身卫生和教室卫生;安全使用剪刀。心理健康: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交流想法。(健康育人);(5)积极主动参与美术学习和创作,并能够珍视自己的作品成果;尝试用完成的作品装饰教室或走廊,美化周围环境,让作品和我们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劳动育人)。
2.分析和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教学的目标,主题单元式教学避免了过去美术课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弊端,更好第保持了对主题的持续联系和深度关注,增强了美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主题单元式教学还有更多的方法和途径,笔者将继续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究,寻找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方法。
诚然,影响美术学科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教学方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不可小觑。我们需要跳出传统美术教学中单一的技能和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从知识目标变为素养目标;从单一学科到整合课程学科融合,让学生经历探究、合作、问题解决,才能真正实现美术学科全息育人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1.
[2]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
重庆市北碚区状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