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推行至今已有十余年,作为一名从02年新课标推行至今一直参与其中、积极践行其各项新要求、新标准的高中美术教师来讲,新课改所取得的诸多成果与收获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对于在教学中——尤其是高中美术鉴赏模块课程教学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以一种全新的眼光与视角去面对,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与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去实现新课改的宏伟理想。美术鉴赏教学亦是如此。
【关键词】比较美术学;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能够教导学生“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最终在“成就标准”中要达到“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目标。藉此目标,我认为,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要主动的引入宗教、文学、哲学乃至音乐等多种艺术人文学科的知识,以美术为主,以其他学科知识为辅,共同打造作为一门人学学科背景的美术鉴赏课程。从这一点来讲,美术鉴赏课程就离不开比较美术学的视野与方法。
什么是比较美术学?顾名思义就是以比较的方法来研究美术,具体来讲就是将很多种不同族群、国家、文化背景下的美术种类或作品放在一起来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简言之,是对“关系”的研究。有专家曾提出比较艺术学具有四种研究方法,分别是变迁研究、形态研究、互释研究与交叉研究,其学理之深刻不得不令人佩服。如果我们奉行“拿来主义”,将其和我们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则能产生令人可喜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将比较美术学的研究方法与高中美术教学相结合,我将其简单的归纳为三种教学方法,分别为源流考证法、形式比较法、交叉印证法。如果我们在对具体的美术作品、美术流派或美术观念进行阐述的时候,能够用好这三种方法,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来讲,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这三种教学方法究竟如何具体运用呢?
首先我们来看源流考证法。所谓源流考证法,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在讲解美术作品的时候,需要将其放置在大的艺术史乃至文化史的背景下,去考察或探究其渊源与流变,渊源就是从何而来,流变即是向何处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81页吴作人创作的《齐白石像》油画作品。吴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油画家,在欧洲留学过,具有很正统的油画技法。因而我们在考证该作品风格流变时,就需要注意画家当年在法国留学的背景与所学技法,甚至可以将其早期欧式油画作品拿来进行对比,点明画作所受外来艺术风格影响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该幅作品与早期作品之间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受到中国画与中国艺术风格的影响,画作出现明显的平面化风格与写意表现的油画技法。这主要是受到建国后艺术领域的“民族风”的影响。因而,该幅作品既表现了外来艺术风格对中国油画的影响,又体现了中国艺术本身的艺术精神的传承。
其次是形式比较法。形式比较法就是将不同国家民族的艺术风格、艺术形态与艺术表现技法并置在一起进行比较。如果说源流考证法侧重于艺术作品整体的历史流变,那么形式比较法的教学策略则更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语言。将艺术形式上相似或迥异的美术作品放置在一起,可以很容易使大家对抽象艺术风格概念或技法有一个相对直观的理解与把握。这种并置既可以是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是同一艺术作品的不同艺术构思阶段的流变比较。对于前者我们无需多说,而后者则更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进行挖掘。如我们在讲解人美版第五课的蒙德里安的作品《树》时,除了课本上的介绍与图片外,我们还可以将画家在创作整个《树》系列作品的全部作品并置在一起,通过形式比较法,向学生讲解,现代艺术,尤其是蒙德里安的抽象艺术是如何从具象形态表现手法一步一步转向抽象几何结构的。简言之,蒙德里安的这一系列作品,其第一张作品是相对非常写实的树的写生(并非课本上并置的那一幅《红树》),慢慢的画家从具象的树的形态中,抽象出具有典型树木特征的元素。最终,画家将整个树的形态与特征完全抹去,以单一的线条与色彩的构成形式进行全面解构,形成了抽象艺术的最终形态。很可惜课本并未给出整个变化的过程。那么,通过形式比较法,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演变过程一目了然,从而使他们更加理解抽象与具象这一复杂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交叉印证法。交叉印证法的教学策略要求我们在分析具体美术作品的时候,除了从艺术本体以及艺术外部体系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外,还要广泛延揽宗教、哲学、文学、史学等各人文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印证,使单一的美术作品二维空间丰富为一个具有立体感、多层次知识交融的三维空间。交叉印证法相对于前两种教学策略来讲属于最高层次的教学水平,正确使用该方法同时又能够深入浅出的将美术作品的相关内涵向学生娓娓道来,这不仅仅需要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还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需要针对美术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与具体个案进行长时期深入的发掘与探究,使美术课本从薄变厚——无限延展其教学内涵,进而又必须使美术课本从厚变薄——以最简洁易懂且生动有趣的讲课语汇将深层内涵全盘托出。因此,正确并合理的运用交叉印证法有助于我们丰富教学的内涵,提升学生美术鉴赏的层次。
当然,以上提的一些看法只是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思考,对于比较美术学的深刻内涵或许把握的还不够准确,但是作为推行新课改的老师,我们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必须广泛的吸取新的艺术观念与教学方法,将最前沿的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并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湖滨中学)
【关键词】比较美术学;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能够教导学生“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最终在“成就标准”中要达到“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目标。藉此目标,我认为,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要主动的引入宗教、文学、哲学乃至音乐等多种艺术人文学科的知识,以美术为主,以其他学科知识为辅,共同打造作为一门人学学科背景的美术鉴赏课程。从这一点来讲,美术鉴赏课程就离不开比较美术学的视野与方法。
什么是比较美术学?顾名思义就是以比较的方法来研究美术,具体来讲就是将很多种不同族群、国家、文化背景下的美术种类或作品放在一起来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简言之,是对“关系”的研究。有专家曾提出比较艺术学具有四种研究方法,分别是变迁研究、形态研究、互释研究与交叉研究,其学理之深刻不得不令人佩服。如果我们奉行“拿来主义”,将其和我们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则能产生令人可喜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将比较美术学的研究方法与高中美术教学相结合,我将其简单的归纳为三种教学方法,分别为源流考证法、形式比较法、交叉印证法。如果我们在对具体的美术作品、美术流派或美术观念进行阐述的时候,能够用好这三种方法,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来讲,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这三种教学方法究竟如何具体运用呢?
首先我们来看源流考证法。所谓源流考证法,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在讲解美术作品的时候,需要将其放置在大的艺术史乃至文化史的背景下,去考察或探究其渊源与流变,渊源就是从何而来,流变即是向何处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81页吴作人创作的《齐白石像》油画作品。吴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油画家,在欧洲留学过,具有很正统的油画技法。因而我们在考证该作品风格流变时,就需要注意画家当年在法国留学的背景与所学技法,甚至可以将其早期欧式油画作品拿来进行对比,点明画作所受外来艺术风格影响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该幅作品与早期作品之间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受到中国画与中国艺术风格的影响,画作出现明显的平面化风格与写意表现的油画技法。这主要是受到建国后艺术领域的“民族风”的影响。因而,该幅作品既表现了外来艺术风格对中国油画的影响,又体现了中国艺术本身的艺术精神的传承。
其次是形式比较法。形式比较法就是将不同国家民族的艺术风格、艺术形态与艺术表现技法并置在一起进行比较。如果说源流考证法侧重于艺术作品整体的历史流变,那么形式比较法的教学策略则更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语言。将艺术形式上相似或迥异的美术作品放置在一起,可以很容易使大家对抽象艺术风格概念或技法有一个相对直观的理解与把握。这种并置既可以是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是同一艺术作品的不同艺术构思阶段的流变比较。对于前者我们无需多说,而后者则更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进行挖掘。如我们在讲解人美版第五课的蒙德里安的作品《树》时,除了课本上的介绍与图片外,我们还可以将画家在创作整个《树》系列作品的全部作品并置在一起,通过形式比较法,向学生讲解,现代艺术,尤其是蒙德里安的抽象艺术是如何从具象形态表现手法一步一步转向抽象几何结构的。简言之,蒙德里安的这一系列作品,其第一张作品是相对非常写实的树的写生(并非课本上并置的那一幅《红树》),慢慢的画家从具象的树的形态中,抽象出具有典型树木特征的元素。最终,画家将整个树的形态与特征完全抹去,以单一的线条与色彩的构成形式进行全面解构,形成了抽象艺术的最终形态。很可惜课本并未给出整个变化的过程。那么,通过形式比较法,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演变过程一目了然,从而使他们更加理解抽象与具象这一复杂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交叉印证法。交叉印证法的教学策略要求我们在分析具体美术作品的时候,除了从艺术本体以及艺术外部体系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外,还要广泛延揽宗教、哲学、文学、史学等各人文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印证,使单一的美术作品二维空间丰富为一个具有立体感、多层次知识交融的三维空间。交叉印证法相对于前两种教学策略来讲属于最高层次的教学水平,正确使用该方法同时又能够深入浅出的将美术作品的相关内涵向学生娓娓道来,这不仅仅需要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还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需要针对美术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与具体个案进行长时期深入的发掘与探究,使美术课本从薄变厚——无限延展其教学内涵,进而又必须使美术课本从厚变薄——以最简洁易懂且生动有趣的讲课语汇将深层内涵全盘托出。因此,正确并合理的运用交叉印证法有助于我们丰富教学的内涵,提升学生美术鉴赏的层次。
当然,以上提的一些看法只是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思考,对于比较美术学的深刻内涵或许把握的还不够准确,但是作为推行新课改的老师,我们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必须广泛的吸取新的艺术观念与教学方法,将最前沿的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并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湖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