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策并举应对长期通胀压力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s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上一次通胀不过三年时间,我们又将不得不面对新一轮较为严重的物价上涨。1月-4月的数据均已超出全年4%的调控目标,3月、4月的数值甚至突破了5%。尽管很多学者认为,今年物价走势会是“前高后低”。但我们判断,全年很可能会出现“前高后不低”的局面,一些中长期因素的存在,使得温和通胀恐将成为一种较长期趋势。尽快控制通胀仍然是今年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和首要任务。
  
  物价将持续高位运行
  推动物价持续在高位运行的因素可以拉出长长的一个单子,而且这个单子还在不断地变长,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在下半年将逐步超过翘尾因素,并有长期化的趋势,这警示我们对通货膨胀切不可掉以轻心。
  经济增长速度今年仍有可能较快。当前正处于一个政治周期的交替期,很多地方政府在今年换届,明年又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再加上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建党90周年,各地将有大量的投资完成。
  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客观性和持久性。长期来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使农村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维持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得很困难,包括化肥、农药、种子、机械等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业劳动力成本在内的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性上升。短期而言,农产品的供求平衡仍是一种“紧平衡”,一些品种(如玉米、大豆)的供求缺口在持续扩大,近期蔬菜价格的大幅下跌有可能使下一个生产周期出现供给短缺和价格补涨。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本轮猪周期正处在上涨的中期,4月全国猪肉价格到达历史最高位,但并未见顶结束,生猪存栏量还在趋势性下滑,能繁母猪数量也保持了连续三个月下降,猪肉价格上涨也许会成为下一阶段物价上涨的推动力。
  非食品类新涨价动力持续强劲,未来物价驱动因素转换值得关注。4月,七大类非食品CPI 环比全部上涨,这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前四个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2.6%、2.3%、2.7%和2.7%,均高于上一轮通胀期间非食品价格最高涨幅,表明终端消费价格上涨压力也较大。今后几个月可能继续出现食品价格回落有限而非食品价格继续攀升的现象,全面性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低要素成本时代很难再现。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要素成本及水、电、油、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升将会在较长时期内推动物价上涨。随着中国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逐步市场化,政府管制和央企垄断造成价格扭曲逐步改善,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使得这些有限的资源或要素的成本最终必将上涨。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后在高位剧烈波动使未来通胀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今年以来,“东震西乱”成为油价上涨的直接推动因素。尽管5月初国际原油价格受消息刺激出现了短期下跌,但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或将呈现“短空长多”式的趋势性上涨,其滞后影响将长期加大中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并继而强化成本推动型的通胀。
  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依然存在。尽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已七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四次提高利率,但回收流动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房价居高不下使居住类价格难以出现趋势性下跌。在国家多项调控政策挤压下,房价依然坚挺。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势必减少用于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供应,这对稳定房价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对增加保障性住房遏制房价的作用不可过高估计。国内众多城市实施“限购令”使一些刚性需求得不到释放,只能寻求租房,进而会推动房租、装修材料等居住类价格上涨。
  当然,从积极因素看,三季度后物价缓慢回落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例如,当前货币供给明显收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季节性蔬菜价格下降和夏粮丰收在望,翘尾因素影响逐渐减弱。未来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存在的回落态势,等等,都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
  但总体而言,这些因素很难抵消推动物价上涨因素的持久影响。我们判断,2011年物价走势虽然不会全面失控,但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最快要在6月甚至是三季度达到峰值,二季度、三季度可能都将在5%以上的相对高位,四季度可能会下降至4.5%左右,全年突破5%的可能性很大,4%预期调控目标的实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需一揽子长短期政策组合
  为有效抑制通胀,除了继续做好保障供应、管理预期、疏导流动性、抑制房价等短期政策,还应更加注重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扩大海外投资规模以及继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和推动改革开放。
  增加农产品供给,改善流通环节,维持农产品价格稳定。大中城市的蔬菜供给应更多立足于本地解决,通过大力建设“菜园子”来满足和丰富“菜篮子”。借鉴法国等发达国家经验,把广大菜农组织起来建立农业合作社,完善农业信息采集发布制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广订单农业,除了建立完善“农超对接”“田店对接”的直接供应制度,还应大力推进农户和批发商、餐厅、加工企业的对接模式,降低流通环节费用,让农民充分分享流通环节利润。下半年还需要特别注意保障猪肉的供应,避免猪肉价格持续恢复性上涨给物价带来的压力。
  有效管理通胀预期。媒体有责任加强对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宣传引导,客观报道物价形势,消除民众不必要的紧张情绪,而非推波助澜、过度渲染,避免由非理性通胀预期引发“羊群效应”。在物价出现明显拐点之前,暂缓推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暂缓把资源税试点推向全国。对大学生、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群,应尽快建立起应对物价上涨的动态补贴机制,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标准也应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
  在继续依靠货币政策控制通胀货币基础的同时,要注意货币政策的收紧要适度,处理好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的关系,尽可能避免伤害实体经济。要控制包括信贷投放量在内的全社会融资总量,及时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的变化,灵活搭配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鉴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空间已十分有限,央行可适当增加更长期限如三年期央票的发行,以加大公开市场回笼流动性力度。此外,还应主动增加资产供给以吸收超发的货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完善资本市场,引导社会资本和新增信贷流向实体经济、第三产业、社会事业以及“三农”领域。
  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抑制物价上涨中的独特作用。财税政策在治理通胀中不宜缺位太久,应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和范围,减轻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压力。近期政策着力点可以考虑: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补贴,尽快推动增值税的扩围以逐步替代营业税,对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收购、批发、零售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实施有针对性的所得税优惠政策,逐步完善房地产税的试点与征收,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大幅降低大豆、玉米、原油、成品油、煤炭、钾肥等国内紧缺商品的进口关税,不征关税的给予进口补贴或增值税先征后返。
  坚持抑制房价的各项市场化调控措施不动摇,尽快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平稳化解,缓解通胀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政府利益和形象的央企及地方国企,更应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尽快从商品房开发这一竞争性行业悉数退出,防止借助各种特权和垄断进入商品房开发领域,拿着全民所有的资产,不计成本地拉抬地价、炒高房价、获取垄断利润。应让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国企特别是央企,转向具有半公共产品性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领域来,让利于民而非与民争利。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差异化信贷政策,大幅提高资金使用成本,降低购房杠杆率。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应拿出更多的资金给予支持,加大财政贴息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资金特别是注重长期回报的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的积极性。抓紧进行土地供应制度改革,毫不迟疑地扩大土地供应以缓解供需矛盾,改土地出让金70年一次征收为一年一收,尽快允许农村的集体土地直接上市,逐渐使地方政府和土地财政脱钩、和房价脱钩,彻底铲除房地产问题反复发作的制度根源。
  扩大海外投资规模,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和资源海外供应基地。通过获得更多的海外资源勘探权和开发权,建立稳定的海外供应渠道和基地,从源头上消除价格波动的影响,打破跨国公司垄断。利用中国需求的力量,积极发展我国期货市场,抓紧建立和完善重要战略性资源的战略储备,力争成为某些大宗商品的全球定价中心。可尝试在巴西本土建立大豆海外稳定供应基地,可与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建立经济贸易合作区,或通过投资、风险勘探及技术合作与创新等方式增加我国海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供应。积极鼓励企业特别是民企在海外金融市场上以控股或参股方式投资资源类上市企业。
  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和深化改革,消除物价上涨的体制根源。从中长期看,深化改革是从根本上消除物价频繁、周期性波动痼疾,建立起合理的趋于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实现物价平稳运行的根本之道。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应重点推动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系改革、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
其他文献
强化金融监管,是金融危机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开出的药方,承诺严惩金融机构,也成为许多西方政要赢得民心的重要手段。然而,各国出台的监管方案,尚不能彻底解决“大而不能倒”的难题,而监管和创新、监管和竞争之间的矛盾,以及全球层面的监管协调,都是摆在各国监管机构面前的棘手问题。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主席特纳勋爵(Lord Turner)5月18日在北京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
期刊
向来被认为低调、神秘的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00805.HK),即将在伦敦时间5月24日结束维持了37年的私人公司地位,公司将在伦敦第一上市,并同时在香港第二上市,两地挂牌集资最多100亿美元,成为今年全球迄今最大规模的IPO。  嘉能可公布向机构投资者配售超过11.37亿股普通股,另外香港专业投资者及散户获分配3125万股,占总发行规模的2.7%。公司最终以5.3英镑定价,
期刊
1969年,本人是一名卑微的海军少尉,职责之一是在舰长睡觉时替他值班。在越战年代,舰长不可能无时无刻都在当值;因此,情况相对平静时,其他军官就有机会暂代舰长职务。有一次当值,舰长竟然掌着舵睡着了,那艘油轮差20码就撞上我们这艘载着150位年轻船员的舰艇。  40年后,我发现自己处于类似的处境。我与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Mohamed El-Erian)像舰长一样,共同掌管PIMCO(太平洋投资管理
期刊
《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确实标志着2000年帝制时代的重大调整,中国向立宪政体迈出了关键一步。然而由于中国人在过去被压抑得太久,因此统治者在政治上的让步,不是使被统治者获得满足,恰恰相反,而是被统治者提出更高要求的开始    晚清政治经过甲午战后近十年的折腾,至日俄战争结束终于重上正轨。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翌年,朝廷接受各位宪政大臣的建议,同意以预备立宪作为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契机。只是出于
期刊
农民用水协会是一个由农民自愿参加、自我管理的农村专业灌溉管理组织。其运作方式是通过政府授权,将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税费收缴和使用权下放给农民用水协会,进行民主管理。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部分地区探索成立农民用水协会。这套机制的创立解决了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难题,也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衰落下探索出的一个新的管理模式。2002年9月,国办“45号文”明确给予资金支持,用水协
期刊
“新36条”出台一年之后,民营企业仍在翘首期待配套细则的出台。  至今,一些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配套细则仍没有进入工作议程。“新36条”起草人之一、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告诉《财经》记者,国务院去年7月曾发文将“新36条”分解成40项任务,并给出落实时间表,但进展并不尽如人意。  “新36条”落实难,症结在哪里?《财经》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    《财经》:“新36条
期刊
农田水利存在诸多问题,深层次原因可归结为两点:一是对其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稳定;二是改革开放后,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对农田水利基本属性和该由谁来办认识不清。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以1958年“大跃进”和70年代“农业学大寨”为代表,国家对农田水利非常重视,真正把水利当做农业命脉来抓。中国多干旱洪涝灾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在农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中有
期刊
丑闻和荣誉几乎同时到来。  2011年4月,玉树地震一周年。青海省红十字会(下称青海红会)召开抗震救灾表彰大会,青海省人大及政府领导与会。这是地震以来,该会第二次举行表彰大会。去年10月10日青海红会即已召开过募捐工作表彰大会。  对于青海红会来说,2010年是飞跃的一年,其接受的捐款数额从过去的千万级一举跃升为亿元级,超过20亿元。这个数字对于地处西部的青海省意义重大,可资对比的是,玉树州200
期刊
渤海溢油事故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是近30年以来采油作业事故中最严重的一次。  尽管国家海洋局于7月13日责令作业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康菲中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彻底排查并切断溢油源,消除再次发生溢油的风险。但事故已造成的重大影响,无法在短期内消弭。  而如此严重的事故,并未引起各方足够重视。作为采油作业方的康菲中国和合作方中国海洋石油公司(00883.HK,下称中海油),均在国际和国内享有较
期刊
不到三年,又见4万亿!  宏观经济面临“滞胀”隐忧之际,财政主导的又一大手笔投资计划再度浮现,令外界对持续增长保持审慎乐观的同时,也担心经济结构调整之难。  7月8日至9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九常委中,除了在外访问的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其余悉数出席,规格之高,胜过以往历次全国水利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中央1号文件)于年初发布之后,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