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掀起已有将近十个年头,其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每位教师的教育目标,然而数学却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能否完成本次改革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小学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學习。笔者认为给学生关爱,增强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
一、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文时,我结合文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连”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那队就赢了,并给获胜的同学要帖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的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我先让两名学生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在教室里作演示,让其他同学观看、分析、判断他们做的是哪一种情形,判断对的也可以让他们俩人一组做同样的演示,从而加深认识。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进行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生活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知识延伸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让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收集电脑打印的购物小票,通过检验总金额是否正确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正负数时,我带着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记录各城市的气温,让学生懂得正数代表零上的温度,比较暖和,负数代表零下的温度,比较严寒。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四、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生活化”和“数学趣味性”学习是密切联系的,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是在教师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技能还需要我们做许多的工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实践。只有通过全体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群体功能,提高学生的个体动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素养,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小学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學习。笔者认为给学生关爱,增强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
一、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文时,我结合文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连”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那队就赢了,并给获胜的同学要帖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的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我先让两名学生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在教室里作演示,让其他同学观看、分析、判断他们做的是哪一种情形,判断对的也可以让他们俩人一组做同样的演示,从而加深认识。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进行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生活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知识延伸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让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收集电脑打印的购物小票,通过检验总金额是否正确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正负数时,我带着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记录各城市的气温,让学生懂得正数代表零上的温度,比较暖和,负数代表零下的温度,比较严寒。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四、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生活化”和“数学趣味性”学习是密切联系的,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是在教师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技能还需要我们做许多的工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实践。只有通过全体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群体功能,提高学生的个体动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素养,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