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初探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oab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被摆在了教学工作的突出位置,具有战略性和本源性。课堂的实效性教学就是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具体的条件下,教师在最少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要求,发挥最大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成果。下面谈一谈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浅见。
  一、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关键
  教师能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对教学的三个教学源点“教材、教师、学生”进行挖掘,做到胸有成竹。教师不仅要分析教材,还要分析学生,更要分析自我,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首先要做到对教材烂熟于心,包括各层次教材的衔接、知识点的多维联系、重点难点的把握以及知识的科学教育内涵等等;其次要对各类学生理解能力、上位知识结构等方面有全面而详尽的把握;再次要对自我的教学技术运用水平有充分的掌握。以这三方面作为备课的基础,在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相呼应,强调生命科学思想的建立,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的反馈,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教学。例如在进行人体呼吸系统的教学时,我先把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吃透,此内容是在学习完人体的消化系统之后出现的,学生须在学习中探究出学习人体系统的一般思路以及学习人体呼吸系统特别之处。学生的“上位知识”里已有学习人体的消化系统的一般思路。所以策划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笔者精心设计教案和学生学案,预设关键环节,追踪教学效果的反馈。实际教学中,争论不断,精彩纷呈。在学习胸廓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时,学生模拟制得了各种道具,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取感性认识,每位学生都洋溢着探求科学的喜悦。
  二、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根本
  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生物实效性学习的基础,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关系到活动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根据初中生物课的实际情况,我着重培养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常见的教学道具(如挂图、模型、标本)和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观察视角,抓住生物科学的实质,进行全面、细致,有针对性的观察活动,例如在讲人体循环系统时,首先让学生对人体各个循环系统的模型或者挂图进行全面的观察,然后深入分析,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人体各个循环系统的实质。
  (二)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生物以及今后继续深造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验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熟悉使用的器材,理清实验步骤。然后严格遵循操作程序,仔细观察和记录每一次实验现象,正确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在学生实验之后要利用一定时间进行总结,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培养动手能力
  在生物实效性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动手进行实践,比如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制作生物标本等等,在学生制作完成之后,进行评比,并相互交流经验,最后对优秀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也让他们对生物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促进自主学习是手段
  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如何充分利用这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是生物实效性教学的关键。新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发展创新能力是需求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不仅能起到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利用教材上的“课外实践”、“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的内容,选做一些符合学生能力、富有探索性的趣味实验。如在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发豆芽、培养草履虫、花卉的嫁接和扦插、养殖蚯蚓等实验,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让学生展开智慧的翅膀,学以致用,并从中受到激励和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从而增添创新的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的才能。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生物教师要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初中学生天真、好奇、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等特点,教师抓住生物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开展创新教学,能够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释放出来。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一批真正实战型人才,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育者,有时是学生家长,有时是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  一、教育激励的模式  教育激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
期刊
思想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能否在课堂上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转变这种不利教学的局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
期刊
在教学中,有善学的学生向笔者请教了一道题目: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惟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 )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自由主义 D、马克思主义思想  莱州市第三
期刊
摘要:常见教师把题一呈现,便马上让学生讨论,讨论了两三分钟,教师便草草收场,只留于表面形式,没有注重效果。教师不能由于时间关系,相互交流未充分展开就终结,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大空间。  关键词:数学 课堂讨论 思维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中用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语言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
期刊
近年来,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引下,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注意做到注重自主探究,注重体验感悟,注重合作研讨,注重求异创新,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但是,经常一节课下来感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课后就经常思考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期刊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保使每一位学生在自主、自动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自主 探究 能力 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那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作为立足基点的,“听、说、读、写”应该贯穿其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传统的教学过多的强调“读和写”,而忽略了“听和说”,但是生活中“读和写”的能力并非真正体现出来。“语文就生活”,“以人为本”这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步必须要走。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 多媒体 课堂教学     今天,多媒体应用到课堂中来,它在学生愉悦
期刊
摘要: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教学要重视“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对探究的过程做到收放自如。  关键词:课堂教学、科学探究、收放自如    最近,我们教研组组织听了一节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课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节课的上课流程大致是这样的:用课件展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接着用课件展示了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过
期刊
数学是门大文化,从古希腊数学发展至今,其中有着它自己的文化渊源。数学教学就是要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重知识、重结论,忽视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因素、人文价值,表现为教学过于“直截了当”。新课程改革把“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写入了《数学课程标准》之中。翻阅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教板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下册):从从反映学生生
期刊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努力转变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助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就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一、优化预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乐趣;二、优化课堂,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三、优化作业批改,发挥“合作式学习”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