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何时起,宝贝开始学会耍“小聪明”了:为了让爸爸多讲一个故事,睡觉前故意磨蹭:为了“骗”奶奶多给自己一杯饮料、吃饭时吹嘘自己能吃三大碗:不想上幼儿园,就假装生病……这些小伎俩,常常让大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然而,究竟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现象呢?
巧妙应对孩子耍“小聪明”
钻空间型:
洋洋平时由妈妈带,刚好妈妈要出差,不得不让爸爸带几天洋洋很喜欢吃冰激凌,此日吃完一个冰激凌,还想吃,就欺骗爸爸:“妈妈在家的时候都让我吃两个”晚上爸爸计他早点刷牙睡觉,洋洋又有理由了:“妈妈在家的时候,都让我看完两集《喜羊羊和灰太狼》再睡觉”于是,洋洋又喜滋滋地看电视了,9点了,妈妈打电话问洋洋睡了吗?爸爸说在看电视,妈妈很惊讶,洋洋平常8点就睡觉了。
应对方法:
孩子很小就学会了察颜观色,钻爸爸或妈妈的“空子”要是爸爸妈妈不细心剖析,每每会中了孩子的计。案例中,要是爸爸能够坚持自己的态度,让孩子准时睡觉,孩子就会知道无论怎样,都无法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也就不会再耍小聪明了因为家长越是对孩子纵容娇惯,就越会强化孩子去耍这种“小聪明”,对这种案例的小聪明,家长有必要反思自己是否对孩子过于纵容,从而让孩子钻了空子。
隐藏处罚型
爸爸给强强买了一个能发声发光的玩具飞机,强强很喜欢。过了几天,妈妈发现强强有点怏怏不乐,也不再玩飞机了。妈妈问:“你的玩具飞机呢?怎么不玩了?”强强说:“送给邻居家小弟弟了”过了几天,妈妈收拾房间时,在沙发下发现了弄坏的玩具飞机。妈妈很生气,孩子不单把刚买的玩具飞机弄坏了,而且还撒谎。
应对方法:
孩子因怕惧自己的错误举动被成人处罚每每会耍一下“小聪明”,以此粉饰自己的错误举动并隐匿处罚。面对孩子的这种“小聪明”,家长不必马上戳穿、急于更正,而应该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更不希望他撒谎,然后,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
偷懒型
玲玲一直很活泼外向,可是,最近她似乎变得“胆小”起来。每天晚上练琴时间一到,她总是小心翼翼地走到钢琴旁,又触电似的“弹”出房间,尖叫着:“有虫子!真吓人!”每回玲玲一叫,爸爸妈妈都要忙活半个多小时帮玲玲把虫子清理干净。这样一来,玲玲每天练琴的时间就少了很多。玲玲的父母很困惑:玲玲的胆子一直不小,却这么怕琴房里的飞虫呢?
应对方法:
其实玲玲讨厌的不是飞虫,而是弹琴。发现了这个情况,爸爸妈妈没再帮玲玲捉过飞虫,而是顾左右而言他。如果玲玲继续磨蹭,就会推迟睡觉时间,让她弹够规定的遍数。几次之后,玲玲不再嚷嚷有虫子了,每天主动按时练琴。
如果大人就事论事地给玲玲讲虫子不可怕、要勇敢之类的道理,就中了孩子的“圈套”。家长应轻描淡写地对待孩子的借口,坚持让孩子完成任务,孩子就会知道任何理由都无法推托自己该做的事,也就不会再耍小聪明了。
满足需求型
阳阳升中班的时候搬家了,转到了新的幼儿园。开学才两个星期,阳阳已经拿回家五六个小红花了,大家都夸阳阳表现真好。有一天,爸爸去接阳阳,在幼儿园门口当着老师的面间阳阳今天有没有得小红花,阳阳红着脸支支吾吾不吭声。之后,通过询问老师才知道,新幼儿园并没有给他发小红花,阳阳拿回家的是他自己在手工课上剪出的小红花。
应对方法:
阳阳的行为,属于“欲望满足型”说谎,阳阳想用虚拟出的“小红花”来证明自己表现好,说明他很想做一个好孩子,他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如果家长单纯因为孩子说了谎而责备孩子,会让孩子误认为自己的愿望也是错误的,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后来妈妈做了一个小本子,告诉阳阳,如果觉得自己表现好,就把自己的表现告诉妈妈,妈妈会给他在本子上画一朵小红花,但不能再说谎。用善意的方法引导孩子善意的愿望,才能有积极的效果。
引导把“小聪明”变成大智慧
孩子的小聪明不外乎以上几种,其实孩子的这些小聪明不见得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现,但也不意味着孩子性格顽劣。从“实话实说”到“耍小聪明”,其实是孩子在努力地以更高级、更复杂的方式来探索世界的过程。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欣赏孩子的“小聪明”,引导孩子把“小聪明”变成大智慧。
当孩子耍“小聪明”时,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父母要求太严格?还是要求太松?或父母教育方法不致?
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因为过分的限制和严格容易导致孩子以“小聪明”来欺骗父母。
建立必要的规则让孩子学会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巧妙应对孩子耍“小聪明”
钻空间型:
洋洋平时由妈妈带,刚好妈妈要出差,不得不让爸爸带几天洋洋很喜欢吃冰激凌,此日吃完一个冰激凌,还想吃,就欺骗爸爸:“妈妈在家的时候都让我吃两个”晚上爸爸计他早点刷牙睡觉,洋洋又有理由了:“妈妈在家的时候,都让我看完两集《喜羊羊和灰太狼》再睡觉”于是,洋洋又喜滋滋地看电视了,9点了,妈妈打电话问洋洋睡了吗?爸爸说在看电视,妈妈很惊讶,洋洋平常8点就睡觉了。
应对方法:
孩子很小就学会了察颜观色,钻爸爸或妈妈的“空子”要是爸爸妈妈不细心剖析,每每会中了孩子的计。案例中,要是爸爸能够坚持自己的态度,让孩子准时睡觉,孩子就会知道无论怎样,都无法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也就不会再耍小聪明了因为家长越是对孩子纵容娇惯,就越会强化孩子去耍这种“小聪明”,对这种案例的小聪明,家长有必要反思自己是否对孩子过于纵容,从而让孩子钻了空子。
隐藏处罚型
爸爸给强强买了一个能发声发光的玩具飞机,强强很喜欢。过了几天,妈妈发现强强有点怏怏不乐,也不再玩飞机了。妈妈问:“你的玩具飞机呢?怎么不玩了?”强强说:“送给邻居家小弟弟了”过了几天,妈妈收拾房间时,在沙发下发现了弄坏的玩具飞机。妈妈很生气,孩子不单把刚买的玩具飞机弄坏了,而且还撒谎。
应对方法:
孩子因怕惧自己的错误举动被成人处罚每每会耍一下“小聪明”,以此粉饰自己的错误举动并隐匿处罚。面对孩子的这种“小聪明”,家长不必马上戳穿、急于更正,而应该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更不希望他撒谎,然后,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
偷懒型
玲玲一直很活泼外向,可是,最近她似乎变得“胆小”起来。每天晚上练琴时间一到,她总是小心翼翼地走到钢琴旁,又触电似的“弹”出房间,尖叫着:“有虫子!真吓人!”每回玲玲一叫,爸爸妈妈都要忙活半个多小时帮玲玲把虫子清理干净。这样一来,玲玲每天练琴的时间就少了很多。玲玲的父母很困惑:玲玲的胆子一直不小,却这么怕琴房里的飞虫呢?
应对方法:
其实玲玲讨厌的不是飞虫,而是弹琴。发现了这个情况,爸爸妈妈没再帮玲玲捉过飞虫,而是顾左右而言他。如果玲玲继续磨蹭,就会推迟睡觉时间,让她弹够规定的遍数。几次之后,玲玲不再嚷嚷有虫子了,每天主动按时练琴。
如果大人就事论事地给玲玲讲虫子不可怕、要勇敢之类的道理,就中了孩子的“圈套”。家长应轻描淡写地对待孩子的借口,坚持让孩子完成任务,孩子就会知道任何理由都无法推托自己该做的事,也就不会再耍小聪明了。
满足需求型
阳阳升中班的时候搬家了,转到了新的幼儿园。开学才两个星期,阳阳已经拿回家五六个小红花了,大家都夸阳阳表现真好。有一天,爸爸去接阳阳,在幼儿园门口当着老师的面间阳阳今天有没有得小红花,阳阳红着脸支支吾吾不吭声。之后,通过询问老师才知道,新幼儿园并没有给他发小红花,阳阳拿回家的是他自己在手工课上剪出的小红花。
应对方法:
阳阳的行为,属于“欲望满足型”说谎,阳阳想用虚拟出的“小红花”来证明自己表现好,说明他很想做一个好孩子,他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如果家长单纯因为孩子说了谎而责备孩子,会让孩子误认为自己的愿望也是错误的,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后来妈妈做了一个小本子,告诉阳阳,如果觉得自己表现好,就把自己的表现告诉妈妈,妈妈会给他在本子上画一朵小红花,但不能再说谎。用善意的方法引导孩子善意的愿望,才能有积极的效果。
引导把“小聪明”变成大智慧
孩子的小聪明不外乎以上几种,其实孩子的这些小聪明不见得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现,但也不意味着孩子性格顽劣。从“实话实说”到“耍小聪明”,其实是孩子在努力地以更高级、更复杂的方式来探索世界的过程。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欣赏孩子的“小聪明”,引导孩子把“小聪明”变成大智慧。
当孩子耍“小聪明”时,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父母要求太严格?还是要求太松?或父母教育方法不致?
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因为过分的限制和严格容易导致孩子以“小聪明”来欺骗父母。
建立必要的规则让孩子学会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