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利用现实生活资源,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o1987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学生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要真正让学生能讲会道、能言善辩,除了活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的潜在教学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课外活动、家庭活动、社会活动,并加以整合。
  一、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中才能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设计符合生活的实际活动,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束地参与交流,实现真正意义的双向互动。
  我们班60多个孩子,从乡下转来读书的几乎占了一半。针对这一情况,课外,我设计了一个小型辩论赛,论题是:“农村生活好还是城里生活好”。一个农村孩子“霍”地站起来说:“生活在农村好,在农村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能吃到新鲜蔬菜……”城里的学生反驳道:“城里好,城里照样能吃到新鲜蔬菜,现在交通发达,田里的蔬菜不到半小时就可运到城里的大菜场。”“城里的孩子读书学校好,你们农村的孩子不是费了劲往城里的学校钻嘛;我们城里有图书馆,我们城里的孩子比你们有见识……”“闰土的童年装弶着鸟,看瓜刺猹,城里的鲁迅羡慕极了,向往农村生活……”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有理有据。我们班中最胆小的孩子也居然理直气壮地说是农村生活好,理由一套一套的,教室里掌声不断,笑声不停。我只是适当提醒孩子注意倾听,吸收对方有用的信息,欣赏对方独特的见解,质疑对方有误的信息。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围着我不肯散,嚷着这样的辩论要多搞,因为可以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校课外活动的时间相对充裕,很有开发价值,关键是教师要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进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课本剧等活动中,久而久之,收获的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充分利用家庭活动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那么家庭则是孩子生命中的另一部分。鲁迅曾经说过:“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联络家长,提醒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可布置口语训练的家庭作业,如:放学回家路上,你经过哪些商店,看到哪些广告,或碰到了哪些让你有印象的人或事,晚上向爸爸妈妈说说,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提供口语话题,如看电视剧或新闻后的评说,谈谈校园内的一些平常事。特别是遇到家庭节日,如长辈过生日了,作为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做主角,送礼物,赠贺卡,送祝福,从而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家长要注意的是: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切忌对孩子的行为、表达不断指责,导致孩子不愿讲,不开口,结果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而孩子从家庭口语交际中学到的是最新鲜、最活泼的大众语言,走向社会后,口语交际定会有质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社会活动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课本,融入社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可利用社会自然资源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大自然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更可以开阔学生的思想。如:春天,万物复苏,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观赏桃红柳绿的自然美景,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机,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感悟自然界中的美,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独特的美。不必担心自己的表达不如别人,只要心中的喜悦能与同学分享就行。其次,可利用社会生活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语言源于生活,丰富的语言依靠丰富的生活而存在。因此,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如教师可布置一些交际作业:让孩子在商场、公交车上、饭店等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积累丰富的大众语言;或带学生到街道、机关、工厂去捕捉各种生活画面,感受时代的节奏,体验与成人交流、交往的乐趣。譬如,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既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亲近的态度,体验帮助人的快乐,又可让学生了解劳动的辛苦和伟大,同时给学生提供与大人交流的平台。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如珍惜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调查。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在社区,组织他们对四周的环境进行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做好记录。接着,汇总各小组调查成果。最后再走进社区,向居民反馈他们的调查结果,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向居民谈谈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可以谈谈生活中还存在不少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也可以谈谈应该怎样珍惜资源。这样的调查,加宽了语言信息的渠道,增加了语言实践机会,逐渐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校外是一个大课堂,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将课外活动、家庭活动、社会活动整合起来,模糊课内外的界限,让学生在大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让口语教学活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使自己的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得到提升。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并没有受到经济发展从发展到萧条的规律的制约,经济依然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势头。其显著的特征就是知识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知识、技术和信息等要素比以往任何时候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软要素    一、概念的界定    经济活动通过诸多经济要素不同方式的结合来完成。总览经济学的历史,经济要素简单可以划分为直接要素和软要素。软要素
本文将科斯定理应用于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提出了医院产权的定义、特点和公立医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娶性,但科斯定理在解决此问题时存在着局限性,对此应采取公立医院
游戏是一种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音乐游戏是指包含着音乐性的游戏,它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游戏的重要性。因此,在音乐
多媒体教学以它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了“情智合一”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在积极推进农远工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和先进性的同时,很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盲从、偏爱、作秀等倾向。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当前小学数学媒体教学换个角度去审视、认识和发现,以便最大限度地显示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一:喜新厌旧,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教育是创新的基础。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成为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阐述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发展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一)鼓励质疑,发挥创新潜能  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包含着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目的
期刊
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滞后的,要发展农村美术教育,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我们美术教师的努力。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
在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背景下,论述了广东省初中生物学科和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能力大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设计、实施和成效。依据国家生物学课程标准,设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