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一间囚室,高高的、森严的、黑暗的、冷酷的、压抑的一面厚重的监狱高墙。突然,高墙的一角开了一扇门,一束冷光散射进来,接着,一位带着镣铐的中年男子从小门走进囚室。这位男子便是被俘的方志敏,他环顾四周,唱出了“这,是一间囚室,它囚禁着光明,关押着自由,让黑暗永驻……”。在这样一首咏叹中,原创歌剧《方志敏》拉开了帷幕。
诗意的歌剧
对于中国四十岁以上的人们来说,方志敏的名字并不陌生,他在狱中写就的《可爱的中国》,经过节选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但是,人们对方志敏的认识可能也仅限于此。对于这样一位80年前就牺牲的烈士,其戎马倥偬、血雨腥风的革命生涯,人们能够详细了解的机会并不多,而战争年代的种种艰辛和残酷,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也渐行渐远,非常陌生了。但是,如方志敏这样的、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奋斗一生直至献出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却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这也是在今天我们还要创作、观看这样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最根本的原因。
2015年12月24日至28日,原创歌剧《方志敏》在国家大剧院连演6场。在歌剧院入口正门处是方志敏烈士的一尊雕像,接着就能看到相对称的两组展板,上面简要记述了方志敏在闽浙赣领导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战争的英雄事迹。走进剧场,舞台纱幕上,是烈士遗稿手迹的投影,黑底竖排、明暗相间的一列列文字,有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双重的冲击,让观众对于启幕后的故事充满了期待。
歌剧《方志敏》全剧共两个小时,上下幕各60分钟左右。故事从一间囚室开始,各桥段间错延展开来,通过回忆和展望,舞台的时空在现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交替变换。“现在”就是囚室,也是舞台呈现最核心的部分,是方志敏被捕后与敌人继续斗争的主战场。囚室的设计简单但是功能强大,除了可以随意变换角度和位置的床铺、书桌、书架,最主要也最有视觉冲击力的就是那面黑压压的狱墙,它是舞美设计的一个重要场景,更是戏剧的一部分。“现在”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转换,都是通过这堵高墙的变化达成的,它仿佛一个时空之门,穿过它,便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当然,这面高墙最出人意料、也是最巧妙、堪称神来之笔的,是主创将之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当逼真的墙体突然现出人声,当高墙不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水泥建筑,而是赋予它灵性,让它以自己的视角来审视每一个进出这件囚室的犯人时,原本只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戏,因为高墙这个“角色”的介入,而不再单调,戏剧的色彩和音乐的色彩都更加丰富,整部作品的诗意也更加鲜明。
方志敏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但他骨子里是一个清高的文人,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因而在狱中,面对严刑拷打和病痛的折磨,方志敏依然写出了洋洋洒洒十几万字的文稿。这样的一个人,如果用艺术作品来展现,就要赋予他更多诗画的解读。所以,主创并没有按照方志敏的生平平铺直叙,而是撷取其生命中几个精彩片段然后连缀起来。上半场的回忆和下半场的展望憧憬形成了一种递进。方志敏的革命生涯和心路历程在这样的递进过程中得以清晰简明地展现。
在这部歌剧中,胡翼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与方志敏从对手到朋友,从势不两立到同情和接受,这个过程,正是方志敏在监狱的敌对斗争中取得事实上的胜利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中国革命循序渐进取得最终胜利的过程。而胡翼也成为方志敏这部歌剧故事展开的一个重要线索,方志敏对过去的回顾,对未来的展望,都是在与胡翼的互动中激活的。
当一个革命者身陷囹圄的时候,什么才是他首先会忆起的?作为农民运动领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自然不会忘记那些给予他革命斗争最大支持的父老乡亲。当胡翼质疑方志敏信仰的时候,方志敏的回答是:“是我自己的选择,因为我的信仰让我服从大局!”他想起了准备掩护红军撤退的时候,苏区群众冒雨送别的情景。十送红军的合唱一段段流出,催人泪下,曲作者在借鉴江西民歌原有曲调的一些元素后,重新创作,使得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歌曲有了新的听觉体验,比原曲更加哀婉、动情,同时也具有了歌剧性。在送别的这场戏中,除了普通的百姓,还有方志敏的母亲、妻儿,革命者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但革命者与普通百姓的区别在于,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革命者选择的是舍小家,为大家。
方志敏处决自己的嫡亲五叔一场戏,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戏剧性很强。五叔有恩于方志敏,但是面对五叔的背叛,母亲的苦苦哀求,方志敏在痛苦中选择了大义灭亲:“哪怕这决定将折磨我一生一世,我也要选择正义,为工农做主。”这段唱借鉴了戏曲弋阳腔的元素,采用台上角色与幕后合唱相呼应、你唱我和的表演手法,非常感人,体现的同样是舍小我、为革命的大义。
这部歌剧当中,“人民”是方志敏革命的原动力。上半场的回忆段落一共三段,就有两段是关于工农大众的。下半场方志敏和妻子缪敏狱中相会,他们共同的话题依然是革命,是人民。他们所憧憬的列宁公园,是为了让普通劳动者安居乐业,享受自由的空气,是所有革命者的终极理想。而方志敏所期望的“可爱的中国”,也正是一个自由、民主、人民生活幸福的中国。
艺术的品质
与诗画的剧本风格相匹配的,是这部歌剧的音乐。曲作者孟卫东的音乐旋律动听,抒情性、场景性、歌剧性都很强。序曲甫一奏响就将观众的注意力抓住,最精彩的唱段当属《十送红军》和《假如我还能生存》。另外方志敏与妻子在狱中相遇的重唱,方志敏在得知五叔背叛后内心矛盾纠结的咏叹,都充满人性的光辉和革命者的无私无畏,非常打动人心。总地来讲,这部歌剧的音乐好听,无生涩感,容易被观众接受,如果能够在戏剧性上有所增强效果会更完美。
这部作品的二度创作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如前所述,高墙的舞台处理就很巧妙。剧本中,高墙被拟人化,但是如何在舞台上表现其实并不容易。在方志敏演唱《这,是一间囚室》,与高墙对唱开始的时候,原本岩石质感的高墙突然在局部变为黑色透明的薄纱,十几个身着白色斗篷合唱演员出现在纱幕后面组成狱墙的一部分,让那面黑沉沉的墙立刻活了起来。七八个舞蹈演员身着与墙面肌理几近一样的黑色服装,原本面向墙壁站立,合唱过后,音乐再次响起,几位舞者突然转身向观众一步一趋走来,效果仿佛从墙壁中钻出,营造出一种静中有动的魔幻效果。导演廖向红介绍,饰演高墙的合唱队员与舞蹈演员原本是同样的服装,因服装的问题暂时未能达成。下轮演出的时候舞台效果会更臻完美。 歌剧《方志敏》是一部诗歌化的歌剧作品。全剧以散文《可爱的中国》为轴心,虽然有送别、战争、大义灭亲、夫妻狱中相见、想象中的列宁公园等具象的故事场景,但绝大多数的场景都比较抽象,比如方志敏对于可爱的中国的咏叹,歌词都取于方志敏原作当中。在这段咏叹中,导演将高墙这个“时空门”完全打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先是山清水秀的大好河山,当方志敏为祖国母亲叹息的时候,又是战火的硝烟、厚重的阴霾,这些处理都会增强观众对于主人公内心情感抒发的强烈认同。
还有很多的舞台处理,都在虚实结合间达到了戏剧要求的效果。比如剧末,当一朵小花盛开,方志敏的自由之梦实现的时候,那堵高高的狱墙一点点剥落及至最终轰然塌落,由于多媒体与实景完美的结合,使得这一场景非常逼真,也非常震撼。
导演廖向红谈起这部作品颇为感慨:“这部作品难度很高,因为是真人真事,所以首先要真实。而在真实的基础上,我又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具有艺术上的品质,我认为主旋律作品与艺术性之间不应该有矛盾,所以,我们力求这部作品不仅满足当代观众现代审美的需求,赋予它现代的意蕴,又要保持一种艺术的格调。”
我观看的那晚,方志敏由上海歌剧院青年男高音韩蓬饰演,为了与角色形象更加接近,韩蓬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努力瘦身。演出当晚,韩蓬虽然因为感冒咽炎发作,高音区不似以往那么松弛、明亮,但是从人物的塑造上来看,还是入戏了,而且,这部歌剧方志敏的唱段是重头戏,量级不一般,能唱下来同时还要演好并不容易。饰演方志敏妻子缪敏的赵丽丽,曾经在辽宁歌剧院原创歌剧《雪原》中饰演女主角白雪,在这部歌剧中,她虽然戏份不多,但是表现出色,声音明丽、清亮,音质纯粹,非常动人。胡翼声音不错,表演上略显拘谨,方母刘珊是经验丰富的老演员,唱演俱佳,非常能够把舞台的戏剧情境调动起来。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的积累,越发成熟,此次在吕嘉执棒下,较好地完成了这部全新作品的演绎。
如果说这部歌剧还有需要继续打磨修改之处,我以为结尾可以有一个大胆的取舍。方志敏英勇就义之后,帷幕上出现方志敏文章中的文字和画外音,接着一朵小花慢慢盛开,狱墙轰然倒塌,我认为这个时候就完全可以结束了。之后出现的遍地红花以及如晚会场景的台阶大合唱不仅毫无必要,而且很容易让观众从方志敏就义的英勇和悲壮中出戏,而且这种处理与整部剧淡雅的气质也不太协调。而方志敏那段《假如我还能生存》的咏叹,可以放在就义之前演唱,那样的话会更有戏剧的感染力。
歌剧《方志敏》,从一间囚室开始,又在这间囚室结束。对于这样一个志士,在他踏进囚室的那个时刻就知道自己的生命将于此终结,但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用自己的笔与敌人作斗争,囚室锁住的只是他的人,他追逐光明,向往自由的心是无法囚禁的。他的信仰让他坚信,不仅这间囚室,就是囚禁中国人民的最大的囚室最终都会被打破。观看歌剧《方志敏》,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贯穿全剧的那种不屈的、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会让每一位观众印象深刻。
游暐之 《歌剧》杂志执行主编
(责任编辑 张萌)
诗意的歌剧
对于中国四十岁以上的人们来说,方志敏的名字并不陌生,他在狱中写就的《可爱的中国》,经过节选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但是,人们对方志敏的认识可能也仅限于此。对于这样一位80年前就牺牲的烈士,其戎马倥偬、血雨腥风的革命生涯,人们能够详细了解的机会并不多,而战争年代的种种艰辛和残酷,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也渐行渐远,非常陌生了。但是,如方志敏这样的、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奋斗一生直至献出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却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这也是在今天我们还要创作、观看这样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最根本的原因。
2015年12月24日至28日,原创歌剧《方志敏》在国家大剧院连演6场。在歌剧院入口正门处是方志敏烈士的一尊雕像,接着就能看到相对称的两组展板,上面简要记述了方志敏在闽浙赣领导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战争的英雄事迹。走进剧场,舞台纱幕上,是烈士遗稿手迹的投影,黑底竖排、明暗相间的一列列文字,有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双重的冲击,让观众对于启幕后的故事充满了期待。
歌剧《方志敏》全剧共两个小时,上下幕各60分钟左右。故事从一间囚室开始,各桥段间错延展开来,通过回忆和展望,舞台的时空在现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交替变换。“现在”就是囚室,也是舞台呈现最核心的部分,是方志敏被捕后与敌人继续斗争的主战场。囚室的设计简单但是功能强大,除了可以随意变换角度和位置的床铺、书桌、书架,最主要也最有视觉冲击力的就是那面黑压压的狱墙,它是舞美设计的一个重要场景,更是戏剧的一部分。“现在”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转换,都是通过这堵高墙的变化达成的,它仿佛一个时空之门,穿过它,便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当然,这面高墙最出人意料、也是最巧妙、堪称神来之笔的,是主创将之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当逼真的墙体突然现出人声,当高墙不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水泥建筑,而是赋予它灵性,让它以自己的视角来审视每一个进出这件囚室的犯人时,原本只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戏,因为高墙这个“角色”的介入,而不再单调,戏剧的色彩和音乐的色彩都更加丰富,整部作品的诗意也更加鲜明。
方志敏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但他骨子里是一个清高的文人,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因而在狱中,面对严刑拷打和病痛的折磨,方志敏依然写出了洋洋洒洒十几万字的文稿。这样的一个人,如果用艺术作品来展现,就要赋予他更多诗画的解读。所以,主创并没有按照方志敏的生平平铺直叙,而是撷取其生命中几个精彩片段然后连缀起来。上半场的回忆和下半场的展望憧憬形成了一种递进。方志敏的革命生涯和心路历程在这样的递进过程中得以清晰简明地展现。
在这部歌剧中,胡翼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与方志敏从对手到朋友,从势不两立到同情和接受,这个过程,正是方志敏在监狱的敌对斗争中取得事实上的胜利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中国革命循序渐进取得最终胜利的过程。而胡翼也成为方志敏这部歌剧故事展开的一个重要线索,方志敏对过去的回顾,对未来的展望,都是在与胡翼的互动中激活的。
当一个革命者身陷囹圄的时候,什么才是他首先会忆起的?作为农民运动领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自然不会忘记那些给予他革命斗争最大支持的父老乡亲。当胡翼质疑方志敏信仰的时候,方志敏的回答是:“是我自己的选择,因为我的信仰让我服从大局!”他想起了准备掩护红军撤退的时候,苏区群众冒雨送别的情景。十送红军的合唱一段段流出,催人泪下,曲作者在借鉴江西民歌原有曲调的一些元素后,重新创作,使得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歌曲有了新的听觉体验,比原曲更加哀婉、动情,同时也具有了歌剧性。在送别的这场戏中,除了普通的百姓,还有方志敏的母亲、妻儿,革命者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但革命者与普通百姓的区别在于,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革命者选择的是舍小家,为大家。
方志敏处决自己的嫡亲五叔一场戏,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戏剧性很强。五叔有恩于方志敏,但是面对五叔的背叛,母亲的苦苦哀求,方志敏在痛苦中选择了大义灭亲:“哪怕这决定将折磨我一生一世,我也要选择正义,为工农做主。”这段唱借鉴了戏曲弋阳腔的元素,采用台上角色与幕后合唱相呼应、你唱我和的表演手法,非常感人,体现的同样是舍小我、为革命的大义。
这部歌剧当中,“人民”是方志敏革命的原动力。上半场的回忆段落一共三段,就有两段是关于工农大众的。下半场方志敏和妻子缪敏狱中相会,他们共同的话题依然是革命,是人民。他们所憧憬的列宁公园,是为了让普通劳动者安居乐业,享受自由的空气,是所有革命者的终极理想。而方志敏所期望的“可爱的中国”,也正是一个自由、民主、人民生活幸福的中国。
艺术的品质
与诗画的剧本风格相匹配的,是这部歌剧的音乐。曲作者孟卫东的音乐旋律动听,抒情性、场景性、歌剧性都很强。序曲甫一奏响就将观众的注意力抓住,最精彩的唱段当属《十送红军》和《假如我还能生存》。另外方志敏与妻子在狱中相遇的重唱,方志敏在得知五叔背叛后内心矛盾纠结的咏叹,都充满人性的光辉和革命者的无私无畏,非常打动人心。总地来讲,这部歌剧的音乐好听,无生涩感,容易被观众接受,如果能够在戏剧性上有所增强效果会更完美。
这部作品的二度创作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如前所述,高墙的舞台处理就很巧妙。剧本中,高墙被拟人化,但是如何在舞台上表现其实并不容易。在方志敏演唱《这,是一间囚室》,与高墙对唱开始的时候,原本岩石质感的高墙突然在局部变为黑色透明的薄纱,十几个身着白色斗篷合唱演员出现在纱幕后面组成狱墙的一部分,让那面黑沉沉的墙立刻活了起来。七八个舞蹈演员身着与墙面肌理几近一样的黑色服装,原本面向墙壁站立,合唱过后,音乐再次响起,几位舞者突然转身向观众一步一趋走来,效果仿佛从墙壁中钻出,营造出一种静中有动的魔幻效果。导演廖向红介绍,饰演高墙的合唱队员与舞蹈演员原本是同样的服装,因服装的问题暂时未能达成。下轮演出的时候舞台效果会更臻完美。 歌剧《方志敏》是一部诗歌化的歌剧作品。全剧以散文《可爱的中国》为轴心,虽然有送别、战争、大义灭亲、夫妻狱中相见、想象中的列宁公园等具象的故事场景,但绝大多数的场景都比较抽象,比如方志敏对于可爱的中国的咏叹,歌词都取于方志敏原作当中。在这段咏叹中,导演将高墙这个“时空门”完全打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先是山清水秀的大好河山,当方志敏为祖国母亲叹息的时候,又是战火的硝烟、厚重的阴霾,这些处理都会增强观众对于主人公内心情感抒发的强烈认同。
还有很多的舞台处理,都在虚实结合间达到了戏剧要求的效果。比如剧末,当一朵小花盛开,方志敏的自由之梦实现的时候,那堵高高的狱墙一点点剥落及至最终轰然塌落,由于多媒体与实景完美的结合,使得这一场景非常逼真,也非常震撼。
导演廖向红谈起这部作品颇为感慨:“这部作品难度很高,因为是真人真事,所以首先要真实。而在真实的基础上,我又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具有艺术上的品质,我认为主旋律作品与艺术性之间不应该有矛盾,所以,我们力求这部作品不仅满足当代观众现代审美的需求,赋予它现代的意蕴,又要保持一种艺术的格调。”
我观看的那晚,方志敏由上海歌剧院青年男高音韩蓬饰演,为了与角色形象更加接近,韩蓬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努力瘦身。演出当晚,韩蓬虽然因为感冒咽炎发作,高音区不似以往那么松弛、明亮,但是从人物的塑造上来看,还是入戏了,而且,这部歌剧方志敏的唱段是重头戏,量级不一般,能唱下来同时还要演好并不容易。饰演方志敏妻子缪敏的赵丽丽,曾经在辽宁歌剧院原创歌剧《雪原》中饰演女主角白雪,在这部歌剧中,她虽然戏份不多,但是表现出色,声音明丽、清亮,音质纯粹,非常动人。胡翼声音不错,表演上略显拘谨,方母刘珊是经验丰富的老演员,唱演俱佳,非常能够把舞台的戏剧情境调动起来。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的积累,越发成熟,此次在吕嘉执棒下,较好地完成了这部全新作品的演绎。
如果说这部歌剧还有需要继续打磨修改之处,我以为结尾可以有一个大胆的取舍。方志敏英勇就义之后,帷幕上出现方志敏文章中的文字和画外音,接着一朵小花慢慢盛开,狱墙轰然倒塌,我认为这个时候就完全可以结束了。之后出现的遍地红花以及如晚会场景的台阶大合唱不仅毫无必要,而且很容易让观众从方志敏就义的英勇和悲壮中出戏,而且这种处理与整部剧淡雅的气质也不太协调。而方志敏那段《假如我还能生存》的咏叹,可以放在就义之前演唱,那样的话会更有戏剧的感染力。
歌剧《方志敏》,从一间囚室开始,又在这间囚室结束。对于这样一个志士,在他踏进囚室的那个时刻就知道自己的生命将于此终结,但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用自己的笔与敌人作斗争,囚室锁住的只是他的人,他追逐光明,向往自由的心是无法囚禁的。他的信仰让他坚信,不仅这间囚室,就是囚禁中国人民的最大的囚室最终都会被打破。观看歌剧《方志敏》,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贯穿全剧的那种不屈的、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会让每一位观众印象深刻。
游暐之 《歌剧》杂志执行主编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