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涉检网络舆情的成因与应对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y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不仅使新闻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而且人人都有“麦克风”互动性大大增强。在新的形势下,新媒体以其快速便捷为检察机关工作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监督的重点,易发生涉检网络舆情。检察机关面对空前开放、高度透明、全时监督的舆论环境,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科学对待网络舆情,加强对涉检网络舆情的有效监测和管控,积极应对和引导,对化解网络舆论危机、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涉检网络舆情的含义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网络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而涉检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涉检相关事件、行为、问题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众多网民通过互联网发表可能引起网络媒体和网络受众关注,对检察机关的事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汇总 。涉检网络舆情主要通过网络新闻评论、论坛、博客、微博及微信等多种途径共同反映而形成。由于涉检网络舆情在网络上形成、传播方便、快捷和迅速,易形成对检察机关的工作与形象产生恶劣影响的涉及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的 舆情危机,如果处置不当,舆情危机就有可能转变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对检察机关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涉检网络舆情同时也具有舆情对象的特殊性、突发性、复杂性、广泛性和破坏性的特点。
  二、涉检网络舆情的成因
  (一)执法办案的不严格、不规范,造成的网民不满情绪。有的办案人员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树的不牢,思想上不自觉的有重实体偏程序的倾向,而作为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他们不仅希望得到一个公正的处理结果,还要求程序上得到公正对待;有的不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法律实施细则,工作简单粗暴;有的办案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造成网民对检察机关的不信任和不满。
  (二)执法办案有过错和瑕疵,造成的网民对执法公信力的质疑。有的办案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对出台的新的法律、法规研究、分析、总结的比较少,在执法办案中出现过错和瑕疵,其不良影响被网络快速放大和炒作,进而严重降低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
  (三)以案释法公开、透明度不够,造成的网民对司法公正的猜疑。通过以案释法、检务公开,不仅有利于消除被监督者的抵触情绪,而且可以促进当事人更加理解检察机关决定的合理性,拉近检察机关与当事人的距离,避免和减少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无端猜疑、不必要的申诉、上访和涉检舆情的发生。目前检察院机关在检务公开上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力度,但同时也担心公开的度把握不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能不公开的尽量不公开。
  (四)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造成的舆情事态扩大。有的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应用技能掌握的不好,遇事有畏难情绪,在遇到不利于检察工作的言论和舆情时不知如何下手,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向,引导民意的方法不多,错失回应和引导民意的最佳时机;有的对负面信息的危害性估计不足,遇事反映迟钝,不能在第一时间作出表态,要么表态出现不理性的语言,导致舆情炒作升级。
  (五)队伍素质不适应发展需要,造成的在舆情处理上方法不多。在基层检察院宣传工作一般由政工部门负责,没设单独的宣传机构。之前检察宣传运用的大都是传统媒体,进入新媒体时代,检察宣传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传统媒体外,更多的精力是投入到检察门户网、官方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运用之中。由于检力不足,抽不出更多的人力去从事新媒体,一般都是兼职,导致新媒体应用不高;有的年龄偏大,水平不高,在操作技术上掌握不够。
  三、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
  (一)领导重视,部署到位。强化组织领导。在院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岗位职责,落实责任制。成立由院领导及政工和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涉检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和化解工作,同时确定一名本院新闻发言人,根据事态发展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强化制度管理。制定《检务公开办法》、《网络舆情管理办法》,对网络舆情的发现、报送、研判、预警、引导和处理等进行规范;强化软、硬件建设。在各业务科室明确一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熟悉网络操作的人员为网评员,为网评员优先配备外网办公电脑,定期组织网评员对涉检舆情进行分析、培训,为积极开展网络舆情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
  (二)快速反应,争取支持。涉检舆情发生后,要迅速反应,了解舆情发生、进展情况,快速跟踪、收集、分析境内外网络舆情,准确掌握各方面动态,收集掌握第一手信息,及时向上级检察机关及地方党委和宣传部门等请示、报告,争取支持,全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正确引导舆论。
  (三)把握适度,客观报道。高度重视涉检舆情的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工作,要善于把握时机火候,既要使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又要讲究策略,认真策划,争取先入为主的效果,坦诚公开引导。必要时,由检察机关的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与评论,对相关质疑、猜测、误解、传言等,要迅速组织权威部门、专家等作出回应,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舆论引导不缺位。针对社会关注的典型案件尤其是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公布真实权威的信息。要充分运用本院检察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正确开展网上评论工作,并根据舆情的发展、处置工作的进展,多角度地澄清事实,解疑释惑,批驳谣言,稳定人心,努力防止一些媒体故意炒作引发不稳定因素以及影响检察机关形象的事件发生。
  (四)加强沟通,争取配合。信息化时代,对信息完全封锁已成为不可能。我们不去占领舆论阵地,谣言就会抢先占领,只有对事件进行公开、透明的报道,讲究传播策略,针对实际疏导网民情绪,克服信息缺失造成的恐慌,才能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有利于平息谣言、缓和事态,促进社会稳定。在涉检舆情发生后,我们在及时向上级检察机关及地方党委和宣传部门等请示、报告的同时,要积极同新闻媒体协调沟通,充分利用媒体与公众和社会进行良性互动。对于涉检网络舆情,不能采用过激的方式解决,要建立健全与媒体之间的对话机制,增进善意,促进二者在更多问题上达在共识,共同应对涉检舆情危机。
  (五)加强培训,增强技能。加强全院干警网络应急知识的培训。加强网络跟帖员及网络评论员对涉检网络舆情的应急措施和手段的专业化培训、演练,使其熟练掌握网络舆情应对技巧及操作程序,提高应急信息的收集、管理、操作水平,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应急能力;时刻对涉检舆情进行监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传统传播方式及网上论坛、博客等新媒体,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网络评论员适时进行舆情评论,争取对负面涉检舆情早发现、早研判、早引导,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六)建立阵地,扩大功能。積极适应新形势,不仅要充分运用传统媒体,还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做好检察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大检察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建设,扩大网络宣传舆论阵地,牢牢掌握话语权;要充分发挥检察宣传阵地的作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公平正义的声音及时传达到新媒体的各个角落,最大限度增加舆论“正能量”。通过宣传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能、办案流程及检察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等提升检察工作的亲和力、公信力。
  
其他文献
行政机关履行职能的效率、效果与社会公共利益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涉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如何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除对法院生效裁判、审判活动、执行活动进行监督外,对行政机关的检察监督也是它的法定职权之一。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也是近两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一种非诉讼活动法律监督方式。本文将从检察机关
期刊
宗族文化一直是农村生活的重要部分,影响农村数百年。新中国建立后,宗族由于与社会主义意識形态格格不入,其功能长期被抑制。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宗族势力开始抬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宗族势力抬头对农村的危害  宗族势力抬头对农村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严重影响农村社会治安。一些人利用本族、本房派人数多的优势,横行乡里,独霸一方,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敲
期刊
摘要: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一直是环境公益诉讼立案的主要障碍。新民诉法及其司法解释未明确规定;实践中,法定公益诉讼主体资格模糊也进一步加剧了环境公益诉讼起诉难、立案难的困境。因此厘清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无疑是解决此困境的关键,亦是环境公益诉讼有效开展的前提。理论和实践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诉讼主体是“直接规定”还是“设置条件”这两条路径之争。本文主要结合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现状及国外环境公益诉讼模式,分析
期刊
【案例】  蓝某,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人,82年出生,受雇为老板陈某驾驶货车。期间,蓝某产生将货车偷走,再骗取老板赎金的邪念。所以,蓝某在后来私配了闽E0444X号斯达-斯太尔牌重型自卸货车(价值人民币222750元)的钥匙,伺机盗车。  一天的凌晨3时30分许,该车由其他驾驶员驾驶后,停放于漳州市芗城区市尾汽车大修厂车库内。蓝某得知后便溜到车场内,见四周无人,遂将该车偷偷开至福建省龙海市木棉村“美
期刊
检务督察是指检务督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和规定对督察对象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遵章守纪、检风检容等方面进行的监督检查和督促落实。检务督察制度,是检察机关内部的一种监督模式,是完善对检察权行使的监督制约的一项重要举措。检务督察旨在达到从源头上防止检察人员违法违纪的目的,推动公正、高效、廉洁文明执法,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结合基层检察机关的实际,笔者就检务督察工作的特点与作用,以及如何做好当前检务督
期刊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诉讼调解制度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的运作方式之一,立法上也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审判程序的始终。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主持并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协商解决的制度。调解制度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机制,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在审判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国外称之为“东方经验”。  一、调解制度在当代民事诉讼中的价值  同审判相
期刊
纪检监察部门是人民检察院行使纪检监察职能、加强内部监督工作的专门机构,其地位和作用有着其他部门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近年来,在中央、地方党委及各级检察机关的重视下,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机构及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但个别基层院而言,目前仍然存在着制度落实与工作开展的不平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纪检监察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检察院作为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
期刊
摘要:口供补强规则作为刑事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规则,在克服“罪从供定”断案方式的弊端、保障人权和维护司法公正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下,口供补强规则在我国刑事司法的运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口供补强规则的适用对象与范围、补强证据的性质与证据能力、补强证据的补强范围以及口供补强的补强程度等内容,以保障这一规则的高效、有序运行,实现其预设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口供;口供补
期刊
检察机关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检察机关学习国际先进执法理念,适应国内法制建设发展进程,加强自身工作建设、推动检察体制改革、完善法律监督制度、实现司法公正的重大举措。其作为办案必经程序,是对办案人员执法办案过程的真实记录与重现,切实关系到执法公正的顺利实施,切实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  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施行,其中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
期刊
民商事纠纷检调对接(以下简称检调对接)是指检察机关在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同时,从办案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高度出发,将部分民商事申诉案件中符合调解的案件采取委托调解或者共同调解的方式,与人民调解建立信息互通、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从而妥善地止讼息诉,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司法实践中,要做好民商事检调对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确立“依法自愿”、“联动互补”的工作原则  应坚持“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