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观察(上)
2013年立秋后的第一天,本刊编辑部记者与城市管理领域专家一行驰车前往永定河畔的京西历史文化古镇——门头沟区斋堂镇,找寻这一以“环境就是生产力”为发展理念的小镇,其依托环境撬动发展的背后力量,为更多美丽小村镇的发展提供启迪。
当汽车在蜿蜒幽长的109国道上疾驰,我们打开车窗,任温热而清新的超负氧含量的空气扑面,感受车窗外多层植被的茂密与生机。连绵起伏的群山在蓝天白云中掩映有如画卷,无怪乎有着诗人之家和写生之地的美称,令百千万国内国际游人流连驻足。立秋之际的天气依然如盛夏般驕阳似火,我们看到身穿黄马褂的环卫保洁员在青山间的国道上兢兢业业,黝黑而认真的脸朴实无华,却似这幅初秋自然画卷中一抹最美的风景。
斋堂镇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西部,东北与雁翅镇相接,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毗邻。镇域总面积为392.4平方公里,下辖30个村居,人口1.7万余。斋堂镇是个距京100公里的山区古镇,拥有北京唯一古村落群,爨底下和灵水村是北京仅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斋堂镇29个村15个村有煤,这个曾经以煤为主业的山区小镇在2003年时126座煤矿全部关闭,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10年来,斋堂焕然一新的镇容镇貌与人民日益安居的幸福生活吸引了大家关注的目光。2013年第四届北京国际徒步大会9月在斋堂成功举办,斋堂再次以其“环境”魅力,吸引世界各国的游人驻足。
记者:2003年是斋堂镇的转折年,煤矿关闭使斋堂转型为重点发展旅游经济。请问斋堂的经验是什么?
刘贵清书记(以下简称刘书记):斋堂的转型和发展大致分“三步走”,其中,最关键的是“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有了环境才能有投资,才会有游人,斋堂“产业复合,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及“创意产业、会议产业”的发展路径才有实现的基础保障。
2003年,斋堂自煤矿全关闭之后,产业转型较慢。到2010年,是斋堂“三步走”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私挖盗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时有发生。环境卫生沉疴累积严重,治理难度大;镇级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作业力量;群众环境意识不高;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不足。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斋堂人借助2008年奥运会的环境卫生保障需求,市、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及斋堂城管分队成立的契机,开展全镇域内的环境整治工作,对废弃矿山进行修复,对煤窝沟、灵水村等公路边进行绿化美化,修建农村公厕等。
斋堂镇环境整治工作的第二阶段为2010年-2012年。2010年起,斋堂镇连续举办了三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对全镇环境卫生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推力。坚持“以一流的环境,办一流的赛事”,通过及时全面整治、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大面积绿化美化、环境景观布置等,赛道周边及全镇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环境建设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斋堂镇党委、政府借助举办国际山地徒步大会之机,坚持“环境建设服务群众”,大力改善环境面貌,全面提升环境品质,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检查整治。做到制度先完善、天天有检查、每周大检查、整改见实效。举行“环境清洁日”和“大扫除”活动。以最高标准、最细措施、最大投入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坚持每年一件实事,稳步推进环境建设工程。新建或修葺村庄垃圾池(箱),建设垃圾收集中转场,开展裸露地面美化绿化,维修保洁公厕。为方便村民收集垃圾,在马路东侧设置大垃圾箱。开展市容环境秩序联合执法,规范经营行为,落实“门前三包”,规范广告牌匾,严厉治理“小广告”。开展拆迁和建设工地周边环境整治,检查拆迁地、109沿线及村内施工工地环境,针对不同情况逐一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对周边乱堆乱放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清运,修葺拆迁地块挡墙、豁口,做到全方面无隙围挡,杜绝污染源。持续开展白色污染治理,对露天垃圾站、废品收购点等污染源进行集中整治,强化源头控制。开展高密度日常环境卫生巡查检查,广泛发动,提前部署,防治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013年以来,斋堂环境建设工作步入新一阶段,也即第三阶段,形成了环境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将生态环境作为基础生产力,着力筑牢长效机制,提升环境建设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开展市容环境常态化联合检查、执法、整治,提高环境问题整改效率和质量,以“两办法一机制一排名”助力环境建设驶上发展快车道。
记者:请您对斋堂镇环境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进行介绍。
刘书记:首先确立了“两办法”。“两办法”是指《斋堂镇村庄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及《斋堂镇专职保洁员管理办法》。《斋堂镇村庄环境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各村居环境整治与建设属地责任,将环境建设作为村委会任期承诺“永久保留项目”。成立村庄环境整治建设领导小组,完善制度。组建各村居专职保洁员队伍,进行网格化划分责任区域,覆盖所有公厕和垃圾池(箱),做到“全方位、无死角”。《斋堂镇专职保洁员管理办法》。《斋堂镇村庄环境建设管理办法》针对保洁员队伍管理分散、作业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工作管理细则,从主管部门、工作职责、上岗时间、考核标准、退出机制等方面,均做出了新的合理规定,对保洁员工作全程加以管理。目前保洁员日常上岗出勤率大幅上升,达到悉数上岗,保洁作业的规范性和质量都明显提高,均符合作业标准。
“一机制”是建成多部门联手抓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起联合行动、联合检查、联合执法、联合整治的长效机制,效果显著。
“一排名”是村居环境工作每月大排名,对村居卫生状况和环境秩序开展巡查评分,每月汇总。将得分划为“好、中、差”这三个等次进行排名,全年排名结果纳入村级绩效考核。
斋堂镇通过筑牢“两办法一机制一排名”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了制度基础,促进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扎实开展,避免反复抓、抓反复的情况发生,使全镇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有力推动环境建设工作的全面提速。
记者:斋堂有专业保洁员队伍,你们是怎么管理的?
刘书记:一是规定了专职保洁员的使用范围。斋堂现有专职保洁员队伍共60人,为社保所招聘的社区保洁公益性岗位人员,由社保所办理工资和“五险一金”。其中,109国道、后环镇路等道路沿线保洁员和部分村庄沿线保洁员承担巡视保洁的工作;此外,还包括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使用人员、镇司机和镇机关保洁人员等。二是明确了专职保洁员的管理部门。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作为保洁员管理单位,集中统一管理。安排2名以上专门人员,成立保洁工作检查监督小组,进行日常巡查,负责工作指导、日常考勤和检查考核。园林绿化中心的工作接受镇政府的领导和督查。三是规范专职保洁员工作职责。将建立网格化分工管理网络,对专职保洁员重新划分责任区,责任到人,实现管理责任区无隙全覆盖。保洁员每天对自己责任区域进行巡视、保洁。认真履行职责义务,自觉接受园林绿化中心的检查和考核,及时汇报工作情况、存在难点问题及意见建议等。四是规定保洁员上岗时间。专职保洁员不得兼职其他工作。执行标准工时制度,每周上岗40小时,每天不超8小时。实行灵活休息,每周轮休1天,法定假日休息,其他时间要求保洁员每天出勤,上岗工作。五是制定保洁员日常考核。斋堂镇专职保洁员的日常工作、考勤考核管理由斋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全权负责,直接对斋堂镇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杨少培)负责。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负责各项管理措施落实,日常检查保洁质量、开展考勤考核、监督限期整改、布置机动工作。
记者:斋堂镇下一步环境工作思路和主抓重点是?
刘书记:斋堂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是:一是提升环境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如垃圾收集站、垃圾楼、公厕等;二是扎实治理环境问题常抓不懈,确保及时性、彻底性;三是巩固长效机制,推进环境卫生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四是加强环境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对保洁员队伍的管理及保洁员作业的专业性的提升。
(责任编辑:李利)
记者观察(下)
从斋堂镇政府的会议室出来以后,带着对刘贵清书记说“斋堂镇的每一村每一户都很干净”的质疑,编辑部一行走进了归程途经的一座小村落——灵水举人村,身临其境感受村民们的生活。在一家古朴却洁净的院落,留守在家的老奶奶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灵水村特有的“举人粥”(这是源自清朝的一种习俗,为纪念灵水一位举人宅主赈济饥民的善行而命名)。院落里干净的没有一丝杂陈,石块堆砌的墙壁上随微风摆动的劲草,在湛蓝的天空掩映下显得格外富有生命力。
古老而美丽的斋堂通过“生态立镇、文化兴镇、旅游强镇”的指导方针,因地制宜地走上了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透过斋堂这十余年的努力,眼前的这片宜居家园更让我们看到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性。“有了环境,才有一切;没有环境,就没有发展。”,斋堂镇党委书记刘贵清朴素而又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们看到,朴实而又勤劳的斋堂人民,正是通过守护环境,才守住了生态、守住了文化,守护住了发展。
在一片大树荫下,留守在家的老人们带着孙儿孙女们谈天说地、喜笑颜开,下象棋的爷爷们举棋不语,吃雪糕的奶奶们尝到了无尽的甜蜜,玩闹的孩子们充满活力和生机。当汽车驶离这片宜居的乐园,我们透过车窗,肆意感受窗外的纯净空气、多层茂密植被蓬勃生长的山林景象,用呼吸、用眼睛、用记忆定格这些美好,祝愿斋堂越来越好,并衷心祈愿千千万万个美丽小城镇在华夏土地上崛起、兴盛!
2013年立秋后的第一天,本刊编辑部记者与城市管理领域专家一行驰车前往永定河畔的京西历史文化古镇——门头沟区斋堂镇,找寻这一以“环境就是生产力”为发展理念的小镇,其依托环境撬动发展的背后力量,为更多美丽小村镇的发展提供启迪。
当汽车在蜿蜒幽长的109国道上疾驰,我们打开车窗,任温热而清新的超负氧含量的空气扑面,感受车窗外多层植被的茂密与生机。连绵起伏的群山在蓝天白云中掩映有如画卷,无怪乎有着诗人之家和写生之地的美称,令百千万国内国际游人流连驻足。立秋之际的天气依然如盛夏般驕阳似火,我们看到身穿黄马褂的环卫保洁员在青山间的国道上兢兢业业,黝黑而认真的脸朴实无华,却似这幅初秋自然画卷中一抹最美的风景。
斋堂镇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西部,东北与雁翅镇相接,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毗邻。镇域总面积为392.4平方公里,下辖30个村居,人口1.7万余。斋堂镇是个距京100公里的山区古镇,拥有北京唯一古村落群,爨底下和灵水村是北京仅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斋堂镇29个村15个村有煤,这个曾经以煤为主业的山区小镇在2003年时126座煤矿全部关闭,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10年来,斋堂焕然一新的镇容镇貌与人民日益安居的幸福生活吸引了大家关注的目光。2013年第四届北京国际徒步大会9月在斋堂成功举办,斋堂再次以其“环境”魅力,吸引世界各国的游人驻足。
记者:2003年是斋堂镇的转折年,煤矿关闭使斋堂转型为重点发展旅游经济。请问斋堂的经验是什么?
刘贵清书记(以下简称刘书记):斋堂的转型和发展大致分“三步走”,其中,最关键的是“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有了环境才能有投资,才会有游人,斋堂“产业复合,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及“创意产业、会议产业”的发展路径才有实现的基础保障。
2003年,斋堂自煤矿全关闭之后,产业转型较慢。到2010年,是斋堂“三步走”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私挖盗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时有发生。环境卫生沉疴累积严重,治理难度大;镇级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作业力量;群众环境意识不高;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不足。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斋堂人借助2008年奥运会的环境卫生保障需求,市、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及斋堂城管分队成立的契机,开展全镇域内的环境整治工作,对废弃矿山进行修复,对煤窝沟、灵水村等公路边进行绿化美化,修建农村公厕等。
斋堂镇环境整治工作的第二阶段为2010年-2012年。2010年起,斋堂镇连续举办了三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对全镇环境卫生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推力。坚持“以一流的环境,办一流的赛事”,通过及时全面整治、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大面积绿化美化、环境景观布置等,赛道周边及全镇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环境建设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斋堂镇党委、政府借助举办国际山地徒步大会之机,坚持“环境建设服务群众”,大力改善环境面貌,全面提升环境品质,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检查整治。做到制度先完善、天天有检查、每周大检查、整改见实效。举行“环境清洁日”和“大扫除”活动。以最高标准、最细措施、最大投入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坚持每年一件实事,稳步推进环境建设工程。新建或修葺村庄垃圾池(箱),建设垃圾收集中转场,开展裸露地面美化绿化,维修保洁公厕。为方便村民收集垃圾,在马路东侧设置大垃圾箱。开展市容环境秩序联合执法,规范经营行为,落实“门前三包”,规范广告牌匾,严厉治理“小广告”。开展拆迁和建设工地周边环境整治,检查拆迁地、109沿线及村内施工工地环境,针对不同情况逐一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对周边乱堆乱放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清运,修葺拆迁地块挡墙、豁口,做到全方面无隙围挡,杜绝污染源。持续开展白色污染治理,对露天垃圾站、废品收购点等污染源进行集中整治,强化源头控制。开展高密度日常环境卫生巡查检查,广泛发动,提前部署,防治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013年以来,斋堂环境建设工作步入新一阶段,也即第三阶段,形成了环境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将生态环境作为基础生产力,着力筑牢长效机制,提升环境建设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开展市容环境常态化联合检查、执法、整治,提高环境问题整改效率和质量,以“两办法一机制一排名”助力环境建设驶上发展快车道。
记者:请您对斋堂镇环境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进行介绍。
刘书记:首先确立了“两办法”。“两办法”是指《斋堂镇村庄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及《斋堂镇专职保洁员管理办法》。《斋堂镇村庄环境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各村居环境整治与建设属地责任,将环境建设作为村委会任期承诺“永久保留项目”。成立村庄环境整治建设领导小组,完善制度。组建各村居专职保洁员队伍,进行网格化划分责任区域,覆盖所有公厕和垃圾池(箱),做到“全方位、无死角”。《斋堂镇专职保洁员管理办法》。《斋堂镇村庄环境建设管理办法》针对保洁员队伍管理分散、作业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工作管理细则,从主管部门、工作职责、上岗时间、考核标准、退出机制等方面,均做出了新的合理规定,对保洁员工作全程加以管理。目前保洁员日常上岗出勤率大幅上升,达到悉数上岗,保洁作业的规范性和质量都明显提高,均符合作业标准。
“一机制”是建成多部门联手抓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起联合行动、联合检查、联合执法、联合整治的长效机制,效果显著。
“一排名”是村居环境工作每月大排名,对村居卫生状况和环境秩序开展巡查评分,每月汇总。将得分划为“好、中、差”这三个等次进行排名,全年排名结果纳入村级绩效考核。
斋堂镇通过筑牢“两办法一机制一排名”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了制度基础,促进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扎实开展,避免反复抓、抓反复的情况发生,使全镇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有力推动环境建设工作的全面提速。
记者:斋堂有专业保洁员队伍,你们是怎么管理的?
刘书记:一是规定了专职保洁员的使用范围。斋堂现有专职保洁员队伍共60人,为社保所招聘的社区保洁公益性岗位人员,由社保所办理工资和“五险一金”。其中,109国道、后环镇路等道路沿线保洁员和部分村庄沿线保洁员承担巡视保洁的工作;此外,还包括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使用人员、镇司机和镇机关保洁人员等。二是明确了专职保洁员的管理部门。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作为保洁员管理单位,集中统一管理。安排2名以上专门人员,成立保洁工作检查监督小组,进行日常巡查,负责工作指导、日常考勤和检查考核。园林绿化中心的工作接受镇政府的领导和督查。三是规范专职保洁员工作职责。将建立网格化分工管理网络,对专职保洁员重新划分责任区,责任到人,实现管理责任区无隙全覆盖。保洁员每天对自己责任区域进行巡视、保洁。认真履行职责义务,自觉接受园林绿化中心的检查和考核,及时汇报工作情况、存在难点问题及意见建议等。四是规定保洁员上岗时间。专职保洁员不得兼职其他工作。执行标准工时制度,每周上岗40小时,每天不超8小时。实行灵活休息,每周轮休1天,法定假日休息,其他时间要求保洁员每天出勤,上岗工作。五是制定保洁员日常考核。斋堂镇专职保洁员的日常工作、考勤考核管理由斋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全权负责,直接对斋堂镇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杨少培)负责。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负责各项管理措施落实,日常检查保洁质量、开展考勤考核、监督限期整改、布置机动工作。
记者:斋堂镇下一步环境工作思路和主抓重点是?
刘书记:斋堂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是:一是提升环境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如垃圾收集站、垃圾楼、公厕等;二是扎实治理环境问题常抓不懈,确保及时性、彻底性;三是巩固长效机制,推进环境卫生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四是加强环境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对保洁员队伍的管理及保洁员作业的专业性的提升。
(责任编辑:李利)
记者观察(下)
从斋堂镇政府的会议室出来以后,带着对刘贵清书记说“斋堂镇的每一村每一户都很干净”的质疑,编辑部一行走进了归程途经的一座小村落——灵水举人村,身临其境感受村民们的生活。在一家古朴却洁净的院落,留守在家的老奶奶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灵水村特有的“举人粥”(这是源自清朝的一种习俗,为纪念灵水一位举人宅主赈济饥民的善行而命名)。院落里干净的没有一丝杂陈,石块堆砌的墙壁上随微风摆动的劲草,在湛蓝的天空掩映下显得格外富有生命力。
古老而美丽的斋堂通过“生态立镇、文化兴镇、旅游强镇”的指导方针,因地制宜地走上了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透过斋堂这十余年的努力,眼前的这片宜居家园更让我们看到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性。“有了环境,才有一切;没有环境,就没有发展。”,斋堂镇党委书记刘贵清朴素而又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们看到,朴实而又勤劳的斋堂人民,正是通过守护环境,才守住了生态、守住了文化,守护住了发展。
在一片大树荫下,留守在家的老人们带着孙儿孙女们谈天说地、喜笑颜开,下象棋的爷爷们举棋不语,吃雪糕的奶奶们尝到了无尽的甜蜜,玩闹的孩子们充满活力和生机。当汽车驶离这片宜居的乐园,我们透过车窗,肆意感受窗外的纯净空气、多层茂密植被蓬勃生长的山林景象,用呼吸、用眼睛、用记忆定格这些美好,祝愿斋堂越来越好,并衷心祈愿千千万万个美丽小城镇在华夏土地上崛起、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