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级的入学儿童将面临亲密关系人、学习方式、 行为规范、学习环境、期望水平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和适应。由于很多儿童在学前阶段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面对突如入其来新环境、新要求的变化,经常会体验到紧张、兴奋、疲劳、枯燥、厌烦等消极情绪。那么,怎么能帮助儿童更多地感受到积极情感,体验到成长原本应该有的快乐呢?为此,我们结合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周的具体活动安排,确定了“促进同伴融合、提高家长参与”这一研究思路,在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周内开展同伴融合活动。同时,开发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将家长请到孩子的入学适应生活中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促进孩子的良好适应。
一、开展同伴融合活动,
促进学生入学适应
(一)同伴融合活动的设计及操作
1.同伴融合活动的设计
根据学生对班级同伴的适应过程和特点,活动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熟悉同学、消除陌生感的活动,包括找找我是谁、名字叠罗汉、朋友面对面、传感人浪、寻找有缘人等。
二是促进学生的主动交往,激发交往的积极意愿和积极情感的活动,包括闪亮的小粘贴、飞翔的幸福、大风吹、彩色同心圆、看我们走过来等。
三是加强同伴间的双向互动、增进亲密关系的活动,包括名字接龙、快乐的气球、相同你我他等。
2.同伴融合活动的操作
融合活动的指导者为班主任教师。在活动开始前,选择指导教师,并对指导教师进行活动目的、意义的培训与指导。同时,发放同伴融合活动设计,指导教师熟悉活动内容,选择相应的活动,并做出适当的完善和调整。
整个活动在新生开学后的第一周即入学适应周内进行。班级分为两个群体,一是开展团队融合活动的实验组,二是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方式不开展此活动。学校每天统一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即每天下午的第二节课,参与实验的班级开展活动。
在适应周活动结束后,组织指导教师开展座谈,针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在活动中的感受等进行反思,并对活动效果进行初步评估;同时,由班主任教师向家长发放一份《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情况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对学校整体环境、同伴关系、情绪体验和师生关系进行调查,家长填写完毕后回收,以进一步评估活动效果。
(二)同伴融合活动的效果评估
从教师座谈中了解到,同伴融合活动给孩子带来了变化:新生入学后不爱上学、哭闹的现象,同在一桌的孩子却不知道对方名字的现象,一些孩子课下在操场上经常独自跑来跑去、无所事事的现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喜欢学校、喜欢同学,三五成群地在天井、操场上嬉戏;哪个孩子受伤了,小伙伴们会互相扶持把他(她)送到医务室;他们甚至能迅速认识每个同学的名字,在开学第一周就能帮助老师分发作业本……
同时,问卷调查显示:在入学适应周中,超过92%的学生已经能够成功地说出4个以上同学的名字,近60%的学生能够说出7个以上同学的名字;超过84%的学生拥有两个以上亲密关系的小伙伴,24%的同学有4个以上较为亲密的伙伴。对所回收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得知:实验组的学生在对学校整体环境的适应、对同伴关系的适应、情绪体验的适应以及师生关系的适应均在对照组之上,尤其在同伴关系的适应上较对照组效果最为明显。可以说,团队融合活动有效地消除了学生间的陌生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熟悉,继而促进了学生对学校的适应。(见图1)
二、开发家校协同指导手册,促进学生入学适应
(一)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设计及应用
为将家长请进到孩子入学适应周的教育生活中来,我们开发了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力求通过手册,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参与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增加亲子沟通的机会,鼓励和认可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快乐。
1.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设计
手册共有六天内容,在适应周内配合团队融合活动同步进行,由家长在家庭中与孩子共同使用。每天的手册内容包含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展示我的新本领”,就是每天孩子在学校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技巧。希望家长通过这一板块了解孩子在学校要做到的事情,帮助孩子做好相应的准备,为孩子掌握新本领做好铺垫,使孩子更愿意尝试新的挑战,增强孩子的效能感。同时,通过引导孩子展示自己的新本领,使孩子深入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第二部分的“我们一起做一做”则创造了亲子活动的空间,即对今天所学本领的掌握和练习、对班级同学的熟悉或了解、对明天活动的准备等,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活动,使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并对孩子进行适度地认可和表扬,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产生胜任感。
第三部分则每天分主题地对新老师、新教室、新同桌、最喜欢的地方、最好的朋友、最开心的事儿等重要场所或重要他人进行回忆,通过“画一画”简单易行的方式,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找到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的切入点,让孩子在交流中感受成长的幸福感。
第四部分为“记下今天的事儿”,在这一部分,则希望家长能够关注孩子每天的情绪变化,关注孩子的适应情况,关注自己与孩子成长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科学的育子观念。
同时,配合家长协同指导手册的还有两份辅助材料:一份是班级学生名单,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和关于孩子对他(她)的描述几个内容;一份是班级学生姓名卡片,帮助孩子趣味熟识自己的同学。
2.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应用
活动开始之前,针对手册的开发目的、意义和作用对指导者即参与实验的班主任教师进行培训。
登校日,由参与实验的班主任教师将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和两份辅助材料同时发放到家长手中,并对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讲解家长手册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使用方法。适应周活动结束后将手册收回,结合问卷中关于手册部分的信息,了解家长与孩子共同活动的感受,对手册的使用情况和学生的整体适应情况进行评估。
(二) 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效果评估
从回收的问卷中得知,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得到了家长们的喜欢和认可:接近60%的家长每天都使用该手册,高达84%的家长认为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他们认为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帮助家长们找到了开始的方向,找到了和孩子沟通的契机,看到了孩子的潜能,感受到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另外,调查结果也表明:家长每天使用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孩子的适应性要好于经常或偶尔使用的,孩子也更愿意与之说学校里的 事情;认为家校协同指导手册非常有帮助的家长,其孩子的学校适应程度要好一些,这样的家长也更多地感受到了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同时,通过对家校协同指导手册中“记下每天的事”部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得知:孩子在整体情绪、与家长的交流意愿、对自己在学校表现的满意程度、参与亲子活动的意愿和对上学的态度五个方面都趋于良性发展。尤其孩子与家长的交流意愿、孩子对自己在学校的满意程度和孩子参与亲子活动的情况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以说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使用,成功地促进了亲子交流,提高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水平,激发了孩子的满意感和胜任感,帮助孩子找到了成长的快乐。
三、对整个活动的反思
由多方面的反馈来看,从开展同伴融合活动和开发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切入来促进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是有价值的。但是在活动的操作过程当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同伴融合活动的活动设计。要进一步修订活动内容,在每个活动中再增加一些关于活动中孩子的成长、突发事件以及教师的反思,使之更加丰富和翔实。
第二,要结合每个活动设计的内容对辅导者进行指导和培训,使之掌握活动的过程,熟悉活动的操作,了解活动的关键,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融合。
第三,进一步改良家校协同指导手册,丰富“我们一起做一做”部分的内容,使其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合理;在“画一画”部分内增加选择,如“写一写”或者“说一说”等,以适应不同孩子的需求;“记下今天的事儿”部分中“与孩子共同活动的感受”将多一些留白,发挥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
第四,给家长配发关于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目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的指导材料,使家长更清楚地了解手册、认识手册、走进手册,将家长从繁忙的工作中拉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达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入学适应。
积极、良好、完善的社会支持将会帮助人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人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孩子构建友爱的同伴关系、亲密的亲子关系,我们的孩子将会在积极、平和、温暖的氛围中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开始一个新的起点,描绘一段幸福的人生。
【张晓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中信实验学校教师,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盖笑松,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心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冬晴
一、开展同伴融合活动,
促进学生入学适应
(一)同伴融合活动的设计及操作
1.同伴融合活动的设计
根据学生对班级同伴的适应过程和特点,活动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熟悉同学、消除陌生感的活动,包括找找我是谁、名字叠罗汉、朋友面对面、传感人浪、寻找有缘人等。
二是促进学生的主动交往,激发交往的积极意愿和积极情感的活动,包括闪亮的小粘贴、飞翔的幸福、大风吹、彩色同心圆、看我们走过来等。
三是加强同伴间的双向互动、增进亲密关系的活动,包括名字接龙、快乐的气球、相同你我他等。
2.同伴融合活动的操作
融合活动的指导者为班主任教师。在活动开始前,选择指导教师,并对指导教师进行活动目的、意义的培训与指导。同时,发放同伴融合活动设计,指导教师熟悉活动内容,选择相应的活动,并做出适当的完善和调整。
整个活动在新生开学后的第一周即入学适应周内进行。班级分为两个群体,一是开展团队融合活动的实验组,二是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方式不开展此活动。学校每天统一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即每天下午的第二节课,参与实验的班级开展活动。
在适应周活动结束后,组织指导教师开展座谈,针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在活动中的感受等进行反思,并对活动效果进行初步评估;同时,由班主任教师向家长发放一份《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情况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对学校整体环境、同伴关系、情绪体验和师生关系进行调查,家长填写完毕后回收,以进一步评估活动效果。
(二)同伴融合活动的效果评估
从教师座谈中了解到,同伴融合活动给孩子带来了变化:新生入学后不爱上学、哭闹的现象,同在一桌的孩子却不知道对方名字的现象,一些孩子课下在操场上经常独自跑来跑去、无所事事的现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喜欢学校、喜欢同学,三五成群地在天井、操场上嬉戏;哪个孩子受伤了,小伙伴们会互相扶持把他(她)送到医务室;他们甚至能迅速认识每个同学的名字,在开学第一周就能帮助老师分发作业本……
同时,问卷调查显示:在入学适应周中,超过92%的学生已经能够成功地说出4个以上同学的名字,近60%的学生能够说出7个以上同学的名字;超过84%的学生拥有两个以上亲密关系的小伙伴,24%的同学有4个以上较为亲密的伙伴。对所回收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得知:实验组的学生在对学校整体环境的适应、对同伴关系的适应、情绪体验的适应以及师生关系的适应均在对照组之上,尤其在同伴关系的适应上较对照组效果最为明显。可以说,团队融合活动有效地消除了学生间的陌生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熟悉,继而促进了学生对学校的适应。(见图1)
二、开发家校协同指导手册,促进学生入学适应
(一)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设计及应用
为将家长请进到孩子入学适应周的教育生活中来,我们开发了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力求通过手册,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参与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增加亲子沟通的机会,鼓励和认可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快乐。
1.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设计
手册共有六天内容,在适应周内配合团队融合活动同步进行,由家长在家庭中与孩子共同使用。每天的手册内容包含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展示我的新本领”,就是每天孩子在学校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技巧。希望家长通过这一板块了解孩子在学校要做到的事情,帮助孩子做好相应的准备,为孩子掌握新本领做好铺垫,使孩子更愿意尝试新的挑战,增强孩子的效能感。同时,通过引导孩子展示自己的新本领,使孩子深入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第二部分的“我们一起做一做”则创造了亲子活动的空间,即对今天所学本领的掌握和练习、对班级同学的熟悉或了解、对明天活动的准备等,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活动,使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并对孩子进行适度地认可和表扬,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产生胜任感。
第三部分则每天分主题地对新老师、新教室、新同桌、最喜欢的地方、最好的朋友、最开心的事儿等重要场所或重要他人进行回忆,通过“画一画”简单易行的方式,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找到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的切入点,让孩子在交流中感受成长的幸福感。
第四部分为“记下今天的事儿”,在这一部分,则希望家长能够关注孩子每天的情绪变化,关注孩子的适应情况,关注自己与孩子成长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科学的育子观念。
同时,配合家长协同指导手册的还有两份辅助材料:一份是班级学生名单,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和关于孩子对他(她)的描述几个内容;一份是班级学生姓名卡片,帮助孩子趣味熟识自己的同学。
2.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应用
活动开始之前,针对手册的开发目的、意义和作用对指导者即参与实验的班主任教师进行培训。
登校日,由参与实验的班主任教师将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和两份辅助材料同时发放到家长手中,并对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讲解家长手册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使用方法。适应周活动结束后将手册收回,结合问卷中关于手册部分的信息,了解家长与孩子共同活动的感受,对手册的使用情况和学生的整体适应情况进行评估。
(二) 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效果评估
从回收的问卷中得知,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得到了家长们的喜欢和认可:接近60%的家长每天都使用该手册,高达84%的家长认为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他们认为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帮助家长们找到了开始的方向,找到了和孩子沟通的契机,看到了孩子的潜能,感受到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另外,调查结果也表明:家长每天使用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孩子的适应性要好于经常或偶尔使用的,孩子也更愿意与之说学校里的 事情;认为家校协同指导手册非常有帮助的家长,其孩子的学校适应程度要好一些,这样的家长也更多地感受到了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同时,通过对家校协同指导手册中“记下每天的事”部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得知:孩子在整体情绪、与家长的交流意愿、对自己在学校表现的满意程度、参与亲子活动的意愿和对上学的态度五个方面都趋于良性发展。尤其孩子与家长的交流意愿、孩子对自己在学校的满意程度和孩子参与亲子活动的情况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以说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使用,成功地促进了亲子交流,提高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水平,激发了孩子的满意感和胜任感,帮助孩子找到了成长的快乐。
三、对整个活动的反思
由多方面的反馈来看,从开展同伴融合活动和开发家校协同指导手册切入来促进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是有价值的。但是在活动的操作过程当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同伴融合活动的活动设计。要进一步修订活动内容,在每个活动中再增加一些关于活动中孩子的成长、突发事件以及教师的反思,使之更加丰富和翔实。
第二,要结合每个活动设计的内容对辅导者进行指导和培训,使之掌握活动的过程,熟悉活动的操作,了解活动的关键,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融合。
第三,进一步改良家校协同指导手册,丰富“我们一起做一做”部分的内容,使其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合理;在“画一画”部分内增加选择,如“写一写”或者“说一说”等,以适应不同孩子的需求;“记下今天的事儿”部分中“与孩子共同活动的感受”将多一些留白,发挥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
第四,给家长配发关于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目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的指导材料,使家长更清楚地了解手册、认识手册、走进手册,将家长从繁忙的工作中拉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达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入学适应。
积极、良好、完善的社会支持将会帮助人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人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孩子构建友爱的同伴关系、亲密的亲子关系,我们的孩子将会在积极、平和、温暖的氛围中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开始一个新的起点,描绘一段幸福的人生。
【张晓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中信实验学校教师,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盖笑松,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心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