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他人,提升自我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ibo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志愿服务是当代大学生回报社会、奉献爱心、体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行为方式,他们以“服务他人、提升自我”为目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号召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目前青年志愿活动中存在志愿活动宣传不到位、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效机制、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需要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完善服务体制,创新服务形式,改善服务效果,只有这样,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提升自我。
  关键词:志愿服务;提升自我;志愿者;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243-02
  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志愿服务进入到了一个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志愿者以“服务他人、提升自我”为目标,将自己的热情与爱心洒满社会的每个角落,服务范围涉及医药、环境、法律、经济、教育、扶贫等众多领域,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社会诠释了志愿服务的内涵,用自己的力量感召更多的有志青年不断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国的青年志愿者,不仅在国内提供各类志愿服务,而且参与了国际上各类比赛、各类大会的志愿服务,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一支重要力量,将中国青年的责任感、爱心和互助精神,展现给了全世界。
  志愿服务,是一种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爱心、知识、时间,为个人、社区、社会等弱势群体提供的援助行为。志愿服务的对象通常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可以是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可以是未成年人,可以是年迈的老人,也可以是经济困难的家庭。志愿服务是为他们“雪中送炭”,不是仅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而是志愿者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在得到帮助的同时也能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而在志愿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温暖他人的同时,也能增强自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自我价值。
  志愿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感动中国”的徐本禹到08年汶川地震现场志愿者坚强的身躯,到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再到西部建设中志愿者们无悔的身影,现阶段的志愿服务已经从简单的“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志愿服务不单单局限于小范围的援助弱势群体,更跨越到了为社会需求和国家建设乃至国际合作服务的新高度。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最佳的载体,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年轻,有活力,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可塑性。他们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既传播了爱心,也缩短了与社会的距离,感受到一份深深的责任感,他们在每一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成长、锻炼,提升自我,有效地将服务他人和教育自我结合起来,以己之力,授益他人,也得益于自我。
  以2012年皖南医学院的毕业生为例。经过层层选拔,学校最终确定3名学生参与了西部计划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其中笔者所在系部的两名学生均参与了西部计划,分别服务于陕西的疾控中心和云南的残联。这两名学生之所以毕业时放弃了较好的工作机遇,选择了西部计划,完全是基于大学期间的志愿服务经历。他们在大学期间是年级团总支的中坚力量,是“自强之星”,倡导并成立了爱心基金,数百次向困难同学伸出援手,他们活跃在校园的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现场,街头、社区、敬老院、小学校甚至他们的家乡都是他们展现的舞台,他们经历着志愿服务的每一场洗礼,在不断地成长中认识了自我,也提升了自我,树立了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毕业之际,他们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再次带到了祖国的西部,继续用他们火红的青春去谱写属于青年大学生的那一首时代赞歌。
  如火如荼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团结友爱、文明和谐的重要推动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志愿服务宣传不到位,社会缺乏广泛认知
  “青年志愿者”本是一个荣誉的象征,也是一份责任的体现,然而一部分大学生只是出于对这个称号的向往和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加分的渴望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没有用心去真正体会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也无法真正体验到身为一名“志愿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无法积极主动的投身青年志愿活动中去。所以,在大学校园里,志愿服务的宣传应该从大一新生进校抓起,延续在初中、在高中志愿服务活动的好做法、好传统,要在迎新的过程中就让新生作为志愿服务的接受者感受到志愿者的爱心与热情,从而加深他们对志愿服务的正确认识,引导他们主动、自愿地投身到青年大学生志愿者的行列中。
  青年志愿服务作为全社会青年广泛参与的公益性活动,其对社会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尚未引起社会群体的广泛认知。由于志愿者大多数由高校大学生组成,而针对社会公众,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的宣传并不到位、不深入,群众对于志愿者事业缺乏了解,对于志愿服务的主体担当、精神实质、理念内涵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片面性,对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偏见和误解,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要想志愿服务深入人心,必须要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改变宣传方式,不能“填鸭式”地灌输思想,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每一次的志愿活动之中,以志愿者的优秀典型来加深社会群体对志愿服务的认知。
  二、部分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效机制和正确的引导
  以笔者所在的团学组织为例,志愿服务通常会集中在上半年的“志愿者服务月”开展。在服务月的一段时期内,校园里到处都是清扫垃圾、清理树木的身影;街头到处是头戴小红帽、手挥小红旗的交通协管员,无偿献血中心人满为患,敬老院、孤儿院、福利院“院院爆满”。本是出于爱心,去关怀老人,关爱儿童,殊不知在一批批志愿者的服务中,一个个重复的服务活动中,老人和孩子们感受到的不是快乐,而是身心的疲惫,这些“被服务”的群体有苦说不出。当“服务月”渐渐过去,校园内外再也看不到那些火红的场面,那些老人们依然落寞,那些孩子们依然孤单,血站又将面临“血荒”的境地。   安徽师范大学的吴青山同学于2004年12月发起并组建了全国首个无偿家教组织——“五四爱心学校”,为各类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无偿家教服务。在8年的志愿服务中,吴青山组建了支教团队、带领志愿者奔赴山区乡镇、工矿厂区义务支教,给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送去知识和希望。先后建立了15所爱心分校,受助学生已逾3000人,大学生志愿者4300余人,共计志愿服务达20万多个小时。目前五四爱心学校逐步发展到全省各地及四川、陕西等省市。吴青山先后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助人为乐好人”等称号。吴青山的事例说明,志愿服务不应局限地点,更不应局限时间,应该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应该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创新活动开展的机制,这已经成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而他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也肩负着学业与就业的重担。在面临着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多数学生会选择放弃志愿服务,为自己的未来打拼。青年志愿者协会可以定期对志愿服务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志愿者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激励,鼓励并支持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志愿服务的事业中。政府应介入到志愿服务的事业之中,加强引导和管理,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尤其对于面临就业压力的志愿者,可以根据其志愿服务的年限和服务的类型、所产生的效果,在其就业、创业之际给予优先安排和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这必将激励众多的青年志愿者将志愿服务的精神传承下去,将志愿服务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天地。
  四、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化”要坚决破除
  志愿服务活动的精髓在于青年大学生凭借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奉献意识和爱心,自愿自觉地组织起来,服务人民,服务国家和社会。但现阶段,一些地方,包括一些高校还是存在以“命令式”、“任务式”等方式组织的青年志愿活动,虽然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长此以往,将不可避免地挫伤广大青年学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自愿奉献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以党和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社会需要作为最高最根本的指针,负责任的宣传、组织和号召,让青年大学生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的一腔热情,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淋漓尽致的挥洒出来。
  总而言之,志愿服务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活动,它是一项长期的、循环的以公益事业为特色的服务活动,光凭简单的爱心和热情还不够,需要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完善服务体制,创新服务形式,改善服务效果,让青年人健康成长,让社会处处充满爱心与和谐,只有这样,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提升自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中国的青年大学生一定会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更好,会成为中国青年人报效国家、展现形象的一面旗帜,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天地中绽放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王超.志愿服务动力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
  〔2〕王焕清,谭建光.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3〕梁绿琦,余逸群.志愿中国——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A省H学院为个案,从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四个层面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创业文化发展现状进行探讨,从中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推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创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创业文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242-0
期刊
摘 要: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应当被纳入知识产权保护,但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规则对其保护的积极性不足。在专门立法尚未出台之前,制度上的“领域漏洞”导致对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积极性保护严重缺位。而“乌苏里船歌案”则在超越个案的意义上开辟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知识产权公益诉讼这一防御性保护路径。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知识产权;公益诉讼  中图分类号:D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西安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古代十三朝古都所在地,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代表区域之一。通过软实力理论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存在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总结出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为进一步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西安市;文化软实力;SWOT分析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2.8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多次发生水灾,其中又以民国二十年(1931年)水灾最为严重,在水灾面前,政府及民间采取急赈、工赈、农赈等救济措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救济效果微乎其微。  关键词:民国二十年;安徽;淮河流域;水灾;救济  中图分类号:K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022-03  淮河全长约1000公里,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4
期刊
摘 要: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是目前为止日本文学史上仅有的两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坛巨匠。两位作家借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演说辞,将日本文学的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完美统一展现于全世界。  关键词: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我在美丽的日本》;《我在暧昧的日本》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129-03  川端康成是继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后摘取世
期刊
摘 要:对于阿瑟·米勒戏剧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研究,国内外主要有两种声音:一是绝大多数学者对于其早期创造的女性角色持批判态度,认为米勒是"厌恶女人"的剧作家;二是一小部分学者开始重新解读米勒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认为米勒有能力塑造坚强悲剧的女性形象。米勒本人认为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是非常复杂的,也是社会的受害者。  关键词:阿瑟·米勒;女性;纸玩偶;女强者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喜剧第一个创作高潮中,王文显以其多幕剧《委曲求全》迎来了我国现代世态喜剧最初的辉煌;随后30年代,李健吾继承和丰富了世态化喜剧的创作影响;直至40年代杨绛以其代表作《弄真成假》完成了中国世态喜剧的成熟。清华学派对于戏剧技巧的娴熟运用以及人物心理的深度刻画,为中国世态喜剧在30、40年代提供了发展与成熟的契机。  关键词:李健吾;杨绛;清华学派;世态喜剧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动漫产品里注入文化元素,给予它足够的故事与内涵时,应当更注重互动性,人与物之间互动也就存在了一定的情感沟通,情感信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的媒介来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乐趣和快感,通过感官的接受并传递出动漫产品所要表达的语义,在这种对设计物的使用过程中,人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满足。  关键词:衍生产品;动漫;情感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
期刊
摘 要:继2005年湖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叫停新闻炒作学课程后,炒作之风并没有因此而放慢其步伐,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节目对骂、揭黑揭丑、两性绯闻、名人艳照为炒作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媒体利用所谓的“新颖”吸引受众的关注,达到既定的目的和利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莫言效应”在中国范围内引发了强烈的狂潮,但是这一效应却被很多人利用拿来炒作,媒体炒作会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怎么样的
期刊
摘 要:安徽有个中国画里乡村之称的地方——徽州,自我国电影产业发展以来,就不断地出现在我国的电影画面之中;进入新世纪以来,旅游产业和影视产业的不断繁荣,人们开始向往出现在影片中的“人间仙境”,而徽州地区大部分地方也成为我国电影的拍摄基地,来此地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安徽影视基地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区的影视基地,发展相对缓慢,因此,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同时参考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以防在开发的过程中造成环境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