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学习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新挑战,对学生的思维严谨性都要求很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针对性教学,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很多时候,学生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老是犯错,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中做好分析总结.针对一些易错的概念、定理、公式等问题,可以通过反例示题来针对性讲解,让学生知道出现问题的原因,做好总结归纳,深入了解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反例教学.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具体体会.
一、针对概念模糊,开展易出错题反例教学
由于高中数学是一门拥有丰富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的学习科目.学生在学习时很可能会出现概念混淆、公式凌乱、定理缺乏根据的现象.这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准确率和解题速度.然而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定理、公式等知识要点的基础,是做题中判断推理的依据,也是分析解题的前提.要学习好高中数学,就需要学生理顺知识概念、清晰公式定理性质.
例如,从2006名学生中选取50名组成参观团,若采用以下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06名学生中剔除6名,再从2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 则其中学生甲被剔除和被选取的概率分别是().
A.31003,140
B.31000,140
C.31003,251003
D.31000,251003
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为B,错误原因是对抽样的基本原则理解不透,对本课时内容定理掌握不熟练,从而导致解题思想出现误区.
解题指导:学生甲被剔除的概率P1=C52005C62006=31003,则学生甲不被剔除的概率为1-31003=10001003,所以甲被选取的概率P2=10001003×C491999C502000=251003,答案为C.
二、针对题目处理想当然的错误,开展反例教学
数学是一门思想严谨的自然学科,它需要学生有着严密的理论推导.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思想不严谨,对知识结构掌握不够完善,或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样就会间接地影响定理概念的掌握,在解决题目时也会出现一些想当然的错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种易错点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错误,纠正学生存在的毛病.通过开展反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养成论证严密的学习习惯.
例如,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 2n.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an.
(2)设2bn=an-1,且Tn=1b1b2 1b2b3 1b3b4 …1bnbn 1,求Tn.
错解分析:(1)这道题目其实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在解决时常常就会太过于想当然,导致在求通项公式时容易漏掉对n=1的验证.而(2)在裂项相消求数列的和时,一定要注意错位的消减,务必细心.
解:(1)∵Sn=n2 2n,
∴当n≥2时,an=Sn-Sn-1=2n 1;当n=1时,a1=S1=3,an=2×1 1=3.满足上式.
故an=2n 1,n∈N*.
(2)∵2bn=an 1,
∴bn=12(an-1)=12(2n 1-1)=n.
∴1bnbn 1=1n(n 1)=1n-1n 1.
∴Tn=1b1b2 1b2b3 1b3b4 …1bnbn 1
=11-12 12-13 13-14 … 1n-1-1n 1n-1n 1.
三、针对忽略隐含条件出错,开展反例教学
在高中数学题目中,很多题中有一些隐含条件,要在读题时认真分析判断,将隐含条件挖掘出来,让题目的条件更加清晰化,从而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然而这一点,却是学生在做题时最容易忽略的.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针对性地开展反例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找出和利用题设的隐含条件.
总之,我国教育改革后,已由应试教育进入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而数学题目的灵活性也逐渐增大,这就说明教学的重点是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反例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具体体会.
一、针对概念模糊,开展易出错题反例教学
由于高中数学是一门拥有丰富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的学习科目.学生在学习时很可能会出现概念混淆、公式凌乱、定理缺乏根据的现象.这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准确率和解题速度.然而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定理、公式等知识要点的基础,是做题中判断推理的依据,也是分析解题的前提.要学习好高中数学,就需要学生理顺知识概念、清晰公式定理性质.
例如,从2006名学生中选取50名组成参观团,若采用以下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06名学生中剔除6名,再从2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 则其中学生甲被剔除和被选取的概率分别是().
A.31003,140
B.31000,140
C.31003,251003
D.31000,251003
错解分析:此题容易错选为B,错误原因是对抽样的基本原则理解不透,对本课时内容定理掌握不熟练,从而导致解题思想出现误区.
解题指导:学生甲被剔除的概率P1=C52005C62006=31003,则学生甲不被剔除的概率为1-31003=10001003,所以甲被选取的概率P2=10001003×C491999C502000=251003,答案为C.
二、针对题目处理想当然的错误,开展反例教学
数学是一门思想严谨的自然学科,它需要学生有着严密的理论推导.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思想不严谨,对知识结构掌握不够完善,或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样就会间接地影响定理概念的掌握,在解决题目时也会出现一些想当然的错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种易错点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错误,纠正学生存在的毛病.通过开展反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养成论证严密的学习习惯.
例如,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 2n.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an.
(2)设2bn=an-1,且Tn=1b1b2 1b2b3 1b3b4 …1bnbn 1,求Tn.
错解分析:(1)这道题目其实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在解决时常常就会太过于想当然,导致在求通项公式时容易漏掉对n=1的验证.而(2)在裂项相消求数列的和时,一定要注意错位的消减,务必细心.
解:(1)∵Sn=n2 2n,
∴当n≥2时,an=Sn-Sn-1=2n 1;当n=1时,a1=S1=3,an=2×1 1=3.满足上式.
故an=2n 1,n∈N*.
(2)∵2bn=an 1,
∴bn=12(an-1)=12(2n 1-1)=n.
∴1bnbn 1=1n(n 1)=1n-1n 1.
∴Tn=1b1b2 1b2b3 1b3b4 …1bnbn 1
=11-12 12-13 13-14 … 1n-1-1n 1n-1n 1.
三、针对忽略隐含条件出错,开展反例教学
在高中数学题目中,很多题中有一些隐含条件,要在读题时认真分析判断,将隐含条件挖掘出来,让题目的条件更加清晰化,从而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然而这一点,却是学生在做题时最容易忽略的.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针对性地开展反例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找出和利用题设的隐含条件.
总之,我国教育改革后,已由应试教育进入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而数学题目的灵活性也逐渐增大,这就说明教学的重点是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反例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