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许多孩子学习语文的一个障碍,这与我们老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停留在教师教一篇,学生学一篇的水平上,每写一篇作文教师往往逐字讲述,学生只需机械地搬用,教师教得是大汗淋漓,学生学得是兴味索然。再则就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命题者要我写什么,怎样写,再硬凑些内容塞进命题人的框框里去,这种违反作文自然规律,“奉命而作”的训练,怎能不使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厌烦的心理呢?
我们的教学要走出误区,必须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之以渔”,以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自主作文,甚至自能作文。
一、 乐写——写作的根本
消除孩子们对作文的恐惧感不是靠大谈作文的重要性和意义,而是要打开他们心里的结,让学生想写、乐写。
1. 以“玩”促写
玩是儿童的天性,“以玩促写”可谓事半功倍。如: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引导学生把此文编成小短剧,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通过读、听、看、演,穷人这种“人穷品贵”的崇高精神境界震撼了他们的心灵,“情动而辞发”,孩子们或同情,或赞美,将故事续写得十分真挚感人。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成语接龙赛”“漫游歇后语王国”。
2. 以“仿”导写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教师若能在阅读教学中将作文教学渗透于无形之中,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也将提高于无形之中。如:《马踏飞燕》一文课后有个练笔训练。在练笔之前,我先让学生回顾《马踏飞燕》一文段落结构,强调“想象”在文中起的重要作用;然后,折了一架纸飞机让学生按《马踏飞燕》一文的段落结构仿说;最后,出示中国传统饰物——中国结,要求学生在模仿结构的同时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写出特色。学生有了写法的借鉴,又有实物的观察感受,动笔时个个奋笔疾书,把中国结的传统色彩描绘得鲜丽动人。
二、 积累——写作的基础
“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法宝。”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呢?
1. 知识积累
(1)课内积累。教师可在每组教学开始的“导读”中加上“导写”的内容,让学生也及时知道本组作文的题目、要求、训练重点等,这样写作目标明确,就能唤起他们的写作动机。例如,第七册第一组的作文训练重点是写一处景物,要求“注意抓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特点来写”,本组课文《鸟的天堂》《观潮》《火烧云》《雅鲁藏布大峡谷》都突出体现了“动”“静”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阅读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的有关语句,评析领会作者是怎么写及这样写的好处,让课文成为学生作文的范文。根据读写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把阅读中领悟到的写作知识,有目的地应用到写观察日记之中。要求每一位学生在一周里写一则以上与本组作文题目有关的日记,师生共同评点,再让学生将日记进行修改、充实,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好作文。
(2)课外积累。新课标指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阅读150万字左右的课外读物”,数量之大前所未有。这是因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也为孩子们进行好词佳句、写作方法的积累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教师可鼓励孩子编自己的作文选,做“精彩语录”,开展“读书交流会”“我与书交朋友”等有益活动,引领享受读书的乐趣,让“乐读”为“乐写”服务。
2. 生活积累
生活是一面多棱镜,一条五彩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也将得到不断增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身边事,了解国内外大事,开阔视野,为写好作文提供真实丰富的材料。尤其是要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因为生活的感悟有时候是瞬间的,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记录下自己对生活的瞬间感悟,对人间真、善、美的切身体会,会为我们的作文带来浓浓的生活气息。
记得一次课间,我在走廊休息,忽然一个孩子兴奋而又激动地跑来,指着天空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凝目望去,原来天空中出现了“日晕”的现象。我灵机一动,这是一个进行作文教学的好契机。当下,我请他们仔细观察,用纸和笔记录下景象的变化过程,同时鼓励他们回家查看“日晕”的详细资料。下午,我认真倾听了孩子们的汇报,由于看得真切,他们发言十分踊跃。难得的是,几个同学还找到了“日晕”的有关资料,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课。课后,我建议学生把整个事件具体地写到日记中。两天后,教学单元作文《啊,我发现了……》时,孩子们明白了“生活处处皆文章”的道理。
三、 评改——写作的升华
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地品尝成功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1. 自评自改,教给学生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作文不光是要‘看’,还要‘念’,……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就会发现。”可见,读是修改文章的好办法。我让学生应用“三读三改”的方法自改习作:一读立意中心看选材,二读紧扣中心定增删,三读语序改病句,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2. 互改互动,提高自改能力
(1)优劣互改互动。把优等文给后进生改,让后进生有榜样可学,知道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把劣等文给优生改,让优生当“小老师”,教会别人的同时,提高了自己。(2)小组互改。四人一组,一人读,三人听,然后互相交流意见,取长补短。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道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养成学习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圣陶语)。因此,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增强主体意识,优化训练过程。让学生学会作文,努力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目标。 (福州市金山小学)
我们的教学要走出误区,必须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之以渔”,以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自主作文,甚至自能作文。
一、 乐写——写作的根本
消除孩子们对作文的恐惧感不是靠大谈作文的重要性和意义,而是要打开他们心里的结,让学生想写、乐写。
1. 以“玩”促写
玩是儿童的天性,“以玩促写”可谓事半功倍。如: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引导学生把此文编成小短剧,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通过读、听、看、演,穷人这种“人穷品贵”的崇高精神境界震撼了他们的心灵,“情动而辞发”,孩子们或同情,或赞美,将故事续写得十分真挚感人。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成语接龙赛”“漫游歇后语王国”。
2. 以“仿”导写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教师若能在阅读教学中将作文教学渗透于无形之中,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也将提高于无形之中。如:《马踏飞燕》一文课后有个练笔训练。在练笔之前,我先让学生回顾《马踏飞燕》一文段落结构,强调“想象”在文中起的重要作用;然后,折了一架纸飞机让学生按《马踏飞燕》一文的段落结构仿说;最后,出示中国传统饰物——中国结,要求学生在模仿结构的同时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写出特色。学生有了写法的借鉴,又有实物的观察感受,动笔时个个奋笔疾书,把中国结的传统色彩描绘得鲜丽动人。
二、 积累——写作的基础
“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法宝。”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呢?
1. 知识积累
(1)课内积累。教师可在每组教学开始的“导读”中加上“导写”的内容,让学生也及时知道本组作文的题目、要求、训练重点等,这样写作目标明确,就能唤起他们的写作动机。例如,第七册第一组的作文训练重点是写一处景物,要求“注意抓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特点来写”,本组课文《鸟的天堂》《观潮》《火烧云》《雅鲁藏布大峡谷》都突出体现了“动”“静”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阅读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的有关语句,评析领会作者是怎么写及这样写的好处,让课文成为学生作文的范文。根据读写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把阅读中领悟到的写作知识,有目的地应用到写观察日记之中。要求每一位学生在一周里写一则以上与本组作文题目有关的日记,师生共同评点,再让学生将日记进行修改、充实,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好作文。
(2)课外积累。新课标指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阅读150万字左右的课外读物”,数量之大前所未有。这是因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也为孩子们进行好词佳句、写作方法的积累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教师可鼓励孩子编自己的作文选,做“精彩语录”,开展“读书交流会”“我与书交朋友”等有益活动,引领享受读书的乐趣,让“乐读”为“乐写”服务。
2. 生活积累
生活是一面多棱镜,一条五彩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也将得到不断增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身边事,了解国内外大事,开阔视野,为写好作文提供真实丰富的材料。尤其是要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因为生活的感悟有时候是瞬间的,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记录下自己对生活的瞬间感悟,对人间真、善、美的切身体会,会为我们的作文带来浓浓的生活气息。
记得一次课间,我在走廊休息,忽然一个孩子兴奋而又激动地跑来,指着天空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凝目望去,原来天空中出现了“日晕”的现象。我灵机一动,这是一个进行作文教学的好契机。当下,我请他们仔细观察,用纸和笔记录下景象的变化过程,同时鼓励他们回家查看“日晕”的详细资料。下午,我认真倾听了孩子们的汇报,由于看得真切,他们发言十分踊跃。难得的是,几个同学还找到了“日晕”的有关资料,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课。课后,我建议学生把整个事件具体地写到日记中。两天后,教学单元作文《啊,我发现了……》时,孩子们明白了“生活处处皆文章”的道理。
三、 评改——写作的升华
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地品尝成功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1. 自评自改,教给学生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作文不光是要‘看’,还要‘念’,……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就会发现。”可见,读是修改文章的好办法。我让学生应用“三读三改”的方法自改习作:一读立意中心看选材,二读紧扣中心定增删,三读语序改病句,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2. 互改互动,提高自改能力
(1)优劣互改互动。把优等文给后进生改,让后进生有榜样可学,知道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把劣等文给优生改,让优生当“小老师”,教会别人的同时,提高了自己。(2)小组互改。四人一组,一人读,三人听,然后互相交流意见,取长补短。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道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养成学习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圣陶语)。因此,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增强主体意识,优化训练过程。让学生学会作文,努力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目标。 (福州市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