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我学习、独立思考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阅读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35-01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是学生自学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学生获取知识、寻求自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和大家交流几点大胆的尝试。
一、创设多样的自主学习机会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问题,判断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我认真地钻研教材,对于课本上的问题,凡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讨论和思考材料的,我都尽量地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一分钟》一文时,板书课题后,我启发学生:当你看到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众说纷纭,这时,我就启发学生:那么课文通过一分钟将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由此设疑,引发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对新知识的探索,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甜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的时刻。”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难度的问题提出后,我不急于让学生讨论或解答,而是留出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营造静思默想的氛围,让其有充足的时间理解语言文字,组织内在语言。这段时间正是学生思维拓展、想象驰骋的天地,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生出许多奇思妙想。比如在教学《我选我》一课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同学们,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在想什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你想选谁,为什么选他?让学生静静地思考,想好了再举手,并展开激烈的讨论,别的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堂课中,既有冷静深刻的思考,又有热烈愉快的讨论,一张一弛,一静一动,相辅相成,这样定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搭建民主的交流展示平台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小学阶段,正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课堂上,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站起来说一说,尽管大多数学生积极性很高,但得到老师提名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充分组织开展课堂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对一些比较关键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得到的发言机会就多了。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许不能一次就回答得很完整。如學生在理解课文时,往往不能一语言中的。这时,我抓住契机,及时鼓励点拨,激发学生再思,多思,给他两次甚至多次回答的机会。如“你的理解很深刻,只是表达还不够清楚。坐下再想一想,相信你第二次会回答得更好。”这样,通过“输出→反馈→调节→输出”的循环反馈,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学生看到了学习的效果,体会到了积极发言的好处,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时,我常常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根据课文自编自演课本剧,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自信。
学生在进行表演时,既要求“演员”极力地演,演的投入;也要求“观众”用心地看,观有所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表演促学习的效果。学生的表演成绩是师生一起给的,是“演员”的自评和“观众”的评价的综合。表演者以此能更准确的评判自己,找出学习中的不足。
四、树立质疑问难的的信心
古人曾经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生发问,往往经过独立思考,感到迫切需要解决。在探索解決这类问题时,有更为强烈的认识兴趣和更大的主动性。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敢发问,对同学、教师,甚至是权威的见解提出质疑,而后组织学生讨论,积极争议。这样人人都有发言的欲望和机会。另外,我还注重鼓励后进生质疑,他们的质疑可能是浅显简单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我都给予肯定,并且耐心引导他们解决问题,鼓励他们继续勇敢质疑,让学生树立了质疑问难的信心。也许,一次小小的成功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表扬爱思考的学生,让其享受到独立思考的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师生持之以恒。做到从内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掌握一定方法的前提下,主动的探究知识、获取知识,逐步形成习惯,将一生受益无穷。
【关键词】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阅读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35-01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是学生自学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学生获取知识、寻求自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和大家交流几点大胆的尝试。
一、创设多样的自主学习机会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问题,判断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我认真地钻研教材,对于课本上的问题,凡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讨论和思考材料的,我都尽量地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一分钟》一文时,板书课题后,我启发学生:当你看到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众说纷纭,这时,我就启发学生:那么课文通过一分钟将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由此设疑,引发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对新知识的探索,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甜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的时刻。”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难度的问题提出后,我不急于让学生讨论或解答,而是留出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营造静思默想的氛围,让其有充足的时间理解语言文字,组织内在语言。这段时间正是学生思维拓展、想象驰骋的天地,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生出许多奇思妙想。比如在教学《我选我》一课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同学们,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在想什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你想选谁,为什么选他?让学生静静地思考,想好了再举手,并展开激烈的讨论,别的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堂课中,既有冷静深刻的思考,又有热烈愉快的讨论,一张一弛,一静一动,相辅相成,这样定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搭建民主的交流展示平台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小学阶段,正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课堂上,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站起来说一说,尽管大多数学生积极性很高,但得到老师提名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充分组织开展课堂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对一些比较关键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得到的发言机会就多了。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许不能一次就回答得很完整。如學生在理解课文时,往往不能一语言中的。这时,我抓住契机,及时鼓励点拨,激发学生再思,多思,给他两次甚至多次回答的机会。如“你的理解很深刻,只是表达还不够清楚。坐下再想一想,相信你第二次会回答得更好。”这样,通过“输出→反馈→调节→输出”的循环反馈,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学生看到了学习的效果,体会到了积极发言的好处,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时,我常常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根据课文自编自演课本剧,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自信。
学生在进行表演时,既要求“演员”极力地演,演的投入;也要求“观众”用心地看,观有所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表演促学习的效果。学生的表演成绩是师生一起给的,是“演员”的自评和“观众”的评价的综合。表演者以此能更准确的评判自己,找出学习中的不足。
四、树立质疑问难的的信心
古人曾经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生发问,往往经过独立思考,感到迫切需要解决。在探索解決这类问题时,有更为强烈的认识兴趣和更大的主动性。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敢发问,对同学、教师,甚至是权威的见解提出质疑,而后组织学生讨论,积极争议。这样人人都有发言的欲望和机会。另外,我还注重鼓励后进生质疑,他们的质疑可能是浅显简单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我都给予肯定,并且耐心引导他们解决问题,鼓励他们继续勇敢质疑,让学生树立了质疑问难的信心。也许,一次小小的成功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表扬爱思考的学生,让其享受到独立思考的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师生持之以恒。做到从内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掌握一定方法的前提下,主动的探究知识、获取知识,逐步形成习惯,将一生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