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年代的暑假都有着一抹当时社会特有的色彩。60、70、80、90年代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都还深刻地记着他们的孩童时代那些曾经的暑期生活,那些记忆是他们生命中最耀眼夺目的光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暑假回忆。
20世纪50年代
暑假里当学徒
讲述人:趙先生(1956年出生)
每到放暑假,小女孩们往往在树下抓子儿、走方,玩一些现在不常见的游戏,男孩子们则大多相约到河里洗澡。赵先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暑假里大多是朋友们一起相聚玩耍,同时,被家人教导一些一技之长。
小时候家里特别热,我们常常先用一个星期时间把暑假作业做完,男孩子最喜欢和同龄人一起下河洗澡、爬树、摔“凹物”,但是过不了几天,家里大人就不放心了,上班的时候常常带着自己一起去。小时候,家人是医生,我被带到医院里,就像是一个小学徒,帮助处理医院里的一些琐碎杂事。那时人们对上学读书并不看重,能学到一技之长,长大后养活自己才是他们最看重的。现在想来,当时自己的朋友家里都有一技之长,有木匠、裁缝、修表匠,而各家家长都想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孩子们。有时,一些邻居的手艺特别好,家人还会特意让孩子多去邻居家玩,看自家孩子是否有兴趣学习。记得当时会写大字的人最受人尊重,为此我还特意去邻居家学习了一个暑假,天天练字。
当时,孩子们的娱乐最多的是下棋,或者看下棋。不论军棋还是象棋,都能引来众多观众,我常常看下棋看到晚上9点、10点,在棋局散场时才依依不舍地回家。此外,小人书当时对刚能认字读书的孩子们是一个很大的诱惑,记得当时一个星期最多有2分钱的零花钱,到书摊上用2分钱能看一天的小人书。而到朋友家里玩,如果能有几本没看过的小人书,那简直是最幸福的事。
20世纪60年代
捉鱼改善生活
讲述人:林先生(1965年出生)
上世纪60年代的人,家里兄弟姐妹很多,我家也不例外,六个孩子。那时我家住在农村,父母每天都去地里干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而我又是家里的老大,自然就肩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了。在我的记忆里,那个年代虽然很苦,但是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我读书时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时的我还是个农村娃,在我印象之中,假期作业很简单,每到放暑假,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帮忙干农活。
暑假的日子,正值七八月,也是割稻的农忙季节。大人们全上阵,小孩们也有分工,男孩子一般要下田参加割稻,或是帮忙晒谷,女孩子则是在家带弟弟妹妹搞后勤,或是接一些杂活补贴家用。
农村的孩子除了要带弟弟妹妹之外,还必须担当起为家庭分担压力的职责。那时候除了帮忙做农活外,还有个办法能贴补家用,那就是去村东边的河里摸鱼。这不仅有趣味,而且还能改善生活,家长也支持。
那时的河水清澈,有很多小鱼,弄个网子到村边的河里逮鱼,几个伙伴合作,每天能用网子网上几条小鱼,回到家里把小鱼洗净、煮上,那真是人间美味。
作为“60后”的我们这一代,回味少年时代的暑假生活,是在求生存、求乐趣中度过的,如今想来,依然值得怀念。
20世纪70年代
串门看小人书
讲述人:;刘先生(1975年出生)
我们那时候可没有当下孩童专属的游乐园,没有夏令营,但那时的我们依旧快乐无比,因为我们可以用自己独有的快乐享受着自己的暑假。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更没有补习班。在我的印象里,我都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和邻居家的孩子相约今天去这家串串,明天去那家走走。那时候很流行小人书,哪个小朋友拿本小人书,我们都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一看就是一上午。
当年的天气也没有现在这么热,不要说空调,记得小时候吊扇也是一个很奢侈的避暑品,为了降温,一般家庭都是在晌午饭后,把事先泡在井水里的西瓜拿出来切了,一家人聚在院里的树下吃西瓜,别提多开心了。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牛,等下午把牛赶到地方后,我和几个喜欢“探险”的小伙伴,就会到河边或者附近的小树林里,摸鱼虾、抓知了、摘瓜果,反正当时我和玩伴们只是想变着法地用各种方式给自己创造快乐。
由于当时父母都要忙地里或家里的农活,根本没有什么时间管我们,更没有时间去担心我会比别人少一技之长,输在起跑线上。他们顶多就是督促,假期要结束了,作业写完没?老师让练习的字写了没?在父母的多次督促下,我才会约上同学在一起“突击”写作业,有时候一天写好几十张的字,记得当时的效率非常高。现在的孩子真是辛苦,与他们相比,我们“70后”的暑假生活是最幸福的,作业不多,家长不管,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玩,是典型的“纯玩团”,享受的可是无拘无束的快乐暑期。
20世纪80年代
动画片伴成长
讲述人:亚楠(1984年出生)
家住市区汉阳路中段的亚楠是个“80后”,想起自己的暑期生活,亚楠还是意犹未尽。
没有电脑游戏陪伴的我们,童年大多是和很多的经典动画片、影视剧一起度过的,《变形金刚》、《机器猫》、《黑猫警长》、《足球小将》、《灌篮高手》、《小龙人》……太多了。直到现在我还能记得很多动画片的情节和主题曲,正是这些东西陪伴我们一直成长,所以现在有的时候我都在怀念着这些美好的东西。
我们小时候补习班开始盛行起来,但种类比较少,大都是语数外之类的,及早结束补习班后,我们还是有很多抱团玩游戏的时间。约上几个小伙伴,从早玩到晚,捉迷藏、弹玻璃球、踢足球什么游戏都玩。那时候小霸王游戏机也很流行,和同学一起玩魂斗罗、坦克大战、超级玛莉,玩上一整天都不腻。
到底是一开始花几天时间把暑假作业全做完,还是在开学前狂补作业?这是当时困扰我们唯一的问题。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候老师还布置我们要写几篇周记,看看历史名著写读后感,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暑假都会发一本《暑假天天练》,整整60页,上面语数英都有。直到今天,我对暑假结束的前两天突击补作业的情景还印象深刻。 回忆那时的暑假,似乎每个同龄人都有一样的感触。我们玩的简单,但很有意义;我们看的俗气,但很有影响力;我们吃的包装不华丽,但有很多乐趣;我们使用的简单、低级,但却很实际。一切的一切看似平常,却深深地刻在了“80后”童年回忆的道路上。
20世纪90年代
初中暑假开始奔波在路上
讲述人:沈心玥(1998年出生)
“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我就是那个姑娘。”在沈心玥看来,每当电视机里这熟悉的主题曲传出,她的暑假就被唤醒了。
“白天呆在家里看着暑期必备的《还珠格格》和《西游记》,在《武林外传》的爆笑里感悟,午后,吃着冰西瓜和冰棍,好像擁有了整个夏天。家后院有一口井,冬暖夏凉的井水比冰箱还好用,买来的西瓜放在井水里泡着,吃起来冰爽甘甜。倦了,蒲扇轻摇,屋外蝉鸣,我便缓缓睡去,任谁也不忍打搅享受夏天的孩子。”在沈心玥看来,小时候的暑假,闲逸舒适,没有太多压力,回想起来,好像只有美好。
“可是这种美好也只存在小时候,到了小学高年级,各种补习班就来了,刚开始只补习英语、数学,后来到了初中,就是物理、英语、数学和语文,每天都奔波在路上,连饭都是我妈给带着在车上吃的。”
沈心玥说,除了电视剧,她的暑假记忆里,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五毛钱的小布丁雪糕。“那个时候,每天都吃,现在再看见这个冷饮,依旧会想起暑假时光。”
时代在变,过暑假的方式也悄悄地在变。和小读者同时代的00后的暑假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1世纪00年代
兴趣班·新朋友
讲述人:;康一冉(2002年出生)
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我的暑假生活也随之到来,心里的一些小小愿望,希望能在暑假期间完成。当周围的小朋友在家长的督促下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的时候,我主动向爸妈要求说要学习英语,因为我很羡慕哥哥姐姐们说英语那种很神气的样子。而且时不时我也会模仿姐姐说一句“Thank you”,大家都夸我有学习英语的潜力。第一年学英语时觉得很新鲜,很好玩。慢慢地,我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希望在暑假的学习中,我的英语会“更上一层楼”。
每个小朋友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暑假生活,有学习画画的、有学弹钢琴的、还有学习轮滑的等,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参加这些兴趣班。我的暑假生活除了每天早上8点要去学习3个小时的英语外,其余时间用来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对于我来说,这个“so easy”。等到完成作业之后,爸妈也让在家里看电视和玩电脑,但有时间限制,爸妈说了,对眼睛不好,容易近视。虽然有时候觉得爸爸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但我觉得他们是因为爱我,所以才这样做的。
前两天,跟着爸妈去广场散步,看到好多小朋友在那里学习跳舞,而且邻居的小伙伴也在其中,这也激起了我学习舞蹈的兴趣。我让爸妈也给我报了名,以后每天晚上就能在广场上和其他小朋友一块跳舞了,真是棒极了!
虽然有时候感觉很累,但是也很快乐,因为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培养了兴趣爱好。是兴趣让我拥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认识了新的朋友。我相信通过一个暑假的不断学习,在新的一个学期里,我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我要大声地对自己说一声:“加油,康一冉!”
20世纪50年代
暑假里当学徒
讲述人:趙先生(1956年出生)
每到放暑假,小女孩们往往在树下抓子儿、走方,玩一些现在不常见的游戏,男孩子们则大多相约到河里洗澡。赵先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暑假里大多是朋友们一起相聚玩耍,同时,被家人教导一些一技之长。
小时候家里特别热,我们常常先用一个星期时间把暑假作业做完,男孩子最喜欢和同龄人一起下河洗澡、爬树、摔“凹物”,但是过不了几天,家里大人就不放心了,上班的时候常常带着自己一起去。小时候,家人是医生,我被带到医院里,就像是一个小学徒,帮助处理医院里的一些琐碎杂事。那时人们对上学读书并不看重,能学到一技之长,长大后养活自己才是他们最看重的。现在想来,当时自己的朋友家里都有一技之长,有木匠、裁缝、修表匠,而各家家长都想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孩子们。有时,一些邻居的手艺特别好,家人还会特意让孩子多去邻居家玩,看自家孩子是否有兴趣学习。记得当时会写大字的人最受人尊重,为此我还特意去邻居家学习了一个暑假,天天练字。
当时,孩子们的娱乐最多的是下棋,或者看下棋。不论军棋还是象棋,都能引来众多观众,我常常看下棋看到晚上9点、10点,在棋局散场时才依依不舍地回家。此外,小人书当时对刚能认字读书的孩子们是一个很大的诱惑,记得当时一个星期最多有2分钱的零花钱,到书摊上用2分钱能看一天的小人书。而到朋友家里玩,如果能有几本没看过的小人书,那简直是最幸福的事。
20世纪60年代
捉鱼改善生活
讲述人:林先生(1965年出生)
上世纪60年代的人,家里兄弟姐妹很多,我家也不例外,六个孩子。那时我家住在农村,父母每天都去地里干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而我又是家里的老大,自然就肩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了。在我的记忆里,那个年代虽然很苦,但是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我读书时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时的我还是个农村娃,在我印象之中,假期作业很简单,每到放暑假,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帮忙干农活。
暑假的日子,正值七八月,也是割稻的农忙季节。大人们全上阵,小孩们也有分工,男孩子一般要下田参加割稻,或是帮忙晒谷,女孩子则是在家带弟弟妹妹搞后勤,或是接一些杂活补贴家用。
农村的孩子除了要带弟弟妹妹之外,还必须担当起为家庭分担压力的职责。那时候除了帮忙做农活外,还有个办法能贴补家用,那就是去村东边的河里摸鱼。这不仅有趣味,而且还能改善生活,家长也支持。
那时的河水清澈,有很多小鱼,弄个网子到村边的河里逮鱼,几个伙伴合作,每天能用网子网上几条小鱼,回到家里把小鱼洗净、煮上,那真是人间美味。
作为“60后”的我们这一代,回味少年时代的暑假生活,是在求生存、求乐趣中度过的,如今想来,依然值得怀念。
20世纪70年代
串门看小人书
讲述人:;刘先生(1975年出生)
我们那时候可没有当下孩童专属的游乐园,没有夏令营,但那时的我们依旧快乐无比,因为我们可以用自己独有的快乐享受着自己的暑假。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更没有补习班。在我的印象里,我都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和邻居家的孩子相约今天去这家串串,明天去那家走走。那时候很流行小人书,哪个小朋友拿本小人书,我们都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一看就是一上午。
当年的天气也没有现在这么热,不要说空调,记得小时候吊扇也是一个很奢侈的避暑品,为了降温,一般家庭都是在晌午饭后,把事先泡在井水里的西瓜拿出来切了,一家人聚在院里的树下吃西瓜,别提多开心了。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牛,等下午把牛赶到地方后,我和几个喜欢“探险”的小伙伴,就会到河边或者附近的小树林里,摸鱼虾、抓知了、摘瓜果,反正当时我和玩伴们只是想变着法地用各种方式给自己创造快乐。
由于当时父母都要忙地里或家里的农活,根本没有什么时间管我们,更没有时间去担心我会比别人少一技之长,输在起跑线上。他们顶多就是督促,假期要结束了,作业写完没?老师让练习的字写了没?在父母的多次督促下,我才会约上同学在一起“突击”写作业,有时候一天写好几十张的字,记得当时的效率非常高。现在的孩子真是辛苦,与他们相比,我们“70后”的暑假生活是最幸福的,作业不多,家长不管,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玩,是典型的“纯玩团”,享受的可是无拘无束的快乐暑期。
20世纪80年代
动画片伴成长
讲述人:亚楠(1984年出生)
家住市区汉阳路中段的亚楠是个“80后”,想起自己的暑期生活,亚楠还是意犹未尽。
没有电脑游戏陪伴的我们,童年大多是和很多的经典动画片、影视剧一起度过的,《变形金刚》、《机器猫》、《黑猫警长》、《足球小将》、《灌篮高手》、《小龙人》……太多了。直到现在我还能记得很多动画片的情节和主题曲,正是这些东西陪伴我们一直成长,所以现在有的时候我都在怀念着这些美好的东西。
我们小时候补习班开始盛行起来,但种类比较少,大都是语数外之类的,及早结束补习班后,我们还是有很多抱团玩游戏的时间。约上几个小伙伴,从早玩到晚,捉迷藏、弹玻璃球、踢足球什么游戏都玩。那时候小霸王游戏机也很流行,和同学一起玩魂斗罗、坦克大战、超级玛莉,玩上一整天都不腻。
到底是一开始花几天时间把暑假作业全做完,还是在开学前狂补作业?这是当时困扰我们唯一的问题。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候老师还布置我们要写几篇周记,看看历史名著写读后感,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暑假都会发一本《暑假天天练》,整整60页,上面语数英都有。直到今天,我对暑假结束的前两天突击补作业的情景还印象深刻。 回忆那时的暑假,似乎每个同龄人都有一样的感触。我们玩的简单,但很有意义;我们看的俗气,但很有影响力;我们吃的包装不华丽,但有很多乐趣;我们使用的简单、低级,但却很实际。一切的一切看似平常,却深深地刻在了“80后”童年回忆的道路上。
20世纪90年代
初中暑假开始奔波在路上
讲述人:沈心玥(1998年出生)
“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我就是那个姑娘。”在沈心玥看来,每当电视机里这熟悉的主题曲传出,她的暑假就被唤醒了。
“白天呆在家里看着暑期必备的《还珠格格》和《西游记》,在《武林外传》的爆笑里感悟,午后,吃着冰西瓜和冰棍,好像擁有了整个夏天。家后院有一口井,冬暖夏凉的井水比冰箱还好用,买来的西瓜放在井水里泡着,吃起来冰爽甘甜。倦了,蒲扇轻摇,屋外蝉鸣,我便缓缓睡去,任谁也不忍打搅享受夏天的孩子。”在沈心玥看来,小时候的暑假,闲逸舒适,没有太多压力,回想起来,好像只有美好。
“可是这种美好也只存在小时候,到了小学高年级,各种补习班就来了,刚开始只补习英语、数学,后来到了初中,就是物理、英语、数学和语文,每天都奔波在路上,连饭都是我妈给带着在车上吃的。”
沈心玥说,除了电视剧,她的暑假记忆里,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五毛钱的小布丁雪糕。“那个时候,每天都吃,现在再看见这个冷饮,依旧会想起暑假时光。”
时代在变,过暑假的方式也悄悄地在变。和小读者同时代的00后的暑假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1世纪00年代
兴趣班·新朋友
讲述人:;康一冉(2002年出生)
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我的暑假生活也随之到来,心里的一些小小愿望,希望能在暑假期间完成。当周围的小朋友在家长的督促下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的时候,我主动向爸妈要求说要学习英语,因为我很羡慕哥哥姐姐们说英语那种很神气的样子。而且时不时我也会模仿姐姐说一句“Thank you”,大家都夸我有学习英语的潜力。第一年学英语时觉得很新鲜,很好玩。慢慢地,我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希望在暑假的学习中,我的英语会“更上一层楼”。
每个小朋友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暑假生活,有学习画画的、有学弹钢琴的、还有学习轮滑的等,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参加这些兴趣班。我的暑假生活除了每天早上8点要去学习3个小时的英语外,其余时间用来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对于我来说,这个“so easy”。等到完成作业之后,爸妈也让在家里看电视和玩电脑,但有时间限制,爸妈说了,对眼睛不好,容易近视。虽然有时候觉得爸爸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但我觉得他们是因为爱我,所以才这样做的。
前两天,跟着爸妈去广场散步,看到好多小朋友在那里学习跳舞,而且邻居的小伙伴也在其中,这也激起了我学习舞蹈的兴趣。我让爸妈也给我报了名,以后每天晚上就能在广场上和其他小朋友一块跳舞了,真是棒极了!
虽然有时候感觉很累,但是也很快乐,因为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培养了兴趣爱好。是兴趣让我拥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认识了新的朋友。我相信通过一个暑假的不断学习,在新的一个学期里,我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我要大声地对自己说一声:“加油,康一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