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活动的有效开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互动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在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概括和提炼,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活动更具针对性、探析活动更具目标性。本文作者从提问活动有效开展的角度,从四个方面对当前提问活动开展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开展 粗浅思考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互动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推手”。教育实践学指出,有效提问,能够增强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针对性、强化师生互动性、提升教学深刻性。在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概括和提炼,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活动更具针对性、探析活动更具目标性。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将提问这一教学手段,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深入互动交流的“纽带”,作为教师深入教学、学生有序探知的“明灯”。这就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本人现从四个方面对当前提问活动开展进行简要论述。
  一、提问要具有针对性,促进学生掌握要义
  从心理学角度研析,可以发现,提问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象更加准确、更加全面的认知和掌握教材内容要义和丰富内涵。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中,不能根据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设置出有的放矢的提问内容,忽视提问活动的针对性特点,出现“无为而问”的现象,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研析教材内容,全面掌握教材要义。因此,教师应在全面深入研析教材内容基础上,针对教学重点、学习难点以及学生认知“卡壳处”,针对性地设置提问内容,有意而问,促进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探析活动,提高对教材内涵要义的掌握程度。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课教学中,教师课堂巡视发现初中生在探析“已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5x2 kx-6=0中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值”时产生疑惑,出现“卡壳”现象,教师采用提问手段,针对出现的问题,向学生提出“根据题意及要求,是否能判断出该问题解答时需要借助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学生结合该节课教材内容,认识到:“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的值”,此时,初中生恍然大悟,认识到探析过程中出现卡壳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从而在有效探析基础上,对该节课的教材要点认知更加深刻,掌握更加全面。
  二、提问要具有互动性,便于师生双边交流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共同实践、交流、互动活动,提问作为教学活动方式之一,同样要具有互动特性,促进和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深入互动交流。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中,忽视提问互动特性,提出问题后就交由学生完成,自己做“甩手掌柜”,不能发挥指导引导作用,导致提问效果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提问活动作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有效载体,在教师提问基础上,要围绕提问内容进行双边互动活动,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提问内容的解决活动。
  三、提问要具有启示性,利于学生深刻探析
  问题:如图所示,在Rt△ABC中,AD是其斜边BC上的一个高,DE⊥DF,并且DE和DF分别与AB、AC相交于点E和点F。
  求证:AF:AD=BE:BD。
  在上述问题讲解活动中,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问题探析解答活动。其解题过程如下:
  教师设置探究问题任务:“找出问题条件中存在的等量关系”、“该问题涉及哪些数学知识内容?”“解答该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探析问题条件内容,认为:“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运用”。
  教师根据解题要求,提问:“要求证AF:AD=BE:BD,需要借助于什么数学知识内容,建立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合作探析认为:“欲想证明AF:AD=BE:BD,只要证明△AFD∽△BED即可,根据问题条件,可以借助两组对应角相等即可得两三角形相似这一定理”。
  教师根据探析思路,提问:“要求证关于相似三角形方面的问题时,要采用什么方法解答?”
  学生思考分析,合作讨论,指出:“正确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以及判定定理”。
  通过上述解题过程研析可知,教师在此案例教学中,借助于提问活动的启示、指导作用,围绕解决问题的思路、解答问题的方法等重点环节,通过设置具有启示性的提问内容,引导初中生深入思考和探析,在深入细致的思考研析过程中,获得其解题思路和方法策略,提高其解题技能。
  由此可见,教师在提问手段的运用中,要摒弃传统的“为了提问而提问”的形式主义教学模式,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实情,设置具有启发性、启示性、点拨性的提问内容,能够让学生根据教师“有为而问”,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析活动,提高其学习实践效能。
  四、提问要具有循序性,推进教学深入开展
  笔者发现,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提问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随意性较大的提问现象,提问的内容要求过高或过低,不能按照教学活动进程、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提问活动。因此,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的实施进程中,要切实按照教材内容、教学进程、学习实际、课堂实情,设计循序渐进、逐步递进、贴近学情的提问内容,将全体学生都能够引入到思考、探析实践活动之中,并能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同频共振,推动教与学之间双边活动的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实施过程中,要深入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目标要求,将学生主体、能力培养等核心内容渗透其中,发挥提问活动的针对性、互动性、启示性和循序性特点,助推教与学双边活动高效开展,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许多教师可能对“黑箱法”感到陌生,在生物学教学中也忽视了该方法的教育价值。然而“黑箱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有着明显的独特作用。因此,本文从“黑箱法”的含义、必修教材中适用“黑箱法”的教学素材、“黑箱法”在典型案例中的运用举例等方面谈些粗浅的认识,以期与广大生物教师进行交流。  一、黑箱方法 
【内容提要】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敢于质疑,创新思维是学好语文的抓手。  【关键词】兴趣 习惯 质疑 思维  学习语文的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敢于质疑,创新思维是学好语文的抓手。  一、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于兴趣的重要性的论述,古有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有语言学家倪海曙:“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外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教学上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的教授作为最主要的核心工作,忽略了知识接收的主体是有思想、有选择能力的人而不是作为知识存储的机器。历史教学在传统的旧有教学模式下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下意识把自己只当作是一个“听众”,而历史作为一门文史类学科,其中包含大量的史实资料,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学会死记硬背知识点,而
散文现今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阅读教学以散文为主;写作教学大有散文化趋势;语文测试,散文阅读也几乎成为必选项目,并且历来都是阅读理解板块的重头戏,也是学生失分的大项。所以谈到这个课题,我不禁想起了今年为了高效地指导学生复习散文整理出的一份答题技巧指导资料。在研究中考考纲说明的基础上我对考点进行了梳理,形成提纲如下:  根据以上的提纲,我用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指导学生按类分点进行了散文阅读复习,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导向,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已成为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呢?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情感教育,创造和谐氛围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
【内容摘要】计算机在当下已经发展的很快了,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已经是每个人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目前,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评价机制、教学硬件方面,师资力量以及教材方面的现状,使得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如何搞好计算机的教学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 课程 方法  近年来,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而且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不是很好,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很淡,在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Wilkins(1972)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英语词汇是英语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学生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顺利进行听、说、读、写、译,就无法进行英语交流。因而,一般情况,教师会将词汇教学视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在各个校园吹开,各种教改新措施也是层出不穷,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新理念。所谓“有效性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可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春风依然迟迟吹不来,耗时低效仍然是聋校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虽然在学校接受了长时间大容量的学习,可是我们的学生依然难以用所学习的书面语言与常人进行很好地沟通和交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主渠道。因此,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思想品德课堂改革的首要目标。长期的教学实践使作者深深体会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其保持乐学状态,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质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学生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上则提倡:“课贵有问,问则思,思则得,得则行,行则成”。可见,不管是教还是学,疑和问都是进步成长的有益伙伴,作为教师,既要有疑的态度,更要有问的精神。而事实上,在当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问课艺术已成为教师最需掌握的一种能力,有问才会带来课堂的精彩。  所谓问课,就是通过他人或自己,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最佳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