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已经沉没于历史河流的书院却在全国范围内渐趋“复活”,但作为书院大省,河南书院的反应却稍嫌迟钝。河南在书院资源的开发上其实具有很多优势,书院的“复活”有很大的可行性。河南书院的“复活”也顺应河南经济文化发展的总战略目标,必定为河南省的软实力建设,提供社会原动力。
【关键词】河南书院;复活;可行性;途径
自光绪二十七年,书院改为学堂,书院教育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百余年,但近些年,已经沉没于历史河流的书院却在全国范围内渐趋“复活”。探究书院“复活”潮的背景,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西式学校教育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现代教育的工具性、竞争机制、批量式的培养模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担忧和不满;二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力的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引发了“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的潮流,同时在国内,也掀起了学“国学”的热潮。可以说国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传统“国学”情结的助燃,引发了书院“复活”热潮。
在全国书院纷纷“复活”的当下,河南书院的反应稍嫌迟钝。作为书院大省,河南历史上书院最多时将近三百所,其中盛极一时的不下二十所,特别是应天书院和嵩阳书院,二者与湖南的岳麓书院和江西的白鹿洞书院一起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而以应天为首。如今河南书院的现状并不太如人意,虽然重修重建的书院数量不算太少,但除嵩阳书院外,大多数书院都定位在旅游开发的层次上,而忽略了书院最有价值的教育功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对接上做的远远不够。
河南在书院资源的开发上其实具有很多优势,书院的“复活”有很大的可行性。第一,河南书院资源丰富,名声显赫。今河南的每个城市,在历史上都有几所书院,有些书院集聚的城市,甚至高达五十多所。像开封、商丘、洛阳等城市也曾因远负盛名的书院成为文化胜地。第二,书院教育体制完整、教育经验丰富,藏书多。河南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以应天和嵩阳两个书院为例)都有完备的教育体制、先进合理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融洽的师生关系、浓重的学风,这些都可以古为今用,为当代书院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对接上提供宝贵的教育经验。第三,河南历史底蕴丰厚,传统文化及习俗礼仪保留程度高。在河南历史上,无论是科技文化,还是儒学、道学、佛学、程朱理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性文化;抑或始祖、姓氏、名人等根脉文化,都是中华文明体系的核心和主体,长期引领着全国文化发展的潮流,成为当时中华文化的先进代表。在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东亚地区,河南的传统文化都是首屈一指的,河南人对传统文化及习俗礼仪的认知和保留程度也都是最高的。第四,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社会人士的推动。河南省近些年一直把由文化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大省,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书院建筑群的“复活”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书院的“复活”在目前来讲是很不容易的,就目前全国局势来看,多数书院只是“复”,并未真正“活”起来,更不必说“活”得有生机了。书院的“复活”不是简单的建筑的修复或重建,而是书院精神的真正回归,教育制度对社会作用的真正体现。河南书院的“复活”一方面需要向传统书院取经,借鉴传统书院的优点;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已经“复活”的或新兴的兄弟书院的成功经验。探索河南书院“复活”的有效途径,大致可从三大方面进行:
第一,书院的筹建和经费。河南书院的选址要因地制宜,对一些建筑尚存,遗址容易确定,周边环境雅致的书院,不妨仍在原址修复重建,这样既符合古代书院选址的规律,同时也可以利用书院的旅游资源,作为书院日常经费的支撑。对一些难以确定遗址,或者遗址被占用无法恢复的书院,可以另选址重建。重建时尽量靠近教育资源集中的地方,最好紧邻知名的大学,这样便于书院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恢复书院的教育功能。书院的经费的解决途径可以效仿中国文化书院、岳麓书院等的模式,通过旅游收入、收费办学、接受个人及社会资助等方式自筹。
第二,书院的组织形式、培养对象、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书院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各个书院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可以附属于高校,成为高校的二级学院,可以跟高校联姻,借用高校的师资,也可以独立于高校之外,完全自主。培养对象由组织形式而定,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可同时兼重经世致用和人格培养。
第三,书院的师资和教材问题。要解决师资问题,其中最为首要的是要为书院聘请德高望重的山长或院长,来影响整所书院的风格与走向,通过特色和人格魅力吸引更多的学者和受众。其次要成立基金会,专门用作邀请学者讲学及其它学术活动。另外要恢复传统书院“会讲”的形式,创设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从邀请学者会讲渐趋发展为吸引学者义讲。书院的教材除了选用传统书院与当代兄弟书院的优秀教材外,还要有自己的自编教材。书院可以成立由书院导师或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组成的编写组,根据学院特色,编写适合学院的特色教材。教材要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要兼重经世致用和君子人格培养,要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增加适合当代社会使用的礼仪课程。
传统书院的“复活”对河南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可以成为河南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基地和平台,提升河南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实力;可以为现有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一份有益的特色教育经验;可以与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为改善地区社会道德风尚作贡献;可以给学者们提供自由度较大的学术空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的学派,并带出一支青年学术队伍;还可以活跃一方经济,达到以文化促经济的目的。
书院的“复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顺应河南经济文化发展的总战略目标,必定为河南省的软实力建设,提供社会原动力。
参考文献:
[1] 贾宇.走在复兴路上的中国书院.光明日报,2011-08-22,15版.
[2] 张永恒.复旦探索恢复“书院文化”传统与现代如何对接. 人民日报海外版[N]. 2011-10-11.
[3] 徐光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教育出版
【关键词】河南书院;复活;可行性;途径
自光绪二十七年,书院改为学堂,书院教育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百余年,但近些年,已经沉没于历史河流的书院却在全国范围内渐趋“复活”。探究书院“复活”潮的背景,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西式学校教育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现代教育的工具性、竞争机制、批量式的培养模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担忧和不满;二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力的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引发了“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的潮流,同时在国内,也掀起了学“国学”的热潮。可以说国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传统“国学”情结的助燃,引发了书院“复活”热潮。
在全国书院纷纷“复活”的当下,河南书院的反应稍嫌迟钝。作为书院大省,河南历史上书院最多时将近三百所,其中盛极一时的不下二十所,特别是应天书院和嵩阳书院,二者与湖南的岳麓书院和江西的白鹿洞书院一起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而以应天为首。如今河南书院的现状并不太如人意,虽然重修重建的书院数量不算太少,但除嵩阳书院外,大多数书院都定位在旅游开发的层次上,而忽略了书院最有价值的教育功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对接上做的远远不够。
河南在书院资源的开发上其实具有很多优势,书院的“复活”有很大的可行性。第一,河南书院资源丰富,名声显赫。今河南的每个城市,在历史上都有几所书院,有些书院集聚的城市,甚至高达五十多所。像开封、商丘、洛阳等城市也曾因远负盛名的书院成为文化胜地。第二,书院教育体制完整、教育经验丰富,藏书多。河南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以应天和嵩阳两个书院为例)都有完备的教育体制、先进合理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融洽的师生关系、浓重的学风,这些都可以古为今用,为当代书院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对接上提供宝贵的教育经验。第三,河南历史底蕴丰厚,传统文化及习俗礼仪保留程度高。在河南历史上,无论是科技文化,还是儒学、道学、佛学、程朱理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性文化;抑或始祖、姓氏、名人等根脉文化,都是中华文明体系的核心和主体,长期引领着全国文化发展的潮流,成为当时中华文化的先进代表。在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东亚地区,河南的传统文化都是首屈一指的,河南人对传统文化及习俗礼仪的认知和保留程度也都是最高的。第四,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社会人士的推动。河南省近些年一直把由文化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大省,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书院建筑群的“复活”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书院的“复活”在目前来讲是很不容易的,就目前全国局势来看,多数书院只是“复”,并未真正“活”起来,更不必说“活”得有生机了。书院的“复活”不是简单的建筑的修复或重建,而是书院精神的真正回归,教育制度对社会作用的真正体现。河南书院的“复活”一方面需要向传统书院取经,借鉴传统书院的优点;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已经“复活”的或新兴的兄弟书院的成功经验。探索河南书院“复活”的有效途径,大致可从三大方面进行:
第一,书院的筹建和经费。河南书院的选址要因地制宜,对一些建筑尚存,遗址容易确定,周边环境雅致的书院,不妨仍在原址修复重建,这样既符合古代书院选址的规律,同时也可以利用书院的旅游资源,作为书院日常经费的支撑。对一些难以确定遗址,或者遗址被占用无法恢复的书院,可以另选址重建。重建时尽量靠近教育资源集中的地方,最好紧邻知名的大学,这样便于书院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恢复书院的教育功能。书院的经费的解决途径可以效仿中国文化书院、岳麓书院等的模式,通过旅游收入、收费办学、接受个人及社会资助等方式自筹。
第二,书院的组织形式、培养对象、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书院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各个书院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可以附属于高校,成为高校的二级学院,可以跟高校联姻,借用高校的师资,也可以独立于高校之外,完全自主。培养对象由组织形式而定,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可同时兼重经世致用和人格培养。
第三,书院的师资和教材问题。要解决师资问题,其中最为首要的是要为书院聘请德高望重的山长或院长,来影响整所书院的风格与走向,通过特色和人格魅力吸引更多的学者和受众。其次要成立基金会,专门用作邀请学者讲学及其它学术活动。另外要恢复传统书院“会讲”的形式,创设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从邀请学者会讲渐趋发展为吸引学者义讲。书院的教材除了选用传统书院与当代兄弟书院的优秀教材外,还要有自己的自编教材。书院可以成立由书院导师或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组成的编写组,根据学院特色,编写适合学院的特色教材。教材要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要兼重经世致用和君子人格培养,要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增加适合当代社会使用的礼仪课程。
传统书院的“复活”对河南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可以成为河南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基地和平台,提升河南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实力;可以为现有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一份有益的特色教育经验;可以与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为改善地区社会道德风尚作贡献;可以给学者们提供自由度较大的学术空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的学派,并带出一支青年学术队伍;还可以活跃一方经济,达到以文化促经济的目的。
书院的“复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顺应河南经济文化发展的总战略目标,必定为河南省的软实力建设,提供社会原动力。
参考文献:
[1] 贾宇.走在复兴路上的中国书院.光明日报,2011-08-22,15版.
[2] 张永恒.复旦探索恢复“书院文化”传统与现代如何对接. 人民日报海外版[N]. 2011-10-11.
[3] 徐光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