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从何处入手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id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课程,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教学呢?
  
  一、从学生的兴趣处入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当然,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
  案例一:《蟋蟀的住宅》
  师:从古到今,人类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工程,同学们能列举一些吗?
  生:紫禁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
  (课件出示:金字塔、万里长城、天坛……)
  师:这些工程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工程呢?
  生: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工程浩大……
  师:是啊,这些工程的确算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可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把蟋蟀小小的洞穴也称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了呢?下面请大家认真读文章,如果你认为称得上,那么请你找出依据来说服大家。
  【反思】一节课的开端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者以金字塔、万里长城、天坛等这些学生熟悉的伟大工程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先把蟋蟀的住宅跟这些伟大工程进行比较,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欲望,想弄清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个怎样的工程,居然被昆虫学家称为伟大的工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主动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二、从学生的疑难处入手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疑惑问题,一时难以决断。此时教者不必急于“仲裁”,而应巧妙引导,大胆放“口”,让学生各抒己见,各陈其由,学生会在论争中辨明是非,求得共识,形成结论。
  案例二:《李时珍夜宿古寺》
  文中有一段话这样写道:“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学生读后畅谈感受。
  生:从中可以看出李时珍是个很细心的人,他区别‘鹅肠草’和‘鸡肠草’时,你瞧,还‘端详了一阵’呢!
  生:(补充)他不止是看,而且还放在嘴里嚼嚼,对工作多负责呀!
  师:是的,李时珍亲自尝药草,还不怕有毒。
  生:(师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李时珍冒险尝药草,我觉得不值得!万一他被毒死了,不能再写《本草》了,又怎么为民造福呢?
  师: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们认为李时珍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争论了起来)
  生:我认为不值得,因为万一被毒死了,就不能再写《本草》了,也就不能为民造福啦。
  生:我也认为不值得,因为生命是可贵的,人应该珍惜一切生命,包括自己。
  生:我认为值得,因为只有亲自尝过,才能清楚地知道每种草药的药味、药性等,才能写得真实、具体,方便后人查阅。
  ……
  师:大家想想,李时珍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他这样做是为了给百姓治病,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而他冒着万一被毒死的危险尝药,为的就是可以换得他人的安全。
  【反思】“解决学生疑问的最好办法往往是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没有急于把答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争议和辩论,让不同的意见彼此交锋、碰撞、融合,最后,让学生通过唇枪舌战,明晰了思维,形成共识,认识到在自己生命会有危险与百姓的利益之间,李时珍选择了百姓的利益,李时珍一心想着百姓的高贵品质以及他严谨的态度让学生敬畏。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只要教师在“放口”让学生争议和辩论时导之有方,引之有道,学生的课堂争议就变成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和感悟的契机。
  
  三、从学生的肤浅处入手
  
  学生在感知和理解语句含义、课文中心等内容时,往往只满足于对词语的理解,而不深入体会词语在文中的妙处,对学习内容不能深入探究,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理解,让学生披文入境,进入课文作者预设的境界。
  案例三:王崧舟执教的《荷花》
  《荷花》中有这样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王老师在引导学生揣摩“冒”字的精妙时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冒”字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生:(纷纷回答)钻、长、穿、顶、抽……
  师:作者没有用“钻、长、抽……”而用“冒”,肯定有其独特的理解。再读一读这一节课文,体会一下怎样的长才叫“冒”?
  生:憋足了劲地长才叫“冒”。
  生:一下子钻出来才叫“冒”。
  生:这里的“冒”还指荷花面带笑容地钻出来,在荷叶丛中亭亭玉立。
  (学生相继回答:使劲地长;自豪地长;迫不及待地长;豪不犹豫地长……)
  师:体会得真好!这一个“冒”字把荷花写活了!大家想一想:白荷花长出来想干什么呢?(课件播放荷花)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象,然后把体会到的感受写下来。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姑娘,想看看世界是怎么样的。她看到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
  (学生相继回答:仿佛想跟同伴比美;进行时装表演;邀好友跳舞;跟飞过来的蜻蜓说话……)
  师:还有许多学生想跟白荷花说话,那就尽情地说给你的同学听吧。
  生:荷花姐姐,你真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碧绿的地毯上跳起了优美的芭蕾舞……
  【反思】王老师没有满足于学生对“冒”字字面的理解,而是紧扣“冒”字,引导学生诵读、比较、想象,深刻體会“冒”的形象生动,丰富内涵。与荷花“对话”,这样的教学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灵性的涌动、情感的流淌、个性的张扬,富有浓厚的情趣和韵味。长此训练下去,学生的语言何愁不扎实?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品德·生活(社会)”学科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以学生真实的生活事件为内容,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实施课程,属于“活动型综合课程”。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
只有发挥五大机制的联动作用,形成综合效应,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妙导激趣 融情于文”、“精设巧问 多元解读”、“启思导学 诵读文本”、“以生为本 筛选材料”、“拓展延伸 走出文本”等五方面是个性化阅读的整体策划。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整体策划;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如果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就只是一种“死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回访中,医院不断延伸、改进、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转变工作作风、更好服务于患者。“我是县中医院针灸科的彭强,李老您康复得咋样了?”“感觉还可以,没有哪里不舒服。”
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出台已一年有余。迄今贵州省查处了多少起“违规”案例?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加强全省党风政风监督工作?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会不会松懈?本刊记者
在现代国家,财政并非仅仅是“财”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政”的问题,正如亚当斯密所言,财政乃庶政之母,故有政必有财,财为政之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们从文本语言、形式、情感等多角度去感知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形成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决策保障、指明了法治路径。"法律是
高考政治主观题,依据设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不同类型试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归纳总结,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2010年的文科综合高考中,浙江卷和四川卷中都出现了作用类设问。浙江考生在这一题型中的得分率很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考生对这一题型的解题思路不清晰,是得分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今年的高考真题为例,谈谈作用类主观题的解题思路。  (2010 浙江卷 41)材料二:近年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得到了强化,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更加民主,教学手段更加先进。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出现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    现象一:过于强调合作,缺乏合理的指导    在很多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