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清蛋白本身是一种食物,即使“无效”也不会有什么危害。作为保健品,“或许有用,至少无害”,对于不差钱的健身爱好者们来说,具有足够的号召力。
婴儿奶粉的蛋白之争和“汞超标”事件,让人们又熟悉了一个名词:乳清蛋白。
其实乳清蛋白还经常被当作保健品销售,比如健身爱好者中风靡的“增肌粉”。如果把食品工业中的废水叫做“地沟水”的话,那么从乳清中提取的蛋白大概可以叫做“地沟蛋白”了。不过,工业技术的发展早已把乳清液变废为宝,乳清蛋白也早已优雅变身,成为了食用蛋白中的明星。
牛奶中的主要固体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在西方,牛奶的一大去向是做奶酪。在凝乳酶等物质的帮助下,牛奶中的酪蛋白互相聚集,成为固体从牛奶中“析”出来。而多数脂肪被白酪蛋白所包裹,也就一起成为了固体。这些固体就是奶酪。
把奶酪拿走之后,牛奶就变成了“乳清液”。乳糖的水溶性很好,基本上被留下了,在乳清液中的含量能占到一半左右。大部分蛋白质和脂肪变成奶酪走了,剩下的脂肪不到0.5%,蛋白不足1%,此外还有一些矿物质成分。传统上,这些东西引不起人们太多的兴趣,乳清液往往也就被直接排进了地沟。
食品工业总是在不断地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前进。乳清中的蛋白质不到1%,但是想想牛奶中蛋白质也不过3%,这些蛋白排入地沟还是挺可惜的。然而,要把这不足1%的蛋白从水中分离出来,且要去掉乳糖等其他成分,也不是一件易事。
这件事的峰回路转得益于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蛋白质可以在高酸性环境中带上正电,而在高碱性环境中带上负电。离子交换树脂是带电的介质,按照“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通过改变乳清液的酸碱度,可以让其中的蛋白质先吸附在树脂上,然后改变酸碱度再把它们“洗脱”下来,就得到了纯度提高的乳清蛋白。把这些提纯的乳清蛋白进行干燥,就得到了乳清蛋白粉。
膜分离技术则是利用不同成分之间分子大小的不同,先用“膜孔”大的微滤膜拦截下比蛋白质分子大的杂质,再用“膜孔”小的微滤膜拦下蛋白质。乳糖和矿物质都是小分子,会通过微滤膜而被除去。
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跟酸碱度密切相关。基本上各种食用蛋白在酸性环境中都会聚集沉淀。乳清蛋白是个异端,它在什么样的酸碱度下都能安然呆在水中。在饮料中加入蛋白质是增加饮料营养价值的一个方向,但是很多饮料是酸的,多数蛋白质都无法溶解。于是乳清蛋白大显身手,几乎在酸性蛋白饮料中一统天下。要开发新的蛋白质用于酸性饮料中,都需要把它作为模仿或者超越的对象。
乳清蛋白受人待见的原因还不仅仅是优异的溶解特性,它的“蛋白品质”也很优秀。用目前最通用的“消化校正氨基酸计分”来衡量,常用的食用蛋白中只有鸡蛋白、牛奶蛋白(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和分离大豆蛋白拿到了1.0的满分。其他的鸡肉猪肉牛肉都略有不如。而且由于胃中的酸度高,一般蛋白都会凝集下来,与消化液的混合就不那么充分,影响消化速度。而乳清蛋白不被影响,消化吸收的速度比其他蛋白要快。这对于大人来说倒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婴儿的消化系统还不完善,减轻消化负担也就很重要了。所以,婴儿配方奶粉需要提高乳清蛋白的比例。
人们在进行了高强度运动,尤其是健身运动之后,肌肉组织处于亢奋状态(同时也是一种“损伤”状态),如果此时供给大量的支链氨基酸,就有助于蛋白质合成以及更快地从“损伤状态”中恢复。正好乳清蛋白中含有大量的支链氨基酸, 而且它们可以被快速地消化吸收,到达肌肉组织。这就是乳清蛋白作为“增肌粉”理论基础。这种理论有一些实验数据的支持。乳清蛋白本身是一种食物,即使“无效”也不会有什么危害。作为保健品,“或许有用,至少无害”,对于不差钱的健身爱好者们来说,具有足够的号召力。
对大多数人来说,吃蛋白只是为了满足氨基酸的需求,乳清蛋白的那些“特别之处”也就显得并不是非常重要。消费价格昂贵的高纯度蛋白粉,也就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食物多样化,充足的蛋白质也就够了。
婴儿奶粉的蛋白之争和“汞超标”事件,让人们又熟悉了一个名词:乳清蛋白。
其实乳清蛋白还经常被当作保健品销售,比如健身爱好者中风靡的“增肌粉”。如果把食品工业中的废水叫做“地沟水”的话,那么从乳清中提取的蛋白大概可以叫做“地沟蛋白”了。不过,工业技术的发展早已把乳清液变废为宝,乳清蛋白也早已优雅变身,成为了食用蛋白中的明星。
牛奶中的主要固体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在西方,牛奶的一大去向是做奶酪。在凝乳酶等物质的帮助下,牛奶中的酪蛋白互相聚集,成为固体从牛奶中“析”出来。而多数脂肪被白酪蛋白所包裹,也就一起成为了固体。这些固体就是奶酪。
把奶酪拿走之后,牛奶就变成了“乳清液”。乳糖的水溶性很好,基本上被留下了,在乳清液中的含量能占到一半左右。大部分蛋白质和脂肪变成奶酪走了,剩下的脂肪不到0.5%,蛋白不足1%,此外还有一些矿物质成分。传统上,这些东西引不起人们太多的兴趣,乳清液往往也就被直接排进了地沟。
食品工业总是在不断地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前进。乳清中的蛋白质不到1%,但是想想牛奶中蛋白质也不过3%,这些蛋白排入地沟还是挺可惜的。然而,要把这不足1%的蛋白从水中分离出来,且要去掉乳糖等其他成分,也不是一件易事。
这件事的峰回路转得益于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蛋白质可以在高酸性环境中带上正电,而在高碱性环境中带上负电。离子交换树脂是带电的介质,按照“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通过改变乳清液的酸碱度,可以让其中的蛋白质先吸附在树脂上,然后改变酸碱度再把它们“洗脱”下来,就得到了纯度提高的乳清蛋白。把这些提纯的乳清蛋白进行干燥,就得到了乳清蛋白粉。
膜分离技术则是利用不同成分之间分子大小的不同,先用“膜孔”大的微滤膜拦截下比蛋白质分子大的杂质,再用“膜孔”小的微滤膜拦下蛋白质。乳糖和矿物质都是小分子,会通过微滤膜而被除去。
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跟酸碱度密切相关。基本上各种食用蛋白在酸性环境中都会聚集沉淀。乳清蛋白是个异端,它在什么样的酸碱度下都能安然呆在水中。在饮料中加入蛋白质是增加饮料营养价值的一个方向,但是很多饮料是酸的,多数蛋白质都无法溶解。于是乳清蛋白大显身手,几乎在酸性蛋白饮料中一统天下。要开发新的蛋白质用于酸性饮料中,都需要把它作为模仿或者超越的对象。
乳清蛋白受人待见的原因还不仅仅是优异的溶解特性,它的“蛋白品质”也很优秀。用目前最通用的“消化校正氨基酸计分”来衡量,常用的食用蛋白中只有鸡蛋白、牛奶蛋白(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和分离大豆蛋白拿到了1.0的满分。其他的鸡肉猪肉牛肉都略有不如。而且由于胃中的酸度高,一般蛋白都会凝集下来,与消化液的混合就不那么充分,影响消化速度。而乳清蛋白不被影响,消化吸收的速度比其他蛋白要快。这对于大人来说倒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婴儿的消化系统还不完善,减轻消化负担也就很重要了。所以,婴儿配方奶粉需要提高乳清蛋白的比例。
人们在进行了高强度运动,尤其是健身运动之后,肌肉组织处于亢奋状态(同时也是一种“损伤”状态),如果此时供给大量的支链氨基酸,就有助于蛋白质合成以及更快地从“损伤状态”中恢复。正好乳清蛋白中含有大量的支链氨基酸, 而且它们可以被快速地消化吸收,到达肌肉组织。这就是乳清蛋白作为“增肌粉”理论基础。这种理论有一些实验数据的支持。乳清蛋白本身是一种食物,即使“无效”也不会有什么危害。作为保健品,“或许有用,至少无害”,对于不差钱的健身爱好者们来说,具有足够的号召力。
对大多数人来说,吃蛋白只是为了满足氨基酸的需求,乳清蛋白的那些“特别之处”也就显得并不是非常重要。消费价格昂贵的高纯度蛋白粉,也就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食物多样化,充足的蛋白质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