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潍坊科技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成立于1999年6月,是在全国制造业复苏、机电一体化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响应国务院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号召,为适应山东省潍坊地区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而设置的实用型专业。目前,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校学生3 000余人,共75个班级。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设计、改造机电设备、工控装置的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绘制各种产品装配图及零件图,操作数控机床,具备安装、调试、使用普通数控机床技能的专科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有益尝试
2.1 制定较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组合计划本专业教学计划分为6大模块: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英语能力模块;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实践能力模块等。课程安排不仅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同时更加注重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创新”的原则。10年来,该专业教学计划在探索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课程安排更加注重职业性和实用性,如增加应用文写作、创新设计等选修课程,以后将逐步增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课程,使该专业教学逐渐走向职业化、尖端化和科学化。
2.2 组建一个合理、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为适应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于2000年成立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顾问成员由知名学者、企业高级工程师、机电技术专家和学院骨干教师组成,设置目的是为该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规划、教学计划的论证和制订、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向献计献策、把关方向。同时也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为该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围平台。
2.3 建立一支年富力强、具有凝聚力和专业水准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其中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6%;“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0%;拥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为30%。同时,还从知名企业外聘兼职教师,充实专业师资力量。
2.4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智能化、个性化教学。该专业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基本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自由融合。本专业教师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学转变提供成功的借鉴经验。如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数控技术等课程已经制作形象具体、结构系统的课件,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2.5 建立一批校内、外实训基地该专业在校内现有机械制图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高性能模拟电子实训室、高性能数字电子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材料与力学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等30多个实验实训室;校内实训中心占地3 000平方米,内有先进的数控机床13台、普通车床26台、铣床8台、磨床2台、牛头刨床2台;电气焊实训车间1个,内有交直流及氩弧焊机40台、气焊设施10套台。该专业实习实训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优化校内实训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实现与企业、政府部门联合、互利的双赢局面。
3 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思考
1)构建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为适应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教学计划的修改要求,加大电类及计算机类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占比重。2)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从培养目标与教学实际出发,联合著名高校和教育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专家齐心合力编写适合高职高专特点的专业教材以及与学院实验实训室设备相适应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以满足专业发展需要。3)加强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利用学院内实验设备和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本专业专任教师学习、实践,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4)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先进尖端技术的兴趣。
21世纪,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学科方向。21世纪的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以及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设计、开发、编程、操作的高级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潍坊科技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将紧紧抓住人才需求变化的大趋势,准确定位,严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紧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培养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
潍坊科技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成立于1999年6月,是在全国制造业复苏、机电一体化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响应国务院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号召,为适应山东省潍坊地区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而设置的实用型专业。目前,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校学生3 000余人,共75个班级。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设计、改造机电设备、工控装置的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绘制各种产品装配图及零件图,操作数控机床,具备安装、调试、使用普通数控机床技能的专科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有益尝试
2.1 制定较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组合计划本专业教学计划分为6大模块: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英语能力模块;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实践能力模块等。课程安排不仅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同时更加注重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创新”的原则。10年来,该专业教学计划在探索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课程安排更加注重职业性和实用性,如增加应用文写作、创新设计等选修课程,以后将逐步增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课程,使该专业教学逐渐走向职业化、尖端化和科学化。
2.2 组建一个合理、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为适应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于2000年成立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顾问成员由知名学者、企业高级工程师、机电技术专家和学院骨干教师组成,设置目的是为该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规划、教学计划的论证和制订、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向献计献策、把关方向。同时也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为该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围平台。
2.3 建立一支年富力强、具有凝聚力和专业水准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其中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6%;“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0%;拥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为30%。同时,还从知名企业外聘兼职教师,充实专业师资力量。
2.4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智能化、个性化教学。该专业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基本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自由融合。本专业教师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学转变提供成功的借鉴经验。如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数控技术等课程已经制作形象具体、结构系统的课件,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2.5 建立一批校内、外实训基地该专业在校内现有机械制图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高性能模拟电子实训室、高性能数字电子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材料与力学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等30多个实验实训室;校内实训中心占地3 000平方米,内有先进的数控机床13台、普通车床26台、铣床8台、磨床2台、牛头刨床2台;电气焊实训车间1个,内有交直流及氩弧焊机40台、气焊设施10套台。该专业实习实训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优化校内实训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实现与企业、政府部门联合、互利的双赢局面。
3 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思考
1)构建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为适应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教学计划的修改要求,加大电类及计算机类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占比重。2)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从培养目标与教学实际出发,联合著名高校和教育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专家齐心合力编写适合高职高专特点的专业教材以及与学院实验实训室设备相适应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以满足专业发展需要。3)加强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利用学院内实验设备和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本专业专任教师学习、实践,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4)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先进尖端技术的兴趣。
21世纪,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学科方向。21世纪的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以及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设计、开发、编程、操作的高级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潍坊科技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将紧紧抓住人才需求变化的大趋势,准确定位,严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紧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培养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