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电视散文《惠州西湖散怀》为例,对电视散文中的音画叙事策略作微观的剖析,以探讨电视散文片拍摄制作的方法,从中借鉴文学散文的叙事策略,使文学与电视叙事技巧相互影响,从而提升电视片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实力。
关键词:《惠州西湖散怀》; 画面;声音;意境
电视诗歌散文是一种电视与文学相结合的特殊表现方式,作为图文并茂的散文新品种和电视节目新品种,曾经在电视观众心目中留下难忘的印记。它不仅仅是单纯地播放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是用画面语言更具象地诠释文学内涵,在诗意中寻找美,在诗意中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这种电视表现形式,不仅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是一种灵魂的交流互动,对于平常人生也是一种淡雅悠远的慰藉。是在政治、经济、体育、娱乐等电视栏目之外,为电视人开辟的一个精耕细作的领域,为观众特设的一处安静风雅的心灵休憩之处,不仅为世间平凡生活带来一抹亮色,也为繁忙的人生增添一份悠然的情怀。在电视散文热播的十年中,推出了无数经典作品,电视片《惠州西湖散怀》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一,并且独具特色。
電视片《惠州西湖散怀》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是别具风格的。除了惠州西湖本身的优美景观之外,作品更多展示的是景观背后的人文底蕴。苏轼多首诗句在电视屏幕上的浮现,配着山水画的风景,隔着碧云烟波,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将观众的思绪转向遥远的宋代,诗句写出了东坡心中的忧愁和感到氤氲中的暖意不可追随的心愿,“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更抒发出东坡心中对世事不公的愤恨,《惠州西湖散怀》中这些精致却语意情深的诗句代替了冗长枯燥的平板讲述,平稳大气而又生动自然地撩拨起人们心弦。
《惠州西湖散怀》的画面影像美也达到了电视片的一个新境界。首先是画面中表现出来的浓郁的中国特色,烟岚、流水、拱桥,将唐宋风骨与明清烟雨像一幅幅水墨画般渲染开来。其次,画面构图、环境气氛、节奏韵律的和谐运用使情感抒发和内涵哲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相互渗透点染,不仅将画面的美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且用更涤透的内涵激活观众的思维。《惠州西湖散怀》中,每一个画面视觉效果都表达得超凡脱俗,伴着环湖遍开的紫荆花,有细碎的阳光从树的缝隙中穿过,轻轻的透出心中的灼痛,同时现出了惠州西湖的风云旧事,古老的文明又洋溢着现代的生活。使人们不禁感叹到人生如同流水一般。在极其静谧诗意的画面中演绎出动人心脾的艺术境界,激活观众的审美视觉。
《惠州西湖散怀》表现出的情感美是超越其他普通电视散文的又一亮点。行走在孤山之上的是今时的脚步,追寻的却是古人的情怀。苏东坡被贬时的情感依托来自朝云的忠贞相随,而当能够共同听琴赏月之人终于离开人间,苏轼内心的伤痛是无法描述的。片中展示了苏轼美丽的梦境:朝云涉水而来,裙衫尽湿,对苏轼的深情不舍令人心动,而苏轼为怜惜伊人,便在湖中筑堤以便佳人来赴梦中的约会,画面中朦胧闪现的蜿蜒的长堤如梦如幻,将这段人鬼情未了的生死爱情故事演绎得如泣如诉。片子以情叙事,以情感人,充分激发观众的审美愉悦感。最后片中带着一腔悲情的苏轼最终体会到了“结束一段故事,是为开始另一段故事”的人生哲理,还使得本片充满了哲理意蕴。
《惠州西湖散怀》中背景音乐的设置也是起到好处的,优美的古乐器和略带悲伤感觉的长歌给观众们创造了一个梦幻境界,在悠远抒情的背景音乐里缓缓响起的解说,如一行行云流水般自然。尤其是其中宋词的朗诵功底深厚,意蕴绵长。和谐优美的声音效果不仅对语义的传达起到了强化和美化的作用,还用解说者深厚的情感拉近观众们的心,使电视片《惠州西湖散怀》的“美”得到了再次升华。
精心拍摄的的画面,展现出不凡的视觉效果,使观众们享受到视觉上的一场盛宴;精心配制的音乐,使观众的品味到听觉上的丰盛大餐,使观众更深层次的感受到《惠州西湖散怀》的意境美与情感美。这样,不仅使得苏轼千年前的诗句与情感仍然能在今日流传,而且好的电视片也摆脱“播出一遍即永久封存”的套路,能够在多年后仍然具有顽强生命力与长久的可观性。
当然,这部诗歌散文在后期制作上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所限,现在看来还略显粗糙,在配音解说的风格上也有些“混搭”,还不够完美,但是,因为制作者使观众们通过声音与画面的融合去理解了那遮蔽在想象中的意境美,所以《惠州西湖散怀》仍然不失为画面美、音韵美与诗韵美结合的佳作。
电视散文曾经的繁荣为文学散文和电视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虽然这个纯文学栏目已从中央三套撤出,但是作为一名电视制作人,还是有必要研究优秀的电视散文片,从中借鉴文学散文的叙事策略,使文学与电视叙事技巧相互结合,从而拍摄出更有文化底蕴、更具艺术性和生命力的电视片。
参考文献:
[1]崔 敬.电视诗歌散文的意象之美——观央视《电视诗歌散文》有感[J].中国电视,2007(02).
[2]力小鲲.电视散文的特征与本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5).
(作者简介:王靖远(1991.1-),男,河北沧州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专业。)
关键词:《惠州西湖散怀》; 画面;声音;意境
电视诗歌散文是一种电视与文学相结合的特殊表现方式,作为图文并茂的散文新品种和电视节目新品种,曾经在电视观众心目中留下难忘的印记。它不仅仅是单纯地播放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是用画面语言更具象地诠释文学内涵,在诗意中寻找美,在诗意中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这种电视表现形式,不仅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是一种灵魂的交流互动,对于平常人生也是一种淡雅悠远的慰藉。是在政治、经济、体育、娱乐等电视栏目之外,为电视人开辟的一个精耕细作的领域,为观众特设的一处安静风雅的心灵休憩之处,不仅为世间平凡生活带来一抹亮色,也为繁忙的人生增添一份悠然的情怀。在电视散文热播的十年中,推出了无数经典作品,电视片《惠州西湖散怀》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一,并且独具特色。
電视片《惠州西湖散怀》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是别具风格的。除了惠州西湖本身的优美景观之外,作品更多展示的是景观背后的人文底蕴。苏轼多首诗句在电视屏幕上的浮现,配着山水画的风景,隔着碧云烟波,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将观众的思绪转向遥远的宋代,诗句写出了东坡心中的忧愁和感到氤氲中的暖意不可追随的心愿,“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更抒发出东坡心中对世事不公的愤恨,《惠州西湖散怀》中这些精致却语意情深的诗句代替了冗长枯燥的平板讲述,平稳大气而又生动自然地撩拨起人们心弦。
《惠州西湖散怀》的画面影像美也达到了电视片的一个新境界。首先是画面中表现出来的浓郁的中国特色,烟岚、流水、拱桥,将唐宋风骨与明清烟雨像一幅幅水墨画般渲染开来。其次,画面构图、环境气氛、节奏韵律的和谐运用使情感抒发和内涵哲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相互渗透点染,不仅将画面的美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且用更涤透的内涵激活观众的思维。《惠州西湖散怀》中,每一个画面视觉效果都表达得超凡脱俗,伴着环湖遍开的紫荆花,有细碎的阳光从树的缝隙中穿过,轻轻的透出心中的灼痛,同时现出了惠州西湖的风云旧事,古老的文明又洋溢着现代的生活。使人们不禁感叹到人生如同流水一般。在极其静谧诗意的画面中演绎出动人心脾的艺术境界,激活观众的审美视觉。
《惠州西湖散怀》表现出的情感美是超越其他普通电视散文的又一亮点。行走在孤山之上的是今时的脚步,追寻的却是古人的情怀。苏东坡被贬时的情感依托来自朝云的忠贞相随,而当能够共同听琴赏月之人终于离开人间,苏轼内心的伤痛是无法描述的。片中展示了苏轼美丽的梦境:朝云涉水而来,裙衫尽湿,对苏轼的深情不舍令人心动,而苏轼为怜惜伊人,便在湖中筑堤以便佳人来赴梦中的约会,画面中朦胧闪现的蜿蜒的长堤如梦如幻,将这段人鬼情未了的生死爱情故事演绎得如泣如诉。片子以情叙事,以情感人,充分激发观众的审美愉悦感。最后片中带着一腔悲情的苏轼最终体会到了“结束一段故事,是为开始另一段故事”的人生哲理,还使得本片充满了哲理意蕴。
《惠州西湖散怀》中背景音乐的设置也是起到好处的,优美的古乐器和略带悲伤感觉的长歌给观众们创造了一个梦幻境界,在悠远抒情的背景音乐里缓缓响起的解说,如一行行云流水般自然。尤其是其中宋词的朗诵功底深厚,意蕴绵长。和谐优美的声音效果不仅对语义的传达起到了强化和美化的作用,还用解说者深厚的情感拉近观众们的心,使电视片《惠州西湖散怀》的“美”得到了再次升华。
精心拍摄的的画面,展现出不凡的视觉效果,使观众们享受到视觉上的一场盛宴;精心配制的音乐,使观众的品味到听觉上的丰盛大餐,使观众更深层次的感受到《惠州西湖散怀》的意境美与情感美。这样,不仅使得苏轼千年前的诗句与情感仍然能在今日流传,而且好的电视片也摆脱“播出一遍即永久封存”的套路,能够在多年后仍然具有顽强生命力与长久的可观性。
当然,这部诗歌散文在后期制作上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所限,现在看来还略显粗糙,在配音解说的风格上也有些“混搭”,还不够完美,但是,因为制作者使观众们通过声音与画面的融合去理解了那遮蔽在想象中的意境美,所以《惠州西湖散怀》仍然不失为画面美、音韵美与诗韵美结合的佳作。
电视散文曾经的繁荣为文学散文和电视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虽然这个纯文学栏目已从中央三套撤出,但是作为一名电视制作人,还是有必要研究优秀的电视散文片,从中借鉴文学散文的叙事策略,使文学与电视叙事技巧相互结合,从而拍摄出更有文化底蕴、更具艺术性和生命力的电视片。
参考文献:
[1]崔 敬.电视诗歌散文的意象之美——观央视《电视诗歌散文》有感[J].中国电视,2007(02).
[2]力小鲲.电视散文的特征与本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5).
(作者简介:王靖远(1991.1-),男,河北沧州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