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存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改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一种汽车叫概念车,设计理念很超前,但是99%的概念车最终仅仅是一个概念,没有实际生产投入市场。有一种改革叫课改,教学理念很先进,但是课改往往最终仅仅是空喊了一些口号,没有实际转化为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改中催生出来的有效实践经验并不多,到底如何完完全全的落实新课改理念,形神具备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需要中学一线语文教师不断的思考与探索。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书与育人的矛盾
新课改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书——传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育人——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弱化传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丢失中学语文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不能过度倾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教书与育人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在语文课堂教学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渗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切不可独立的来看待。
(二)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矛盾
新课程旗帜鲜明提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大胆延伸,不断拓展,不少语文课堂迁移拓展的 “度”把握不住,常常出现脱离教学目标的跑题现象。
(三)教和学的矛盾
新课程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此全面取替过去课堂上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但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到底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成了课堂教学的矛盾。往往教师讲的过多,变成了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的过多,自主变成了自由,浪费教学学时,学习效率不高。
(四)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矛盾
板书和多媒体都是教学手段,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多媒体是一把 “双刃剑”: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相比。但另一方面多媒体提供的直观画面也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文学习的特点背道而驰。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语文学习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像。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即学生的想象,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
三、对策
(一)我们要明确自己在“教什么”和“怎样教”
首先教的要是语文的内容,要从语文的角度实施教学。前面提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乱耕人家的天,荒了自家的园”的现象,语文课被上成了政治课或思品课,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教学设计要突出学习的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做好取舍工作,围绕学习目标,抓住主要的内容。再次教学内容要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语文课程,是因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受目标的规限和指引。第四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或研制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心中有学生”首先就体现在这一点上,这是真正的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使用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自己的学生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这是一堂语文好课的最高境界。
(二)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里的“帮助”必须注意两种情况:一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决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二就是一定要避免出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袖手旁观的现象。这种“提供帮助” 的精神,叶圣陶先生称之为“嚼饭哺人”,胡适先生称之为“度人金针”。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
笔者以为这种“帮助”的内涵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
其一,要帮助学生激发起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效率毫无疑问在一种心理感到安全,思想自由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高亢的状态下才会达到最高。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考察的内容,就是课堂的教育氛围和环境:教师会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情景,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氛围。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
其二,要帮助引导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彻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方式。
(三)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一是研究课本。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生。
四、结束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中学语文课改迫在眉睫,始于足下。
(作者简介:刘红叶(1983.7-),女,大学本科,辽宁人,中教二级,伊春市伊春区第六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刘玉兰(1965.12-),女,大专,山东济南人,小教高级,双鸭山市友谊县第一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改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一种汽车叫概念车,设计理念很超前,但是99%的概念车最终仅仅是一个概念,没有实际生产投入市场。有一种改革叫课改,教学理念很先进,但是课改往往最终仅仅是空喊了一些口号,没有实际转化为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改中催生出来的有效实践经验并不多,到底如何完完全全的落实新课改理念,形神具备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需要中学一线语文教师不断的思考与探索。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书与育人的矛盾
新课改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书——传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育人——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弱化传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丢失中学语文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不能过度倾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教书与育人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在语文课堂教学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渗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切不可独立的来看待。
(二)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矛盾
新课程旗帜鲜明提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大胆延伸,不断拓展,不少语文课堂迁移拓展的 “度”把握不住,常常出现脱离教学目标的跑题现象。
(三)教和学的矛盾
新课程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此全面取替过去课堂上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但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到底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成了课堂教学的矛盾。往往教师讲的过多,变成了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的过多,自主变成了自由,浪费教学学时,学习效率不高。
(四)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矛盾
板书和多媒体都是教学手段,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多媒体是一把 “双刃剑”: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相比。但另一方面多媒体提供的直观画面也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文学习的特点背道而驰。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语文学习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像。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即学生的想象,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
三、对策
(一)我们要明确自己在“教什么”和“怎样教”
首先教的要是语文的内容,要从语文的角度实施教学。前面提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乱耕人家的天,荒了自家的园”的现象,语文课被上成了政治课或思品课,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教学设计要突出学习的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做好取舍工作,围绕学习目标,抓住主要的内容。再次教学内容要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语文课程,是因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受目标的规限和指引。第四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或研制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心中有学生”首先就体现在这一点上,这是真正的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使用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自己的学生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这是一堂语文好课的最高境界。
(二)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里的“帮助”必须注意两种情况:一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决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二就是一定要避免出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袖手旁观的现象。这种“提供帮助” 的精神,叶圣陶先生称之为“嚼饭哺人”,胡适先生称之为“度人金针”。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
笔者以为这种“帮助”的内涵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
其一,要帮助学生激发起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效率毫无疑问在一种心理感到安全,思想自由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高亢的状态下才会达到最高。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考察的内容,就是课堂的教育氛围和环境:教师会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情景,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氛围。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
其二,要帮助引导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彻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方式。
(三)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一是研究课本。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生。
四、结束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中学语文课改迫在眉睫,始于足下。
(作者简介:刘红叶(1983.7-),女,大学本科,辽宁人,中教二级,伊春市伊春区第六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刘玉兰(1965.12-),女,大专,山东济南人,小教高级,双鸭山市友谊县第一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