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所以如果要出一趟远门那是非常难的。古人常说如果一个人要成就大事,必须先要磨练自己,怎么磨练呢?那便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不是一件什么困难的事,可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一个人能走上万里路,便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
在古代,有些人是一辈子都不会出远门的,但有些人则一定要出行,这些人包括了当官的,商人和上京去赶考的士人等等,那么古人如果要出行,首先面对的便是三大问题:第一个是安全问题,首先表现在跋山涉水的艰险上,走过那些高山陡岭,密林沼泽,不但有受伤等危险,而且还可能会有猛兽毒蛇之类的麻烦。如果坐船,那危险系数更高,古代船只的安全措施基本可以无视,如果碰上海啸大浪之类的,那就只能祈祷船夫的经验能起到作用了。翻船溺水的事例在古代实在太多,《宋会要辑稿·食货》中的根据镇江当地官府的官方统计,在镇江的江面上,短短三年的时间,便翻船多达五百多艘,溺死的人数在船只的十倍以上。
第二个问题是人。这个问题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言不通,虽然京城是说的官话,但没到京城之前,各地的人们都是说的各地方言,古代是没有普通话的,语言不通,会带来诸多的不便,也会引起很多误会。第二个层面是古人出远门,风餐露宿那是非常正常的,如果身体防疫系统不是很强大,在路途上生病了,那是一种很堪忧的情况。第三个层面是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古人和我们确实差不多,有人做骗子,也有人做山贼,出远门如果碰上这两类人,那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第三个问题是地方保护主义,这个问题是紧随着前两个问题而来的,如果你生病了,被打劫了,被骗了,或者和当地人起了冲突争执之类,不难想象,当地的人们和官府是不会太给面子的,他们维护的偏袒的肯定还是自己的老乡和自己的乡民。
行路既然如此之难,如果真要出远门,那唯一的办法便是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路途上什么情况都要估计到,我们可以举我国古代宋朝为例,一则宋朝是历代王朝中商业最为活跃的,二则是因为宋朝是历代王朝中去京城赶考人数最多的,所以非常具有代表性,宋朝人如果准备出门,首先要细心准备的便是行李。
宋朝的行李又叫作行装或行囊,行李中有三件必备物品,换洗衣物,伞,药品。先说换洗衣物,宋朝可是没有水泥马路的,不会一尘不染,最高级的也就是石板路,大多数还是泥地,你出门在外,不用一天的时间便会全身脏兮兮的,所以换洗衣物排在首位,有钱的便可以多备用几套,钱少的便只备用一套。
其次是伞,宋朝也没有天气预报,出门看天也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经常出门在外的商人看天可能会准一点,那些关上门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秀才们,估计基本是不会看天的,所以伞是有备无患的,伞不光是遮雨,还可以遮太阳,比如《默记》中便记载了王安石一个出远门的笑话。话说年青的王安石要去某地当官,他还算家境比较小康的,可以骑驴出远门,而且还雇了一个小仆人,两人经过一座野山,当时正是盛夏,太阳非常毒辣,仆人便给王安石撑伞遮太阳,王安石很幽默地说:“不用,不用!我这人生来脾气倔,下辈子投胎应该是头牛,肯定将来是要在太阳底下耕田的,不如现在趁早习惯一下。”
最后是药品了,谁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身,平日在家偶尔也会有个小病小痛,出门在外,短衣少食,担惊受怕的,便更容易生病了,宋朝人必备的药品有几种,一种是叫小半夏汤的药品,用半夏和姜等中草药磨成粉带在身上,咳嗽有痰了,呕吐反胃了,心闷气喘了,便可以拿出来冲热水喝。其余还有制成小药丸的,如枳实丸、神功丸等等。
俗话说没钱寸步难行,行李准备妥当之后,便要开始筹措旅费,在宋朝,筹措旅费有几条途径,如果家里有富亲戚之类的,可找他们借钱,如果没有,就可能要去借高利贷,这是下策了,但借贷旅费在宋朝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记载中很常见。
最后临行时,宋朝人还有一个习俗,便是拜神求平安,从记载上来看,宋朝管理行路的神仙有两类,一类是陆地上的,一类是水路上的,陆地上的神仙有梓潼神,五通神,紫姑神等等,水路上有天妃,龙王等等。这个按照地域风俗的不同,拜的神仙也不同,如宋朝的西北人和四川人,便喜欢拜梓潼神,南方人喜欢拜五通神。
经过前期这些细致的准备工作之后,再择一个良辰吉日,便可以真正出行了,在路途上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奈,还是精彩?无从得知,但历史上记载中很多杰出的商人,政治家,文学家等等,他们很多便是从行路这一步开始做起的,走出他们的家乡,也走出了他们的世界。
编辑/姚晟
在古代,有些人是一辈子都不会出远门的,但有些人则一定要出行,这些人包括了当官的,商人和上京去赶考的士人等等,那么古人如果要出行,首先面对的便是三大问题:第一个是安全问题,首先表现在跋山涉水的艰险上,走过那些高山陡岭,密林沼泽,不但有受伤等危险,而且还可能会有猛兽毒蛇之类的麻烦。如果坐船,那危险系数更高,古代船只的安全措施基本可以无视,如果碰上海啸大浪之类的,那就只能祈祷船夫的经验能起到作用了。翻船溺水的事例在古代实在太多,《宋会要辑稿·食货》中的根据镇江当地官府的官方统计,在镇江的江面上,短短三年的时间,便翻船多达五百多艘,溺死的人数在船只的十倍以上。
第二个问题是人。这个问题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言不通,虽然京城是说的官话,但没到京城之前,各地的人们都是说的各地方言,古代是没有普通话的,语言不通,会带来诸多的不便,也会引起很多误会。第二个层面是古人出远门,风餐露宿那是非常正常的,如果身体防疫系统不是很强大,在路途上生病了,那是一种很堪忧的情况。第三个层面是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古人和我们确实差不多,有人做骗子,也有人做山贼,出远门如果碰上这两类人,那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第三个问题是地方保护主义,这个问题是紧随着前两个问题而来的,如果你生病了,被打劫了,被骗了,或者和当地人起了冲突争执之类,不难想象,当地的人们和官府是不会太给面子的,他们维护的偏袒的肯定还是自己的老乡和自己的乡民。
行路既然如此之难,如果真要出远门,那唯一的办法便是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路途上什么情况都要估计到,我们可以举我国古代宋朝为例,一则宋朝是历代王朝中商业最为活跃的,二则是因为宋朝是历代王朝中去京城赶考人数最多的,所以非常具有代表性,宋朝人如果准备出门,首先要细心准备的便是行李。
宋朝的行李又叫作行装或行囊,行李中有三件必备物品,换洗衣物,伞,药品。先说换洗衣物,宋朝可是没有水泥马路的,不会一尘不染,最高级的也就是石板路,大多数还是泥地,你出门在外,不用一天的时间便会全身脏兮兮的,所以换洗衣物排在首位,有钱的便可以多备用几套,钱少的便只备用一套。
其次是伞,宋朝也没有天气预报,出门看天也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经常出门在外的商人看天可能会准一点,那些关上门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秀才们,估计基本是不会看天的,所以伞是有备无患的,伞不光是遮雨,还可以遮太阳,比如《默记》中便记载了王安石一个出远门的笑话。话说年青的王安石要去某地当官,他还算家境比较小康的,可以骑驴出远门,而且还雇了一个小仆人,两人经过一座野山,当时正是盛夏,太阳非常毒辣,仆人便给王安石撑伞遮太阳,王安石很幽默地说:“不用,不用!我这人生来脾气倔,下辈子投胎应该是头牛,肯定将来是要在太阳底下耕田的,不如现在趁早习惯一下。”
最后是药品了,谁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身,平日在家偶尔也会有个小病小痛,出门在外,短衣少食,担惊受怕的,便更容易生病了,宋朝人必备的药品有几种,一种是叫小半夏汤的药品,用半夏和姜等中草药磨成粉带在身上,咳嗽有痰了,呕吐反胃了,心闷气喘了,便可以拿出来冲热水喝。其余还有制成小药丸的,如枳实丸、神功丸等等。
俗话说没钱寸步难行,行李准备妥当之后,便要开始筹措旅费,在宋朝,筹措旅费有几条途径,如果家里有富亲戚之类的,可找他们借钱,如果没有,就可能要去借高利贷,这是下策了,但借贷旅费在宋朝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记载中很常见。
最后临行时,宋朝人还有一个习俗,便是拜神求平安,从记载上来看,宋朝管理行路的神仙有两类,一类是陆地上的,一类是水路上的,陆地上的神仙有梓潼神,五通神,紫姑神等等,水路上有天妃,龙王等等。这个按照地域风俗的不同,拜的神仙也不同,如宋朝的西北人和四川人,便喜欢拜梓潼神,南方人喜欢拜五通神。
经过前期这些细致的准备工作之后,再择一个良辰吉日,便可以真正出行了,在路途上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奈,还是精彩?无从得知,但历史上记载中很多杰出的商人,政治家,文学家等等,他们很多便是从行路这一步开始做起的,走出他们的家乡,也走出了他们的世界。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