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讨论与唯物史观深度思维培育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984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概念讨论,是近年来国内外历史课程改革“思维转向”趋势下的产物.大概念的本质就是历史观,对它的认识可以按照一阶概念、二阶概念和大概念的结构来进行.大概念不仅能够解释历史学科中的二阶概念,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起到整合历史知识的作用.就中国中学历史教学实际而言,唯物史观就是历史学科的大概念.唯物史观不仅能够培育学生因果探究、历时性观察、实践检验认识和整体史观等历史学科深度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个人在历史中的意义,进而培育其世界观和人生观.
其他文献
南北朝时期,形成北强南弱的趋势,最终北方统一南方.隋朝暂短而“兴盛”.在各民族文化相互整合的基础上,唐朝出现中华文明的一个高峰期.南北对峙,南方为何处于劣势;孝文帝改革的副作用是什么;隋朝为何能盛极一时;唐朝如何管理西北地区,本文即就其中关键问题,略做梳理.
通过辨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主体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明确的指向性.无论是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主体都只能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而绝不可能是资产阶级和各种敌对分子.明确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主体,对于我们准确宣传马克思主义,最大限度地凝聚中国力量,广泛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以知识为主要竞争力的新时代背景下,终身学习与劳动教育的时代定位相同、目标追求一致,并且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匹配为二者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紧密联系提供了必要前提.劳动教育不仅是促使终身学习理念真正落地的重要载体,还是提升终身学习技能的必由之路.创设积极的劳动教学氛围、确保劳动实践活动“质”与“量”相结合、构建多维度视角下的一体化劳动教育内容,是在助力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同时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有效路径.
近代英国传教士以在华传播西学的主导者自居,积极推动晚清中国教育改革,李提摩太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位.面对当时中国危难的时局和蒙昧的民众,李提摩太通过发展教育的方式来挽救中国的时局和民众.他通过结交清政府的官员、著书、译著,以及出版报刊和参与学会等途径提出改革清末中国教育的主张:建立现代学校,变通教育章程,并借助山西大学堂的建立直接参与中国的新式教育运动.然而李提摩太参与的“西学东渐”因受制于其自身的宗教价值观和强烈的传教使命感,使得他对英国教育思想传播的客观效果与其主观愿望并不完全一致.
3-6世纪中国与欧洲的历史发展有诸多相似之处,但7世纪以后,中欧历史的对应性戛然而止.这缘于中国历史道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孕育与在隋唐时期的形成.西魏、北周、隋、唐统治集团的延续保证了政治路线的连续性.在这一基础上,唐太宗与武则天的用人方针推进了统治集团的自我更新.隋唐制度溯源于南北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制度精神是对既有制度的严格实行而非轻易改易.隋唐虽然经由东都洛阳及大运河的营建,重构大一统之局,但这仍是以继承南北朝地缘格局为前提.本文拟在前贤研究基础上,从东西方历史道路的比较视野出发,从统治集团、制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共生理论内涵及实践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当前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审视:共生单元弱化,各级课程建设人员结构不合理;共生模式欠优,各级课程建设人员间共生互惠机制未建立;共生界面受阻,校、家、社三方不协同;共生环境不良,体育考试制度不健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强化共生单元,优化各级课程建设人员结构;优化共生模式,建立共生互惠机制;疏通共生界面,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完善共生环境,健全体育考试制度.
史铁生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初因《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等作品受到广泛关注.关于他创作的评论和研究,也是从这一时期逐渐展开.但直到今日,我们都很难把史铁生的创作进行“归类”.任何简单、粗陋的分类,必然会遮蔽他灵魂深处散发出的独特而深邃的思想、精神之光.多年以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认知为中心去“安放”史铁生及其写作.其实,他从创作之初就对自己有明确的精神定位,他对人类困境的书写,是一场持续的寻根之旅,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根”和“寻根”的路
根据课标“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思路,尝试运用大概念的教学理念,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整合,以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有深度的历史认知.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课和第7课进行了整合教学,围绕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三大要害问题——人事、行政与赋役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以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玄宗等统治时期在这三方面的政策制度及其实施为主要脉络,将制度建设、社会发展、民族关系等内容有机融合,置入历史情境,进行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本文尝试以“甘蔗”为小切口,带领学生从甘蔗的世界之旅,领会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的各方面表现;引领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从而观察新航路开辟之后的“大历史”.
本文从课程意义上的单元教学理念和特征,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历史研究的特性入手,提出了单元教学与史学编纂范式的相容性和适切性.论述了大历史的学术观念与大单元的教材框架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阐释一般课程意义上单元整体架构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单位和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在此前提下,进一步从历史课程单元教学的特征、单元内容的整合、单元学习的机理等方面,论述了单元教学在历史学科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方面的价值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