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群众工作环境的新变化和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会说话、说好话是现今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是与群众沟通交流得民心的桥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善用文字和语言,说群众听得懂的话,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说群众语言”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习近平 语言 艺术
作者简介:刘笑添,中共赣州市委党校,副教授;刘玉,中共赣州市委党校,助教。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9-216-0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和地点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群众所需所盼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辨性、平易近人的大众化、砥砺前行的坚定性、从严治吏的坚决性,折射出了严谨的党风、文风、政风,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赢得了外国的尊重、鞭策激励了党员领导干部。
一、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向习近平学习语言的艺术
(一)掌握说话的艺术、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一个领导干部称不称职、优秀与否不在于他创造了多少政绩,不在于他结交了多少达官政客,而在于为群众谋了多大的福祉、结交了多少草根朋友。领导干部必备素质除了能够上传下达、处理职务所对应的事物等,还包括能不能说群众听得懂的话,将党的大政方针、政策要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语言传达给群众,让群众自觉领会践行。如果党员领导干部总是打官腔、模棱两可地回应群众诉求、言辞闪烁地推卸责任,说些百姓听不懂的大话、胡话、官话,遇到问题时群众必定不会相应,处理群众事件、突发事件必定会孤立无援。
(二)目前部分领导干部不懂得语言的艺术、说话的技巧,“雷语”、“失语”现象时常发生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就指出了一些干部说话存在的问题,他说:“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呈现,也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体现,领导干部如何说话、具备什么样的文风,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群众对于该领导的形象和对整个执政党的看法。温州动车事故时,铁道部发言人竟然说出“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种话,引爆了当年的网民跟帖模仿;苏州信访局某领导爆出“警察不打人,养警察干吗”的言论,让一直存在与群众心中供人民反映诉求,谋求公平正义的信访局形象轰然倒塌……这些都让我们不禁反思,我们到底还有多少领导还没有‘学会说话’?是追责不够、教育不够还是领导本身的修养学识不够导致此现象?
(三)习近平朴实、思辨、言简义丰的语言艺术广得好评,为领导干部提供了借鉴
习近平同志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晦涩的隐喻,用最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达着自己治国理政的思想;向世界发出谦虚、包容有强大影响力的中国语言。习近平同志的文风和语言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在成为国家主席之后恶补功课,而是在基层工作的时候,在平时的点滴中凝练的。《之江新语》和《摆脱贫困》分别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和福建工作时的文章讲话,篇篇都体现着短、实、新的特点,领导干部就应该以此为鉴,提高自己说话、沟通的艺术。
二、习近平语言的特点及艺术
(一)朴实清新、饱含深情,普通群众听得懂,体现了与群众紧密结合的大众性
中国语言善言简意赅,天然雕饰,不浮躁不虚夸,习近平同志传承了这一精髓,遣词造句中饱含朴实清新,一语中的里表达着对人民的深情。在海南调研时他指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村,平衡发展、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发展,也表达了对于群众,特别是广大劳动农民真心实意的关切和热爱。让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深情而认真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中外记者和全体中国人民。这些话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却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对于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带领人民走向更好生活的坚定决心,也展示了习近平同志与群众紧密结合的大众性的语言特点。
(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体现了实践基础上唯物辩证思维指导下的科学性和思辨性
习近平同志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发展特点的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之后使之为我所用”。①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大量引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话语,并结合现今的实际,赋予了古语典故新的时代内涵。2013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就引用了《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话,描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激励着大家要不断进取、勤于学习,用足够的能力定力面对挑战。在墨西哥访问时,引用《争报恩》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语,回顾了与拉美国家之间来之不易的关系发展历程,也暗示着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平等、合作、共赢的关系,对于今后增强双方互信合作、共同发展表达了美满的希冀。习近平同志也注重吸收国外的精华,外为中用,完美地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引用了俄罗斯著名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表明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勉励了青年学生要有有目标、有毅力,坚持到底。
(三)形象比喻、巧妙暗示,体现了狠抓作风、严惩腐败的鞭策性和警示性 习近平同志自任国家主席以来,从严治吏、严于律己,掷地有声,给全国人民交上了一幅幅惩治腐败、风清气正的答卷,其话语中也措辞有力、刚正决绝,极具鞭策性和警示性。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②他用“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扼腕”等词语表达了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以及狠打“打老虎”绝不放走一只“苍蝇”的信心。用“徙木立信”表达了言必行、行必果树立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狠抓干部作风建设的目标。生动的事实、形象的比喻出自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口,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表态,也是我党对于自己党员干部的鞭策警示:党中央始终会保持反腐治吏的高压态势,绝不要于人民利益与不顾,触碰高压线。
(四)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性和务实性
在基层,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走在实处,干在前列”,治理国家之初即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唯实、求实、务实,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其语言也体现着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务实性。在河南兰考考察时习近平说道,“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办事效率。为民服务不能一阵风,虎头蛇尾,不能搞形式主义”。一语中的,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某些地方和政府只“务虚”不“务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个个立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却不见起色的现象。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用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警示党员干部要避免空谈、高谈阔论而不与实践相接,勉励大家一定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学中干、干中学。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法宝和优良作风,习近平还有许多话语是对于不同领域具体工作的提纲挈领,都体现着一个为民务实的情怀。
(五)立场坚定、不卑不亢,谦虚中暗含着中华民族的坚定性和自信心
习近平同奥巴马庄园会晤的用语巧妙而精准,他说,“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利用太平洋两岸的地理位置就中美两国的发展关系表达看法,暗示着中国的发展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两国应该和平共处,不卑不亢,极具艺术。在访欧期间,谈到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给西方国家带来的丝丝不安时,他说道,“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只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③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表达了一国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如何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有发言权,任何国家都无法干涉别国的内政。立场坚定、有礼有节展现了外交和语言的艺术,谦虚中暗含着中华民族的坚定性和自信心。
三、 领导干部该如何向习近平学习语言的艺术、说百姓听得懂的话
习近平同志遣词造句的精准、纵横捭阖地引用、鞭辟入里的暗喻展现了一个优秀领导者言语的艺术,其模范使用语言的艺术绝不是天生就会的,而是在4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贴近群众、向群众请教加之自己的刻苦学习磨练才获得的。所以党员领导干部们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加强自身的学习,多看书、看好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时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常深入到百姓当中接接地气,充充电,从群众之中汲取智慧。如此,在语言的运用上自会游刃有余、充满艺术。
注释: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08-21(1).
魏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预防腐败和廉政建设的新部署.实践(思想理论版).2014(3).
于莹.领导干部应向习近平“学讲话”.学习论坛.2014(7).
关键词 习近平 语言 艺术
作者简介:刘笑添,中共赣州市委党校,副教授;刘玉,中共赣州市委党校,助教。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9-216-0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和地点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群众所需所盼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辨性、平易近人的大众化、砥砺前行的坚定性、从严治吏的坚决性,折射出了严谨的党风、文风、政风,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赢得了外国的尊重、鞭策激励了党员领导干部。
一、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向习近平学习语言的艺术
(一)掌握说话的艺术、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一个领导干部称不称职、优秀与否不在于他创造了多少政绩,不在于他结交了多少达官政客,而在于为群众谋了多大的福祉、结交了多少草根朋友。领导干部必备素质除了能够上传下达、处理职务所对应的事物等,还包括能不能说群众听得懂的话,将党的大政方针、政策要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语言传达给群众,让群众自觉领会践行。如果党员领导干部总是打官腔、模棱两可地回应群众诉求、言辞闪烁地推卸责任,说些百姓听不懂的大话、胡话、官话,遇到问题时群众必定不会相应,处理群众事件、突发事件必定会孤立无援。
(二)目前部分领导干部不懂得语言的艺术、说话的技巧,“雷语”、“失语”现象时常发生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就指出了一些干部说话存在的问题,他说:“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呈现,也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体现,领导干部如何说话、具备什么样的文风,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群众对于该领导的形象和对整个执政党的看法。温州动车事故时,铁道部发言人竟然说出“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种话,引爆了当年的网民跟帖模仿;苏州信访局某领导爆出“警察不打人,养警察干吗”的言论,让一直存在与群众心中供人民反映诉求,谋求公平正义的信访局形象轰然倒塌……这些都让我们不禁反思,我们到底还有多少领导还没有‘学会说话’?是追责不够、教育不够还是领导本身的修养学识不够导致此现象?
(三)习近平朴实、思辨、言简义丰的语言艺术广得好评,为领导干部提供了借鉴
习近平同志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晦涩的隐喻,用最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达着自己治国理政的思想;向世界发出谦虚、包容有强大影响力的中国语言。习近平同志的文风和语言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在成为国家主席之后恶补功课,而是在基层工作的时候,在平时的点滴中凝练的。《之江新语》和《摆脱贫困》分别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和福建工作时的文章讲话,篇篇都体现着短、实、新的特点,领导干部就应该以此为鉴,提高自己说话、沟通的艺术。
二、习近平语言的特点及艺术
(一)朴实清新、饱含深情,普通群众听得懂,体现了与群众紧密结合的大众性
中国语言善言简意赅,天然雕饰,不浮躁不虚夸,习近平同志传承了这一精髓,遣词造句中饱含朴实清新,一语中的里表达着对人民的深情。在海南调研时他指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村,平衡发展、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发展,也表达了对于群众,特别是广大劳动农民真心实意的关切和热爱。让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深情而认真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中外记者和全体中国人民。这些话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却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对于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带领人民走向更好生活的坚定决心,也展示了习近平同志与群众紧密结合的大众性的语言特点。
(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体现了实践基础上唯物辩证思维指导下的科学性和思辨性
习近平同志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发展特点的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之后使之为我所用”。①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大量引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话语,并结合现今的实际,赋予了古语典故新的时代内涵。2013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就引用了《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话,描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激励着大家要不断进取、勤于学习,用足够的能力定力面对挑战。在墨西哥访问时,引用《争报恩》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语,回顾了与拉美国家之间来之不易的关系发展历程,也暗示着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平等、合作、共赢的关系,对于今后增强双方互信合作、共同发展表达了美满的希冀。习近平同志也注重吸收国外的精华,外为中用,完美地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引用了俄罗斯著名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表明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勉励了青年学生要有有目标、有毅力,坚持到底。
(三)形象比喻、巧妙暗示,体现了狠抓作风、严惩腐败的鞭策性和警示性 习近平同志自任国家主席以来,从严治吏、严于律己,掷地有声,给全国人民交上了一幅幅惩治腐败、风清气正的答卷,其话语中也措辞有力、刚正决绝,极具鞭策性和警示性。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②他用“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扼腕”等词语表达了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以及狠打“打老虎”绝不放走一只“苍蝇”的信心。用“徙木立信”表达了言必行、行必果树立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狠抓干部作风建设的目标。生动的事实、形象的比喻出自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口,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表态,也是我党对于自己党员干部的鞭策警示:党中央始终会保持反腐治吏的高压态势,绝不要于人民利益与不顾,触碰高压线。
(四)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性和务实性
在基层,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走在实处,干在前列”,治理国家之初即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唯实、求实、务实,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其语言也体现着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务实性。在河南兰考考察时习近平说道,“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办事效率。为民服务不能一阵风,虎头蛇尾,不能搞形式主义”。一语中的,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某些地方和政府只“务虚”不“务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个个立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却不见起色的现象。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用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警示党员干部要避免空谈、高谈阔论而不与实践相接,勉励大家一定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学中干、干中学。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法宝和优良作风,习近平还有许多话语是对于不同领域具体工作的提纲挈领,都体现着一个为民务实的情怀。
(五)立场坚定、不卑不亢,谦虚中暗含着中华民族的坚定性和自信心
习近平同奥巴马庄园会晤的用语巧妙而精准,他说,“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利用太平洋两岸的地理位置就中美两国的发展关系表达看法,暗示着中国的发展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两国应该和平共处,不卑不亢,极具艺术。在访欧期间,谈到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给西方国家带来的丝丝不安时,他说道,“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只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③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表达了一国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如何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有发言权,任何国家都无法干涉别国的内政。立场坚定、有礼有节展现了外交和语言的艺术,谦虚中暗含着中华民族的坚定性和自信心。
三、 领导干部该如何向习近平学习语言的艺术、说百姓听得懂的话
习近平同志遣词造句的精准、纵横捭阖地引用、鞭辟入里的暗喻展现了一个优秀领导者言语的艺术,其模范使用语言的艺术绝不是天生就会的,而是在4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贴近群众、向群众请教加之自己的刻苦学习磨练才获得的。所以党员领导干部们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加强自身的学习,多看书、看好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时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常深入到百姓当中接接地气,充充电,从群众之中汲取智慧。如此,在语言的运用上自会游刃有余、充满艺术。
注释: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08-21(1).
魏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预防腐败和廉政建设的新部署.实践(思想理论版).2014(3).
于莹.领导干部应向习近平“学讲话”.学习论坛.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