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胡老师就像心灵鸡汤,适合同学聚会时娓娓道来。那种感觉,犹如春天原野上开出的一朵小花,清新,喜悦,还有一种希望。
二胡老师并不姓“二”,他姓“胡”,“二胡”是年少轻狂的我们给他起的绰号,不过有时二胡老师的确像二胡,特别深沉,深沉中又不乏活泼。
开学第一课课前,“二胡”默然地出现在教室门口,他像大将军般锐利地扫过40多个学生,一本正经地把一个神秘方盒子轻放讲台,此时铃声响起(以后发现“二胡”走进教室,铃声必会精准奏起)。我们的脑袋禁不住好奇,纷纷立了起来。“二胡”终于拉弦了,浑厚的弦音响起:“同学们,盒子里装的是我的最爱,猜猜是什么?”同学们天马行空,猜什么都有,四大调皮之大皮蛋王鹏竟说是外星人。二胡的弦音逐渐轻快:“想知道吧,好,写下你此时此刻的心情。等下请写得特好奇的同学一看究竟。”随即,我们提笔流泻心情。“二胡”走走停停,看着我们个个埋头苦写。一会,“二胡”拉长调:“外星人王鹏写得不错,有请朗读——。”王鹏嬉皮笑脸站定:“你怎么知道我的大名?” “二胡”不搭话,只说“读”。王鹏立马认真地朗读。“二胡”夸了他一番,邀请他上讲台一睹最爱之物,但要他守口如瓶,并提示我们,线索是细观王鹏的表情。“二胡”慢慢打开盖子,王鹏迫不及待探头张望,不一会儿竟红起脸,害羞地笑了。
“二胡”又让我们写下此情此景与感受,然后再请一位同学一睹为快。“我!”二皮蛋自告奋勇宣读了大作,“二胡”毫不吝啬地大赞其文。二皮蛋难为情地笑笑上台打开盖子,盯了好一会儿。“二胡”对二皮蛋耳语几句后请他写下老师的最爱。我们盯着二皮蛋黑板上的一笔一画,竟然是二皮蛋的大名:王一鸣。“二胡”示意大皮蛋揭开谜底,只见大皮蛋用粉笔端正写下“外星人王鹏”,竟然这么快认领了老师给的绰号。同学们心有领会,但不敢肯定,老师的最爱怎么会是我们呢?“二胡”请每位同学上台一睹老师的最爱,然后在黑板写上答案。原来,盒子里有一面明亮的镜子,我们看到的当然是自己——老师的最爱。黑板上写满了我们的大名,“二胡”用一个大爱心把全班同学的名字团团圈起来,旁书“胡老师的最爱”。写完,“二胡”郑重地说:“胡老师的最爱是——”我们有些难为情地轻轻地说自己的大名。“二胡”拉响了弦音:“请同学们大声说,胡老师的最爱是——”同学们在“二胡”的拉动下,热情高涨,大喊自己的大名。最后“二胡”认真地朗读名字,总结:“请每个同学都看到自己,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请珍视。老师也会十分珍视每一个珍视自己的同学。下课——”我们刚要起立,二胡接着拉弦:“课后,请大家把这节课写成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同学们没有抱怨,因为我们的写作从未如此流畅、欢快过。
那个大皮蛋与二皮蛋自从在开学第一课荣幸登场,喜获表彰后,似乎与“皮”绝缘。大皮蛋还被破格提升为“二胡”的课代表,从此乖乖学习,语文成绩扶摇直上。其余的三个皮蛋再也折腾不起皮,这就是教育的艺术吧。
开学第一课是“二胡”弦拉得最响亮的一节课,以后“二胡”上课,总是温婉、轻柔。我们不得不敛声屏气地倾听,似乎大家稍一出声,就会盖过“二胡”的拉弦声。不记得二胡如何讲解课文,只记得他常脱离课本,把课本中的成语典故、人物传说故事解释得清清楚楚,我们听得如痴如醉。这是当年课外知识的唯一来源。偶尔,“二胡”会冷不丁地爆发一个高音,让人难以忘怀。
试卷分析课上,我因考得不错,洋洋得意,不由自主地欣赏起窗外的青山绿叶来。忽听得我的名字,“二胡”弦音有点猛:“国飞虽然考了高分,但仍不骄不躁,专心听讲,汲取知识的养分。这是最简单的转折关系的句子……”我唰地一脸通红,神经绷紧。“二胡”的批评艺术如此,柔中带刚,批评蕴含于表扬之中,蕴含于语文知识中,只有当事人读得懂其中的教诲。
二胡不吼,即使同学吵闹,也只是低沉地拉弦,但每个同学都能听出弦外之音,那是严肃的。一次自修,铃响后竟还不见“二胡”,一分钟后“二胡”依然未露面。同学们的私语声响起,越来越响。突然二胡闪现,眼尖的同学唰地静下来,二皮蛋与同桌依然沉浸在吵嚷中。“二胡”轻拉弦,但每个弦音清晰无比:“班干部出列,面壁!”未出口的“思过”两字,足够让我们这些班干部好好思索一番,他这 “擒王”之招让全班同学心服口服。以往凡有闹腾之事,被批的总是皮蛋们,到了“二胡”手里,竟是班干部,谁还敢不服?
毕业后,我们斗胆问“二胡”,为什么不会生气?“二胡”微微一笑,说:“我教书不是为了生气。”他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禅师云游临行前吩咐弟子们看护好寺院的兰花。一天深夜暴雨如注,弟子们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兰花一塌糊涂。禅师云游归来,弟子们准备领受责罚。禅师听了原委,只道,当初,他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二胡”说,禅师看似平淡的话语,让他对教育工作刹那通透。他通透了什么,我们当时无法理解。而今当我在工作中欲发牢骚时,我会想起老师的话“我教书不是为了生气”。虽然没有透彻理解,至少让我有所悟,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为人师,不是为了生气而教书。
不想用蜡烛、园丁来比喻“二胡”,只觉得以“原野上的一朵花”来比拟他更觉熨帖,纯净、朴素,传递着无限希望,花上的露珠还闪亮着透亮的光芒,直指心性。(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甘 甜
E-mail:25422956@qq.com
二胡老师并不姓“二”,他姓“胡”,“二胡”是年少轻狂的我们给他起的绰号,不过有时二胡老师的确像二胡,特别深沉,深沉中又不乏活泼。
开学第一课课前,“二胡”默然地出现在教室门口,他像大将军般锐利地扫过40多个学生,一本正经地把一个神秘方盒子轻放讲台,此时铃声响起(以后发现“二胡”走进教室,铃声必会精准奏起)。我们的脑袋禁不住好奇,纷纷立了起来。“二胡”终于拉弦了,浑厚的弦音响起:“同学们,盒子里装的是我的最爱,猜猜是什么?”同学们天马行空,猜什么都有,四大调皮之大皮蛋王鹏竟说是外星人。二胡的弦音逐渐轻快:“想知道吧,好,写下你此时此刻的心情。等下请写得特好奇的同学一看究竟。”随即,我们提笔流泻心情。“二胡”走走停停,看着我们个个埋头苦写。一会,“二胡”拉长调:“外星人王鹏写得不错,有请朗读——。”王鹏嬉皮笑脸站定:“你怎么知道我的大名?” “二胡”不搭话,只说“读”。王鹏立马认真地朗读。“二胡”夸了他一番,邀请他上讲台一睹最爱之物,但要他守口如瓶,并提示我们,线索是细观王鹏的表情。“二胡”慢慢打开盖子,王鹏迫不及待探头张望,不一会儿竟红起脸,害羞地笑了。
“二胡”又让我们写下此情此景与感受,然后再请一位同学一睹为快。“我!”二皮蛋自告奋勇宣读了大作,“二胡”毫不吝啬地大赞其文。二皮蛋难为情地笑笑上台打开盖子,盯了好一会儿。“二胡”对二皮蛋耳语几句后请他写下老师的最爱。我们盯着二皮蛋黑板上的一笔一画,竟然是二皮蛋的大名:王一鸣。“二胡”示意大皮蛋揭开谜底,只见大皮蛋用粉笔端正写下“外星人王鹏”,竟然这么快认领了老师给的绰号。同学们心有领会,但不敢肯定,老师的最爱怎么会是我们呢?“二胡”请每位同学上台一睹老师的最爱,然后在黑板写上答案。原来,盒子里有一面明亮的镜子,我们看到的当然是自己——老师的最爱。黑板上写满了我们的大名,“二胡”用一个大爱心把全班同学的名字团团圈起来,旁书“胡老师的最爱”。写完,“二胡”郑重地说:“胡老师的最爱是——”我们有些难为情地轻轻地说自己的大名。“二胡”拉响了弦音:“请同学们大声说,胡老师的最爱是——”同学们在“二胡”的拉动下,热情高涨,大喊自己的大名。最后“二胡”认真地朗读名字,总结:“请每个同学都看到自己,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请珍视。老师也会十分珍视每一个珍视自己的同学。下课——”我们刚要起立,二胡接着拉弦:“课后,请大家把这节课写成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同学们没有抱怨,因为我们的写作从未如此流畅、欢快过。
那个大皮蛋与二皮蛋自从在开学第一课荣幸登场,喜获表彰后,似乎与“皮”绝缘。大皮蛋还被破格提升为“二胡”的课代表,从此乖乖学习,语文成绩扶摇直上。其余的三个皮蛋再也折腾不起皮,这就是教育的艺术吧。
开学第一课是“二胡”弦拉得最响亮的一节课,以后“二胡”上课,总是温婉、轻柔。我们不得不敛声屏气地倾听,似乎大家稍一出声,就会盖过“二胡”的拉弦声。不记得二胡如何讲解课文,只记得他常脱离课本,把课本中的成语典故、人物传说故事解释得清清楚楚,我们听得如痴如醉。这是当年课外知识的唯一来源。偶尔,“二胡”会冷不丁地爆发一个高音,让人难以忘怀。
试卷分析课上,我因考得不错,洋洋得意,不由自主地欣赏起窗外的青山绿叶来。忽听得我的名字,“二胡”弦音有点猛:“国飞虽然考了高分,但仍不骄不躁,专心听讲,汲取知识的养分。这是最简单的转折关系的句子……”我唰地一脸通红,神经绷紧。“二胡”的批评艺术如此,柔中带刚,批评蕴含于表扬之中,蕴含于语文知识中,只有当事人读得懂其中的教诲。
二胡不吼,即使同学吵闹,也只是低沉地拉弦,但每个同学都能听出弦外之音,那是严肃的。一次自修,铃响后竟还不见“二胡”,一分钟后“二胡”依然未露面。同学们的私语声响起,越来越响。突然二胡闪现,眼尖的同学唰地静下来,二皮蛋与同桌依然沉浸在吵嚷中。“二胡”轻拉弦,但每个弦音清晰无比:“班干部出列,面壁!”未出口的“思过”两字,足够让我们这些班干部好好思索一番,他这 “擒王”之招让全班同学心服口服。以往凡有闹腾之事,被批的总是皮蛋们,到了“二胡”手里,竟是班干部,谁还敢不服?
毕业后,我们斗胆问“二胡”,为什么不会生气?“二胡”微微一笑,说:“我教书不是为了生气。”他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禅师云游临行前吩咐弟子们看护好寺院的兰花。一天深夜暴雨如注,弟子们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兰花一塌糊涂。禅师云游归来,弟子们准备领受责罚。禅师听了原委,只道,当初,他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二胡”说,禅师看似平淡的话语,让他对教育工作刹那通透。他通透了什么,我们当时无法理解。而今当我在工作中欲发牢骚时,我会想起老师的话“我教书不是为了生气”。虽然没有透彻理解,至少让我有所悟,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为人师,不是为了生气而教书。
不想用蜡烛、园丁来比喻“二胡”,只觉得以“原野上的一朵花”来比拟他更觉熨帖,纯净、朴素,传递着无限希望,花上的露珠还闪亮着透亮的光芒,直指心性。(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甘 甜
E-mail:254229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