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本身在于培养能力型人才,而非知识的集装箱。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我们必须通过我们的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会分析,会思考,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的良好思维品质”接下来我就几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第一、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联想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在认识活动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它是解答数学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这种联想往往是缺少逻辑依据,没有清晰推理的。在数学解题中,通过仔细的观察与分析,由问题的条件,图形特征和求解目标的结构形式联想到与其有关的定义、公式、定理、法则、性质、数学解题思想、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规律以及熟知的相关问题的解法,去进行联想的思维,由此连续化简条件和结论,建立条件与求解目标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联想:
接近联想:指由某个问题或问题中的某一部分联想到与其相同或接近的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去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类似联想:是指由一个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外形结构特征,而联想到使用与其性质类似的有关知识、思想、方法来解题的思维方法。
一般性联想:是指由一个不易解决的特殊性问题,而想到它的一般性问题,然后通过对一般性问题的分析,研究,使特殊性问题得到解决。
特殊性联想:它与一般性是对立的,是指由一个不易解决的一般性问题想到它的特殊性问题,通过研究特殊性问题,得到一般性问题的解法。
方法的联想:在数学解题中,为了提高解题效率,根据题目的一些特点,想到某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进行发散思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等等以上各点总的来说是在解题教学中,要多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思维,如果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渠道进行广泛的联想,则能得到许多构思巧妙、新颖独特、简捷有效的解题方法,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直觉思维是指思维对感性经验和已知知识进行思考时,未经逻辑推理而直接领悟事物的一种方式,它凭借已有的经验知识信息,通过想象、猜测以及高速、高效的对比、分析、转换、综合等,对事物作出直接的估算或预见。这种思维看似无根无椐,其实它对学生潜在的智力开发有很大的作用。
数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尽量创设”看得出“和”如何求“的教学意境。在研究数学现象时,学生总是先直觉领悟,然后抽象概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经验因素同问题实质联系起来,通过想象、猜测、洞察,快速作出估断,这种估断是否正确,还要靠严格的计算与推理,此时必然激起学生求证的求知心理,老师再去推理计算,最后求证,带给学生的必然是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2、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直觉思维的特点是思维者在考虑问题时,从总体出发,综合考察,利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本质的认识,进行联想,作出判断。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最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以及配方、换元、待定系数、解析等方法,它们集中地反映在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典型题目当中。所以学生必须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才能够把问题化归为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而解决。
3、提倡大胆猜想,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去猜想,然后再进行验证,以证实结论的普遍性与正确性。它是以数学基本知识与经验为支柱,以数学思想为指导,以数学直觉为基础的思维活动,科学的猜想,对快速正确的解题是有益的。
直觉思维作为一种认识真理的特殊方式,它的特点是直接,快速、自由、灵活,所以在数学解题中被广泛地应用,特别是对与选择题的解答,这种方法更是被学生所青睐。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之一,所以,布鲁纳曾说:“直觉思维效果的发展是许多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受到高度尊敬的教师们的一个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它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也是造就数学开拓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第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带有创见性的思维,它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合;既需要发散,又需要集中;既需要直接、形象思维,又需要分析、逻辑思维;还需要揭示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因此,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据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适应学生认知迁移的发展过程,而学生的认知过程,总是先由兴趣、感性的材料開始,然后发展到理性思维。这一过程主要有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环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主要围绕着四个环节展开。
1、感知阶段的教学培养。这一阶段属于认识起始、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学要求主要是激发兴趣,明确授课目标,并加以理解。在培养时,首先,应激发探索问题的动机。需要向学生展示问题,必要时,需要把教学模型、图表等实物也展示给学生,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一些疑问,形成探索问题的动机。
2、理解阶段的教学培养,这一阶段属于认识入门、探求知识的过程,此阶段的教学要求是巩固知识基础,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辨证的思维方法。在培养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辨证的思维方法。辨证思维方法的培养,一要以矛盾转化法启发认知;二要以运动的观点启发认知:物质的本质属性是运动,数学也是运动的产物,在转化运动中发展着。如线、面分别可以看成点、线运动的轨迹,棱锥可以看成一底面缩为一点的棱台。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辨证思维方法。
3、巩固阶段的教学培养,这一阶段属于认识深化的过程,要求使教学目标具有延伸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综合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总结出解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并具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解题的一般规律可概括为“三先三后”和“三统一”的思维方法,即先整体后局部;先还原后展开;先特殊后一般。“三统一”为统一变量、统一幂次、统一外型,其目的就是化异为同、把路铺平
4、运用阶段的教学培养,这一阶段属于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教学要求是着眼于培养多向思维,专题探讨数学命题和多渠道培养“综合”思维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巧设思维意境,循循善诱,指导学生进行探索、联想、抽象的思维训练,并引导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也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归宿所在。
第一、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联想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在认识活动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它是解答数学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这种联想往往是缺少逻辑依据,没有清晰推理的。在数学解题中,通过仔细的观察与分析,由问题的条件,图形特征和求解目标的结构形式联想到与其有关的定义、公式、定理、法则、性质、数学解题思想、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规律以及熟知的相关问题的解法,去进行联想的思维,由此连续化简条件和结论,建立条件与求解目标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联想:
接近联想:指由某个问题或问题中的某一部分联想到与其相同或接近的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去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类似联想:是指由一个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外形结构特征,而联想到使用与其性质类似的有关知识、思想、方法来解题的思维方法。
一般性联想:是指由一个不易解决的特殊性问题,而想到它的一般性问题,然后通过对一般性问题的分析,研究,使特殊性问题得到解决。
特殊性联想:它与一般性是对立的,是指由一个不易解决的一般性问题想到它的特殊性问题,通过研究特殊性问题,得到一般性问题的解法。
方法的联想:在数学解题中,为了提高解题效率,根据题目的一些特点,想到某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进行发散思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等等以上各点总的来说是在解题教学中,要多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思维,如果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渠道进行广泛的联想,则能得到许多构思巧妙、新颖独特、简捷有效的解题方法,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直觉思维是指思维对感性经验和已知知识进行思考时,未经逻辑推理而直接领悟事物的一种方式,它凭借已有的经验知识信息,通过想象、猜测以及高速、高效的对比、分析、转换、综合等,对事物作出直接的估算或预见。这种思维看似无根无椐,其实它对学生潜在的智力开发有很大的作用。
数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尽量创设”看得出“和”如何求“的教学意境。在研究数学现象时,学生总是先直觉领悟,然后抽象概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经验因素同问题实质联系起来,通过想象、猜测、洞察,快速作出估断,这种估断是否正确,还要靠严格的计算与推理,此时必然激起学生求证的求知心理,老师再去推理计算,最后求证,带给学生的必然是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2、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直觉思维的特点是思维者在考虑问题时,从总体出发,综合考察,利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本质的认识,进行联想,作出判断。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最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以及配方、换元、待定系数、解析等方法,它们集中地反映在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典型题目当中。所以学生必须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才能够把问题化归为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而解决。
3、提倡大胆猜想,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去猜想,然后再进行验证,以证实结论的普遍性与正确性。它是以数学基本知识与经验为支柱,以数学思想为指导,以数学直觉为基础的思维活动,科学的猜想,对快速正确的解题是有益的。
直觉思维作为一种认识真理的特殊方式,它的特点是直接,快速、自由、灵活,所以在数学解题中被广泛地应用,特别是对与选择题的解答,这种方法更是被学生所青睐。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之一,所以,布鲁纳曾说:“直觉思维效果的发展是许多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受到高度尊敬的教师们的一个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它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也是造就数学开拓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第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带有创见性的思维,它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合;既需要发散,又需要集中;既需要直接、形象思维,又需要分析、逻辑思维;还需要揭示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因此,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据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适应学生认知迁移的发展过程,而学生的认知过程,总是先由兴趣、感性的材料開始,然后发展到理性思维。这一过程主要有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环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主要围绕着四个环节展开。
1、感知阶段的教学培养。这一阶段属于认识起始、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学要求主要是激发兴趣,明确授课目标,并加以理解。在培养时,首先,应激发探索问题的动机。需要向学生展示问题,必要时,需要把教学模型、图表等实物也展示给学生,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一些疑问,形成探索问题的动机。
2、理解阶段的教学培养,这一阶段属于认识入门、探求知识的过程,此阶段的教学要求是巩固知识基础,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辨证的思维方法。在培养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辨证的思维方法。辨证思维方法的培养,一要以矛盾转化法启发认知;二要以运动的观点启发认知:物质的本质属性是运动,数学也是运动的产物,在转化运动中发展着。如线、面分别可以看成点、线运动的轨迹,棱锥可以看成一底面缩为一点的棱台。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辨证思维方法。
3、巩固阶段的教学培养,这一阶段属于认识深化的过程,要求使教学目标具有延伸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综合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总结出解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并具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解题的一般规律可概括为“三先三后”和“三统一”的思维方法,即先整体后局部;先还原后展开;先特殊后一般。“三统一”为统一变量、统一幂次、统一外型,其目的就是化异为同、把路铺平
4、运用阶段的教学培养,这一阶段属于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教学要求是着眼于培养多向思维,专题探讨数学命题和多渠道培养“综合”思维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巧设思维意境,循循善诱,指导学生进行探索、联想、抽象的思维训练,并引导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也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归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