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教师课堂教学永恒的目标。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确实让我们看到了课堂的变化,而且,各级各类观摩课、名师讲座都把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集中在课堂教学中。但在现实中,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等多种因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无效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课堂上缺少生机,缺少情怀。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组织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追寻优质的数学教学境界。具体可在以下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抓意外,有效生成教学方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存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很容易一闪而过,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这一瞬间,做出相应的变动,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例如,在教学怎样计算圆环的面积时,一位同学说:“用大圆的面积加上小圆的面积就等于环形的面积。”我听了,没有马上表态,心里暗想:虽然我们还没有学过怎样计算圆环的面积,但有教具,他怎么还是答错了呢?仔细一想,这个圆环是我直接给学生的,学生只有一个圆环的模型,并没有经历圆环的形成过程,这确实是一个疏忽,学生这样回答也就不奇怪了。见此情形,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把原来“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圆环,并测量相关数据,求出圆环的面积”的最后环节提前进行。经过这个课堂教学环节的改变,多数学生意识到那位同学说的错误之处。课堂中一个小意外,通过对课堂环节的有效改变,教育的精彩就在不经意中绽放出来。
二、重体验,有效促进知识建构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离开了生活也就显得苍白了。”将数学与儿童生活的现实联系起来,让我们的教育目标延伸到儿童的现在和未来世界,让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让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孩子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同样,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得自然而真实,他们会觉得数学非常有用。这种心理体验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我建构和发展。
例如,在教授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引导学生带着测量工具来到学校的“开心农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分工,选择他们喜欢的果园来测量数据,将其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到教室进行计算和交流。通过学生的实际测量、计算、对结果的讨论,不仅加深了对各种图形面积计算的理解,而且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三、品成功,有效激发学习余力
“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积极参与和不断深化的重要保证。为了在课堂上创造成功的情况,有必要处理学习和评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我能做到”“我会学习”和“我想学习”的快乐。
当学生完成A组时,他们发现无论怎么摆都是3的倍数,在完成B组时,孩子们发现两组数的总和是15,猜想到可能如果和是15就是3的倍数。当学生完成C组时,他们几乎都知道再加上数字1,使得总和等于15,这样就是3的倍数。结果“成功了”。我及时赞美了学生的成功,然后我又让学生继续讨论3、12、6或30等数是否是3的倍数。这次,经过大家的讨论核验证,最终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四、留空白,有效引导课堂探究
高明的画家,经常煞费苦心地在画面上留下一个或几个空白,以展现绘画艺术的布局美、含蓄美。那么课堂上是否能创造同样的意境呢?
如,教学“倒数的认识”这课时,当学生问“0为什么没有倒数?”时,我没有及时回答,课堂上一会儿安静下来了,又过了一会儿,当学生见我还是没有回答时,他们开始议论起来了。这时,我出示了一组练习题:
[23]×(
一、抓意外,有效生成教学方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存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很容易一闪而过,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这一瞬间,做出相应的变动,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例如,在教学怎样计算圆环的面积时,一位同学说:“用大圆的面积加上小圆的面积就等于环形的面积。”我听了,没有马上表态,心里暗想:虽然我们还没有学过怎样计算圆环的面积,但有教具,他怎么还是答错了呢?仔细一想,这个圆环是我直接给学生的,学生只有一个圆环的模型,并没有经历圆环的形成过程,这确实是一个疏忽,学生这样回答也就不奇怪了。见此情形,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把原来“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圆环,并测量相关数据,求出圆环的面积”的最后环节提前进行。经过这个课堂教学环节的改变,多数学生意识到那位同学说的错误之处。课堂中一个小意外,通过对课堂环节的有效改变,教育的精彩就在不经意中绽放出来。
二、重体验,有效促进知识建构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离开了生活也就显得苍白了。”将数学与儿童生活的现实联系起来,让我们的教育目标延伸到儿童的现在和未来世界,让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让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孩子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同样,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得自然而真实,他们会觉得数学非常有用。这种心理体验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我建构和发展。
例如,在教授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引导学生带着测量工具来到学校的“开心农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分工,选择他们喜欢的果园来测量数据,将其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到教室进行计算和交流。通过学生的实际测量、计算、对结果的讨论,不仅加深了对各种图形面积计算的理解,而且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三、品成功,有效激发学习余力
“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积极参与和不断深化的重要保证。为了在课堂上创造成功的情况,有必要处理学习和评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我能做到”“我会学习”和“我想学习”的快乐。
当学生完成A组时,他们发现无论怎么摆都是3的倍数,在完成B组时,孩子们发现两组数的总和是15,猜想到可能如果和是15就是3的倍数。当学生完成C组时,他们几乎都知道再加上数字1,使得总和等于15,这样就是3的倍数。结果“成功了”。我及时赞美了学生的成功,然后我又让学生继续讨论3、12、6或30等数是否是3的倍数。这次,经过大家的讨论核验证,最终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四、留空白,有效引导课堂探究
高明的画家,经常煞费苦心地在画面上留下一个或几个空白,以展现绘画艺术的布局美、含蓄美。那么课堂上是否能创造同样的意境呢?
如,教学“倒数的认识”这课时,当学生问“0为什么没有倒数?”时,我没有及时回答,课堂上一会儿安静下来了,又过了一会儿,当学生见我还是没有回答时,他们开始议论起来了。这时,我出示了一组练习题:
[23]×(